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179节

  绝大部分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没有见过的事情,只能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做增减来模拟。

  他们本能的认为,明军北伐的船队肯定规模庞大,有更大数量的战列舰,或者是有大量的火轮船战舰。

  朱简烜这个穿越者努力憋了十四年,搞出来的铁甲舰和化学火药和火炮,是福康安等人想象不到,也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败军将领习惯吹嘘敌人战斗力的现实,让福康安本能的不接受逃兵的具体描述。

  不过就算是他们相信了也没有什么用。

  当朱简烜决定北伐的那一刻,清军海陆军和清朝朝廷的命运,就已经基本决定了。

  福康安率领的清军水师主力不应战,那朱简烜就会依次拿下登州和旅顺,然后直接去天津登陆,直捣顺天府去了。

第181章 吴王主力在哪儿?

  大明应天府紫禁城武英殿,大明皇帝朱仲林将一份卷轴扔到了地上,似乎格外愤怒的大骂:

  “混账,无耻,废物——”

  几天前,淮安伯派人送来军情急报,声称清国将领多拉尔·海兰察率五万大军渡河南征,淮安伯无力抵挡,请皇帝支援。

  皇帝当时就觉得,这多半是清国得到了朱简烜北伐的消息,所以就主动南下争取战场主动权了。

  皇帝也知道淮安伯不是很安稳,知道他以往跟清国就有过联络。

  如果朝廷不直接发兵支援,这东西有可能会故意放清军过境,放任清军南下劫掠地方。

  于是皇帝直接派了扬州的五万驻军北上救援。

  结果万万没想到啊,这个淮安伯做的事情,比皇帝预判的还要恶劣,直接跟清国合作,主动引清军过河。

  以淮安伯自己的三万部队,与五万清军共同设下了埋伏,把大明朝廷的五万支援部队给包围了。

  合围成功之后,清军将领海兰察写了一封请和书,送到了应天府给大明皇帝。

  请求大明皇帝命令吴王停止北伐,并与清国签订正式和约。

  请和书写的比较客气,但本质上是以五万明军作为人质,要求大明停止这一次北伐尝试。

  皇帝骂的混账是淮安伯,骂的无耻是清国将领,骂的废物是自己的将军。

  然后皇帝环顾左右,突然问了另外一句话:

  “吴王在哪里?他不是要北伐吗?他现在的主力部队到哪儿去了?”

  鸿胪寺卿站出来报告说:

  “上一次消息是在泉州府,吴王北伐船队汇合了闽国公船队,一起继续北上了。”

  皇帝有点窝火:

  “北上,他具体北上到哪儿去了?不是要北伐吗?怎么没有来京师?”

  鸿胪寺卿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自己心里也挺无语的。

  吴王的大船队经过了福建海峡,确实已经来本土了,但是后续却根本就没有上岸。

  大殿里面气氛正诡异着呢,鸿胪寺少卿忽然跑了进来:

  “陛下,吴王殿下遣使进京,同时带了两个主力师到了扬州,说是要来帮忙消灭南下清军的。”

  皇帝愣了一下:

  “赶紧让他滚进来。”

  鸿胪寺卿立刻跑出去宣诏,带着费淳一路小跑进了大殿。

  皇帝不等他行礼就直接问:

  “吴王主力部队在哪儿!”

  费淳拱手行礼的同时说:

  “禀陛下,吴王殿下率领的主力军团现在应该在登州附近了。”

  皇帝和现场的官员都是明显一愣。

  皇帝惊愕的同时当头质问:

  “登州?他难道想直接去顺天府不成?他就不怕清军舰队断他的后路吗?”

  费淳连忙解释说:

  “吴王殿下已经陆续占领了朝鲜济州岛、仁川港、南浦港,现在朝鲜王都、平壤也应该也已经攻下了。

  “同时占领了海州、胶州,现在应该正在攻占登州、莱州等地,后续会继续占领旅顺口。

  “占领黄海和渤海周边重要港口后会在天津登陆,最后进攻顺天府。

  “没有了这些港口,清国水师就是无根浮萍了。”

  皇帝和周围的官员都是满脸的错愕,一副你是不是逗我的表情。

  北伐不是应该从淮安、凤阳、襄阳这种地方出发,跨过淮河和黄河北上河南吗?

  你都直接不理会南方的这些地盘,直接跑到朝鲜和山东半岛去了?

  皇帝虽然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太离谱,但是心中的气已经迅速的消退了,拿下了这些地方已经是巨大的战果了。

  皇帝愣神了几秒钟之后追问情况:

  “到目前为止的战况都还算顺利吗?”

  费淳继续解释: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陆续消灭清军战舰过百艘,歼灭和俘虏清军陆军超过五万。

  “只有占领了海州的时候,发现海州的清军已经南下了。

  “吴国主力第七师一路追到黄河边,才发现清军河北的驻军也渡河南下了。

  “所以吴王殿下一边命令第七师封锁黄河,第八师占领黄河以北到山东南部地区。

  “一边命令第九师、第十师南下,准备从运河北上,去淮安聚歼清军。”

  皇帝听到这里,终于意识到了一个大问题:

  “你是说,吴王已经把清军后路断了?而且是意外做了这件事情?”

  费淳感觉额头冒汗:

  “是的陛下,确实是意外,吴王殿下最初只是想要占领海州,这个清国南部的重要港口……”

  皇帝顿时乐了,拍着御案叫好:

  “好好好,北面那个海兰察,还有淮安伯,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这股清军死定了,立刻增兵北上,与被围部队内外合力,彻底歼灭海兰察所部清军。”

  费淳有些心慌的说:

  “陛下,吴王殿下建议,把前线的作战交给吴国主力军,朝廷主力应该以镇压地方藩镇为主。

  “淮安伯可能会谋叛,其他藩镇也有可能,包括北方各藩镇,以及西南的藩镇。”

  皇帝有点不太高兴,但最终也接受了这个建议:

  “也好,淮安被围的主力军也有五万,只要外围再用冲击一下,就有可能直接解围。

  “立刻组织运输船,送吴国的两个主力师北上,我看看你们多久能打下来。”

  费淳更加慌张的继续解释说:

  “陛下,吴王殿下的意思是,吴国主力第九师负责淮安,第十师去武昌,迫使鄂国公一起出兵北伐。”

  皇帝皱眉了:

  “一万人?一万人能干什么?战争不是儿戏,能以力破巧就不要弄险。”

  费淳只能拿出物理证据了:

  “吴王殿下送来了一批吴国主力师集体列装的武器,都是吴王殿下这些年积攒的新发明,都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武器。

  “殿下建议陛下可以亲自使用和查验一下,然后才能对吴国主力师的战斗力有准确的了解。”

  皇帝立刻来了兴趣,自己这儿子可是大发明家,出去这几年肯定也没有闲着,应该是又造出了一批好东西了。

  于是皇帝立刻摆驾去了御林军的训练场地,让自己的护卫打开了费淳带来的几个箱子。

  一箱二十把吴国二型转轮手枪,一箱五十颗苦味酸手雷。

  一箱十支八毫米甲型栓动步枪,其中四支为特挑高精度型,配有六倍瞄准镜。

  一箱十支十二毫米甲二型栓动步枪,其中四支为特挑高精度型,还配有八倍瞄准镜。

  老皇帝会用枪,而且非常的熟练,但是这些新枪仍然让老皇帝感觉意外。

  费淳让随行来的军官给老皇帝介绍,如何使用这些武器。

  然后靶场上就响起了持续不断的惊叹声。

  吴国最新的这一批武器,对这个时代的军队而言,完全是颠覆性的。

  老皇帝亲自体验过之后,表情格外郑重的问费淳:

  “吴国主力师有多少这种火枪?”

  费淳倒是老老实实的回答:

  “目前吴国部队已经完成全员换装了,只有北非的驻军使用上一代的黑火药版本。

  “现在甲型步枪年产量已经超过三十万支。“后续除了留下一部分供吴国部队替换之外,更多的步枪可以向大明朝廷部队出售了。”

  老皇帝将两支转轮手枪带在了身上:

  “虽然让人很难相信,但这小子身上发生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已经太多了,朕只能接受这种现实了。

  “难怪这小子准备直接冲向顺天府,现在全天下已经没有人能阻拦他的部队前进了。

  “那清国的战事,就完全交给吴王了,朕专心应对藩镇的掣肘。”

  交换了信息之后,费淳向老皇帝告辞。

  吴国主力第九师已经同时启程北上,乘坐运河上的蒸汽帆船直接去了淮安。

  大明朝廷的五万主力军就在淮安运河旁边,上岸之后就被清军和淮安伯的军队堵在了淮安城下。

  淮安伯封锁了河道,等待大明朝廷方面的回复,等来的是吴国主力第九师。

  面对横在河道上的淮安船队,第九师参谋派人出来喊话。

  要求淮安伯接受吴王命令,接受吴国第九师的直接指挥,消灭南下清军海兰察部,然后跟随吴王北伐中原。

  此时的淮安伯以及海兰察,对当前的局势都是有些迷惑的。

  当初的北伐檄文是吴王发的,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吴王军队的影子,反而逮住了一股明朝朝廷主力部队。

  以至于现在都开始怀疑,檄文本来就是明朝朝廷发的,故意打了个吴王的旗号而已。

  现在淮安伯的下属军官,听到这边的喊话仍然相信这种判断。

  否则应该是吴王军队先到淮安啊。

首节 上一节 179/3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