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革命 第130节

  因为朝廷纸币这种东西,在大明以往的声誉很不好,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以前发钞的朝廷信誉很差,发钞的过程缺乏科学的管控,导致宝钞贬值速度过快。

  再加上中后期白银持续流入,相对宝钞而言更加保值,百姓和商人都更加乐意使用和储存白银。

  二是以前的纸钞容易伪造,朝廷发行纸钞的数额还勉强有数,地方上各色人等伪造的就没有数了。

  以至于到了正统时期,民间就基本没有流通性了,崇祯彻底废除了纸钞,直接用越来越多的金银交易。

  但是商业市场对纸币的需求是存在的,所以大明民间钱庄的各种银票倒是越来越多了。

  银票也是承诺兑付的存单,但很多小面额的银票就当纸币在用。

  现在朱简烜要搞金票,虽然现在说的很严肃,要直接对应黄金数额来发行,看上去跟民间钱庄一样。

  但是当年太祖高皇帝陛下也很严肃,但是一旦皇帝打仗上头的时候,特别着急用钱的时候,还是管不住手想要超发啊。

  而且很多官员很不理解,自己家大王又不是没钱,为什么还要搞纸币呢?

  朱简烜倒是知道,现在的大明朝,跟洪武时期不同了。

  现在大明朝的黄金白银储备足够多,金融产业也已经相对成熟了很多。

  关键是数学和市场方面的经验更充足了。

  朝廷的行政效率其实更高了。

  其实现在可以搞了,也已经到了必须搞的时候了。

  直接用金银交易对商业的限制太大了。

  让民间钱庄各自发行银票,不但让流通货币无法统一,关键是会影响朝廷的权力。

  民间钱庄的银票不能互相兑换的时候还好,等到他们的银票可以互相兑换的时候,可能已经成立钱庄联合组织了。

  他们会自动获得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权力,就像历史上的美国联邦储备局一样。

  朱简烜当然不能把这种权力让出去。

  朱简烜意识到的问题,现场的官员们也能考虑得到一部分。

  他们倒是没想到中央银行的概念。

  但是大王现在已经就国,吴国要脱离军事管制状态,设立朝廷和县衙等民事机构。

  未来肯定要开始招纳民间移民,民间的商人也会随之而来。

  肯定有民间钱庄想要来做这个生意。

  现在吴国朝廷提前出面做这个产业,相当于把金银票和汇兑业务抓到朝廷手里。

  吴国朝廷的官员当然不会拒绝这种事情。

  就算是未来大王要超发,要失信于民间,也不影响现在大家掌握权力。

  而且大王把发钞这种事情交给朝廷部门来做,也是展现了大王将所有的官员视为自己人的态度。

  否则大王自己单独私下里成立个吴王金行去做,王国官员也没有办法阻挠。

  所以朱简烜下令之后,经过了短暂的考虑和低声议论后,秘书府和相关部门的人员都站出来应下了:

  “臣等遵命。”

  朱简烜对此还算是满意,继续安排另外一件事情:

  “曹振东,你带领一支火轮船队,护送费淳费先生回一趟本土。

  “先去应天府,向父皇陛下报平安,告诉父皇我到澳洲王都,住进王宫了。

  “同时向父皇说明,我准备联合闽国公,在日本招募雇底层武士浪人当雇佣兵。

  “准备对非洲、阿曼、奥斯曼等地的探索和征服行动。

  “询问父皇是否允许,有没有特别的指示,需要吴国与朝廷如何配合。

  “若是父皇没有禁止我的提议,那得到父皇的许可和指示后,去泉州找闽国公帮忙。

  “让闽国公协助吴国,招募能出海作战的日本武士。

  “每招到一个合格的武士,就给闽国公一枚银元的招募费用。

  “至于给武士本人的待遇的话,暂时只有管吃管住,立功之后有俸禄。”

  曹振东在吴国军中的资历极老,现在已经是澳洲中卫的指挥同知了。

  其实最重要的是,朱简烜对这个人有印象,这一步就比其他所有将领都突出了。

  朱简烜安排事情的时候,想不起来谁是谁的时候,下意识的就点了他的名字。

  这样就能让曹振东直接得到超出本身职务的实际权力。

  曹振东和费淳都不敢怠慢,立刻站出来躬身接下了命令:

  “臣等遵旨。”

  不过在接旨之后,曹振东和费淳都有疑问。

  费淳忍不住先开口说:

  “大王……据臣所知,日本武士属于最低级的勋贵,大多都有基本的学识。

  “我们招募这样的武士,完全不发任何俸禄?这恐怕很难招到人吧?”

  朱简烜随口解释说:

  “据说日本也发了旱灾,现在很多日本人有个活命的出路就不错了,还想要什么俸禄?

  “武士追求的是身份,愿意来为吾作战的,以后都算是大明吴王的武士。

  “而且立功之后会有俸禄的,只是现在没有。”

  费淳立刻明白了:

  “臣明白了。”

  朱简烜说完看向曹振东。

  曹振东有些忐忑不定说:

  “大王,我们为什么要招募日本人?咱们大明有的是能出力气的人啊。”

  朱简烜继续解释说:

  “日本的穷武士发疯起来都是不要命的。

  “我们现在放任不管的话,他们肯定又会变成倭寇,影响大明本土沿海的安全。

  “接下来我们正好可能要稍微打点硬仗,招募这些穷武士浪人可以消除本土的安全隐患。

  “所以让大明军人当军官,指挥他们出去打这些硬仗,正好一举两得。”

  曹振东倒是明白了,不是大明百姓不能用,而是要消耗掉这些日本人:

  “臣明白了。”

第138章 检阅和计划

  朱简烜给曹振东和费淳安排了任务就宣布散会了。

  朱简烜要做的事情当然还有很多,但却没办法一天之内都安排好。

  最起码得等王国中央朝廷和地方机构搭建起来。

  散会之后,秘书处和各司主官们就忙活起来了,马上开始按照朱简烜的要求搭建和调整衙门机构。

  王宫建设的同时,王城里面已经建好了王国衙门的办公场所,原来管理灾民的名义上的卫所军官已经在这里工作了。

  先走要把招牌从原有的卫所换成清吏司,另外再选地方组织管理地方的县衙。

  朱简烜这个国王也没办法闲着,首先让曹振东领兵陪同自己,去吴国最初的几个护卫军团驻地巡视。

  吴国现在有七个正规护卫军团,名义上有七万在编的正规军。

  王都附近驻扎着三万人。

  朱简烜招来指挥这三万人的三个师长、参谋、副师长等高级作战军官。

  管理他们家庭所在卫所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这些卫所的高级管理军官。

  下令让三个师全部集合。

  然后自己穿着亲王常服骑上战马,带着这些军官在排成方阵的队伍前面走过,接受三个师全体官兵的集体朝拜。

  完成了一次最为简单检阅然后放赏,给所有军官和士兵发一笔不大不小的赏钱。

  朱简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这些属于自己的士兵都认识自己,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国王具体长什么样子。

  特别要带着所有高级军官一起检阅,给给所有的基层军官和普通士兵强化记忆,确定自己的地位在他们的指挥使之上。

  万一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自己直接见到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也能直接命令他们。

  这些非常简单的事情,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君主必须熟悉自己的军队,也必须让军队都熟悉自己,才能让军队追随自己。

  否则军队就会成为将领或者文官的军队。

  朱简烜离开军营之后,才返回后宫的寝殿休息。

  第二天上午,朱简烜再次前往军营。

  在训练之前汇合所有主要指挥官,宣布日常的训练开始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在整个军营之中再往返巡视一圈。

  第三天上午还来,宣布日常训练开始之后,特别召集了所有骑兵。

  亲自带着所有骑兵出营,完成一次野外行军训练。

  朱简烜是在借鉴成祖文皇帝的经验。

  主力军团本来就要每日演练,而作为君主也要在演练的时候到场,并每日都直接向军队发号施令。

  让中基层军官和士兵服从君主成为本能。

  只要自己身边的几万军队,已经习惯性的对自己言听计从,那其他官员就搞不出什么乱子。

  只要君主每天都能见到军队,那军官也没有办法上下其手。

  如果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周围人的追随,乃至成为他们的领导者,那会非常麻烦。

  但自己本来就是王国的君主。

  只要保持基本公正的赏罚,并且能够直接管理这些士兵,就能自然而然的形成足够的威信。

  军官就没办法让士兵只知道军官不知道君主。

  所以未来在吴国的日子里,朱简烜会继续每日到军营巡视。

  不过平时巡视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大部分时间会中午之前返回承运殿。

  下午批阅秘书府和各司衙门的请示。

  五天之后,吴国中央朝廷衙门、王都地方县衙,终于全部组建起来了。

首节 上一节 13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