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大明 第895节

  嘉靖帝的目光从徐阶那里移到了严世蕃,“何事?”

  徐阶是次辅,严嵩不在,按理该是他来禀告。

  但嘉靖帝却问了严世蕃。

  这便是一种姿态。

  徐阶的眉心跳了一下。

  谁掌握实权他可以暂时不在乎,但他在乎的是嘉靖帝的态度。

  这个态度有令他些意外,徐阶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之意。

  “陛下,大同那边有人上了奏疏,说长威伯独断专行,对……”严世蕃看了嘉靖帝一眼,“对严首辅的告诫置若罔闻,擅自出兵。”

  赵文华不在,通政使司那边就少了一个耳目。赵文华留下的心腹这阵子频繁往来于直庐和通政使司之间,稍微大些的事儿都要来请示严世蕃。

  得到这份奏疏后,严世蕃权衡了许久,他想压下,但一想到老父为了军功南下的艰辛,不免又生出了些别的念头。

  军功何来?

  严嵩不能厮杀,不能排兵布阵,唯有监督!

  用这份奏疏来体现严嵩的稳重,这便是尽职尽责,这便是军功!

  几番权衡利弊后,严世蕃决定把此事拿出来。

  朱希忠没想到这厮竟然拿这事儿来作伐,马上就为兄弟辩驳,“大将领军在外,临机决断便在刹那间,这请示那请示,这不许那不许,那何不如让严首辅亲自领军厮杀?”

  朱希忠的反击格外犀利,且不留颜面。

  严世蕃看了朱希忠一眼,他觉得自己只是提醒,顺带为自家老父站稳立场。

  你朱希忠的反应是不是太激烈了?

  朱希忠看着他,脸上带着微笑,但眼底却有冷意。

  你再来!

  有本事你再来!

  成国公一系多年传承下来的威势,这一刻在朱希忠身上展露的淋漓尽致。

  别特么欺负我兄弟!

  那么,看陛下的……严世蕃莞尔。

  嘉靖帝需要有人监督大军,更需要有人来掌握局势。

  这个人只能是对他忠心耿耿的老元辅!

  嘉靖帝摩挲着玉锥,淡淡的道:“将在外!”

  呼!

  严世蕃仿佛被一股大风迎面吹过。

  他看了嘉靖帝一眼,帝王眼中都是冷漠。

  ——朕的表弟,朕信得过!

  “是。”严世蕃低头,崔岩旁观者清,觉得严世蕃这阵子独揽大权,有些膨胀了。

  人一旦膨胀就会忘形。

  历史上严世蕃就是太过忘形,明明逃过一劫,却在家乡为非作歹,肆无忌惮,最终把道爷最后的一点儿情义消磨没了,惹来杀身之祸。

  那本著名的小说……咳咳!就是什么梅,里面的主角西门大官人便是以严世蕃为原型。

  崔元觉得道爷这一巴掌打脸打的太狠,便想缓和气氛,笑道:“外面有人说,宫中对新安巷太厚,臣觉着……”

  道爷缓缓看着他,那目光冷冰冰的。

  “臣觉着……”崔元哆嗦了一下,“臣告退。”

  严世蕃等人走后,嘉靖帝走到殿外,看着几人的背影,眸色平静。

  “那是朕的表弟!”

  黄锦觉得崔元是自讨没趣,笑道:“那些人只想着君臣。”

  嘉靖帝淡淡的道:

  “长兄如父。”

第713章 捷报打脸

  从决定出兵开始,户部就没消停过。吕嵩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大军只要有一日在外,这粮草就得不停的往北方转运。

  今日吕嵩终于得了清闲,却有人上门求见。

  “宫中对新安巷厚待太过,外面都有些看不惯。人说捧杀捧杀……”

  陈湛微笑着,吕嵩的目光从文书上缓缓抬起,看着他,面无表情的道:“长威伯家中无长辈,无亲人照拂产妇。那么谁来?”

  陈湛说道:“君臣君臣,先论君臣,方能再论亲情。”

  “蠢货。”吕嵩毫不客气的骂道:“那是别人家事,拿这等事来作伐,谁的主意?转告老夫的话……无聊!无耻!”

  陈湛平静告辞,走出值房,一个官员和他错身而过,进了值房后禀告道:“尚书,南京那边说,下一批粮草在集结中,不过要晚五日。”

  吕嵩的咆哮传来,“快马南下,告知南京,别说迟五日,一个时辰都不成!若是粮草延迟,老夫亲自南下,拿了那些狗贼的首级!”

  “是。”官员显然习惯了自家老大的这种作风,出来就一路小跑,“准备快马!”

  所有人都脚步匆匆,只有陈湛看着无所事事。

  他怔怔的看着这一幕,喃喃道:“怎地……不同了?”

  他走出户部,正好遇到一个相熟的官员,官员笑吟吟的道:“蒋庆之离了京师就飞扬跋扈,把严嵩也抛在一边。严世蕃为老父出头,给了他一刀。”

  “后续如何?”陈湛心中微动。

  “只等战报,若是不顺……那可就热闹了。”

  陈湛闭上眼,“必然会不顺。”

  “谁说不是呢!”

  官员笑的很开心。

  户部中,那些官吏来去匆匆,每个人都在为了大军的粮草而殚思竭虑,每个人都在为了大明的国运而竭尽全力……

  这个老大帝国从未被彻底打趴下的原因有很多,根植于骨子里的这种信念功不可没。

  ……

  “万众一心,这是开国时我大明将士所向无敌的原因。”

  兵部,王以旂拿着手中的一份文书,面色铁青的道:“大军在外征战厮杀,可却有人在背后捅刀子!”

  在场的官员们愕然,心想这是谁?

  户部忙碌,兵部相形之下显得清闲了些,但王以旂的火气却越来越大。

  “这份文书中说,长威伯无视众人建言,乃至于把元辅的告诫也抛之脑后,独断专行,擅自出兵!”

  王以旂冷笑道:“谁的建言?不外乎便是那些文官。老夫也是文官,还是兵部尚书,难道老夫没他们懂战阵?”

  侍郎吴华讥诮的道:“正如尚书所说,大军出击,本该万众一心,可这些人在干什么?这是非议!”

  有官员说道:“此事倒也简单,若是长威伯出兵取胜,那便是狠抽他们的脸。”

  什么辩驳,没必要。

  用战绩来说话。

  王以旂点头,“老夫对长威伯有信心。”

  但转瞬老王就进宫,先去直庐寻朱希忠商议。

  “安心。”老纨绔老神在在,“庆之用兵鬼神莫测,就俺答麾下那些棒槌,不过是送人头罢了。”

  “老夫有数了。”

  王以旂起身告辞,准备去求见嘉靖帝,刚准备转身,见朱希忠的桌子上有张纸,上面好像画了些什么……

  怎么像是大同那边的地形?

  而且还有敌我双方……

  在见到嘉靖帝之前,王以旂一直在想着此事。

  朱希忠那个老纨绔竟然这般勤勉?

  这不正常!

  “见过陛下。”

  王以旂行礼,嘉靖帝手中拿着奏疏,抬眸看着他。

  “大同那边传来几份文书,都是……说长威伯独断专行。臣不敢擅专,特来禀告陛下。”

  王以旂可以压下此事,但作为宦海老将,他知晓这些人一旦出手必然不简单,除去兵部之外,弄不好嘉靖帝这里也会接到奏报。

  嘉靖帝神色平静,王以旂心想果然如此,旋即怒火升腾,“陛下,长威伯领军在外,连陛下都不曾遥遥指挥,那些人何德何能,竟敢冲着他指手画脚?”

  道爷都不曾哔哔,你们一群见到俺答铁骑就腿软的蠢货,竟也敢非议长威伯用兵吗?

  嘉靖帝放下奏疏,“此事无需处置。”

  “是。”王以旂觉得道爷是要用事实来狠抽那些人的脸。

  “那些人的名字……”嘉靖帝指指黄锦。

  这是要秋后算账……王以旂大乐,觉得道爷果然是英明神武,他脱口而出,“陛下英明。”

  道爷淡淡的道:“看好兵部,出了岔子,朕不轻饶。”

  “是。”

  王以旂告退,黄锦把他送出去,说道:“大军在外,许多事陛下无法及时得知。”

  王以旂闻弦知雅意,“老夫会每日把军报送来。”

  以往道爷对军报没什么兴趣,只要结果。

  这次却不同。

  是因为国战的缘故?

  王以旂缓缓在宫中行走,突然想到了朱希忠的那张纸。

  嘴里对蒋庆之信心满满,可实际上却在暗自担心。

  朱希忠如此,陛下也是如此!

  老夫呢?

  回想起最近自己的火气,王以旂苦笑,原来老夫也是如此。

首节 上一节 895/10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