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419节

  干的工作越是辛苦,就越是会提前转入更轻松岗位,也就是他自己说的要保他们善终。

  朱简烜经常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挂在嘴边。

  但却不是用来为了宣示他自己对整个世界拥有最高统治权力。

  而是提醒他自己和臣子们,既然天下都是王土,那开发和建设就要全面,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

  既然所有人都是王臣,那就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所有功劳和责任都要让所有人分担。

  不能让一个地方、一个人过度承担责任,同样也不能过度获得利益。

  朱简烜觉得自己实际上做不到绝对的一碗水端平,所以才会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来提醒自己。

  而在其他人看来,朱简烜在这一点上已经做的很好了。

  那些退居二线的将领、工匠们,需要也正好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传授给其他的新一代的工匠和将领们。

  这样的任职制度,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朝廷,都是非常有利的安排。

  作为他的臣子和学生,自己根本不需要担心其他不相干的事情,自己只需要把分内的工作都做好行了。

  就是这样自己才死心塌地的追随他。

  汪莱怀着感慨和感激站起来,对着朱简烜躬身拱手行礼:

  “学生拜谢陛下洪恩。”

  朱简烜对汪莱这些亲手带出来的学生,心态和姿态都与其他普通臣子不太一样。

  这时候颇为满意的轻轻颔首示意,伸手拿起手边的一份题本:

  “这是给你的新安排,正式的圣旨过几天才会下来,你回去之后好好休息几天,做好新工作的准备吧。”

  汪莱赶紧双手接过来,然后再次躬身拱手行礼谢恩,并且告辞出宫。

  汪莱面对朱简烜的时候,情绪也是比较紧张的,但相比普通臣子见皇帝的紧张,汪莱多了几分理所当然的亲近感。

  更像是学生见老师甚至家长,因为朱简烜确实是从小带着他的老师,亲自给他们讲课做实验的。

  汪莱出了宫之后,同样也是松了口气,然后赶紧翻开那个小本子看。

  朱简烜亲自拟的圣旨都很简单直白。

  给汪莱的安排首先是进内阁当大学士、然后加尚书衔分管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最后封郡候爵位提高身份。

  汪莱看完之后就直接愣住了。

  汪莱现在的资历虽然足够老,但看年龄毕竟也才四十八岁啊,而且还是工匠出身的。

  一个四十八岁的工匠直接入阁?

  现在的大明内阁大学士,是直接参与大明乃至全世界最高事务决策的,是最接近整个世界权力重心的人。

  别说天工朝以前的大明人不敢想了,就算是现在也没有几个人会这样幻想。

  天工朝以来,内阁一直至少有一个工匠大学士,但是通常都是年龄非常大的老工匠,通常都是工程相关的部门出来的。

  因为资历的问题,汪莱知道自己未来大概率能进内阁,但却没有想过直接进内阁。

  汪莱觉得自己可能要去工程院混几年,或者是到水部去当几年政务官员,等到五十多甚至六十岁的时候再进内阁。

  汪莱本来是期待自己能成为第一个六十岁之前进内阁的工匠。

  结果现在变成五十岁之前了。

  汪莱没想到,朱简烜说要让自己留在他身边出谋划策,就是直接进内阁当大学士了,大学士确实就是给皇帝出谋策划的。

  其实因为世界统一战争都即将结束了,大明即将真正的统一天下。

  朱简烜即将成为真正的世界共主,大明未来的发展规划就是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划了。

  整个朝廷的重心将更加侧重于工程建设、技术发展,所以也开始继续增加工匠在朝廷上的地位了。

  至于尚书加衔,同样让汪莱感到意外,还是因为他年龄问题,他们现在一下子成了天工朝以后最年轻的尚书了。

  朱简烜北伐之后,大幅度增加了朝廷部门数量,同时将部门主官改成了正三品的侍郎。

  尚书变成了负责临时主持某项临时的重大事务的加衔。

  因事而设,事毕即撤。

  但就像很多临时加衔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还会正常设立和撤销,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就开始慢慢固化。

  皇帝自己其实也不愿意直接面对几十个部门的侍郎。

  慢慢的开始设立几个固定的尚书,各自分管几个部门或者几项具体的事务。

  不过这些尚书跟以前的六部尚书还不一样,他们没有自己的衙门和固定办公地点,也没有自己的属官。

  所有事务都需要通过分管的几个衙门来实施,自己也会在几个衙门之间跑。

  而直接封侯汪莱更是完全没想到。

  朱简烜北伐之后,大明的爵位就不仅限于军功了,其他方面的贡献也能封爵。

  而且公侯伯子男都按照传统分了等级,恢复了子爵、男爵两级,加上了乡绅、乡士,现在封爵的入门难度降低了。

  但现在爵位管理策略是“宽授严升”,也就是入门容易晋升极难,高级爵位很难授。

  单就最传统的军功而言,北伐灭清这种统一战争,按照洪武、永乐朝的标准,都能封好几个国公出来了。

  但朱简烜当时只封了几个郡候,第一批天工朝的从龙功臣直到退休的时候都没有国公。

  想要通过其他贡献封高级爵位,那更是难上加难。

  汪莱现在得到这个郡候的爵位,就是目前非军功爵位之中最高的一个。

  其他的非军功的勋贵最高爵位就是州伯。

  如果没有什么重大过错,退休的时候通常会加一级。

  所以汪莱现在保底是郡公了。

  至于最终能不能当上国公,已经与具体的贡献关系不大了,关键看皇帝老师怎么考量了。

第373章 这不是酷刑

  叶卡捷琳堡中间空出来的院子里面,城堡主楼入户门台阶前方的广场上。

  皇命钦差王引之和军法部特派员站在门廊下主持,前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在台阶下的地面上监刑。

  一群顺天府来的军法部官差,将已经卸任的大明中亚战区总督杨遇春,与亚历山大的妻子伊丽莎白一起拖了出来。

  官差按照流程给两人验明正身,并且要求亚历山大亲自确认伊丽莎白没有抓错。

  然后官差将两人按在了地上,把两人的裤子扒下到膝盖上,然后两个四个官差分别拿起一人高的棍子,一下一下的开始打。

  杨遇春和伊丽莎白的事情,最终还是按照通奸罪处罚,伊丽莎白是有妇之夫,各打九十棍。

  手腕那么粗的大棍子砸下来,两人都是疼的熬熬直叫。

  杨遇春是军人出身,本来有能力稍微忍耐一下,不至于和普通人那样撕心裂肺的喊。

  但杨遇春此时的内心是绝望的,惨叫既是宣泄疼痛也是宣泄懊悔。

  自己的自污实在是有点过于成功了,皇帝直接免了自己的所有差遣,要直接把自己召回京师闲置了。

  在这之前还要把自己当成普通军官来审判。

  最坏的结果,是这一次的军功完全没有,后续也再也没有机会领军作战了。

  早知如此,就该老老实实的领受这次的功劳。

  极大概率可以拿到国公爵位,然后就可以进枢密院喝茶养老了,等到七十岁荣退回乡。

  棍子打在身上之前,杨遇春心中已经明白过来了。

  自己现在的这位君上,他根本不是史书和故事中的传统君王,而是一个特立独行而又控制欲极强的所谓“圣君”。

  为了避免欧洲失控,他在十年前打完美洲之后,马上强行参与了欧洲战争。

  为了战争局势可控,世界统一战争被推迟了七年,做好了十二分的详尽准备,留出了十二分的余量和冗余。

  如果臣子完全按照他的安排做事,那自然是一切顺顺利利,最后还会有丰厚的封赏。

  就算是当时局势不合适,拿不到最好的封赏,他也会另外找机会补上,甚至还会故意给他们找补。

  就像这次世界统一的大战,他把退休的老将军们都塞进了各个战区的参谋部,就是要给他们集体刷一次资历。

  让这些天工朝的

  但他显然非常厌恶不可控因素,如果臣子有自己的想法,不跟他商量就直接去做的话,那后果会非常严重。

  自己这次的作为,相当于逃避他已经做好的安排,这就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杨遇春觉得自己的军事指挥生涯已经彻底完蛋了。

  其实朱简烜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规划和作为以及习惯,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完全不同的观念。

  与此同时,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对于现在的这个局面,也是格外的错愕。

  一个主持了灭国战争的将军,一个敌方大国的皇后,竟然被皇帝公开脱了裤子一起打板子。

  罪名是通奸,亚历山大阅读介绍大明文化的书籍的时候,确实知道这在大明是一项很严重的罪名了。

  但是因为生活环境的问题,一直对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实在感。

  现在算是亲身体验到了。

  就算是杨遇春这种人,犯了通奸罪同样要公开处刑。

  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对现实感到错愕的同时,精神上倒是再次恢复了安定。

  亚历山大被俘虏之后,杨遇春的所作所为让他惊愕和不解,主要是颠覆了他以前对大明的想象。

  现在大明皇帝亲自派的钦差过来,宣判杨遇春以前做的事情是错的,就反过来证明自己以前的了解和想象都是对的。

  杨遇春这个将领是个狂妄的疯子而已。

  亚历山大对自己妻子的情感不算特别深厚,但也算是正常的夫妻关系。

  虽然妻子跟杨遇春鬼混的事情,让他心里面颇为不爽,但欧洲贵族本来就不把通奸视为大罪。

  所以亚历山大老婆刚开始被打的的时候,看着她撕心裂肺的惨叫求饶的,亚历山大有了终于出了口气的爽快感。

  但是打的时间越来越长,自己老婆连惨叫都快没有力气的时候,亚历山大又慢慢的有点不忍心了。

  亚历山大听着旁边的官差数的数字,有点担心这九十棍子打完会不会把老婆给打死。

  当棍子的数字数到六十多的时候,伊丽莎白已经快要叫不出声了。

  亚历山大终于忍不住,转向旁边的钦差王引之:

  “这位钦差大人,我看伊丽莎白已经快不行了,这棍子打完会不会把她打死了?”

  王引之板着脸说:

  “有妇之夫与人和奸,打死了也是死有余辜。”

  亚历山大愣了一下:

  “这……不是,您的意思是,如果真的打死了,就这样白白死了吗?”

首节 上一节 41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