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05节

  楚王便下令——

  撤军!

  打什么打,

  我堂堂大楚,岂能给别人做嫁衣裳!

  函谷关内,秦国防御的压力顿时一松。

  公子疾说,“楚国退兵,这是张仪的功劳!”

  “现在按照他的计划,派人去联络燕国吧!”

  于是,

  夜色浓郁之时,

  有秦国使者从城墙上利用绳索竹篮落下,偷偷跑到燕军的营地中,用张仪传授的话术,向对方进行诚恳的劝告。

  燕国的将领听完,也大为赞同。

  他说,“燕国和齐国、中山接壤,却跨过他们来攻打秦国,这是不明智的!”

  燕国随后,也跟着撤军了!

  如此一来,五国联军,只剩下了三国。

  而趁着盟友突然宣布撤军,敌军阵脚大乱时,秦国悍然东出函谷关,给予三晋迎头痛击。

  三晋且打且退,一直退到修鱼这个地方。

  本就国力衰弱的韩国撑不住了,率先开口,“楚燕都走了,那我也要走!”

  说罢,

  就跟当年在浊泽围攻魏惠王,但因为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一样,韩军连夜脱离队伍,自行返回。

  赵魏无奈,

  只能也跟着解散。

  至此,

  函谷关之战结束,

  山东诸侯的联盟在这次失败后,也跟着松散起来。

  在阴间旁观了这一切的死鬼们针对此事,也纷纷发表起了自己的观点。

  商鞅就说,“不能合力共心,怎么可以成就大事呢?”

  他放下结论,转头就继续跟杨朱学派的人吵架斗殴。

  西门豹则是感慨,“当年三晋尚且不能统合力量,何况五国?”

  “诸侯只考虑自己的私利,忘却大局的重要,如此短视,以后肯定会灭亡在秦国手里!”

  史家出身的甘德石申则是奋笔疾书,将这场大战中的细节记下。

  两个老头才懒得去管诸侯之间的龌龊。

  他们只是感慨,“纵横之道,只凭借口舌,就可以搅乱天下的局势,让进者忽然退去,胜者忽然败却,真是厉害啊!”

  “这大争之世,正是这些鼓动口舌之人的舞台!”

  而除了活跃在诸侯庙堂上的纵横家外,还有其他诸子正不断的传播着自己的理念。

  甘石二人不免心生庆幸:

  幸好死了之后,还有鬼国依托,让他们可以继续旁观这样精彩的历史。

  如果史家不能亲历如此波澜壮阔的时代,那实在太让人扼腕叹息了!

  旁边也有人说,“纵横一道,是乱世的衍生。”

  “世道纷乱,才需要这些说客去说服君主。”

  “如果世道安定下来了,他们就没有作用了!”

  “如果秦国真的统一了天下,纵横的学说应该会断绝吧?”

  甘石二人呵呵笑道,“你会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史书读少了。”

  “天下的形势,本就是由乱而静,由静而乱的。”

  “人心不可能一直沉迷于争斗,也不可能一直安心于平常。”

  “它实在是太复杂了!”

  “所以天下统一得久了,肯定还会有变乱,变乱得久了,就有人要出来恢复太平!”

  “四季轮转,是天之道;而兴衰治乱,则是人之道。”

  于是有人询问这两位史家,“这么说起来,天下不可能迎来永久太平喽?”

  “哼!”

  “这可不一定!”

  两个史官背着手说,“等人心没有了私欲,随时随地都能感到满足,那天下可能就永远太平了!”

  “只是这样的日子,离你我太远了!”

  还是先把故事记下,好方便后人观看学习吧!

第181章 靓王五年

  天子定五年,

  何博把自己缩在山上,再度捡起了自己当年的“移山”精神,企图把秦岭这个庞大的山脉给啃下来。

  这些年来,

  秦岭北向,面对黄河的那一面,已经有很多山岭受到了他的蚕食,被鬼神一点点的纳入怀中。

  何博因此,

  经常站在某座山岭上,叉着腰发出桀桀桀的坏笑,惊起无数的飞鸟走兽。

  不过,

  即便在山上搬砖,

  何博也会分出一些精力,去偷窥一下人间的动向。

  毕竟自打天子定继位后,平均每年都要闹腾点大动静出来。

  比如说,

  自打五国攻秦失败后,张仪就得意洋洋的出使魏国,对着魏王又哄又骗又吓,最后成功让魏国自弃合纵,主动向秦国求和。

  “蠢货!”

  阳世的魏相公孙衍,

  还有阴间的两位先君,知道这件事后,都忍不住捂着心口,发出一声怒斥。

  合纵之势,

  本来就很颓废了,

  结果现在,

  身为合纵提倡者的魏国自己都跑去求和了,以后谁还信“合纵”?

  远在齐国的苏秦也忍不住,拍着桌子大骂魏王糊涂。

  “唉,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故意路过的秦孝公看见抱头痛哭的魏氏父子后,只能拍着手替他们感慨。

  然后在魏氏父子冲过来打鬼之前,迅速的溜走了。

  哼!

  自己种子不好,

  怎么可以迁怒他呢?

  我嬴秦的种子,至今为止可没出过问题!

  而在今年,

  秦王又做了一件大事——

  他出兵,

  把蜀国给灭了!

  当时,

  何博特意带着阴间的史官,旁听了整场朝堂的辩论。

  张仪主张抓住五国攻秦失败的机会,吞并最弱小的韩国,弥补秦国的损失。

  而且韩国的疆域,正好将洛邑王城包裹住了,一灭韩国,就可以占据洛邑,覆灭周室,最后迁移九鼎,获取天命。

  一想到这个,

  张仪就非常激动,鼓吹的也十分起劲。

  但属于秦国青壮派的将军司马错却认为攻打韩国,只会让山东诸侯对秦国的抗拒,变得更加激烈。

  特别是收取九鼎,承接天命一事:

  现在秦国虽然霸于天下,但终究还没发育到这一步。

  于是他提出:

  如果想要壮大国力,灭亡蜀国即可!

  张仪因此跟他激烈的吵了起来。

  秦王面对自己信重的两位臣子,也是左右为难。

  最后,

  司马错用一句话,终结了这场辩论:

  “国君难道不想兼并楚国吗?”

  以后要统一天下,

  迟早要面对领土最广阔的楚国,

  而蜀国就在楚国的上游,得蜀便可控楚!

  于是,

  秦王下定了决心,让司马错灭蜀!

  十月而已,蜀国便倾覆,被秦国所有。

首节 上一节 205/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