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169节

  袁胤听得此言,自是纠结万分,心中不舍钱粮,却也不愿袁术家小被敌军所获。

  思虑许久之后,只得一咬牙道:

  “也罢,便依先生之言就是!”

  “事不宜迟,我这便去安排兵马,先生自去劝公子与众夫人启程!”

  说罢之后,他又朝着府外行来。

  惠衢见其让其前去相劝,只得朝着后院行来。

  本来袁术的皇后乃是冯氏,后因其妻妾妒忌,将冯氏绞杀,故而现在袁术并无皇后。

  惠衢一至后院,便将诸事禀报,就见一众莺莺燕燕哭成一团。

  又有袁术少子袁曜懵懂不知,可把惠衢一阵好劝。

  好不容易劝服众人一一上车,行出府内,却听城内一声喊叫,刹那间喊杀声四起。

  听到此声,惠衢暗道不好,还以为关羽已经杀入城内,直令仆役加速出城。

  如此行至街上,却听喊杀声在城内愈烈,反倒是四门并无声音。

  惠衢见之,心中甚异,正疑惑间,便见袁胤浑身是血,领军而来高呼道:

  “徐璆、何夔二人说动城内兵马反叛,先生速随我出城南下!”

  听得这话,惠衢自是大惊,没想到徐璆这么刚,白天才听到消息,晚上就敢反叛!

  看着城内兵荒马乱,心惧死于乱军之手,急忙上了马车,任由袁胤带着行出城去。

  此时,关羽驻军城外,正在听士卒汇报。

  眼见桥蕤分兵以作疑兵,自是暗赞桥蕤知兵,刚想率兵南下防备袁胤南逃,却听探子来报道:

  “将军,城内生乱,恐有兵变!”

  关羽一听,心想自己还想在外埋伏,不料城内还有这等忠臣义士!

  当下他也不南下了,率兵便朝新蔡杀来。

  一至城外,便见南门洞开,两只兵马正在厮杀,因不知何方为友,不由大呼道:

  “刘豫州麾下关羽在此,不知何人相助我等破城?”

  他一声喊出,便听一声道:

  “吾乃徐璆徐孟玉,将军速来助我!”

  关羽听到此声,急忙带兵杀了上来,一阵厮杀之后,方见徐璆。

  只见其提着长剑,浑身染血,虽是文士,却是一脸刚毅之相。

  见其如此,关羽不由暗中敬佩,不敢托大,忙下马来道:

  “先生何至于此,城内生了何事?”

  徐璆见关羽威武,自是连忙道:

  “因知贵军前来,吾便说服城内兵马欲迎贵军入城,岂料袁胤此人竟想弃城而走,我等追击不敌,被困于此!”

  “那传国玉玺便在其子袁耀之手,将军速追,勿要走了袁胤,失我国之重宝!”

  而关羽听得传国玉玺四个字,关二哥丹凤眼都睁大了起来。

  心想前来取城,没想到传国玉玺竟然就在新蔡!

  当下关羽急忙翻身上马,问道:

  “先生可知彼等去了何处?”

  徐璆急忙朝着东南方向一指。

  关羽闻之,忙对左右道:

  “留下五百人护卫先生等,令桥蕤北上,稳住城内形势,余着皆与我追击敌军。”

  话音一落,他带着兵马就朝东南方向急行而去。

第125章 小将文稷,天命在刘

  却说袁胤这边行出城来,一心只欲南下,结果遭到徐璆追击,好不容易摆脱追兵,回身一看,便发现兵马已然只有数百。

  说来也是袁胤的锅,本来白天之时,黄猗被关羽斩首,其麾下士卒便都胆怯不已。

  其后袁胤畏惧关羽之势,下令闭城不出,就任由这些士卒回营,并未安抚。

  于是这些士卒回到营中,一听别人问起这次交战,自然就开始吹嘘起了关羽之武。

  那自是将关羽吹得天花乱坠,言其万军丛中斩了黄猗首级。

  城内兵马本来就士气低落,这一听敌军有这种神将,哪里还敢与之为敌!

  正巧那边徐璆拉着何夔行出府内,谈及如今形势,皆是恼怒不已。

  何夔也就罢了,徐璆却是个敢作敢为的。

  其父徐淑官至度辽将军,其人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早年就担任过荆州刺史。

  汉灵帝还在世之时,就已经身居高位。

  后因天子迁都于许昌,召其入朝,却被袁术拦下,留在其麾下。

  他一心想回归朝廷,怎会放过这种机会,当下与何夔一合计,就准备反他娘的,直接就往军营之中行去。

  召集诸将,言说利害,相约夜间而动。

  士兵本已畏惧关羽之勇,听得此言自无不从。

  也是阴差阳错,袁胤中了关羽之计,想要弃城而走,也来到了军营之中。

  正好撞见准备起事的徐璆等人,两方顿时火倂一场。

  亏得袁胤身边还有一支精锐兵马,这才得以脱出城内。

  可相应的,城内数千兵马乱作一团,仅有数百人随之脱出战团。

  眼见此时只有这些兵马护卫,袁胤自是哀声叹气,寻来惠衢问道:

  “今敌大军在后,又逢徐孟玉等反叛,若敌军追击而来,当如何应对?”

  惠衢见袁胤前来问计,自是心中一叹。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劝袁胤弃城而走。

  那样的话,虽说徐璆等人会反叛,可即便城池陷落,他也没有生命危险。

  大不了见得关羽,纳头便拜,怎么也能活下来。

  现在可好,莫名其妙就上了袁胤的破船,袁术家小是保住了,可他家小还在城内呢!

  因而心中自是悲哀不已,又见袁胤问计,顿时叹道:

  “即知敌有追兵,何寻大路而走,当走小道南下!”

  袁胤听得此言,自是形容苦涩:

  “吾何不知,因公家小于此,车马皆在,小路难行,当走大路!”

  惠衢见状,回头看了一眼袁术家小,心虑敌军追兵将至,如此行进,能走多快?

  若被追兵追上,若留袁胤在此,恐又是一阵杀戮,难保他们性命。

  相反,若是支开袁胤,敌军追至,他打不了顺势投降,也免得再遭兵乱。

  思虑及此,他自是计上心头,对袁胤道:

  “将军岂不知现在公子为重,若行大路,被敌军追上,必受其害。”

  “但带嫔妃在此,又难行小路,不妨将军自带公子寻小路南下,在下自领军在此南行。”

  “如此,便是敌军追上,也可保公子与将军得安!”

  他这话说得大义凛然,自是一副献祭自己,保全袁术家小之态。

  袁胤不知其心,满以为他是忠臣烈士,当即感动的抓着惠衢的手道:

  “未知先生忠勇如此,若此番得生,日后见得吾兄,必言先生今日之恩!”

  如此说罢,他又依惠衢之言,带着二三百人沿着小路行去。

  然则他哪里知道,惠衢等他一离去,便带着麾下等人一路朝着新蔡方向返回。

  这般行路不到三刻,便见远远的行来一彪人马,正是关羽所领追兵。

  关羽一路追击而来,见得有大量车马于此,心知袁曜便在此处,急忙令兵马杀上前来。

  不想一至车马前方,便见一文士领着兵马跪地而降。

  关羽见之,自是疑惑,直接问道:

  “尔等何人,为何在此,可知袁曜现在何处?”

  惠衢心知此人定是大将,急忙对关羽道:

  “敢叫将军知晓,在下乃城内官吏,名为惠衢,因被袁胤率兵裹挟至此!”

  “因知贵军将至,心知不可抵抗,故劝袁胤降之。”

  “岂料袁胤冥顽不灵,故施一计,让他沿小路而去,今将军若追之,尚能追赶!”

  说着便将袁胤离去的方向给关羽说了一遍。

  关羽听闻袁胤身边只有两百余人,自是大喜,正欲领兵而去,却听身边一人道:

  “将军,此人言语有异,若他不愿前来,见徐先生等动兵,自当助力,为何至此方才用计!”

  关羽一听,自是一异,回头看去,只见说话之人正是一小将,模样颇为陌生,想是后来心募兵马。

  又思虑其言语,觉得有理,这惠衢若真不想去,何必等到现在。

  话是说得好听,多半是临阵脱逃,哄了袁胤离下,以此买主求生!

  思虑及此,他顿时瞟向了惠衢道:

  “汝欲欺瞒于某家?”

  惠衢早就听到二人言语,当即大惊跪地道:

  “在下回军至此,哪敢欺瞒将军!”

  “实是不想与将军为难,方才明言告知!”

  “袁胤确实是往小道而去,非我欺瞒。”

  可关羽闻之,便是神色一凛,眉头上竖道:

  “背主求荣之人,留汝何用!”

  话音一落,他长刀一提,便将惠衢斩杀当场。

  他这辈子最看不得这种不忠不义之人。

首节 上一节 169/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