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问自然长进,我的志向没有偏移!”
卫鞅和鬼神,在滔滔大河的岸边慢慢行走着。
前者垂着手,让河面吹来的风摇晃他的衣摆,神色看上去傲慢且冷硬。
他对鬼神说,“我看了很多东西,最后我仍旧觉得我的道理是对的!”
何博停下脚步,和卫鞅面对面站立着,看着他的眼睛说,“你还要用自己的道理,去鞭打天下的人?”
“不是我要去鞭打他人,而是这个乱世要我去鞭打他人!”
大河的浪花拍岸,然后在地上逝去,无影无踪。
何博听见卫鞅说,“从幽王被犬戎杀死、平王东迁洛邑开始,天下纷乱了多少年?”
“从郑庄公射伤天子、晋国曲沃代翼开始,宗法礼乐崩坏了多少年?”
“从卫宣修筑新台,晋文纳娶侄媳开始,道德混乱了多少年?”
“现在周天子只剩下洛邑,郑国社稷倾覆,晋国宗庙不存,称霸的魏国也要衰败了。”
“矛盾每时每刻都在摩擦,战争无时无刻不在准备,以后死的人还要更多,天下还要更加崩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为什么要去依赖道德?”
“讲究道德礼乐的孔丘是丧家之犬,除了在《春秋》上用他的笔法骂人,他对这样的天下又有什么助力?”
卫鞅说到这里,背着手,侧过身体,面向浑浊奔流的大河之水,仰起头,一副傲慢到无人可比的样子。
他说,“但是我不同。”
“我要鞭打这个天下,我要约束这个天下!”
“礼乐崩溃了,我会缔造新的秩序,一个可以终结这个乱世的秩序!”
“我会给天下的人带去暂时的痛苦,但在这样的痛苦过后,他们就不会再去品尝诸侯混战的残忍。”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诸侯不会存在,天底下只会有一个国家!”
即使在这样的过程中,
必然会牺牲很多人,痛苦很多人。
但卫鞅必须把一国之人都抓起来,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事。
力出一孔,
然后,成前人所不能成之事!
卫鞅知道,被鞭打的滋味会很疼。
但是如果诸侯间的混乱不得到终止,那收获的粮食还要被拿走供给军队,难得的闲适还要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摧毁。
国野之间,人人都要为诸侯的霸业,奉献出自己的血肉。
他行走了很多地方,见证了太多事情。
许多民众是愚昧的,
许多君主是愚蠢的,
和他们讲道理,是很难说通的。
但教化他们,花费的时间又太漫长了。
卫鞅不能忍受这样的漫长!
世道丧乱成这样,凭什么还要缓缓图之?凭什么要忍受这个世界给予的痛苦?
于是,
他幼时的记忆浮现,决定在孩子不懂事还爱乱想乱动的时候,用棍棒长鞭去抽打他,用奖励赏赐去引诱他,强迫孩子读书,学会那些应该懂得的道理。
对待民众要如此,
对待君主也要如此!
他会在之后选择一个愿意支持自己改革变法的君主,然后将那个国家,从上到下,全都革新一遍!
在天下统一之前,
他制定的法度不需要变,也不能变!
所有人都应该被鞭打着,只有在到达既定目标后,才能获得休息的机会。
“这样啊!”
何博也转过身,看着大河的浪花一层一层的拍上岸,感慨的说道,“可是迫切的去做一件事,肯定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就像现在漳水边有人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卫鞅说,“都快饿死了,不吃也得吃!”
他皱着眉头,把自己天生的刻薄完全显露出来,“而且时移世易,我只能做一时的事,保证这个乱世可以因为我而得到终结就行了!”
“至于乱世终结之后,那些问题导致的新混乱,难道后来人不会察觉它,去解决它?”
何博想起历史的轨迹,不由笑道,“谁让你的规划太好用呢?”
“习惯了好用趁手的东西,就很难去尝试新的了。”
卫鞅于是不屑的冷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如果只知道遵照前人的道路前行,那后来者就是个蠢货!”
“蠢货要自取灭亡,我又能怎么样!”
何博听到他骂人的话,哈哈大笑起来。
第110章 跃河
“我还差一些实践。”
行到最后,
卫鞅和鬼神告别。
“所以我要去安邑,领教卜子的学问,见证魏国霸业的失去。”
卫鞅断定,未来几年,魏国会出现一些动荡。
西边的秦国,
魏国已经压制不住了。
东边的齐国,
也正在恢复原本的锋芒,对外的战争逐渐取胜。
南边的楚国,
只要内部不乱,凭借庞大的国土,也会带给魏国巨大的压力。
强大之时,魏国可以压制天下。
衰弱之后,魏国就要成为四战之地,变成一个放大版的郑国。
而在这样的紧迫之下,卫鞅要去亲身经历那因为时代更迭而引起的动乱。
一个霸主的倒下,
背后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人和事?
何博“哦”了一声,问他,“那你在安邑,需不需要我去看你呢?”
“毕竟你天生一副讨打的样子,我担心你因为刻薄冷硬,在安邑被人围殴啊!”
卫鞅嘴角下拉,只冷眼盯了鬼神一阵。
然后他说,“既然是人事,那鬼神还是少插手为好!”
在“磨难方才使人成长”这方面,卫鞅和西门豹的观点是一致的。
而且鬼神能够引起的变动,实在太大了。
如果给这个乱哄哄的世道,又加大了力度,那卫鞅干脆用鬼神送的绳子上吊算了,懒得再在人间混!
“对了,这个还给你。”
在离去之前,卫鞅将腰间充当裤腰带的绳子取下,递给何博。
“绳子可是个好东西,能抽能缚的,你没了这个,以后怎么对付别人呢?”
何博接过绳子,对卫鞅问道。
卫鞅坐在车上,头也不回的离开,只淡淡的留下一句话:
“很简单。”
“我变成‘绳子’,不就是了?”
对此,
何博只默默的目送他远去,然后在原地散去身影,滚到太行深处“移山”去了。
别人都去努力了,
他这个鬼神也不能继续懈怠!
何博决定!
这几天,就不下棋了!
……
次年,
秦君亲征,攻打魏国,一路挺进河东,并在石门大败魏军,斩首六万。
魏侯瑩向赵国求助,赵侯种当即出兵,两国联手逼退了秦人。
本来就很讨厌魏国的天子扁听说这件事,心里觉得秦国既然对自己“忠诚”,还有这样的实力,于是派人过去恭贺秦君,赐给他黼黻之服,还赠予秦君“伯”的称号。
按照周礼,“伯”可称诸侯之长,含义与“霸”相同。
如果在春秋之时,天子扁这样的做法,就要捧出一个新的霸主了。
奈何眼下已是战国,
且不说“尊王攘夷”的招牌早就没用了,
只说当今之时,区区称霸,又如何能满足诸侯们内心的野望?
魏国的压力因此更加沉重。
魏侯瑩召集臣子,准备迁都大梁之地以避秦国锋芒。
刚刚成为魏相公叔痤门客的卫鞅向其进言,“魏国如果迁都,那就是在向天下昭示,自己失去了维护霸业的能力。”
“而且大梁在安邑的东边,距离河西更加遥远,如果秦国趁机夺取了河西,那魏国就要遭到更加剧烈的打击了!”
公叔痤对这个道理,自然也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