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之后的几百年里面,他们逐步追平了与神洲之间的一千年落差,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过了神洲。
宋元时期,欧洲人通过大食商人,得到了神洲的造纸术。
大明洪武年间,德意志地区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到了弘治年间,英国、奥地利、波兰都有了造纸厂。
蒙古西征时期,欧洲人才学会了使用火药。
但是到了嘉靖年间的时候,欧洲人的火炮就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以至于大明朝廷都专门仿制使用了。
相比较而言,在崇祯朝以前,神洲的各种技术升级速度,更加接近于线型增长。
而欧洲的技术升级,在宋代之后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朱靖坚认为,这是因为欧洲长期处于诸侯混战状态,各国君主对于能够提高作战效率的新技术有着极高的需求。
而且多个诸侯国,可能会选择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多个不同方向做可行性尝试。
一旦一个诸侯国取得了成功,其他国家就会迅速跟进。
神洲本土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此后的王朝末年的藩镇混战时期,会出现非常短暂的加速迭代时期。
例如宋辽金蒙古时期,神洲的军事装备快速发展,火药武器实用化。
但新朝定鼎之后,君王和朝臣往往会倾向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安享太平,军事技术升级自然也就停止了。
神洲本土的火器技术升级,在永乐朝之后就基本停滞了。
作为发明了火药的国家,到了明朝中期之后,就开始进口鲁密铳,仿制弗朗机炮了。
直到崇祯朝时期开始,大明皇帝开始主动单独引导技术升级,神洲才有了近似于欧洲的技术迭代速度。
朱简烜看着这些内容,大部分没有什么新鲜的,都是自己前世了解过甚至讨论过的内容。
但是,朱靖坤用的几个词,让朱简烜总觉得有点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
欧洲人的技术是爆发式增长?神洲是线型增长?
神洲帝国皇帝乾纲独断,神洲王朝多次循环更迭,人口在王朝末年大起大落。
秦代以后的科技发展脉络,也确实近似于线性轨迹。
而欧洲方面,阿拉伯帝国崩溃和蒙古西征之后,欧洲人获得了阿拉伯、神洲、蒙古、波斯等多个文明的技术和知识。
除了新大陆之外,整个旧世界的文明经验,在地中海周边汇聚。
在这种灌顶式的多元文化冲击之下,欧洲南部首先开始了文艺复兴,科技水平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
欧洲用三百到四百年的时间,追平了与神洲之间将近一千五百年的技术差距。
然后又用了两百年时间,将神洲和其他所有文明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并开始向全世界输出他们的价值观。
神洲近代遭到了西方科技文明的冲击之后,重新整顿了国家之后,也出现了技术爆炸。
最终实际上用了不到八十年的时间,再次追上欧洲的技术水平。
朱简烜脑海中翻滚着这些信息,某种诡异的既视感越来越强烈,但是那个感觉到了潜意识之中后,却又抓不出来了。
与此同时,朱简烜看大儿子朱靖坤的分析,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对统一的帝国不是很满意。
他似乎觉得,欧洲那种诸国混战状态,更加有利于技术进步。
朱简烜当了二十多年的国王,又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朱简烜的表情已经非常微弱了。
高情商的说法,是喜怒不形于色,低情商的说法,就是越来越面瘫了。
但现在两种情绪酝酿之下,朱简烜稍微皱了皱眉头。
对面的皇子们顿时都吓了一跳。
虽然按照传统礼仪,臣子跟皇帝说话的时候,不应该直视皇帝的脸。
但是大部分臣子都尽量不着痕迹的偷偷观察,通过皇帝的表情来判断皇帝的心情,进而做好应对。
朱简烜现场给儿子们批“作业”,皇子们心情忐忑,都低着头偷瞄他们的皇帝老爹。
开始的时候还是和以前一样,老爹的脸上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表情。
但是现在他却忽然明显的皱眉了,皇子们的心顿时就紧张起来了,都在心中揣测老爹看的是谁的报告。
不过他们没有揣测多久,朱简烜这边就直接开口了:
“老大!”
朱靖坤愣了一下,然后赶紧回话:
“儿臣在。”
朱简烜把朱靖坤的报告丢在御案上:
“我看你这报告的意思,是想要到欧洲去当国王了吗?”
朱靖坤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老爹为什么会这样问,不知道老爹为什么会不满:
“儿臣……儿臣没有啊,儿臣没有这样说啊……”
朱简烜继续说:
“你说,欧洲诸国分裂混战,有利于技术革新和进步……”
朱靖坤终于知道是哪儿出问题了:
“儿臣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在当事国家和人处于茫然蒙昧状态下的时候,在所有人对科学技术进步可以间接提高生产效率和战斗力没有概念的时候,诸侯混战状态确实有利于技术进步。
“因为随时都可能灭亡的紧迫状态,能够迫使所有国家都去寻找任何可行的方法,去尽可能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这实际上是用现实需求反过来促进技术进步。
“但是,当我们已经认识到技术进步的作用后,就不需要依赖蒙昧的反向驱动力了。
“我们已经可以“技术进步”本身作为我们努力的目标,而不需要通过军事战斗力提升需求来间接拉动技术进步了。
“父皇您这些年来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大明的工业技术水平也在您的治理下出现了新一轮的爆炸式增长。
“虽然朝廷统一管理下的公司和实验室的竞争度不足,但规模效益却能够更好的发挥。
“大明在任何一个产业上能投入的资源和人力,都是任何欧洲国家无法比拟的,就算是单位效率不够高也足以压制全球。”
朱简烜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
在人类有“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概念之前,确实诸侯混战的压抑环境能促进技术进步。
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但是有了相应概念之后,就不需要在意分裂混战局势了,因为已经“知其然”了,可以直接面向原理而不是表象了。
也正是因为知其然了,所以也可以反过来了规划推动进步的手段了。
所以朱简烜又回应和提醒了朱靖坤几句:
“算你还有点脑子,不过即便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充分竞争也仍然是有用的,也是能促进技术进步的。
“我们已经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有了概念,那就可以在非战争状态下推动在技术进步上的竞争了。
“目前,大明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将新产业落实下来,这时候追求的是速度和规模。
“现在我们不必特别在乎成本,也不必特别在乎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尽快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最基本的功能。
“这个阶段放开竞争,反而会因为多个厂商互相扯皮,导致实际建设效率低下。
“当这个阶段的目标实现之后,也就是完成了初步的全面工业化之后,自然会有更多的追求了。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在同一个行业之中,创立多个业务有重合的官办公司,或者多个类似类型的实验室机构。
“以多个公司的市场效益等数据,以各个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效益数据,给他们分出先进落后,做出对应的奖赏和督促。
“就像你们兄弟之间也要有竞争,才能让你们都有动力去多学习,让你们都愿意去多思考。
“而不是装模作样的混日子,等着继承大统或者去当富贵闲王。”
朱靖坤恍然大悟,自己老爹想的真的台周全长远了,提前规划好了什么时候采取是什么策略。
同时朱简烜最后提到的皇子的竞争,也让朱靖坤和弟弟们心情复杂:
“儿臣明白了,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朱简烜这次稍微颔首回应了一下,然后站起来上下打量着这些半大孩子:
“我的儿子没有蠢货,你们的表现至少都是合格的,但仅仅是合格是不够的,接下来还要继续学习锻炼。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你们四个过了年就算是二十岁,老师能直接教的东西也学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只能到地方上去,实际参与到事务管理之中,才能继续锻炼提升你们的执政能力了。
“所以过年期间都好好准备一下,跟你们的母亲道别说清楚情况,开年之后准备出发。”
朱简烜早就跟儿子们说过,也不止一次的提醒过,他们这些皇子结束学业之后,还要去基层干十几年的活儿。
现在终于要正式开始了,所有人的心情都是激动而又忐忑,迷茫而又期待。
这些皇子们并不是非常抵触这件事情。
他们虽然知道这种工作肯定很辛苦,但毕竟没有实际经历过,只是参观的时候短暂的看过别人干活。
对工作本身没有什么实在感,反而有几分好奇心。
现在听到丰富,都是赶紧拱手躬身命令:
“儿臣遵旨。”
朱简烜对着儿子们再次微微颔首,过去轻轻拍了拍最年长的四个兄弟的肩膀:
“好了,回去休息吧,过年期间多陪陪你们母亲,未来要长期分别了。”
皇子们再次躬身答应着,然后小心退出了朱简烜的办公处。
第331章 封赏调动与皇子实训
十几个皇子离开之后,朱简烜把西厂的刘安民和王贵叫了进来,带来了他们收集的顺国悖逆不臣的证据。
朱简烜对顺国的事情其实早就心中有数,现在看着这些实际整局倒也没有什么心理波动。
朱简烜现场简单翻了一下两人的汇总报告,确认这件事情是铁案了,就开始另外询问顺国内部的一些情况。
了解完成之后,朱简烜只是让两人将文件存档,等来年的时候有用。
处理完这些事情,朱简烜在年前接见了从欧洲回来的官员和将领,让内阁、枢密院、吏部拟定了他们的封赏。
官员和将领各升一级,独自指挥一支军队,负责一个方面战役的高级将领,额外加封爵位。
刘彪、郑瑞安封郡公,杨遇春、田意明、周大虎、纳尔逊封郡侯,崔国栋(崔二)封州伯。
额外给已经退休的曹振东、李安邦、秦南星等人加封为国公,赵成栋加封为郡公。
已经退休的段玉裁、姚鼐、彭元瑞、费淳、刘权之等大学士加封为郡公。
原美国的官员和贵族,除了国公和郡公需要皇帝单独封赏之外,其他所有参加了美洲和欧洲战争的官员,原有爵位直接从美国爵位转成大明爵位。
天工年以来,朱简烜开始整合自己的封地,同时将大明、吴国、美国的爵位和官员体系逐步归并到同一套体系之中。
现在美洲战役结束了,朱简烜借助这个封赏机会,完成了爵位体系的整合。
现在所有爵位都不再是崇祯以前的超品尊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