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33节

  终于要迎来尾声。

  只是和原本历史上的轨迹对比,有了点无伤大雅的小变动。

  比如说,

  何博没听说秦国颁布了“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政策,只是将民间的许多书册进行了收缴。

  随后开办官学,培养起了官吏。

  虽然打压商贾,但却支持秦国君臣继续开拓西域的商路,以一国之力,慢慢的凿出一条繁华之路。

  以及,为了保护商路的畅通,加强了对义渠和羌人的殴打和征讨。

  ……

  这些算是好的变化吗?

  何博想着,就把自己沉到漆水里面去了。

  他旁观着卫鞅意气风发的样子,觉得自己也要多多努力了。

  大河南岸的支流,

  还有很多呢!

  特别是秦压六国的大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他可不能错过这样的热闹!

  接下来的目标,

  就是多多的扩张领域,让各国都能够拥有鬼神扎根的河流!

  这样,

  也方便何博能够迅速的往返于各个国家之间,旁观各种大事的发生。

  伊水,可以让何博去往洛邑参观忍饥挨饿的周天子。

  那这条漆水,连带其源流之处的石门山,就能让何博随时润到秦国来,目睹其变法的历程和效果。

  只是在跨越大河之时,仍旧会受到一些阻碍罢了。

  不过没关系,

  何博走的可是“支流包围主干”的路线!

  等他把南北两岸的大支流都收入囊中,到时候不管黄河怎么抗拒,也阻挡不了何博这个逆子!

  哼!

  总有一天,

  母亲河带给他的痛苦,

  何博都要一一还回去!

  他每一次跃过黄河时,所遭受的痛苦,可是都记录下来了的!

  怀抱着满心壮志,

  何博开始刷起了漆水的进度。

  而在次年,

  秦国变法初见成效,不再去打北边的义渠,而是大军东出,把韩国打了一顿。

  毕竟义渠只是蛮夷所立之国,

  在诸夏的君子们眼里,要不是因为其地广人稀,实在难以找准地方抓到人,早就不复存在了。

  而蛮夷的战斗力如何呢?

  除却中山这个奇葩外,

  诸夏之中,最弱小的燕国,都能痛击北胡,向他们宣扬周礼的神圣不可侵犯!

  所以秦君说,“义渠,只能验证一县变法的成果。”

  “一国变法,还是要让诸夏之国,出点血的!”

  于是韩国选定为秦之锐士打击的对象,被痛殴到失语。

  魏侯瑩见到秦国再度增强的力量后,又下了新的决定——

  我修长城!

  魏侯瑩十二年,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魏秦交界处,以备秦人。

  而他这样的举动,

  再也无法遮掩,魏国对秦国的忌惮和无力应对。

  之前迁都,

  魏侯瑩还能用“结交中原”的理由,来掩饰魏国霸权的落寞。

  现在在魏秦边境修墙的举措,直接让天下人知道,

  魏国不行了!

  秦国崛起了!

  邻近的齐国见状,激动的摩拳擦掌,意图夺取魏国东方的土地。

  只是齐侯午还没来得及行动,就病重去世了,他的儿子田因齐刚刚继位,就沉迷酒色之中。

  魏侯瑩因此松了口气,然后就抓紧机会,联络赵韩,想要进一步修复关系,对抗齐秦,于是先后和赵侯种,在葛孽、鄗地举行会盟。

  只是覆水难收,

  由魏武侯亲手撕裂的三晋联盟,在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复合的可能。

  鼓声阵阵,

  号角连连,

  伴随着商鞅变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到来,

  诸侯彻底打成一团,

  而何博则是把自己到处乱扔,在大河两岸肆意的打滚。

第119章 新土

  诸夏烽烟四起,

  新夏这边,

  其实也不是很太平。

  天子扁十一年的时候,

  公子朝已经五十九岁了。

  他在二十岁的时候,走出诸夏,在四十岁的时候,来到新夏。

  然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生聚人口,传播周礼。

  拿起镜子照一下,里面的人已经白发丛生。

  不过公子朝觉得,自己还能再活一段时间。

  因为在最初西行的队伍中,他是最年轻的。

  他必须活得更久一点,

  让过去的影子,能够在今时今日,得到更长久的延续。

  而就在公子朝坐在家里发呆的时候,他那才十七岁的儿子过来,告诉他,“随夫子快要不行了!”

  公子朝于是慌慌张张的爬起来,跑到随巢家里。

  随巢的儿子们也正在哭泣,不少人聚拢在随巢的身边。

  “哭什么哭!”

  “有时间哭我的丧,不如去把典籍上的丧仪背一遍,免得乃公死后,你们给我扔到河里去!”

  一想到这里的蛮夷用的是水葬,随巢就十分不满。

  在他年老之后,就一再同子嗣强调,“诸事形同华夏,而不可混于蛮夷,舍弃根本!”

  老子辛辛苦苦走这么远,难道就是为了享受蛮夷生活的?

  公子朝在门口听到他还有力气骂人,心中的慌乱忽然少了。

  他进去,走到随巢身边,看着曾经高大威武,此时已经衰老收缩成一个小老头的伙伴。

  随巢让人扶自己起来,半躺着对公子朝说,“你来了?”

  “嗯!”

  “那我有话对你说,记得听清楚,要是忘了的话,以后就没人再提醒你了!”

  公子朝本能的想和他斗嘴,结果一张口,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于是他闭上嘴巴,安静的听随巢给自己做最后的嘱托。

  “第一,一定要恪守根本!”

  “周礼也好,墨家的东西也好,反正不能和蛮夷混同!”

  新夏这边的蛮夷风俗,和诸夏本土,差异太大。

  随巢本以为,

  周礼已经很落后腐朽了,

  谁知道这里的人不事正业,不做实务,天天只知道念经念经,受苦受难不以为意,认为生死轮回,此生受苦,来世可以享福。

  虽然也推崇鬼神,

  但墨家在“天志明鬼”之外,也重视人的本身,要节俭尚贤,要兼爱非命。

  因此,

  这样的“似是而非”,让随巢更加厌恶。

  同时也对鬼神曾经所言,逐渐理解起来。

  人间诸事,

  还是要人去做的。

  像此地蛮夷那样,将生死都交给鬼神来裁决,任由贵人鞭打压迫,实在是让随巢无法容忍。

  因此,随巢等墨家弟子,在进行了众多探讨实践后,都觉得在新夏内部的辩论中,墨家智慧和周礼之争,比起诸夏和蛮夷之争来,还是要放在后面,日后再谈的。

  毕竟被诸夏抛弃的周礼,在这边竟然属于十分先进的东西!

  随巢还能说什么?

  真是辩经都懒得跟他们辩!

首节 上一节 133/2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