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31节

  【“如今天下各地都有起事,百姓为求公道而冲击各地的官府,自先父永晋一朝来,赋税多而重也,诸郡百姓都苦不堪言,如今受其反噬,又有什么好说的。”楚世昭继而开口道:“有人起义,我便杀之,可天下人如此多,我难不成人人都要杀个一干二净吗?”】

  【“君子论迹不论心,你想要天下百姓归心,自然要让天下人都信服你的言行举止,而不是口头上说说的几句空谈。”楚世昭见身边的军士无人动弹,自己亲自解开了窦戾手上的绳索。】

  【楚世昭所说的几句话,让窦戾大为改观,神色上也有些动容。】

  【但窦戾一声不吭,只是抱拳,旋即就骑上一匹马,仍旧选择从营地之中匆匆离开。】

  【“明公,此举不智啊!”桓盛见窦戾离开,立刻夺步上前道:“我观此人能屈能伸,坚毅多谋,绝非寻常蚁贼,放他离开,恐怕是为自己树一强敌。”】

  【“文佑。”楚世昭沉色道:“我大周朝早已失信于民,如今要先立言,要先取信,才有天下归附的可能性。”】

  【“因此,我必要以身作则。”】

  【“而我要是在这里杀了窦戾,那些蚁贼便会知道自己投降亦没有活路,只会义无反顾地拼死血战。”】

  【“故此,想要真正收降这些起义的贼众,我必须要告诉他们归顺朝廷也是有活路的。”】

  【桓盛顿了顿,“可是他们言而无信呢?归降过后又反叛,反叛之后再归降,如此往返又该如何?!”】

  【“我要做的是取信于民,而不是取信于贼,我给的是那些无辜牵扯进来的百姓一次机会,而不是给贼臣一次机会。”楚世昭正色道。】

  【“何况.窦戾已被我军俘获,如今回到沧州,他真能继续统领这支起义军吗?”】

  【“高鹫和他同为统领,看似亲密无间,可真兄弟都靠不住,更别说双方都有自己的看法。”楚世昭又道:“我放窦戾回去,高鹫自然放不了心,一山不容二虎,两人竞食,而我便是窦戾的退路。”】

  【“因为我的言行,已经让窦戾知道,他归降于我是有活路的。”】

  【桓盛脸色再度一变,“如此攻心,窦戾无论怎么样,他迟早都会心生归顺殿下的想法。”】

  

  【“他不管做什么,都会下意识地将殿下您给出来的这条路,视为自己自保的机会。”】

  看到这里,桓奕也不能保持淡定了。

  她起初只想到了第一层。

  那就是楚世昭想要取信于这些蚁贼,因为大周王朝的公信力破产了,楚世昭只能重新建立这种信用。

  他说的没错。

  蚁贼现在的情况,已经渗透了太多太多的百姓,很多百姓都被套上了蚁贼的名头。

  难不成这些人都要杀绝吗?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你真要这么做,蚁贼自知没有活路,只会反抗的更加厉害,更加让楚世昭头疼。

  放窦戾回去,就是取信蚁贼的第一步。

  而窦戾回去,因为被俘获再归来的经历,触发了高鹫的不信任,再加上两人本身都是头领,有利益之间的重叠和纠纷。

  一起打沧州的时候,都要明确的共同利益,不会出现短期矛盾,可是长期经营,矛盾就会出现。

  高鹫会认为你一个被抓了逃回来的人,凭什么当沧州的带头大哥。

  他肯定是想要让自己的权势高于窦戾的,于是一定会打压对方。

  窦戾在沧州也有旧部,不可能坐视高鹫打压自己,双方就会内耗,互相争夺权力,而楚世昭在这里又给了窦戾一个可以投降朝廷,投降楚世昭的可能性。

  如果窦戾在沧州吃到很强的压力和阻力,他就难免会产生归顺楚世昭的想法,而窦戾又掌握了整个沧州的详细情况,他要是归顺楚世昭,整个沧州,整个河北就是楚世昭的囊中之物,特别是窦戾的归顺会有代表性的作用。

  只要窦戾归顺了,并且被楚世昭拿出来当成一种归顺的榜样,就会给其他蚁贼一种‘实在不行,我也归顺晋王算了。’的想法。

  桓奕认为她对楚世昭一直以来都是有所高看的,实在是没想到,她还是低估了楚世昭无比清晰的思路和能力。

  这样的大局,实在是太可怕了。

  此刻的桓奕已经麻了。

  这一次模拟推演的局势,比上一次模拟推演要难打很多。

  桓氏是一点忙都没给楚世昭帮上,不同于李家近乎于完美搭配。

  更糟糕的是,各地都有割据,都有叛乱,想要重新大一统,都会是一件难事。

  就算是这种局势,你楚世昭也能有所作为的吗?

第43章 豁达而知命,行军而知节,命世才也!

  楚世昭对于当下局势,能有如此透彻的判断。

  还得是靠上下几千年丰富的历史认知得以‘降维打击’。

  【蚁贼起义】,楚世昭可以分析为——【黄巾起义】。

  正确的解决办法,曹老板早就给了出来。

  一个失去信用的朝廷,其皇室宗亲该怎么做,刘老板也给了出来。

  蚁贼是杀不光的,因为本质上来说,这些百姓都是受到压迫,生存不下去这才起义的。

  只要大周王朝一直没办法让这些百姓吃得了饭,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蚁贼。

  楚世昭要做什么呢?

  先让自己的治地百姓生活安康,让他们能吃得上饭。

  这比下几道罪己诏有用的很。

  就拿崇祯来说。

  老百姓听你下几道罪己诏放屁,然后看着今年又要多加不少的赋税,你说他们心里恶不恶心。

  这就相当于老板骂了几句自己不是人,再把最基层的员工这个月工资每个人扣一千一样。

  包是来找骂的。

  你治理的地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然而然就会吸引流民,当地的百姓也会赞誉你的治理有方,你的名声就能顺着百姓的口口相传再度传播出去。

  那么原本就是百姓的蚁贼还能是贼吗?

  【广威三年十二月,窦戾兵败回到沧州,高鹫看他狼狈而来,知晓他是吃了大败,果真起了一人主事沧州的想法。】

  【于是高鹫在军中四处散布窦戾大败于晋王楚世昭的事情,以此动摇窦戾在军中的威望。】

  【不日,高鹫亲自登门造访,自认他行政沧州,已有功德,愿意归纳窦戾为他的部将。】

  【窦戾本就是沧州起事的第一人,更是沧州城先登的主将,如今胜利成果为高鹫所得,心中不忿,可是自知是败军之将,他也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于是只好效力于高鹫,不过由于窦戾战功显赫,在他麾下仍然接近七千多的河北将士愿意追随。】

  【高鹫虽然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可是窦戾的部曲没有打算,这依旧对他有着很大的威胁。】

  【在麾下的谋臣周愿的劝说下,高鹫试图打散窦戾的部曲,重新划分,以此削弱窦戾在军中的地位。】

  【广威四年一月,窦戾不接受高鹫打散编制旧部的想法,于是高鹫就调遣窦戾的部众前往对抗范阳一带的第一阵线,试图通过战事来消耗窦戾的部曲,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广威四年二月,楚世昭写了一封书信,书信之中没有其他话,只是慰问窦戾的近况如何,沧州百姓的生活有没有在他们的带领下得到好转。】

  【高鹫拿到了这封书信,没有看出一个所以然来,为了避免让窦戾发现自己的行为,将书信重新封上,送往了窦戾所在之处。】

  【但他的心中对窦戾已有警惕。】

  【接到书信的窦戾陷入了默然之中,起义军虽然打下了沧,但是并不精于治理当地,他们大肆杀戮了当地的门阀士族后,一直都是用着对方的粮食、财物得以支撑。】

  【等到这些东西消耗殆尽的时候,只怕很快就会重蹈覆辙,将压力放在沧州的百姓上。】

  【广威四年三月,高鹫请窦戾一人入沧州共议大事,而窦戾的部众早就感觉到了高鹫的态度变化,纷纷劝说窦戾不能以身犯险。】

  【最终,窦戾提出想法,让高鹫和他率领各自的部众两百人,取在一处城外的地方相见。】

  【高鹫没有同意。】

  【广威四年四月,窦戾心思沉重,他心知如今在沧州,他身处一个极其危险的状态,高鹫不信任他,并且还想要把他的弟兄们送上最前面的战场上赴死,不仅后勤得不到保障,还极有可能腹背受敌。】

  【与其死的不明不白,为人所害,不如另择活路,保全自己。】

  【窦戾并不清楚楚世昭是否值得信任,但是他大感于对方能够义释自己,放他回到沧州的做法。】

  【这样的行为,远比高鹫来得光明磊落。】

  【广威四年五月,窦戾亲率部众和他们的家眷,当着高鹫的面离开了沧州,前往青州,表示自己愿意归附晋王。】

  【继续留在沧州,追随他的弟兄恐怕是要被高鹫送上战场赴死的,哪怕窦戾答应高鹫重组编制,但这些人毕竟曾经是窦戾的人,高鹫不管怎么样都会先保留他的嫡系部队。】

  【起初青州的官军还以为窦戾是要再度攻打青州,却没有想到对方是主动请降。】

  【在窦戾归顺楚世昭后,高鹫立刻发出号令,唾骂窦戾乃是不义小人,背弃其主,罔顾了起义军的初衷。】

  【窦戾以为自己在青州会被楚世昭所厌恶,却没有想到楚世昭仍旧礼贤下士,没有因为高鹫的言辞而疏远他。】

  【不过,窦戾自觉他的行为极为可耻,虽然是图谋自保而做出的选择,但的的确确是不义于高鹫,因此向晋王楚世昭请辞,想要归耕于青州。】

  【楚世昭没有为难窦戾,在他主动请求归耕青州的时候,同意了窦戾的想法。】

  【窦戾看似是请求归耕于青州,不如说是现在的窦戾清楚,楚世昭下一步极有可能是攻打沧州,平定沧州的起义军,他带着部众投顺楚世昭,已是不义之举,再去率领部众攻打沧州,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小人行径’。】

  【然而楚世昭不仅没有强迫他去做这样的行为,也没有派遣他的部众送上前线。】

  【甚至是将这些河北归来的部众,编入当地,实行屯田制,将先前充公的土地恢复生产。】

  【让这些兵众和家眷,在当地拥有一个生活的奔头和栖息之所。】

  【广威四年六月,范阳节度使马溯安以平叛的理由,再度攻伐沧州,而镇守沧州的起义军头目高鹫,在经过半年的挥霍无度下,早已将那些世家门阀留下的财富用尽。】

  【为了守住沧州,高鹫不得不将收敛财物的目光放到了沧州的百姓上。】

  

  【之前为了安抚当地的百姓,高鹫和窦戾都是将官府之中的财富赏赐给百姓,开仓放粮施恩于民众,而今高鹫想要把当初赏赐出去的粮食,从百姓的手上再度拿回来。】

  【整个沧州在高鹫军队的威压下,只得为高鹫的部队供粮。】

  【广威四年七月,高鹫据守而战,再度击退了马溯安,可是如此紧迫的局势下,高鹫部众的军纪早已溃烂,为了发泄这种生死之中产生的压力,不少军士施暴于当地百姓以缓解情绪上的崩溃。】

  【难以约束久战部众的高鹫遭到百姓的反扑。】

  【广威四年八月,楚世昭决定率军攻打沧州,在窦戾先前部众提供的防线地图还有沧州地形的认知下,取得了势如破竹的效果。】

  在楚世昭的状态栏上出现了——【势如破竹】这四个字。

  【势如破竹】:你取得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效果。(你的视野得以扩张,你在地方上的支持率提高了,你有充分的战略优势。)

  【广威四年九月,受到两边包夹的高鹫本就难以防范,最终决定举城投降,试图和窦戾一样换取前程。】

  【入城之后,楚世昭勒令高鹫约束自己部众的行为,不求做到令行禁止,但求不能继续为祸百姓。】

  【可是一直在战争之中,无法调节自身的高鹫部众早就难以受到控制,在兵败过后,军纪更加混乱,不少逃兵,溃军,都在城中趁机劫掠、施虐、释放着人性之中的恶。】

  【楚世昭断然无法容忍这样的行为,将为首的将众全部处死,高鹫试图再度收买人心,想要为他的部曲求情。】

  【于是楚世昭直接就将高鹫一并处死,这导致城中本来归顺楚世昭的蚁贼再度反叛。】

  【只是楚世昭在行事之前,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先前就收缴了这些归顺蚁贼手上的武器,并且严加管束。】

  【如今再度反叛的蚁贼,其实大多都是逃兵、溃军,身为兵痞想要在这里打着为‘高鹫’报仇的名义,趁势浑水摸鱼。】

  【楚世昭不愿意网开一面的原因很简单,眼下刚刚收复沧州,急需安抚民众,要是容忍这些人,为虎作伥,治理起来只会更加艰难。】

  【再者,这些无法约束的蚁贼,就算充入军中,也是害群之马,本着除恶必尽的想法,他们一定要死。】

  【高鹫既然要归顺,他就不该把自己的手伸那么长,跑来收买人心,为这些溃军、逃兵开脱。】

  【这里是军队,要的是令行禁止,而不是跑去讲究帮会里的人情世故。】

首节 上一节 31/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