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41节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

  船只无风自动,在濮水之上开始了极速狂飙。

  庄周坐在船上,吃惊的看着这一幕,但很快就平淡下来。

  何博到现在才向他显露身份,却没能成功吓到对方,于是抱着手就问他,“怎么不惊讶啊!”

  “你不应该对我的身份感到好奇吗?”

  庄周说,“从你经常给我携带稷下学宫的文稿,还有跟我说起各国之事的时候,我就怀疑你的身份了!”

  “现在只不过得到了验证而已!”

  消息再灵通,

  也不可能像何博那样,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就能转告给他了。

  何况何博旁观稷下学宫的人论道的同时,还不忘跟庄周分享“今天稷下的人又吵了什么”。

  谁让商鞅忙着变法,

  惠施忙着当官,

  孟轲忙着讲学,

  只有庄周闲的没事,可以被他骚扰呢?

  而庄周还是个思路打开的幻想家,察觉到其中不寻常后,立马就联想到了鬼神之事。

  何博只能感慨,“聪明人就是不好骗!”

  庄周眨了眨眼睛,突然笑道,“没事,惠施肯定不知道你的身份!”

  “你可以去吓唬他嘛!”

  何博想起惠施是个容易咋呼的性子,于是期待起他见到自己时候的模样。

  当然,

  在船只赶去大梁的时候,

  何博也没忘记给庄周妻子托梦,告诉她们,喜欢垂钓的良人只是被鬼神带去大梁论道去了,没有被河里的大鱼拖下去反向打窝,让她们不要惊慌。

  “我体贴吧!”

  托梦完了,

  何博还不忘向庄周得意的邀功。

  庄周没有表示什么,

  因为在船只行驶入大河后,就莫名剧烈晃动起来,

  他正忙着晕船呕吐呢!

  唉!

  贼船!

  感谢打赏!

  多攒点就加更!(*^@^*)

第126章 聚集

  当惠施顶着被国君斥责降罪的可能,风尘仆仆赶来大梁的时候,

  何博已经带着人到了,并且还去访问了仍旧坚持给魏侯瑩灌迷魂汤的商鞅。

  这么多年来,

  商鞅也是见过何博这副年轻面相的,自然认出了他。

  因为魏侯瑩沉迷在了“称王”的美梦中,向全天下积极的表演“铁锅炖自己”,商鞅的心情很不错。

  他还对何博打招呼,“鬼神来这里干什么?”

  “难道是想显示神迹,替魏王庆贺吗?”

  何博只是哼了一声,“要是我真的降下神迹了,那你只怕要担忧死了!”

  魏侯瑩自顾自的称王,结果自然是被枪打出头鸟,惹怒天下诸侯。

  但如果加上神人显迹,那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当年凤鸣岐山,宣告了姬周天命的到来,

  如果在魏侯瑩正式加冕为王的时候,忽然山呼万岁起来,让天下诸侯认为他真的是“天命所归”,那该怎么办?

  商鞅只是想给人灌迷魂汤,不是真的想让对方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于是被何博掐住命脉的商鞅只能恭敬把人迎进府邸。

  何博因此背着手,得意的笑他,“驱赶秦人的可恨鞭子,竟然也有这么温顺的一面?”

  商鞅随即恢复了自己一向冷硬的表情,“哼!”

  “我早就说过,治世不一道。”

  “行事和政令,应该随着事况的变化而变化,就像流水要随着高低而起伏一样,怎么可能永远不变呢?”

  被忽略在旁边的庄周于是从何博身后探头,“你说得对,不过我听说了你的身份和作为,又觉得你说的有点不对。”

  如果只是普通人在发表这番言论,

  那庄周会附和他,

  因为这符合道家“自然”的理念。

  但这是已经掌握了一国权柄,名传天下的商君,知道他做过什么事的庄周便不敢苟同了。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道家分支的黄老学派,和商鞅的思想十分接近,要求人要像草木那样顺应自然,天地神人要他们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但终究根基不同。

  而且庄周也不是黄老学派的。

  他已然自创一脉,正走在成为学术大宗师的路上。

  商鞅听到他说话,只是皱眉询问何博,“这个人是谁?”

  “是我特意找来,和你辩论的人才!”

  何博坦荡荡的说出自己的计划,搓着手流露出嗜血观众的表情,“我早就想看这一幕了!”

  商鞅也没有想到,

  自己为了转移矛盾,鼓动魏侯称王的事,竟然给了鬼神看乐子的机会。

  虽然从本质上来说,

  “魏侯称王”,本身就是一场乐子。

  但商鞅自己是不打算成为主角的。

  他最初的计划,可是“功成而身退”,回到秦国继续变法。

  然而漳水来的鬼神使出了当年的招数,将他一把抓住,顷刻炼化。

  商鞅挣脱不得,只能应下。

  但他不禁要问,“是在梦里做这些吗?”

  “是的!”

  何博知道他的担忧,“放心,不会妨碍你跑路的!”

  等魏侯称王后,见到那一片狼藉,肯定要去追责商鞅。

  到那个时候,商鞅不跑快点,就要提前感受到“策马奔腾”的力量了。

  商鞅于是放了心,并且邀请庄周在自己府邸中暂住。

  至于何博?

  他应该在水里,

  而不是在城里。

  ……

  “惠施啊,你来干什么呢?”

  在听闻有官员私自离开辖地,来到国都求见自己时,魏侯瑩心里有些生气,但还是接见了对方。

  对于惠施,

  魏侯瑩还是很喜欢的。

  毕竟惠施年轻俊美,说话还很好听,是个十足的人才。

  惠施在地上叩首,“臣是来恭贺国君称王的!”

  “臣的治所之中,最近也出现了一只羽毛华丽的大鸟,会发出悦耳的叫声,大家都去欣赏它,认为这是上天赐予魏国的吉兆!”

  魏侯瑩听了,忍不住眉色飞舞起来,“真的?”

  如此一看,

  自己称王,

  果然是上顺天意,下应民心啊!

  “既然是吉兆,为什么你不把那只鸟带过来呢?”

  惠施又是一阵叩首,告诉国君,“因为那只大鸟已经被人谋害了啊!”

  “它因为自己绚丽的羽毛,悦耳的歌声,吸引了许多人来欣赏它,于是混入其中的歹人,想要用它的羽毛去点缀衣物。”

  “只是扬名了一段时间,它就受到了很多歹徒的攻击,即便有锋利的爪子和长喙,还有喜爱它的人保护,也终究被抓走谋害了!”

  魏侯瑩听懂了惠施的“借鸟喻人”,拍着桌子就说,“你这是在反对寡人称王啊!”

  “难道在你看来,魏国不足以王天下吗?”

  惠施说,“称王虽然好,但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就有些危险了!”

  魏侯因此生气的把惠施赶了出去。

  现在他要称王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天下,

  如果突然取消了,那他魏瑩不就成笑话了吗!

  这绝对不行!

  之后,孟子到来,又求见魏侯。

  魏侯瑩一听是那个武装讲学的儒家弟子,就不想见他。

  但相国白圭劝谏他,“孟子是天下有名的大儒,国君如果避而不见,岂不是要被天下人指责不敬贤人?”

首节 上一节 141/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