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101节

  熊疑全力支持。

  吴起要求奖励耕战,打击国内游民和凭借口舌争取官爵的纵横家,

  熊疑全力支持。

  吴起要求砸钱练兵,“裁减百官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熊疑全力支持。

  如此,才有了在短短三年内,便兵震天下,饮马大河的雄楚。

  但现在,

  吴起都想不到,楚国的霸业才出现了点曙光,楚王熊疑就因为饮酒过量而崩卒了。

  大业未成而猝然离世,熊疑因此得到了“悼”的谥号。

  一想到这个,吴起心中不免又对熊疑生出了一些怒火:

  你这个年纪,

  在这么重要的时刻,

  你怎么能突然死了呢!

  你死了,

  还有谁能支持我变法的梦想?

  还有谁能帮助我成为伊尹、周公那样的名臣!

  现在我已经六十岁了,

  难道还能等来一个新的,愿意支持我的君主吗?

  这样想着,

  吴起对着楚王疑的尸身跪趴在地,终于为自己的君主痛哭起来。

  “王!”

  “你为什么就这样离开了!”

  而随着吴起的哭泣,旁边也有人,正在慢慢接近。

  因为要替楚王治丧,许多贵族封君也赶了过来。

  他们乘着车马,带着卫士,再落魄也坚守着贵人的气派。

  这些人一见到吴起,心中忍耐了三年的怒火,就迫切的想要释放!

  三年了!

  吴起知道这三年里,他们是怎么过的吗!

  特别是被迁去荒凉之地的封君,他们在见到吴起后,恨不得直接扑上去,啃他的肉,喝他的血!

  根本不用浪费时间交流谋划,

  在无边的愤怒,还有一直压制他们的楚王突然离世的刺激下,前来治丧的封君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眼神对视,就默契的招手,将自己的卫士召集了过来。

  他们脚步轻悄的围上去,直到感觉距离差不多了,便有人发出一声大吼,“敌在灵堂上!”

  “给我放箭!”

  于是哗啦啦的,

  无数飞矢向着吴起射了过来。

  他的大腿当即中了一箭,没办法逃跑了。

  于是吴起只能朝着不远处楚王熊疑的尸体挪过去,希望可以利用楚王最后的威严,阻止那些对其积怨已久的封君。

  但熊疑到底是死了,

  没办法再为吴起提供任何支持。

  他就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吴起只好钻到停灵的桌案下,并且大声喊道,“群臣作乱,谋害我王。”

  企图以此呼唤援助,让突然疯狂的封君们冷静下来。

  但他仍旧没能阻止继续射过来的箭矢。

  最后,

  吴起被乱箭穿心而死,楚王熊疑也被射中,才进行了小殓的身体被破坏的乱七八糟。

  这一对曾经为世人称赞的君臣,在刚刚联手振作起楚国的时候,又在相近的时间,于同一个地方相伴死去。

  吴起在临死之前,忽然想起涑水上船夫给予自己的忠告。

  他发出嗤嗤的笑声,“哈,想不到一个船夫的话,在今日竟然应验了!”

  “被这么一群家伙杀死,我真是不甘心啊!”

  这么想着,

  吴起眼前的画面逐渐黑下去,并再无光明。

  随后不久,

  见到吴起,脑袋一热,便集体暴动的封君们也因为“丽兵于王尸”的罪名,被继位的楚王熊臧处理了。

  新君下令,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并收回其封地,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曾经因为吴起变法而损失惨重的封君贵族们,在吴起死后,更是消失了大半。

  但为了安抚躁动的臣子,楚王最终还是选择了退让,将吴起变法的大部分举措废除。

  兜兜转转,

  楚国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只是先王的灵堂之上,多出来了一些鲜血,诉说着遗留的不甘。

  而当这场纷乱传到大河以北的三晋之地,得到消息的鬼神并没有表露出太多惊讶。

  他只是对着西门豹说,“变法改革,伤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想要成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西门豹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也赞同的点点头。

  “文侯寿命悠长,而且变法的心意坚定,所以李悝可以取得成效,让魏国强大起来。”

  “但魏国的变革,也是在几十年中,才逐渐成功推行各项政令的。”

  “吴起太急切了,改革的手段比李悝还要激烈。”

  何博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支持变法的君主死了!”

  在这样的时代,

  没有君主的支持,

  臣子又能做什么呢?

  西门豹因此感慨,“可是天下越来越乱,非变法不足以强国家,非改革不足以保社稷,以后想要取得变法成功,只会更加艰难,但诸侯又不得不改。”

  “不知道哪个国家,哪对君臣的革新,可以彻底的改变这个战乱已久的天下?”

  鬼神听了这话,只在上座含笑不语。

  ……

  卫国帝丘,

  卫国的公族也听说了楚国内部的大变,因此讨论起来。

  这几年,

  赵魏先后因为卫国打仗,随后楚国也加入了进来,让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程度也越来越激烈。

  作为战争爆发点的卫国围观的心惊胆颤,就连求援,都不知道该向哪个大国求助。

  如果再求助于邻近的齐国,

  那卫国就要把此时有争霸天下之力的所有国家,都召唤出来了。

  它一个小国,何德何能可以做出这种伟业?

  而且齐国加入进来后,如果让战争进一步恶化,到那个时候,卫国还能存续下去吗?

  于是卫国只能忍着,每天请求鬼神和祖先,让祂们保佑卫国的社稷,不会在这场混战中,被撕毁吞噬。

  好在最后,

  魏国大败,赵国虽有小胜,但也因为消耗过巨,无法再来攻打卫国。

  至于楚国,则是才摘下胜利的果实,君臣就一同死去了,并且人亡政息,兵锋又缩回了大河以南的地方。

  参战的三国,最终没一个,还有能力去对卫国动手动脚。

  卫国国君因此大喜,认为自己的确是得到了鬼神和祖先的庇佑,连续举办了好几天的宴会,庆祝卫国平安度过这场猛烈的风波。

  卫国的贵人们也纷纷感慨起在这次求生中,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例。

  有一个年幼的公族子弟听到自己父母的谈论内容,突然说道,“我听说楚国之前并不强大,怎么这次却可以击败魏国了呢?”

  虽然楚国君臣死了,

  但他们的战绩却是无法被抹消的。

  击败了称霸当世的魏国,气的魏侯生了大病,这是楚国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

  他的父亲把孩子抱在腿上,笑着跟他解释,“是因为楚国的吴起变法了!”

  “变革原有的律法,就可以让国家强大起来吗?”

  孩子抬头继续询问父亲。

  父亲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毕竟卫国传承这么多年,可没有变法过。

  卫国上下,只希望可以保存社稷,享受自己的富贵就好。

  对于“丢掉尊严去依附某个强国”这事,他们也没什么在意的。

  但孩子还在问,“如果变法可以强国,为什么我们卫国不变法呢?”

  “大家不想变得强大,成为天下的霸主吗?”

  父亲呐呐的说不出话,最后被问急了,把孩子放开,对他恼羞成怒道,“成天就知道东问西问!”

  “你先把先贤传下的典籍读好,再去考虑这样的事吧!”

  孩子的母亲在旁边笑道,“鞅,你又把父亲问得生气了呢!”

  公孙鞅只是疑惑,“我只是说出了内心的问题,想要向父亲寻求解答,他为什么要生气?”

  他父亲就说,“大人对孩子生气,君主对臣子生气,都是应该的!”

  “你不要想这么多,只要听大人的话就好了!”

  “行了,给我读书去!”

首节 上一节 101/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