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21节

  因为他的生命还要留着给楚国做贡献。

  眼下楚国又没有灭亡危机,他何必自寻死路?

  如果真有危急之时,

  那屈原心如死灰,又岂会贪恋死后鬼神的庇护?

  死便死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

  何博对此,只能无奈的发出一声叹息。

  “名臣都是这样的个性吗?”

  他想起当初的西门豹。

  这老鬼在百年前就是这样的,为了自己的国家要死要活,什么也不管了。

  只希望,

  自己能在高原上,成功拿下黄河,然后凭借暴涨的力量,能润入长江吧。

  不然的话,

  他是真的很难从北边跨过那汹涌的江面,再通过云梦泽南下汨罗江。

第192章 高原

  拜访完所有的朋友,

  游走完自己领域内的所有山川后,

  何博将鬼国事务交给了麾下的众多死鬼们,然后开始一心一意的攀登高原。

  而当他沿着已经敞开怀抱,随意让这个逆子进进出出的大河,溯流而上时,被围困三月有余的赵主父也终于饿死了。

  他的结局,

  跟当年的齐桓公小白一模一样。

  赵肃侯因此震怒,接到儿子的鬼魂后,还嚷嚷着要继续不给他饭吃。

  用赵肃侯充满怒气的话说:“一定要让他饿清醒点,不然在阴间还要继续气我!”

  转而,

  赵肃侯又哀叹起自己的命运,掩面而泣,“太庙的冷猪肉,也不知道还能吃多少年啊……”

  胡服骑射,

  本该是扭转赵国命运的一次革新,

  甚至已经通过覆灭中山,证明了它的威力。

  结果已经被追谥为“赵武灵王”的主父雍,却跟中了邪一样,不复之前的果决清醒,硬生生在大好时候,给自己弄出来了沙丘政变。

  赵雍也颓废的坐在一旁,垂着头不敢言语。

  等死鬼父亲走后,

  他才小心翼翼的询问,“我儿赵章何在?”

  “我妻吴娃何在?”

  怀抱着赵肃侯同样忧虑的魏侯击闻言,气的上前就给了他一脚。

  “还想着你那个造反的儿子呢!”

  “至于那个将你迷得晕头转向,哄得你废长立幼的那个女子,早就搬去铜鞮住了!”

  阳世的铜鞮,

  早已因为战乱而被摧毁,人口流散了。

  但阴间的铜鞮,却因为是鬼国拥有的第一座城邑,故而地位超然,仅次于鬼都蒿里——

  当然,

  在鬼神将秦岭收入怀中后,

  于秦岭之下的冥冥之间,也出现了一个不亚于蒿里的新城。

  鬼神将之命名为“丰都”,同样由弱水联通各处。

  如此一来,

  倒是效仿了周朝故事,有了两座可称国都的地方。

  可惜的是,

  魏氏父子仍旧没能在丰都买下一座宅院。

  因为魏王嗣继位后,连定期上供都没有了,祭祀太庙完全看心情。

  这让魏氏父子在阴间本就艰难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而吴娃这个深受赵武灵王喜爱的女子,却是过的比两位魏君还要潇洒。

  托死得早的福,

  吴娃去世之前,容颜依旧美丽,因此让赵武灵王对她深深挂念,为她举办了非常隆重的祭祀。

  是故,

  吴娃一死下来,就有足够的资本在蒿里落户。

  后面她遇到了找上门的赵肃侯,心生忧虑,这才搬去了铜鞮。

  反正,

  魏氏父子看着她,是挺嫉妒的。

  “希望你儿子还愿意维持表面上的孝顺吧!”

  “我那个儿子……唉!”

  魏惠王对着赵武灵王哀叹一声,随后拂袖而去。

  赵武灵王被魏赵先君围攻了后,才松了口气,转头就听闻:

  两个中山国君上门了。

  ……

  “不用管他们。”

  “只要没有打坏了公产,那咱们就不必干预。”

  鬼吏们也关注着阴间的动向,担心赵武灵王死下来后,会不会引发些许动乱。

  毕竟这位和中山的死鬼,是有切实灭国之仇的。

  但西门豹却表示无需在意,“死鬼焉能再死第二次?”

  “何况人间恩怨,初亡时还会挂念在心,等死得久了,就不会纠结了。”

  他那老妻都不再针对魏侯击了,天底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恩怨呢?

  季伍在旁边看着那些生前无比尊贵之人的纠葛情仇,只呵呵一笑,“现在多闹腾点也好,以后可没有机会了!”

  秦国兼并天下的大势已成,

  这些做过诸侯的死鬼,祭祀是注定要被断绝了。

  而以他们的功绩和做派,必然有要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无法被世人熟知的。

  季伍就很期待,

  这些贵人迎接自己最终的消亡时,又会摆出怎样的丑态。

  ……

  “高原真难爬啊!”

  在黄河的上游,也就是高原同诸夏分界,湟水上面一点的地方,何博眺望着越发纤细的黄河,发出真心的感慨。

  他润到这个地方,已经很久了,但还是没能爬到高原上去。

  因为每当他一顺着河流往上面一蹿,马上就跟坐滑梯一样,呲溜一下的滑下来。

  在此期间,虽因有秦岭、太行的加持,已经足够让何博在高原的“独断万古”下支撑下去,但这并不代表,跨越大地阶梯这件事就容易做到了。

  何博在诸夏润来润去这么多年,对诸夏大地“呈阶梯式分布”,早就有了深刻感悟。

  而高原之高,

  对比起从齐鲁的平原,润到秦蜀的山地这个过程来,

  就像在跨栏之后,猛地转为了撑杆跳。

  手里没有撑杆的何博,只能小心翼翼沿着山地高原的交界带,阴暗爬行。

  然后爬一段,

  呲溜下滑一段。

  饱受生活启迪的何博还顿生灵感,提出了后世著名的“青蛙爬井”之问,并将之载入《杂说》,为这部著作增光添彩。

  属实苦中作乐了。

  好在,

  通过坚持不懈的阴暗爬行,

  何博终究润到了高原的边缘。

  他再次走出了诸夏大地,来到了一处如今荒凉无比的新天地中。

  大河之水在这里,

  变得更加瘦小、纤长、浅薄。

  大地距离天空很近,同时也非常的宽广。

  河水就在这片土地上蜿蜒流淌着,从高处淌去低处,带着最初的高原雪山融水,承接了天上的落雨,包容了各路的支流,最终汇聚成诸夏大地上的滔滔大河,哺育了千万的生灵。

  何博站在这样的地方,回身远望,就可以俯瞰到高原之下的一切。

  河水在那里逐渐奔流起来,裹挟着冲击而下的泥沙汹涌而去,要在后面的河段中将之沉淀、平和下去,变成肥沃的土壤。

  于是鬼神也忍不住感慨,“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然后,

  他又继续前行。

  好在已经上了高原,

  何博总算不能在做那爬井的青蛙了。

  他只要在高原雄浑的压迫中,慢慢蠕动,以防自己被高原镇压就行!

首节 上一节 221/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