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鬼神仍旧嘴硬,“你妻子说我的棋技很好!”
西门豹又是一哼,“半斤八两而已!”
在西门豹妻子也变成了死鬼后,何博也邀请她成为自己的棋友。
对方也毫不客气的抛弃西门豹,转投鬼神的怀抱,并且对着土伯那类似西门豹的面相大肆夸赞。
西门豹气的跺脚,拉着老脸对妻子说,“你不是讲过,越年老越有风味吗?”
明明,
明明是我先来的!
但妻子却说,“你一个老腊肉,怎么比得上土伯年轻呢!”
西门豹噎的说不出话,随即捂脸而去。
而其妻子的棋技和棋风,同何博可称雌雄双煞。
一神一鬼在对弈中,充分享受到了下棋的快乐。
只有西门豹旁观的很痛苦。
季伍偶尔路过,游侠出身的他看不懂棋,但可以感受到西门大夫身上的怨气。
于是他感慨,“不娶媳妇,也挺好的。”
……
在和西门豹玩了几盘六博后,何博忽然抬头说,“赌一把吗?”
“我赌洛邑三国之战,秦国能获胜!”
西门豹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呼叫老鬼喜,问他,“魏韩那边,是不是有消息了?”
喜看了下旁边的鬼神,又看了下棋局势态,然后对西门豹说,“我不知道。”
于是西门豹确定了结果,告诉何博,“不赌,魏韩已经输了!”
鬼神和喜的态度,
已经说明了一切。
虽然阴间的死鬼们不能及时感知阳世的动向,但鬼神却不在此列。
喜热爱工作,没有假期,时刻都在接引审判着新鬼,也可以相对及时的,从那些战败后渡河而亡的死鬼们口中得到消息。
何博于是只能失望的发出一声叹息,又输给西门豹一顿饭。
而在阳世,
战败的魏韩联军仓促的渡过大河,回到了三晋之地。
魏侯瑩的神色十分悲痛,转而又阴沉下去。
因为在这一场战斗取胜后,秦国注定又要重回诸夏之中了。
而秦国这次携大胜复出,也意味着秦魏两国之间,要出现巨大变动——
平静了没多久的河西之地,
即将迎来新的,而且更加剧烈的争夺混战。
想来想去,
魏侯瑩最后手里的酒杯狠狠摔在地上,并且悲愤说道:
“都是姬根的错!”
第109章 卫鞅
洛邑附近发生的勤王之战,
让魏韩两国遭遇了耻辱性的大败,
也狠狠打出了秦国的威风!
天子扁因此赞扬秦君,称他是当今诸侯的表率!
因有此胜,
秦国在诸夏间的地位,总算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因为三晋而与秦隔绝的其他诸侯们,也跟着想起,这天下还有个秦国!
秦国内部的风气,
也随着对外战争的胜利,而迅速转变——
在此之前,
因为多年外战不利,秦国上下都弥漫起了保守的风气,认为“秦弱而他国强”,能够保全社稷,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应该再妄想挺进中原。
东出?
东出也要有实力啊!
秦国的贵人们又不是真的疯,在驱使军队,牺牲无数小民也没有得到回报后,他们当然不会傻乎乎的把自己脑袋送过去,给其他诸侯砍。
毕竟要维护自己高贵的地位,
小民是要有的,
秦国也是要存在的。
所以,“东出”的口号虽然喊的仍旧响亮,但“东出”的动作却畏畏缩缩的。
甚至去年,
秦君派人去西域寻求利益,也没有多少人支持,认为“西域偏鄙”,即便可以做生意,也赚不了太多钱,路上还要担心义渠和羌人的劫掠,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但是现在,
以一敌二,并且得胜!
狠狠提振了秦国对外行动的信心!
秦人由此恢复了往昔的自信与拓土扩疆的热情,秦国内部各阶层的注意力也转向了外战。
就连出使西域,也有臣子表示愿意支持了!
秦君于是对太子渠梁感慨,“不容易啊!”
“终于让秦国重拾信心了!”
这么多年屡战屡败,
人要丧命,
国要丧胆!
即便内里重整得再好,要想提高国家地位,重回强国境界,取得一场大战的胜利,是必然的要求!
只知道赚取钱财,而不思考向外扩展,在其他诸侯眼中,不过是“商贾”罢了。
太子渠梁便说,“等我继位后,一定想办法让秦国的名望更加强大!”
秦君抚须而笑,“你有这样的志向,为父很高兴!”
“趁着还有些精力,为父要寻找机会,再去打一打魏国,替你做一点事情!”
秦国的敌人太多了,
一代人是很难实现秦国称霸天下的梦想的。
嬴师隰只能一点点的去做,
让后人面对的麻烦越来越少,这样获得的成果,才能越来越多。
……
而在东边,
魏韩经此一败后,觉得秦国实力恢复,单凭一国,实在难以压制。
于是魏侯瑩和韩侯若山便在宅阳会盟,并且在武都修筑城邑,以为防御。
然后,
意识到魏韩企图修墙阻拦自己东出之路的秦国便再次提兵,将之击败,把刚刚奠基的武都城给摧毁了。
魏国震怒,但又对秦国无可奈何,只能向东攻打宋国,夺取了仪台,粉饰自己摇摇欲坠的霸业。
这样的消息传到天下,
还在楚国游历的卫鞅便感慨道,“魏国的霸业要在魏侯瑩手里失去了!”
“河西即将回到秦国手中,九鼎可能要被秦人夺走!”
然后,
卫鞅便结束了自己在楚国的旅程,坐车乘船,开始北上返回。
他渡过大河,
没有回到家乡卫国,而是目标明确的要前往魏国的国都安邑。
他先是在韩国的河阳下了船,打算转乘车马。
正闲着没事的何博注意到了他。
于是当年抽过卫鞅的鬼神再次现身,向他打招呼,“好久不见啊,卫国的公孙!”
卫鞅也向他回礼,“多年不见了,漳水的土伯。”
天子扁四年,
卫鞅已经二十五岁了,
因为常年在外游历,他看上去有三十岁的样子,并且留起了胡子,身形精瘦的站在那里,看上去更加刻薄。
何博邀请他去大河的岸边散步,
卫鞅没有拒绝。
然后,
何博就问他,“这次回到三晋,打算去哪里呢?”
“去魏国的安邑,学习卜子的道理。”
“我记得以前,你可是看不起卜子遗留下的学说的。”何博笑话他,“难道在外面挨了打,认清了自己和先贤的差距?”
卫鞅面无表情,“不,我现在仍然看不起!”
“卜子是过去的贤人,我为何不能做现在的贤人?”
“我只是需要用他的道,来补全我的道罢了。”
何博对着卫鞅“哦”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么说,你很猛啊?”
“在外面游历了这么久,你的学问有多少长进?你的志向有偏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