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39节

  孙越纳头便拜:“徒弟给师父、师娘、师公拜早年。”

  林十三笑道:“哪有人半夜拜早年的?快起来吧,雪地里冷。当心冻着了蛋子以后不得行。你家那母老虎更得收拾你了。”

  碧云白了林十三一眼:“没正经,还是当师父的呢。”

  孙越起身:“师父,我来除了拜早年,还是替咱常千户传话。常千户让您到府上去,说是有件大差使要交待您办。”

  碧云有些疑惑:“驯象所不是昨日便休了年假了嘛?怎么又有差事?”

  驯象所不同于锦衣卫内其余司所,休假很长。

  一百六十九年前大明开国。太祖爷是个勤奋的皇帝,认为天下官员都该像他一样勤勉。故定下规矩,京城、地方官衙一年只有三天假。分别是元旦、冬至日和皇帝寿诞。

  成祖爷继位后,为对臣子显恩,将元旦假延至五天;冬至假延至三天;另设上元节假十天。加上皇帝诞,一共十九天。

  嘉靖帝继位后,又加了寒食、清明、端午、重阳共计十天假。且多有赐假。比如他赐京内外闲散衙门腊月二十二便可休元旦假。

  南京留守部、衙和锦衣卫内的驯象所,皆属闲散衙门之列。昨日便开始休假。

  言归正传。且说林十三和孙越来到了顶头上司常青云在北城的府邸。

  这座府邸远超正五品千户规制。

  常府门墩是一方一圆。一方一圆门墩的官员府邸,京内不超过五座。

  狮子头上的鬈毛疙瘩是十三个。正一品规制。

  这里本来是锦安侯府邸,常青云的祖父传下来的。因他的祖父死前上奏,将爵位传给了一个族侄。故从侯爵府变成了千户府。

  别人家过小年,都是在府邸内外张灯结彩。

  常府却是挂满了素缟、白绫。

  常家下人领着林十三师徒进了府,边走边解释:“今日是我们家老太爷的忌日。”

  三人来到府邸正厅。只见常青云跪在一方牌位前。

  牌位上大书“大明锦安侯、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左都督、戎政尚书、京营提督武臣、锦衣卫指挥使、二甲进士出身,常风之正位。”

  一堆爵号、勋号、赠号、官号,诺大牌位都快写不下。

  光看牌位,就知常青云的祖父生前有多么显赫。

  林十三师徒跪倒:“常千户。”

  常青云从蒲团上站起:“哦,你们来了。坐着等一会儿吧,一会儿有个人来给你们交代差事。”

  过了片刻,千户府正厅来了一位大人物。

  常家下人通传:“司礼监首席秉笔、御马监掌印、永寿宫管事牌子,黄锦黄公公前来祭奠!”

  这位黄公公是宫里出了名的“小弥勒”。四十来岁的他生得又白又胖,又有佛爷心肠。与宫里的人精们不同,他这人做人、做事光明磊落,说话直来直去。

  嘉靖帝曾给过他两个字的评价:“蠢直”。

  有时他做事甚至有些孩子气。

  正因为他的纯良蠢直,嘉靖帝才格外宠信他。让他做了宫中数万太监中的第二把交椅,还管着御马监兵权。

  黄锦进了大厅,二话不说跪倒在常老侯爷的牌位前,磕完头又上了香。

  祭拜完老侯爷,黄锦转头对常青云说:“常大哥。吕公公今夜在皇上身边当值,没法来祭奠老侯爷。他让我代祭。你别见怪。”

  林十三惊讶万分:司礼监秉笔竟称一个锦衣千户为“大哥”?怪不得驯象所的袍泽们私下议论说常千户在朝廷的背景深厚。

  常青云道:“难为你每年的小年都来我府上祭奠祖父。”

  黄锦道:“想当年若不是常老侯爷把我和麦福公公、吕芳公公送进安陆兴王府,哪有我们的今天?唉,麦公公仙去前,叮嘱我一定要年年来这儿祭奠老侯爷。”

  常青云跟黄锦寒暄:“最近身体可好?”

  黄锦答:“还是老样子。一天要喝四升水。消渴症是长症,既好不了也一时死不了。”

  常青云指了指林十三师徒:“这就是你让我给你找的人。”

  林十三师徒磕头,齐声道:“属下见过黄公公。”

  

  黄锦道:“你就是林十三?今秋高公公家的掖乌龙是你寻得的?”

  林十三答:“正是属下。”

  黄锦坐到了椅子上:“你擅于寻宠。我问你,偷宠呢?会不会?”

  林十三一愣:“偷宠?”

  黄锦颔首:“对。我寻思寻和偷其实是差不多的一回事,能寻就能偷。”

  林十三能说什么?在司礼监的二号人物面前,他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儿。

  片刻后,林十三试探着问:“不知黄公公让属下偷啊不对,窃得是什么宠物?谁家的?”

  黄锦笑道:“偷就是偷,说窃也雅致不到哪里去!我让你偷一只猴子!名叫孙悟空!”

  林十三愕然:“孙悟空?可是《西游释厄传》里的孙悟空?”

  嘉靖朝其实是一个在文化上开放、包容、繁盛的朝代。却被写史书的明代文官和后世清朝史官描述成了一团黑。

  暗讽嘉靖帝沉迷修道的《西游释厄传》最近几年公开刊行天下,风靡大明不说,就连被太祖列为禁书的《忠义水浒传》都可以半公开发行。

  《三国志通俗演义》更是达到了文化输出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倭国那些村级、乡级藩主大名当成了军事教材。

  黄锦点头:“就是它!”

  林十三大惑不解:“那是书里的神猴啊,属下无处去偷。”

  黄锦道:“书里的神猴最近几日进京了!”

  如果历史是二次元动画。此刻林十三脸上一定会出现一堆竖着的黑杠。他心中疑惑:黄公公别是喝多了吧?

  黄锦看出了林十三的疑惑:“南京国子监有个叫吴承恩的老监生,结业补了岁贡生,进京到吏部等候来年开春的‘大挑’。他养了一只猴子,名字就叫孙悟空。”

  林十三再次愕然:“吴承恩?敢问黄公公,是写《西游释厄传》的那位吴先生?”

  读者爸爸们。跪求这几天不要养书。帮帮可乐,追下最新章节。下周应该要冲三江。点娘的PK制度是追读决定一切。可乐是职业写手,不是为爱发电的写作爱好者。指着写书吃饭饭。只有新书期能多上推荐,才能保证上架后的成绩。这本书才能活得长久。求追看,求追看,求追看。重要的事情可乐祈求三遍。

第59章 大人大量嘉靖帝,小肚鸡肠胖黄锦

  黄锦愤愤然:“对!就是那个写《西游释厄传》的龟孙子!”

  黄锦讲述了自己堂堂一个副内相,为何要跟一个久试不第的五十一岁老监生过不去。

  嘉靖帝久居西苑深宫,平日无趣的很。夜间他喜欢在永寿宫大殿青纱帷帐内,给一众大小宦读志怪小说。

  锦衣卫甚至有专门的传奉官,为嘉靖帝从民间采买志怪小说。

  这两年,《西游释厄传》风靡大明,自然也上了传奉官的书单,被送往永寿宫中。

  嘉靖帝某夜给众宦读完第五回齐天大圣大闹天宫那一段,竟连呼三声:“神书!神书!神书!”

  “好!好!好!”

  当时在一旁侍立的黄锦还想:这书的著者能博得皇上一乐,也算是个人才。不知著者是什么底细,有机会我得抬举抬举他。

  又过了十多日,嘉靖帝夜读到了孙悟空车迟国斗法那一段。气得七窍生烟:“妖书!妖书!妖书!竟敢嘲讽朕!”

  车迟国王迷信道门,一心求仙。又宠信羊力大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三妖的化身皆是道士。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能看出,这是在嘲讽当今皇帝沉迷修道呢!

  这就跟施耐庵在《忠义水浒传》里的暗讽差不多。什么少华山三傻朱武、陈达、杨春.就差点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的名字了。

  从古至今,文人在文章里夹带私货,暗讽当下都是常态。没办法,文人嘛,就那点酸不溜丢的臭毛病。

  嘉靖帝被书中内容气得勃然大怒,直接将青纱帷帐里的铜罄摔在地上,发出一声龙啸:“欺天啦!”

  黄锦连忙跪倒:“皇上息怒,小奴这就让东厂的陈洪去把这妖书的著者捉来,扒了他的狗皮。”

  盛怒之下的嘉靖帝,表现出了一个帝王该有的肚量。

  嘉靖帝道:“捉什么捉?天子去跟一个写志怪话本的穷酸文人计较,朕岂不成了小肚鸡肠?”

  嘉靖帝没跟吴承恩计较。黄锦却将吴承恩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他授意锦衣卫的陆炳查清了吴承恩的底细。原来是个久试不第的老秀才,年近五旬才补了一个南京国子监的监生。

  黄锦心善,有时又有点孩子气的小肚鸡肠。他打算替嘉靖帝好好教训下穷酸文人吴承恩。

  可宫中小弥勒黄锦盘算的“教训”,绝不是伤人性命,亦非断人前途。

  黄锦只是想搞个孩童般的恶作剧,捉弄下吴承恩。

  奈何吴承恩人在南京国子监呢。在黄锦看来,南京国子监乃是大明的学府重地。在那里搞恶作剧有失体统。遂作罢。

  终于,今年吴承恩补了岁贡生,进了京参加吏部大挑。

  黄锦得到消息心中窃喜:呵,吴承恩这厮到了京城这一亩三分地儿,我可算能好好捉弄下他,帮皇上出出气了。

  黄锦听说吴承恩养了一只名叫“孙悟空”的猴,已经养了整整十多年,待之如子。

  于是黄锦托常青云找到了林十三,去把吴承恩的猴儿偷出来,让他难受几日。

  当然,黄锦心善到即便捉弄人都不忍把事做绝。

  他打算过个十几日,再把猴儿还给吴承恩。

  黄锦讲述完了一切。林十三拱手:“明白了。”

  黄锦嘱咐他道:“那猴儿最好大年初一前偷到手。等过了上元节就还给他。”

  “他让皇上一时不痛快。我让他过不好这个年。这不算过分吧?”

  “阿弥陀佛,猴儿也是一条生灵。偷过来后你要好生饲养,别伤了它性命。”

  林十三感慨:“黄公公您老真是菩萨心肠。”

  黄锦又道:“我听说,这厮虽是个久试不第的老贡生,却很有钱。”

  “呵,靠着江南书肆大量刊印他的妖书,这厮赚了能有几万两银子。”

  “捉到猴后,你们可以给他写信,讹他三千两银子。永寿宫西殿的殿柱该刷红漆了。这银子算他孝敬皇上的。”

  “我得让他难受十几天,外带出三千两的血!”

  黄锦所言不虚,吴承恩的确很有钱。

  大明刻印图书,分为官刻、坊刻两种。

  坊刻是民间书肆刻书刊行。若刻印的是当世之人的文章,会按销银给予著者丰厚的润笔分红。

  且明人颇有版权保护意识。会在书封后印上“不许翻刻”、“翻刻千里必究”之类的字样。

  这不是说说而已。江南的大书坊皆雇佣有状师、讼棍。若发现翻刻,一定会告官。

  

  《大明律》、《大诰》虽未载有关于翻刻的处罚。但当官的亦是文人出身,文人下意识会偏袒文人。

  通常接了有关翻刻的状子,官员会将翻刻者罚个倾家荡产,把罚银一部分揣进自家腰包,一部分返还书坊、著者。

  故吴承恩靠着书坊润笔、翻刻罚银两个大进项,成了实打实的财主。

首节 上一节 39/1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