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265节

  覃昌多少有些无奈。

  陈贵急忙打岔:“那在下呢?”

  覃昌不耐烦地道:“御用监本来也不是你当家,你着急什么?韦兴的差事,自会有人接替,你还不如回去好好问问陈喜,以后御用监的事都听他的了。”

  “是,是。”

  陈贵心里很高兴。

  陈喜毕竟是他的靠山,先前二陈因为被梁芳死死地压着,以至于就算陈喜掌舵御用监,还是要看韦兴的脸色行事。

  “那万和寺案牵涉到的人和事呢?还有重修事项怎么处置?”

  韦泰又问了一句。

  “这事就要问那位李仙师了,陛下肯定已将此差事安排给他打理。”

  覃昌分析道,“今天初四,初八就是浴佛节,恐怕就算是日夜赶工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大概太后娘娘今年出宫礼佛之事会取消吧。”

  韦泰发出感慨:“这事儿……明明是大好事,可为何听来,就是高兴不起来呢?梁芳作恶多端,宫里事务被他把持这么多年,到现在也只是被罚去南京,降职使用……唉,如此说来,那厮还真是深得圣眷。”

  覃昌没顾忌陈贵就在旁边竖耳倾听,直接便道:“以他那么一棵参天大树,一度在宫中遮天蔽日,短短数月间就能倾倒,实属不易。你还想一次连根拔起不成?”

  韦泰一听倒也有理,笑着道:“这只能说,谁让他开罪太后娘娘了呢?”

  “错!大错特错!”

  覃昌摇头道,“他开罪的不是太后,而是……太子。”

  “哦。”

  韦泰一听瞬间就明白了。

  陈贵在旁边似乎也受到启发,仔细一想,覃公公这话真他娘的有道理,这次梁芳不就错在对太子的势力过于低估么?

  以为能轻松拿捏太子,甚至还想继续推动易储,结果被太子三下五除二,把他给罚去南京当御用监少监去了。

  陈贵问道:“两位公公,照现在这架势,那梁芳身边一大帮人……算是树倒猢狲散了吧?”

  覃昌喝道:“不该你问的别问。”

  陈贵却还是忍不住问询:“梁芳被贬谪去南京,那御马监谁来主持?他的职位……谁来接替?”

  覃昌充耳不闻般,径直往司礼监值房后的公庑去了。

  陈贵不识趣,还想追上去打听,不出意外又被韦泰给拦了下来。

  “我说陈公公,你打听那么多作甚?等过几天,陛下的御旨下来,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吗?早一天知道晚一天知道,对你有何影响?反正不是你补上御马监太监就行。”韦泰显得颇不耐烦。

  陈贵脸色尴尬,却只能无奈叹息摇头,盯着覃昌的背影好一会儿,直到消失不见才行礼离去。

  ……

  ……

  张府。

  张峦好像惊弓之鸟般,哪儿都不敢去,看着儿子进进出出,他羡慕又嫉妒。

  “出门时小心点儿啊。”

  “早些回来……”

  “为父可能有事要问你。”

  “要是太子那边派人来,家里总需要有个人应承……要不然老二你就别出门了,让你大哥去?”

  “吾儿总算回来了。”

  这才两天,张峦就感觉自己快要被逼疯了。

  好在这天下午,李孜省又亲自登门,走的还是后门,要的就是个低调行事,而恰好这会儿张家兄弟也回到家中。

  张峦带张延龄去迎客,口中还啧啧称奇:“你小子不会是算出李孜省要来,特地早点儿回来,给为父撑腰的吧?”

  张延龄翻了个白眼,没有理会。

  ……

  ……

  张家后罩房。

  张峦请李孜省和庞顷坐下,而他则坐在另一头,这次跟以往不同的是连张延龄都有个座位,但只能坐在张峦身后。

  “来瞻,就说你这儿子龙精虎猛,可惜我没女儿,不然的话,一定把小女许配给他。”李孜省笑看张延龄,大有一种越看越喜欢的架势。

  张峦却吓得一激灵。

  心说,老李头不会是看上我家儿子了吧?

  要是他让我儿子拜他当先生,或者拜他当义父,我可如何是好?

  “毛毛躁躁的,不过机灵倒是真的机灵,但那点儿小聪明恐入不了您的法眼。”张峦笑道。

  李孜省看了庞顷一眼。

  显然在有关张延龄表现神异这件事上,庞顷已数次提醒过他,让他留意张峦身边这个足智多谋的小智多星。

  李孜省笑道:“不跟来瞻你卖关子了,梁芳案已经定下来了。”

  “梁芳那厮怎样了?”

  张峦眼前一亮,满脸期待地问道。

  毕竟这关乎到他未来一段时间的人身自由,不重视不行。

  “罚去南京,降御用监少监任用。”

  李孜省介绍道,“今日入夜前就要离京,走之前,他把先前陛下赐给他的官店和远店及永清县庄田全都退还了,算是一种赎罪吧。”

  “什么?”

  张峦惊讶地问道:“只是降职叙用么?”

  李孜省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道:“这已算是好的了……以他目前的权势,先降职再发配都是惯有的套路,再说了,陛下也没想过一次就把他给整倒……要是陛下将来还有什么采办贡品之事需要人来做,还是会传召他回朝。”

  “那可惜了。”

  张峦摇头叹息。

  庞顷好奇问道:“听起来,张先生似乎对这个结果很不满啊?”

  张峦赶紧道:“没,没,我挺满意的。”

  李孜省笑着道:“所以从一开始,你就打算针对他,让他再也翻不了身?”

  “也不是,我……”

  张峦这会儿也迷茫了。

  我到底该说满意还是说不满意呢?

  李孜省道:“陛下对梁芳可说是仁至义尽,不但留他在朝当差,还把御马监掌印太监的职位给了他门下的罗祥。”

  “此人是原来的御马监监督太监吧?”

  张峦恰好听前两天儿子提及这方面的内容。

  这个罗祥,并不是后来八虎中的罗祥。

  而是一个早在宣德年间就入宫,一直升到御用监太监,后又被梁芳调去御马监当监督太监的宫内老人……

  算是陈喜和陈贵的老上级!

  此人在弘治初年提督御用监外三厂事务,弘治二年过世,年六十二。

  在宫里,他算是德高望重的大太监之一。

  “来瞻,你对这些事知道得不少啊。”李孜省感慨道,“不过掌印太监被罚,让监督太监补上来倒也寻常。”

  “那宁瑾呢?”

  张峦追问道。

  李孜省皱眉不已,好奇地反问:“来瞻为何问及此人?”

  “没,就是随口一问。”

  张峦当然还惦记儿子所说的那番话,皇帝之所以敢动梁芳,是因为先把御马监提督太监宁瑾给搞定了。

  心说,要真是这样,那宁瑾事后不升官,而是让梁芳派系的罗祥升上去,岂不是本末倒置?

  李孜省道:“我倒没怎么留意……宁公公这人向来深居简出,拢共我也没见过他几次,这次也没听说关他什么事啊……”

  张峦随口回道:“他不是提督宫禁四卫宿卫吗?”

  “原来如此!来瞻,经你这一说,倒是点醒我了,宁瑾绝非一般人,以往他不显山不露水,但这次他的立场倒很坚定,要说梁芳贬谪宁瑾啥事都没做,我是怎么都不会信的。”

  李孜省说到这里,对张峦的佩服又加深了一层。

  庞顷也在旁分析:“宁瑾乃御马监中有实际军权之人,可说是定海神针般的人物。”

  “哪儿学来的?什么定海神针?”

  李孜省皱眉问道。

  庞顷笑答:“这不是张先生所写的《西游记》里面提到的么?本是大禹治水用来测试江河湖海深浅度的奇宝,纳入东海龙宫海藏后就叫定海神针,后改名如意金箍棒,乃孙悟空的兵器,可以随心所欲变大变小,甚至可以收入耳朵,哈哈。”

  “你……”

  李孜省听完后有点懵逼。

  这书这么流行了吗?

  不是说只有皇帝那儿有孤本?

  李孜省随即望向张峦,问道:“来瞻,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峦回道:“哦,我是这样想的,这话本写都写了,不能给太子和陛下看过后就丢在一边,这样我的心血不就埋没了吗?

  “于是最近就让吾儿在京师开了个书场,专门给人讲书,谁知这门生意一经推出就非常讨人喜欢,每天三场说书,场场爆满。

  “但吾儿还是有分寸的,只是让说书先生把《西游记》前些回的内容在外宣讲,绝对不允许比陛下看得还快。”

  “你早说啊。”

  李孜省显得很激动,“先前陛下召见我,随口引用了《西游记》中的内容,说要跟我深入探讨,但我之前从没看过,哪里能说得出来?你要是早些把内容告诉我,我这不就不用犯难了吗?”

  张峦笑道:“那稍后一定给李尚书您补上一份。”

  “言笑了,我这还不是尚书呢……不过,自己人也不必瞒着,快了快了,敕令下达应该就是这两天的事。”

  李孜省笑道。

  李孜省听说有《西游记》的话本给他看,这样一来他研读后就能跟皇帝坐而探讨,一时间兴致高昂,怎么都不肯走了,非要留在张家吃晚饭。

  张峦有些犯难:“由于不知您要来,府上没准备,恐无好酒好菜招待。”

  “无须麻烦,家常便饭便可。”

  李孜省笑道,“来瞻啊,你现在地位擢升,不会连一顿饭都舍不得请吧?”

  “哪里哪里,只是怕怠慢了李尚书。”

首节 上一节 265/4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