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86节

  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刘馥和刘备都是西汉宗室之后。

  老刘既然能说服刘晔来投,自然能说服刘馥!

  只要能说动刘馥,那他们不仅能多一个治理之才,也能解决没有傀儡这件事。

  只是有一点,按照汉朝避籍制度,郡守县令皆不能是本地人。

  但刘馥却是豫州人,所以不能让其担任豫州牧,而该表奏为扬州牧。

  于是秦瑱就对刘备建议道:

  “眼下刘馥正居于东城,不若前去招来刘元颖,观之可否一用!”

  “若能用之,便借故表奏其为扬州刺史,主公继续担任豫州牧。”

  “若不能用,便以取玉玺之功,让徐璆试表关将军担任豫州刺史,主公担任扬州牧。”

  “如此便能保两州之地皆控于我军之手!”

  “至于朝廷方面有何封赏,那自当由天子决定,我军自无需在此烦忧!”

  听罢秦瑱之言,刘备自是一喜,刘晔则是点头道:

  “军师此言亦可,刘元颖其人吾亦闻之,乃沛国名士,即知其在东城,自当前去相请!”

  当下他索性自荐去东城帮刘备请回刘馥。

  刘备自也欣然应允,随之又令鲁肃准备南下接替陈到。

  至此,一场关于下一步战略与玉玺使用的会议正式结束。

  不过会议结束之后,秦瑱又拉着老刘讲了讲自己家中之事。

  一听自己夫人居然会帮关平说亲,刘备便是皱眉道:

  “实属妇人之见,岂可为此乱礼之事!”

  秦瑱见状,自然不可能让老刘后院生火,忙道:

  “并非夫人之错,多是那胡氏不智,然则彼人本农家妇人,未学礼仪,岂可苛责?”

  “为虑关将军知晓,恶了夫妻和睦,故叫主公知晓,当让夫人好生劝解。”

  刘备一听,也知错不在糜氏,实在是他二弟这个老婆太过愚昧,当下只得摇头笑道:

  “也罢,便依军师之言就是,自是妇人之事,吾也不怪之!”

  “算起来也是吾之过,明知平儿到了年岁,尚未与他说亲,待吾寻一良善之家与他说亲,再言此事!”

  但如此说着,老刘又关心起了秦瑱家庭状况。

  一听秦瑱女儿都快六岁了,二胎还没动静,便笑道:

  “吾观子瑄亦是壮年,何不多寻几房妻妾,也好延子嗣。”

  “若是尊夫人不许,备亲自为你说来!”

  他自是希望秦瑱最好赶紧生个儿子什么的,和他结个儿女亲家。

  而秦瑱一听,自是心中暗忖,自己媳妇提提也就罢了,老刘要是上场,那可就是纯粹的包办婚姻了。

  不就是个儿子么,自己媳妇难道不能生?

  当下自是连忙否了,讪讪而去。

  他要找怎么也得自己找,让刘备帮他找,那成什么事了!

  刘备见之,自是笑而不语,慢步行入了府内。

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

  建安二年九月,刘备领军回到了寿春,由此正式了开启对淮南的统治。

  不过,老刘入驻寿春的第一件事,不是理政安民,而是将袁术存放在府库之内一堆违禁之物销毁。

  九月二十三日,在与秦瑱等人商议之后的第二天,刘备就让张飞领军,将袁术于城南城北建立的祭天台捣毁。

  皇宫之内一应违禁之物,车马、仪仗、黄袍,所有僭越之物全部被置于城外焚烧。

  一应举动都在表达一个态度,他刘备是尊天子之人,没有半分私心。

  做完这些事情,老刘又开始处理袁术那些妻妾。

  这亦是刘备相对其他诸侯的一个优点,他这人克妻但不好色。

  对于这些妻妾看也不看,大手一挥,便让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就嫁给麾下有功将士。

  袁术这些妃子大都出自平民之家,刘备此举自是收获了大量人心。

  淮南的世家大族见其如此,自也正式接纳了刘备。

  而在这途中,鲁肃已然南下抵达巢湖上任,刘晔则是将刘馥给刘备寻了过来。

  刘备见了刘馥之后,又与之相谈许久,见其才干自是大喜。

  随之又依照秦瑱的办法,先攀亲戚,而后招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刘馥其人本是豫州名士,说实话,若是刘备昔日只有沛国这么一个地盘,他多半是不会鸟刘备的。

  可现在随着刘备接收了袁术的基业,鸟上枝头变凤凰,刘馥自然也就认了刘备这个同宗之人。

  说来说去,还是那个道理,终究是一个姓的。

  见汉室不能扶,他们这些宗室之后,唯一的道路只有去投靠朝廷。

  可一旦有真的能辅佐的刘姓主公,这些人也不会过于抗拒。

  不过刘馥终究年龄不小,又是豫州名士,自然不能和刘晔那般。

  于是刘备便先任命刘馥为九江太守,并给刘馥表明,准备表奏他为扬州刺史。

  刘馥自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也就是顶个名头,索性点头同意。

  在同意之后,他又问刘备准备如何治理淮南。

  刘备见状,自是知道这老哥要献策,忙道未定,让其给个办法。

  刘馥沉吟一阵之后,便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如今淮南大旱,百姓绝收,其因多在不修水利,而大旱之后恐有大涝,彼时修建则晚矣!”

  “公当趁今难民不多,抢修沟渠,以防水患!”

  “再者,淮南水脉纵横,可水脉却是西多东少,可于东边诸县屯坝蓄水,以作来年灌溉水田之用!”

  “除去此议,但虑今冬难民之众,当尽快召集贤士于各地理民,统筹难民多少。”

  “似那等今年绝收,将失土地之人,当由官府救济,勿要让其卖田而去,致使田亩荒芜。”

  “又有那等无田无粮之人,今冬必成流民,四散施粥,难以救援!”

  “不若将麾下钱粮聚于寿春、曲阳、阴陵等县,让官吏广告于民,让其于此聚集,也好安置。”

  “至于钱粮之事,吾尚不知公能否供给,然则淮南坐拥两处大湖,又临江边,盛产鱼蚌,可尽快捕捞、风干,以作粮食储备。”

  “而今冬将至,天气避寒,似那等难民远来,必无居所。”

  “可先编织草苫、囤积木石,以助难民冬日御寒!”

  “只此几事,若是明公愿为之,当为百姓之福!”

  要不说刘馥是个能人呢,才至刘备麾下,便为刘备规划了治理之法。

  刘备一听这番话语,自是恍然大悟,暗道秦瑱这是给自己请来了一个救火之才啊!

  他这边正在忧愁冬天难民潮的问题,刘馥就给他提了这么多解决办法。

  光是这一番话语,就能看出刘馥在治理民生上面是一把好手。

  当即,刘备直接给刘馥表示:

  “君乃治政之才,淮南民事可付于君,当速行之,勿使百姓无依以至离散!”

  如此表态之后,刘备就将治理之权下方给了刘馥。

  就是一个态度,你想怎么治理,我全力支持,办得到的你自己办,办不到的我帮你办。

  刘馥一见刘备如此放权,自是心中一惊。

  暗道他才刚来,刘备就敢如此委以重任,果然有几分不凡之处。

  心中如此惊着,他又是暗自点头,心道刘备这般用人不疑,必能成就大事!

  随后他也不再犹豫,依照自己的想法动作了起来。

  可一上任之后,他又发现刘备麾下的基层人才少得可怜。

  无奈之下,又动用起了自己的人脉关系,给刘备招揽那些难逃避难的士人出仕。

  一时间又为刘备招揽大量基层人才。

  而他本人,则是亲自上门,给刘备请出不少本地以及各地名士。

  有如原本在袁术麾下不得志的名士师宜官、宗承、陶丘洪等。

  至此,刘备麾下治理班底逐渐形成。

  以秦瑱为首,简雍、刘晔、鲁肃、诸葛瑾等人主管军事,袁涣、糜竺、孙乾、刘馥、郑浑、张承等人负责施政理民。

  其中唯有徐庶一人极为特殊,被刘备任命为沛国相,军政大权均在其手。

  如此一套治理班底,治理一两个大州都绰绰有余,更别说治理淮南了。

  而随着刘备麾下人才逐渐充裕,秦瑱也终于摆脱了事必躬亲的局面,回到了一个比较悠闲的状态。

  对于此状,秦瑱自是乐见其成。

  毕竟他也不是诸葛亮,没必要军政大权一把抓。

  有些事情,能下放就下放,没必要全部抓在手中。

  有了刘馥等人治理民生,他也就能腾出手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他要做的事情,说白了只有三件,谋取庐江、搞钱、搞教育。

  谋取庐江之前已经说了,是为了南下江东做准备,同时也是他们的下一步战略。

  趁着现在他们修养生息的时候谋划,到时候能省很多事情。

  而谋取庐江的第一步,又在梅氏兄弟身上。

  因而秦瑱让徐庶把这两兄弟送过来,挑了个时间,会见了一次梅氏兄弟。

  不过当他一见到梅氏兄弟之时,便即吓了一跳。

  只见原本身材颇为魁梧的梅乾,此时已经消瘦了大半,满脸胡茬,形同枯槁。

  梅成更是由一个小白脸变成了一个干瘦青年,脸色焦黄,面无血色。

  简单来说,这哥俩都已经关变形了。

  不过究其原因,也是这哥俩自讨苦吃。

首节 上一节 186/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