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70节

  这和相国赵归的想法,就十分不同。

  赵归提议修阳关的时候,可是想要去攻打恒河平原的距楼国,还有般竺楼国的。

  因为相较于信度河,

  恒河两岸的土地更加肥沃,能够供养起更多的人口。

  所以身毒人,也大多集中在那边。

  按照赵归的想法,

  千百年后,他们的子孙还要繁衍,就需要那片土地供养。

  兴山之外的土地,可以用于放牧,但耕种粮食,就有些为难它了。

  跨过沙漠,

  这必然艰苦。

  但还是那个道理——

  有些苦,他们这些前人吃了,后来的子孙就可以轻松许多了。

  只是在其他人看来,

  夺取土地,扩大疆域,

  这本就该是徐徐图之的事。

  新夏眼下最关键的问题,

  是人口分层。

  即便和西域有了稳定的联系,

  诸夏的秦国,也因为重法,每年都会流放许多人去西域,转而通过交南君送到新夏这边。

  但种子仍旧不够。

  而土生土长的野草,在这里却遍地都是。

  所以就国家来说,

  东面有沙漠天险,无需顾虑蛮夷的冲击。

  西北修了阳关,拥有一定防御,就已经足够。

  兴山外的蛮夷力量

  他们的父辈是感受过的,

  称不上心腹之患,

  只能说不值一提。

  多余的精力,最好都投入到跟交南君的生意上去,引入更多的诸夏君子来教化蛮夷。

  即便要扩张,那也要沿着商路扩张,延伸去西北。

  只是这样一来,

  阳关内外都是新夏的领土,更加不需要修什么关隘和烽火台了。

  也许,

  这就是以前信度河这边的国家,没有在山口修城墙的原因吧——

  弱小的国家修不起,

  强大的国家不用修。

  而新夏在此时,立国已经四十七年,占据信度河的肥沃平原,自然算得上强大。

  因此眼下,“东进”和“西出”两派,随着修建阳关山道的花费越来越多,国内的奴隶都快不够用了,争论得也越来越厉害。

  “你说的道理,寡人怎么会不知道呢?”

  夏君抚膝说道,“只是有些东西,不能因为眼睛没有看到,就对它放松了警惕。”

  “如果新夏向着西北扩张,疆土贯通了兴山,因此放弃修建阳关等要塞的话,如果哪天被外面的蛮夷击败,要撤回内地的话,又凭什么阻挡呢?”

  阳关和其配套的要塞堡垒,

  就是新夏的门户。

  新夏自己可以随意进出,

  等恶客一到,就可以关门阻敌。

  祖先的智慧教导他们:

  考虑事情,不能止于当前。

  国家强大的时候,就要做好衰败的准备,这样才能远离忧患。

  但对方却说,“兴山外的蛮夷,怎么会有力量攻打新夏呢?”

  也许是从小到大,接受父辈的教导,以及主事之后,亲眼见过许多蛮夷与新夏差距的缘故,新夏的君子们,对身毒诸国都不怎么看得起,更不用提山外未曾建国的蛮夷们了。

  夏君说,“你忘记父辈离去之前,提到过那曾经来到信度河这边,索要财富上贡的国家了吗?”

  “我的德行浅薄,之所以能够被先君禅让,继承新夏的君位,只是因为我做事认真,小心谨慎罢了。”

  “因此,既然有地方让先人们挂怀,我怎么能够忽视那边可能存在的危险呢?”

  “去年的时候,我就派人出阳关,一路向西去打听那边的消息,你当时正在苏萝娑国出使,所以不知道这件事。”

  “最近,那队人返回,也的确带回了一些消息。”

  “根据他们的见闻,在比新夏还要遥远的地方,存在一个名为波斯的国家,它的领土庞大,就像诸夏的周天子一样,曾要求信度河这边的蛮夷向它进行朝贡。”

  “只是这几十年来,波斯一直在衰弱,疆域萎缩,所以没有被我们的先人遇上。”

  “至于这两年,波斯衰败的更加严重,这个国家的君主已经在和最西边的国家开战,并且大败,妻子都被俘虏了。”

  “我因此担忧——

  如果波斯倒下,溅起的水花会不会波及到新夏呢?”

  “这是我想要在兴山的山道中修建要塞的原因啊!”

  

  大臣有些惊讶,“这件事情,我怎么不知道呢?”

  夏君说,“你主要负责出使身毒诸国,常年在东边,又怎么能明了西边的事情呢?”

  而即便出了兴山,

  新夏的商队使者,更多的也是往东北方的西域去,寻求更多的种子,而不是去吸引更多的蛮夷。

  如果不是去年一支商队迷失了方向,走错了道路,也不会一路向西,见到几个波斯的贵族。

  商队跟波斯人做了交易,换取一些精美玻璃制品的同时,也听说去年,他们的君主被他国击败,连带全家都遭殃的事。

  好在波斯的核心领土,

  也就是类似周天子王畿的地方,在更遥远的西方,所以那次耻辱性的大败,对波斯东国贵族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后面能打过,自己就继续当波斯的贵族。

  后面打不过,那就改头换面,换个君主就行了!

  反正这么大的土地,谁来了都只能进行名义上的统治,实际权力仍然在他们这些土生土长了不知道多少的方伯贵族手中。

  新夏的商队很惊讶,然后就返回,把这件事通报给了夏君。

  夏君因此就对赵归说,“这是应该警惕的事!”

  “我不能让新夏的基业二代而亡,所以要警惕一切有可能的危险!”

  然后,

  他就派遣一支百人的武装使团,再去西方,探查更详细的消息。

  而阳关山道的烽火台,也被下令修建。

  大臣听了夏君的话,这才沉默了一阵。

  最后,

  他举起手里的玉笏,对国君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修缮关隘,的确应该。”

  “只是国中的钱财,还足够支撑起这样的消耗吗?”

  夏君说,“粮食还是可以保障的。”

  信度河流域水热充足,虽然根据父辈的回忆,这里每年下雨的量不如诸夏,但好在击败犍陀罗之后,信度河上游的五河之地,完全为新夏所有。

  凭借河流灌溉,加上诸夏人的农耕天赋,每年都可以收获很多粮食。

  “至于铜铁器物,也已经铸造了许多。”

  在吞并了犍陀罗之后,

  新夏便向着更加肥沃的上游平原迁都,对犍陀罗的旧都进行改造重整。

  而新国都夏城,则是位于五河中,第一和第二条河之间,而沿着这两条河流,正好有铁矿分布。

  而有了粮食和武器,

  备战起来,

  大家心里也安稳。

  于是大臣不再说话,转而向国君汇报起了其他的事务。

  与此同时,

  遥远的西方,

  夏君第二批放出去的武装使团,正在听着聘用的波斯翻译,替他们讲解最近的消息。

  目前时间线是公元前330年,关于亚历山大的事,遵循目前的官方资料来写(〒_〒求求大家不要因此吵架)

  公元前333年,大流士三世把老婆孩子都在伊苏斯之战中输光了,然后自己跑路东部行省。

  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战役开打,大流士又输光跑路,一路跑到里海附近。

  如果不是有人背刺,这种跑路水平可以和高粱河战神比赛一下。

第151章 途中

  得益于商人逐利的天性,

  虽然新夏才和波斯开始了正式的接触,但身毒大地和波斯国家之间的商贸,已经有一段较长的历史了。

  商人们把波斯的玻璃制品卖过来,换取身毒开采出来的宝石。

  因此,

  当新夏需要人当翻译,帮助双方交流的时候,花费了一些精力和钱财,也的确招募到了人。

首节 上一节 170/2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