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月,为了避免土地兼并的恶化,楚世昭下诏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又命郭忧来监督此事务。】
【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愤慨抵制,多地有起兵造反的意思。】
【晟武十二年五月,郭忧出身寒门,他自己读书的时候,就吃过了很多的苦头,他深感百姓疾苦,于是大力主张楚世昭丈量土地的策法,然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楚世昭的策令时,郭忧路遇‘匪寇’,随行的上百位将士和郭忧都不幸被杀。】
【帝,大怒。】
【文俞亦惊撼无比,后流涕痛哭。】
【虽然文俞和郭忧向来不和,但主要是主张的策略和大局并不相同,但二人的初衷都是为了治国,修身,平天下而来。】
【文俞更是极为支持楚世昭对土地政策的整改,可是谁能想到,在乱世之中南征北伐的时候,郭忧没有死,论功行赏,该安享太平的时候,郭忧却为了楚世昭的政改.而死于一场非命之中,这是何其悲惨的事情。】
【晟武十二年六月,楚世昭亲率了平定天下的中府军,他将青州的流寇一扫而空,当地为非作歹,试图起事反抗土改之策的豪强全部处死。】
【那些人大多都认为晟武帝乃是仁慈之主,惹下大事,法不责众,若是晟武帝真的怒极,只要及时投降归顺,表露自己的态度,他定然愿意纳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是谁能想到,楚世昭亲临青州,将那些大大小小的豪强大族,确定有造反忤逆嫌疑的人,通通处死,而他们的家眷虽然免受其难,但三代以内不许从政,更不允许与有官身的士族联姻。】
【青州由此震怒,那些豪强的家眷们同样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处罚,他们利用邻里邻外的关系,以及各家交好的世交,妄图再度掀起战火,意欲顽抗到底,却被民众告发,堵在乡里的土堡不能出。】
【晟武十二年七月,楚世昭下诏,三年之内,所有青州之地的科举之士,皆不取。】
【盛怒之下,更是斩杀青州不忿豪强多达万人。】
【晟武十二年八月,楚世昭不接受百官的谏言,强硬地准许郭忧入庙合祀,配享太庙,侍奉他的左右,以示自己对郭忧功绩的肯定。】
【而在收殓了郭忧的尸首后,楚世昭亲自出长安,以天子降阶的态度为其抬棺,望向郭忧的尸首时,楚世昭放声哀哭,这让随行官员无不落泪。】
【晟武十二年九月,楚世昭下旨,他调遣蓝殊携将士三万余众,前往总督青州一带,若有不从者,准许蓝殊自便擅为,彰显国法之威重。】
【晟武十三年十一月,楚世昭在后宫中看着自己与阴媚钰所生的长子楚济邦越来越大,又看到了长安的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终于是感到无比的宽慰。】
【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楚世昭登基之后,极为勤于治国,每天都要批阅奏折,平日三天一次的早朝,在晟武一朝,更是一天例行一次早朝。】
【而在楚世昭查看那些长安积留案件的时候,发现那些囚犯在监狱之中的生活非常凄惨,还有一部分是在自己登基之前因犯罪被拘留的。】
【很多人在永晋帝、开阳帝两朝就被关押,楚世昭登基过后,各类事务繁忙,很多官吏也无暇顾及这些囚犯的生死,也不愿意去查他们所犯的案子到底是真是假,其中还有很多囚犯是牵扯到了政治斗争的案件中而被软禁在内。】
【楚世昭不免心中怜悯之情,于是他再三考虑之下,决定让狱中接近千人的死囚回家与家人团聚,为期一年的事件,而到了次年秋季,就需要回来接受审判。】
【可是很多大臣都认为这样的事情很不妥当,楚世昭却觉得自己以信义,仁德取得天下,他敢于做出这样的事情,也是和这些囚犯们立下君子之约。】
【如果这些囚犯都做到了这样的君子之约,那么他所统治着的大周王朝何愁不能迎来复兴?】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很快就到了楚世昭和这些囚犯们所约定的归期。】
【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在次年秋天,当时被释放的死刑犯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
【只剩下两人还没有回来,楚世昭有所感慨,只好派出官吏,前去调查情况。】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其中一位囚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位不幸在路上死去的书生,在他的身上还有一份家书,这位囚犯深感归家不易,便背着这具尸体步行三百里,将他送回了家,以至于回到长安的时间如此缓慢。】
【还有一人则是从北方准备回到长安的时候,遇到了匈奴人劫掠的事情,于是顺道和当地的官军一起抵抗匈奴人,不幸受了重伤,拜托他人一路护送,这才延误了时期回到长安。】
【楚世昭觉得他与这些人立下君子之交,结果所有人都没有背弃这样的诺言,如实回来,这证明了他们是真心想要悔改的,于是决定赦免这些常年积压留在长安的囚犯,让他们重获自由。】
【这让朝野百官更加叹服楚世昭的气度与仁义,大周王朝的世风日上,而短短时间内,整个大周王朝就因为楚世昭的表率和以身作则,出现了路不拾遗的盛状。】
【至此楚世昭打开了‘晟武之治’的帷幕!!!】
更新晚了。
不好意思。
这章算7号的更新。
第86章 这是【大帝成长计划】,不是【大将成长计划】!
事实上。
楚世昭快要操作不过来了。
他每回合的精力条都在暴跌,因为楚世昭要面对着的是上百条的大小事务处理。
有流民事件、有灾荒事件、有豪强作乱事件、甚至还有自己部下结党营私的隐秘消息。
而楚世昭这一次模拟推演,也是一场几乎不可能再有机会复刻的局。
不是其他,光是满足各类要求就很困难。
马溯安打进长安不是必然事件,皇室被赶尽杀绝也不是必然事件,就连楚世昭打赢的鄱阳之战也不是必然事件。
这都是一项项随机事件,最终组合在一起的。
特别是楚世昭已经尽力避免自己被权力所异化,但是还是无可厚非地出现了这种情况。
他现在深刻明白了,那些封建王朝的皇帝,为什么对底下人的生死毫不关心。
因为就跟楚世昭现在操作着的界面一样,这些封建王朝的皇帝也不过是看一份份折子,告诉他今年哪个地方死了多少多少人,哪里税收了多少多少,哪里亏空了多少多少,谁谁谁私底下做了什么。
有些东西,你没有去亲眼看,是不知道有多么残酷的,所以在这些皇帝的眼里,死掉的百姓不过只是一串数字。
这就是权力对皇帝的异化改造。
他们已经没有把一个活生生存在着的人当成人了,而是当成一个一个能够给国家提供税收的肉猪。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楚世昭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人性。
在郭忧因公务而死的时候,楚世昭的界面是有两个选项的,一个是【天子喜怒,不形于色。】、一个是【释放本性,真情流露。】
楚世昭选择了后者。
哭。
从来不狼狈,也从来不是懦弱。
李世民哭,刘秀也哭,一个不愿意真情流露的皇帝,说明他已经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天子,其他人的生死和他无关,谁都可以死,谁都可以是工具。
楚世昭最怕的事情,其实就是他对任何人的生死都失去了情感,谁死谁活都可以,只要不妨碍他的统治,他的帝国,就能接受一切的变化。
换句话说,古代的那些所谓的皇帝,就是第四天灾,他们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所谓的黎庶就是他们皇帝的玩具。
楚世昭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去避免陷入这种状态中。
【晟武十三年九月,楚世昭广开言路,接受百官对于时政的观点和批评,加设督察制度,对地方官员进行纠察。】
【他又取消了武德司冗长复杂的制度,设立了锦衣卫。】
【并将武德司的成员编入锦衣卫中,由窦戾担任第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东周太祖实录》这样记载——“晟武十三年九月,置中府亲军、武德司。初设为锦衣司,正七品,管领校尉,属中府都督府直辖。后改为锦衣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似前代武德司原职,乃定为北镇抚司,取身世清白,战功卓越,精于斥候、侦查的将士入内。】
【北镇抚司可“专理诏狱”,且拥有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大理寺的纠察,再由楚世昭最后亲自裁定案情。】
画面上,楚世昭的界面多了一个【北镇抚司】的功能。
楚世昭不是特别需要这么一个情报组织,但是大周王朝先前就有这么一个情报组织,名字叫【武德司】,可是毫无一丁点的作用,当时任武德司左司指挥使的郭谦,是凭借永晋帝的关系,这才有了这么一个职务。
奈何郭谦能力有限,等于说之前大周王朝的情报组织功能是一眼黑的。
楚世昭现在有条件,有能力重新规划建设这么一个机构,那他也不能完全放着不管,就让大周王朝的情报功能瘫着了。
而楚世昭建立【北镇抚司】、【锦衣卫】的目的,倒也不是为了监察百官,实际上是各地放哨子,盯防那些可能会出现的危险。
当时楚世昭给郭忧准备了上百位参加大小战事的精锐之士,这个规模保护郭忧,理应无事,结果根据模拟的消息通知,告诉楚世昭郭忧被匪寇所杀。
哪家匪寇能有这种战斗力和规模?
我可去你妈的。
不是豪强就是世家装的,为的就是不让楚世昭继续执行土地方面的政策。
【武德司】改造成【北镇抚司】,【武德卫】变成【锦衣卫】。
楚世昭不想错过这次真正当上皇帝的机会。
毕竟这是【大帝成长计划】,不是让你来当【大将成长计划】的,楚世昭无疑是想要利用好这次机会,测试一下他建立的这个国家.在真正竭尽全力的发挥下,到底能到什么样的天花板。
【晟武十三年十月,皇贵妃桓奕生下了你的二子楚济钺。】
值得一提的是,和自己的嫔妃交流感情,是能提高楚世昭的愉悦值的。
一般情况下,遇到一些事件,楚世昭的愉悦值就会下降,碰到糟糕的事情越多,他愉悦值下降的速度就越快,当愉悦值在很低很低的状态下,根据模拟信息的提示,楚世昭的角色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状况,身体状态下滑,健康值和精力值都降低。
和嫔妃交流感情是可以提升快乐值的,但是精力还是会掉。
所以楚世昭为了保持自己高亢的愉悦值,每天夜里,就找桓奕、李凤宁、阴媚钰,挨个刷自己的愉悦值。
都是老婆,每天打打卡很正常。
然后,楚世昭看着明明一直在休养生息,但是人口还是在往下掉的大周王朝,立刻根据自己的思路动刀。
开国皇帝和普通皇帝的最大区别,就是话语权大。
除开李瑾、桓盛这两个已经成了楚世昭外戚的将领外,楚世昭自己还有接近二十万的常备军队。
并且这支军队大多都是起义军改编而来,没有世家大族、豪强的背景身份。
楚世昭想要改革政策,推行变法,是没有人能强行阻止的。
提刀就是一顿砍。
【晟武十三年十一月,自前周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永晋时期的统治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开阳末年,有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更有一些在土地兼并中失去自己田地的农民。】
【楚世昭多次下令让大臣清查户口,而晟武十三年十一月,派遣文俞实行大索貌阅,由各地官吏按户籍上登记的年纪、体貌进行核对,避免有士族、豪强隐瞒户籍、私藏奴婢之积弊。】
【自永晋帝一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却不断地增多,很多地方都有土地投献的做法,不少人借此隐藏户籍,自甘士族、豪强之奴籍。】
【这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
【比如说在北方,由于规定未婚只缴半租,有的地方户籍上都不见有妻子的登录在户口名册上。】
【有的豪强大族,一户之内有数十家,人数多达数万,国家赋税收入因此锐减。】
【当然,楚世昭也并非苛待之人,大索貌阅的内容之中也有安抚百姓的举措,例如说要貌定百姓的三疾状况,按照不同程度的情况,给予百姓免税、降税的福利。】
【晟武帝楚世昭还规定,凡是出现户口不实的情况,地方官吏一级跟着一级都要被处以流刑,他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并强令亲属关系远于堂兄弟者,一律析籍分户。】
【这样,楚世昭的做法既增加了收入,也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同时,从豪强手里将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数月之下的检查户口,新编入户籍的高达一百七十余万人。】
【晟武十四年,在平定天下,使其复一后的第八年,你的国家收入达到了1000万石,这几乎是和永晋初期的年税持平。】
【自晟武八年时,全国人口濒临崩溃只留有四百二十万户,两千多万人的人口,再到晟武十四年,全国人口五百四十万户,平均每年增长人口约为二十万户,一年接近百万人的增户,可见楚世昭治理天下的才能。】
【晟武十四年二月,楚世昭立十二岁的楚济邦为太子,并将杨方的女儿杨鸢许配给了楚济邦。】
【晟武十四年三月,匈奴人之间发生了一场牵扯极广的内乱,这使得一部分匈奴人南下,希望能够得到楚世昭的垂青,助他们夺回草原,为此,他们愿意认可楚世昭亦是草原的共主,奉称‘可汗’。】
【楚世昭思虑再三,婉拒了此事,他不想为了一时的虚名,陷入一场没必要的战争,毕竟谁也不清楚这么多年过去了,草原上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与其损耗自身的军事力量,不如坐观两虎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