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15节

  又需要行走多久呢?

  在离开议事的地方,前往接见那些人宫殿的路上,秦君当年的记忆浮现出来。

  他忽然又涌出了对西方的憧憬。

  如果大河以东的地方迟迟去不到,那先去西方探索,又有何不可呢?

  即便去不了那么遥远的地方,

  可以得利的话,

  也是很好的!

第106章 归人

  而在那等候的宫殿中,

  几个面容沧桑的人,已经被提前过来的墨家弟子拉上了手。

  那弟子说,“晚了,晚了五年!”

  “相里巨子已经去世了,他在去世的时候,还在想你们的事情!”

  相里勤终究是年老了,

  哪怕他注重养生,一直期待着会有人从西方回来。

  但路途实在太漫长了,

  探索的人走的很累,

  相里勤等待的也很累。

  最终,

  他停止了等待,被弟子埋葬在了当年为公子朝等人送行的地方。

  他的坟茔堆的很高,在旁边栽了一棵杨树,如今已经长的很高大,很显眼了。

  相里勤亲自挑选了坟茔的地址,又亲手栽下了这棵树。

  在生命的终末时,他指着那块地方说,“这里的视野很好。”

  “你们远行,我可以看到;你们回来,我也可以看到。”

  然后,

  他又指着那棵树说,“等它长大了,如果你们还要去西方,那就可以砍下它,坐成车子,这样也能把我这个老东西一起带过去。”

  “这个还是不好的。”

  搀扶着相里勤的弟子说,“这里有些燥热,还是要为老师留下这棵树遮阴乘凉的。”

  相里勤也不纠结,只是笑道,“不砍也行。”

  “如果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就可以摇动这棵树,让它沙沙的响起来,欢迎你们返回诸夏。”

  于是,

  相里勤就和一棵树待在了那里。

  树长的很快,

  但过去的人已经成为了黄土。

  那几个返回的人听到这句话,也有些哀伤。

  每次秦国派人往西边去,相里勤都坚持去送他们。

  所以他们对那位苍老的墨家巨子,是有印象的。

  遥遥远去,走入那鲜为诸夏所知的地域后,他们心中自然思念着故土家乡。

  如今得知有个老者一直等待着他们,心中怎么会不感动呢?

  他们对墨家弟子说道,“其实,我们只是先行回来汇报的,还有人没有折返,继续向着西方去了。”

  他们沿着公子朝等人留下的痕迹,一路西行,期间自然遭到了许多磨难。

  有些人死在了路上,

  有些人则是不愿意再前行,停留在了某个绿洲处,娶了当地的女子生活。

  等到后面,

  他们这几个也有些疲惫了。

  于是剩下的人商议一番,决定分做两支,一支继续前行,一支则是返回秦国,向国君禀报西方的情况。

  而在返回途中,

  他们还遇见了后面几批的行者。

  那些人的经历,和他们一般无二。

  或生或死,

  或行或留。

  “辛苦了,辛苦了!”

  没有斥责他们的不尽心,秦君只是微笑着拍手,赞扬他们的忠诚。

  在派人出去的时候,

  秦国的大臣中有人担心,他们会被义渠或者羌人俘虏,然后方便周边的蛮夷,来进攻秦国。

  或者,

  他们有人有武器,跑到秦国不知道的地方,占据一方,繁衍生息,将秦君的命令遗忘,也是很有可能的。

  总的来说,

  大臣认为派人西去之事,弊大于利。

  但秦君就是要这么做,

  谁也没办法改变这件事。

  “现在,还请你们替寡人说一说,那西方的事情吧!”

  秦君一挥手,让各人就坐。

  小太子嬴渠梁坐在父亲身边,听着那几个看上去很苍老疲惫的人,说着遥远西方的事情。

  不是周边经常骚扰秦国的义渠和羌人,

  而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人和地方,以及那里发生的事情。

  他听着听着,就慢慢的靠向父亲,然后倒在秦君怀里。

  秦君顺手搂住他,

  父子两个都安静的听着远行的故事。

  等到最后,小太子替这份精彩的故事鼓掌。

  他仰着头对父亲说,“我以后也要这么做!”

  秦君笑着拍了下他的头,“你要是可以按照为父的路子一直走下去,为父就没什么担心的了!”

  不过,

  他心中对使者话语中提到的,诸夏的丝绸器具,在西方极为受欢迎的事,十分上心。

  甚至使者还指出,

  在他们去到西方之前,就已经有人去过了。

  因为他们在西方的小国中,看到贵人们偶尔会拿出自己珍藏的诸夏之物,向自己的友人显摆。

  双方还会因为手里的东西是不是“正品”而吵架,最后听说有诸夏来的使者后,就直接拉人过来,要求其辨别。

  也许是商人图利,私下开辟了这样的商路。

  也许是义渠这样的蛮夷,在劫掠了诸夏的财宝后,转手将之售卖了过去。

  但诸夏之物在西方受到追捧的事,却是可以肯定的。

  秦君想着,

  若当真如此,那秦国就可以想办法,去和西方的那些蛮夷小国,做一做生意。

  等到秦国强大起来,人手充足了,可以跨越荒凉的地段,打到那边去了,这生意还能做的更大,更强!

  至于现在?

  只能忍痛和蛮夷往来一下,赚一下他们的钱了。

  反正诸夏的君子们一直都这么务实。

  能打就打,

  不能打就先谈一谈,把日子过下去。

  反正山东六国连带周天子,已经为秦国做好了例子。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

  秦君在之后几个月中,又组建了一支较之前更加庞大的队伍,让他们带着武器和货物,试探性的朝着西方而去。

  这一次,

  并不是要去寻求公子朝等人的踪迹。

  而是为了秦国的未来。

  ……

  “离谱,真是太离谱了!”

  “我以前只听说,以王畿的位置,可以分成西边的宗周和东边的成周,怎么现在,还有东周西周呢?”

  前年的时候,在位六年天子喜去世了。

  这让何博少了一个打趣老鬼喜的机会。

  毕竟两人都叫做喜,身份却是天差地别,实在让鬼神可乐。

  之后,便是天子喜的弟弟姬扁继位。

  因为天子喜没有儿子,只能含泪让小宗继承他的大宗了。

  而新天子扁也同自己的众多前任一样,没有什么能力,只能待在洛邑王城中,继续享受着礼崩乐坏的憋屈。

  好在,

  他继位的第一年,整个诸夏都没什么大乱,大国之间的摩擦虽仍旧存在,但总体平和。

  但就在天子扁放松警惕,觉得自己“天命所归”,可以龟缩在宫室中自娱自乐的时候,他旁边的西周却是结结实实的给了天子扁当头一棒。

  西周公死后,他的小儿子姬根和继位的兄长不合,然后就在赵、韩的鼓动下,闹起了分家,占据巩城,自立为君,号称“东周公”。

首节 上一节 115/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