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1节

  乡民们果然大惊,想着今年当真不同,鬼神都亲自出没了!

  随后,便有人想要上山,再去拜见鬼神。

  只是等他们凑着队上山后,何博早就不见踪影了。

  于是,众人失望返回,替老医者将那野猪处理了。

  老者也觉得今日之事,实在神奇,不应当独享这鬼神赐予的福分,便把猪肉分给了城中的乡民们。

  “我还要留一些,给鬼神祭祀用。”

  有人笑他,“难道是担心鬼神惩治吗?”

  鬼神不耻下问,结果却被凡人嫌弃吵闹,这实在是不应该啊!

  老医者这次不敢再生气了,“鬼神不计较我的冒犯,还送我这样的大礼,如果我不能回以祭祀,才是要受惩治的!”

  收了他人的东西却不给予相应的回报,

  这合乎周礼吗?

  “那我们也要祭祀!”

  是会动的鬼神耶,

  这不得狠狠拜一拜?

  “可究竟是按照河伯的祭礼来办,还是按照山神的祭礼办?”

  “就不能一起祭吗?”

  “我们铜鞮也是漳水源流,山水一体,为什么不用一起祭祀?”

  “好,你这个主意好!”

  乡民们七嘴八舌的,定下来了祭祀的事。

  何博在旁收敛了气息,默默围观。

  虽然高兴于铜鞮这边,也传播起了自己的名声,而且当地并没有人祭的坏习惯,但何博不免觉得,这只是乡民们在找理由让自己欢乐。

  毕竟铜鞮富饶,

  在取乐上,当地人更加有想法。

  “不过只要能提供香火就好。”

  何博还要靠着香火,去加速进度条的刷新呢!

  ……

  而在另一边,

  渔一家花费了些时间精力,终于在邺县安家落户。

  此时,

  魏国虽然已经进行了李悝变法,但还没有形成严格的户籍制度。

  何况三晋本为一体,国境领土,尚且纠缠不清,更不用说人了。

  渔的身份,只是平民,也不用上位的肉食者,花费太多心力,追究他的行踪。

  只是渔对于县令西门豹提出的“交束脩”一事,有些不解。

  “束脩是什么?”

  渔的眼神中,透出从未被知识污染过的纯洁。

  “是读书识字的学费。”

  西门豹端正的跪坐,体现出对知识的敬重。

  “可是我没有读书的想法,这束脩是要给我家小子交的吗?”

  渔恍然大悟,觉得河伯果然仁慈,不仅让自己有了个跟随贵人的工作,还能有送孩子上学的机会。

  “不是。”

  渔疑惑了,“那是……我妻?”

  西门豹摇了摇头。

  “我女?”

  西门豹继续摇头。

  渔于是震怒,“我家里人都没有读书的,为什么还要收束脩呢?”

  “你还有父亲啊。”西门豹指出。

  “我父亲已经死了。”渔露出悲伤的神色,撇过头去。

  “是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每天晚上都要入梦当老师的西门豹叹了口气,“你忘记,是谁将你送来邺县的吗?”

  “是河伯……”

  渔动了动自己的脑子,最后终于明白过来。

  “原来是这样!”

  孝顺的渔顿时向着西门豹叩拜起来,“您是我父亲的老师,还请受我的礼!”

  “至于束脩,我等会就去准备!”

  虽然搬家时带的东西不多,但渔打猎的本事,却是在哪里都能用上。

  邺县附近,也有一些山岭,足够让渔施展手脚。

  西门豹于是点了点头,又道,“如果你家里的子女,也有心上学,我也可以教导一二。”

  他也是平民出身,

  自然乐意帮扶一下,有上进心的其他平民。

  何况启发民智,也有利于治理,让才纳入魏国治下不久的邺地乡民,认同魏国的统治,将邺县的基础打牢,逼得赵国四方无路。

  国都都被魏国困住了,赵国还能再和魏国争雄吗?

  渔自然高兴。

  “嘻,我家也能有读书人了!”

  他回到家里,将县令的话说了,抱着自己的一双儿女笑道。

  他的妻缝补着衣物,看了看傻笑的渔,又看了看和亲爹一般无二的小儿,最后对家中最有灵气的女儿道,“若是去了县令家中,可不能胡闹。”

  “我知道的。”

  女儿乖巧的点了点头,然后和母亲学着缝衣服。

  感谢书友墨水银鱼、B叔的理智、20231113052307232、人间迷鹿、光看不做、阿飞X的打赏!(*︶*)

  还感谢书友继续的旋转的打赏!*^◎^*

第32章 刘氏

  就在邺县、铜鞮和平阳三地,都逐渐流传起“河伯显灵”的神话后,魏国的西边,河西郡处,正有一家人准备搬迁。

  “真的要去东郡吗?”

  “我听说去那边,还要经过韩国,途中的戎狄也没有完全清除,只怕会有危险。”

  刘氏子刘升和自己的父亲相对跪坐,言语忧愁。

  他的父亲刘平叹息一声,“不搬迁又能怎样呢?”

  “刘氏不是魏国的贵卿,何况西河之地,又是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取过来的,本来就对秦人十分警惕,我们在河西郡,只怕难以出头。”

  “如今,东郡才设置不久,且同河东河西二郡分隔,正是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

  “只要刘氏能在东郡扎根壮大,再想回到河西立足,就轻松很多了。”

  老父刘平捻着自己的胡须,对家族的衰落,同样十分悲伤。

  离开家乡,在这样的时代,本就令人痛苦。

  但刘氏却因为历史遗留原因,不得不多次迁移,将过去积累下来的资源尽数抛弃,谋求再起愈发艰难,更加让刘平觉得愧对先祖。

  年轻的儿子刘升不满的说道,“我刘氏本就是三晋的后裔,结果却在三晋之地,沦落到如此地步!”

  “若是范氏还在,我们岂会这样受欺负!”

  他父亲刘平听了,顿时哼哼,嫌弃自己儿子果然年轻,没有经验,“你以为范氏还在,我刘氏就不会受辱了?”

  “顶多是换一家来羞辱刘氏罢了!”

  “氏都分了这么多年,宗庙祭祀都凑不到一起,难道范氏还会顾及同姓情谊吗?”

  “秦赵都是嬴姓,你看他们之前,又是如何?”

  他们这一脉刘氏,

  原本生长在秦国,

  是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分支,范武子士会的后代。

  当初,因为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只有三岁,所以晋国人打算立年长的国君。

  于是,正卿中军将赵盾就派士会到秦国迎接正在当质子的先君之弟公子雍。

  结果士会出发到秦国后,赵盾因为襄公夫人、太子夷皋之母穆嬴的哭诉和坚持,又决定违背先前的承诺,迎立幼小的太子夷皋,并且派人去攻击已经进入晋国境内的士会队伍,驱逐前来争夺君位的公子雍。

  士会因此逃亡秦国,并在秦国留下了血脉亲人。

  之后返回晋国,只带回去了一部分,剩下的人便留在秦国繁衍,并且以居住地“刘”为氏,用以和晋国的本家做区分,并且在秦国出任官员,成为了小贵族。

  这几年,随着魏国的强大,夺取了本属于秦国的西河之地并设立郡治后,他们这一支也作为战利品,被迫迁移到魏国境内,以前的家族经营,也不得不尽数抛弃。

  身为族长,刘平必须为家族的未来,进行更多的安排,以求在这个暗流汹涌的三晋,存活下去。

  首先,

  他们的本家范氏,早就在晋国卿士大逃杀的活动中,被淘汰出局了,如今更是没剩下多少人,残余的后人势力,只怕还比不上一直龟缩在秦国的刘氏。

  所以靠亲戚,是靠不住的。

  其次,

  作为被征服的秦国贵族之一,他们的大部分家产,已经理所应当的,为魏国所掠夺。

  至于地位官职,那更是不可能保留了。

  魏国新立,又因为国君魏斯不拘一格用人才,正是人才济济之时,无论哪个官职,都轮不到刘氏这个外地的来当。

  特别是西河之地经过多年开发,已经有成为魏国新经济中心的趋势,魏国的大夫卿士们,自己都忙着抢这里的肉,刘氏被排斥在外面,连个渣渣都看不到。

  甚至因为失去了原本的贵族身份,刘氏如今只能算是有些家底的豪绅,很容易吸引来其他的肉食者。

  而河东郡那边,本就是魏国核心所在,魏氏几百年的经营,早就容不下他人了。

首节 上一节 31/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