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12节

  里正带着人阻拦。

  不是村子不想借机大肆热闹一番,而是怕外来人太多,扰了张府的清静不说,更把城里正在泛滥的瘟疫给带来,显然汹涌的人流已经大大超出了村子的承载能力。

  秦掌柜道:“我等乃张先生故交,有事前来拜访,不知可否通传一下?”

  里正旁边的人用奚落的口吻道:“门口就在那儿,你们进得去就进,今天才跑来认亲戚怕是晚了点……我们这位张老爷今非昔比,可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

  没人认识秦掌柜,所以说话一点都不客气。

  秦掌柜也不动怒,对一旁的汪机道:“看来我们来晚了些,要是赶早的话,除了能见到张生员本人,或还可拜会县令。”

  汪机道:“那也不能就此打道回府……远途而来,总归要拜访一下。”说完跳下马,丝毫也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径直往张家门口而去。

  ……

  ……

  张府内。

  本地有头有脸的豪绅巨富正簇拥着张峦,好一番恭维。

  “张老爷气宇轩昂,深藏不露,更为难得的是拥有济世为怀的崇高品格,我等已向县学举荐张老爷为孝廉,来日城内设宴,您可务必大驾光临。”

  张峦听了,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他要的可不是什么士绅举荐,而是官府保举自己。

  就在他应接不暇,准备打发客人时,门口传来秦掌柜随从的声音:“这里是张老爷府上吗?我们当家的带了礼物还有一位名士前来拜访,请张老爷赐见。”

  本来没什么,但张峦一听对方带了礼物前来,眼睛顿时瞪得溜圆。

  一群人来给自己“道贺”,也不过是县衙送了一方匾额,心里感慨到底不是中举,咋就没人带上田契房契上门攀附呢?至不济一份薄礼总该有吧?

  心里正嘀咕,这头送礼的人就来了。

  “什么人打搅张老爷雅兴?张老爷刚给人治病归来,轻易可不会再出手了。”这头来拜访的士绅心里有些不爽。

  我们根本就没打算给姓张的送礼,谁这么不识趣,不遵循我们商议好的共同进退原则,带着礼物前来拜访?

  故意拆台是吧?

  等见到门口站着的女子,还有一名大夫模样的中年人,以及后面几人抬着的两口箱子时,众人顿时觉得对方来头不小。

  “好像是徽州府来的客商。”

  “徽州的?此番动静可真不小,居然连徽商都给惊动了?张家相公时来运转了啊。”

  “可不是么,徽州商贾出手一向阔绰,想来今天也不会例外!”

  周围人议论纷纷。

  门口让开一条路,张峦见来的是曾在孙家见过的“财神爷”,不由喜出望外,连忙走过去拱手迎接:“这不是秦当家吗?有失远迎……贵客光临,寒舍蓬荜生辉,里面请,里面请……”

  秦掌柜娉婷施礼:“小女子听闻张先生治病救人,美名传遍北地,心生仰慕之下,特地携礼前来拜访。这位汪机汪先生乃徽州名医,当世杏林翘楚,经常为达官显贵问诊,你们正好交流一下。”

  汪机赶紧上前行礼:“学生汪机见过张先生。”

  张峦到底年岁长一些,汪机为表示尊重,在张峦面前自矮一头。

  里正张宝没拦住秦掌柜一行,心里正窝火,闻言走过来揶揄:“带个大夫前来拜访,莫不是想窃取张府秘方?这可是我们兴济城的宝贝,劝你们最好别打这歪心思。”

  “对对对,伱们外来人少打如意算盘。”

  本来众人皆羡慕张峦遇到大金主,可随即而来的就是地域之争。

  秦掌柜连忙分辨:“小女子并无此意。”

  张峦却不在意这些,笑道:“既是名医,请里边坐……小院寒酸,还望贵客不要见怪。”

  说着,张峦的目光落在两口箱子上。

  秦掌柜随即让人把箱子抬到院内当众打开。

  一口箱子里装的是布帛,另外一口则是徽州土特产,之前送给孙家的东西,这里边全都有,且比上次还多。

  张峦这下彻底没什么意见了,脸上堆满笑容,不自觉地搓了搓手,一副“待价而沽”的嘴脸。

  自己有秘方,马上便有大主顾上门求买,对他来说再好不过……至于什么一招鲜吃遍天,远不如从徽商那儿直接拿银子来得实惠。

  ……

  ……

  张峦请秦掌柜汪神医进正堂。

  里正张宝急忙提醒:“张老爷,咱可不能乱了本心,见利忘义……他们携礼前来分明别有所图。”

  “不怕。”

  张峦笑眯眯道,“我心里有数。”

  旁边张延龄看了,大概知道父亲是什么心态。

  本来这秘方就是他随口胡诌自别处看书得来,张峦不能肯定这东西是否为外人所知,但现在既然先出自他之口,那在张峦看来就是他原创。

  这年头可没有专利一说。

  一旦有人知晓他用了某种手段治疗痘疮,张峦非常担心要不了多久其他那些看过那本书的人就会将秘密泄露。

  最好就是在谜底揭穿前赶紧变现。

  反正官府也让他交出秘方,以张家的实力,可没法跟官府对着干,既然早晚都要泄露,那不妨多赚点银子,能坑一家是一家。

  张延龄不由暗叹,好东西也被父亲当成破烂卖了。

  但想到眼下家族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便宜老爹赶紧进京,让姐姐有机会参选太子妃,让一切都按照历史进程发展,对张家来说也就不要再心疼什么秘方了。

  相比于成为大明国舅,眼前的东西不值一提。

  正堂内。

  宾主刚分别坐下,汪机就迫不及待问道:“张先生,不知您的药,是外敷还是内用?以如何方式来治病?遵循的药理又如何?病患发病后如何解决体寒体热的问题?再就是……”

  “切!”

  里正张宝发出呲声,不屑地道:“还说不是为治病秘方而来?”

  汪机闻言脸色有些尴尬。

  秦掌柜解释道:“汪先生乃徽州名医,走过不少地方,见闻广博,听说这世间居然出了位能治痘疮的大才,见猎心喜之下难免多问几句,弄清楚其中的医理,好与昔日所学相互参详。”

  张宝作为里正,在地方上拥有一定话语权,闻言冷冷道:“莫说是名医,就算是太医,也没听说过有谁会治痘疮的。你们不是参详,分明是来偷师的。”

  “不可如此说。”

  张峦倒显得很豁达,一抬手,“在下治病的方子,说来简单,其实是从《伤寒论》中找到的,药并非内用外敷,而是通过一根鹅毛管,用尖头刺破人的身体,把药直接送到人体内。然后种过药的人就……不会再染病了。呵呵。”

  张峦没多少心机,除了告诉别人那药具体是什么,连治病的方式方法都说了出来。

  这可把汪机吓得不轻。

  “伤寒论?有……这部医书吗?”汪机愣了一下,随即蹙眉问道,“还要伤人肌肤?这……这……”

  他侧头看向秦掌柜,大概是在问,眼前这位怕不是疯子吧?

  张宝等不懂医术的人却觉得这根本就没什么,一旁有士绅凑趣问道:“大夫给人针灸,不是也要用到银针吗?有何稀奇的?”

  汪机想了想也有道理,看向张峦:“那就是刺穴之法了?”

  “刺穴?”

  张峦摇头,“我不通穴位,就是直接将药送入手臂的肌肤内……咳咳,具体不好细说。”

  要不是儿子张延龄在背后用手指怼了几下,张峦指不定还要抛出多少惊人之语。

  “稀奇,稀奇。”

  以汪机家族几代人对医术的研究,都被张峦给唬住了。

  所用确系非常之法,汪机似乎找到了为什么自己不能治天花的理由,因为连法门都不一样。

  “张老爷,王家来人了……来送银子了!”

  “是吗?”

  张峦一听,激动得无以言表,站起来就往外迎。

  这次却没人陪同。

  因为谁都知道,王家上上下下刚出过痘疮,就算现在官府说王家大宅已不是疫区,但谁知道那疫病到底是怎么传播的?

  要是病邪也跟着王家人来了呢?

  张峦出门,发现院里院外看热闹的人群已一哄而散,显然是把王家人当成了瘟神。

  张峦回头瞥了眼,发现宾客脸上均浮现惊恐之色,一副唯恐避之不及的模样,笑了笑:“我一人出去迎接便可。”

  “爹,我陪你去。”

  张延龄怕老爹又说错话,赶紧跟上。

  秦掌柜一双妙目不由落到张延龄身上,其实进到院子后,她一直都在留意这半大小子的反应。

  今天的张峦跟当天在孙府时的寒酸落魄迥然有异,唯独张延龄表现出的聪明伶俐劲儿一成不变,包括刚才张延龄在张峦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也都落入她眼中。

  “小女子愿意陪同前往。”

  秦掌柜似是为了表现跟张峦不见外,主动提出一同去见王家来客。

  张峦一改之前贪婪无耻的面孔,笑着道:“不用了,我在王府与王家人相处多日,若要染病早就染上了,你们却不一样,身上未曾接种过我的药,若是得了病,或药石无灵。我自己出去迎接便可。”

  说着已迈着轻快的步子出了家门。

  那活络劲儿,似乎比纳房小妾,或是老来得子更为欢欣雀跃。

第15章 闺女喂豺狼

  城中,张家大宅。

  张殷正在会见京师来客,乃张家政治同盟、故去的前兵部尚书陈钺之弟陈麟。

  “……多番求见御马监梁公公,未得见,不过已见过锦衣卫指挥徐佥事。徐佥事乃梁公公义子,此番便是徐佥事纳妾……不知你可有将婚事谈妥?回去时把人带上,如此咱就算是跟梁公公有了交情。”

  陈麟这趟去京师,除了见兄长以前的同僚外,便是为陈麟弟弟陈栗中举放官之事在吏部衙门奔走。

  关键是通过之前陈钺跟御马监太监梁芳不错的关系,进行游说,以方便河间府本地官僚势力可以继续在朝中拥有一定话语权。

  张殷闻听后,恼怒地拍了把椅子扶手:

  “来瞻被猪油蒙了心,跟他说婚事时,明明点头应允了,却不知为何突然跑去给人治痘疮,到现在都没从病患家里出来,去他府上,他婆姨居然不认有此事,还将我赶了出来,只能等他回来后再行商议。”

  陈麟道:“那可要抓紧了……年初吏部铨选就要走完程序,跟咱有联系的人,全都等着吏部通融。但凡梁公公能帮忙说一声,事就成了,可要是连个牵扯都没有,以现在吏部那些迂腐庸官的德性,只怕没人会站在咱这边。”

  张殷满面冷峻之色:“自陈公致仕后,朝堂诸公对我河间府官员便有了偏见。”

  “是啊。”

  陈麟遗憾地道,“朝中马负图,继任辽东巡抚后不久就将咱安插在辽东的人给逐一撤换。如今他又总督漕运等事,连粮道等都归其打理。此人自诩清流,从不将我等放在眼里,着实可恨!”

  大明成化末年,以王恕、马文升、刘大夏为代表,朝中涌现了一大批名留史册的所谓“忠贞”之士。

首节 上一节 12/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