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最近在内宫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已经超越了内宫所有太监的权力,俨然成为内宫第一人!
刘瑾将批好的折子给朱厚照送来,旋即才小心翼翼的道:“爷,内阁送来的奏疏都批好啦,没有什么需要权衡的重大事件。”
朱厚照点了点头,问刘瑾道:“吏部拟了调唐寅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的折子了吗?”
刘瑾摇摇头,道:“吏部那边还没拟,老奴已经给吏部施压了,但吏部说礼部现在不缺员外郎。”
朱厚照问道:“六部哪里缺人?”
刘瑾道:“工部缺个员外郎。”
“那就调工部!”
第595章 突袭战
吏部那边是不想让唐寅进礼部的,一般来说礼部都是内阁的预备班子,虽然实权不大,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实在太大了。
唐寅又是陈策的学生,一旦唐寅进入礼部,未来很大概率会入阁。
大明的这些文官们不得不为他们的未来考虑,陈策和弘治皇帝的身体都出了严重的情况,他们已经时日无多。
一旦陈策和弘治皇帝死亡,那未来大明的皇帝肯定是朱厚照。
现在内阁首辅是朱厚照的老师费宏,费阁老无疑是站在皇权那边的,文官们唯一有的内阁依靠就是谢迁。
如果未来再让唐寅入阁,按照陈策和朱厚照的这层亲密关系,唐寅肯定也是实打实是朱厚照的人。
如此一来,内阁就有两名辅臣都偏向皇权,那么未来文官们的权力会越来越小。
基于这些考虑,因此吏部才会一直拖著调唐寅回来的程序,他们不是不愿意调唐寅回来,也不是想和朱厚照为敌,只是他们不愿意让唐寅进礼部罢了。
当刘瑾退而求其次的告诉吏部调唐寅为工部员外郎,吏部那边再也没任何推脱,立刻提交程序给内阁,遣调唐寅回京。
……
弘治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杨一清此时已抵达大同府半月有余。
杨一清此时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他刚才节制三边没多久,朱厚照那边就给他下达了战争的命令
朱厚照要求杨一清无论如何要在北疆打赢一场战争,要对当时小王子偷袭大同关外的恶行给予回应。
杨一清现在在三边还没站稳脚跟,很多人事都还没捋清楚,现在让他就打开战争,这对杨一清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不过既然朝廷下了命令,杨一清也不得听令行事,他写了一封信让人送去了辽东。
虽然他对九边还不太熟悉,但有人熟悉。
傅元!
是的,杨一清没有托大,他也不像徐泽那样盲目自信,看不起内厂。
傅元在辽东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能成为陈策的好友,足以说明傅元这个人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能力。
他对九边应该很熟悉!
所以这场战争杨一清打算询问傅元的意见。
两日后,傅元以最快速度赶到了大同府。
“见过杨总督。”
杨一清愣了愣,看著一席白衣年轻的不像样子的傅元,心中微微感慨,果然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杨一清笑著请傅元落座,道:“傅佥事喝茶。”
“本来你舟车劳顿,该歇一歇的,但本官任务重时间紧,就不和傅大人客气了。”
“太子下了命令,让本官在北疆打开一场战争,本官才到大同没多久,对边塞的情况不太清楚,特想请教请教傅大人,不知傅大人可有什么建议?”
傅元心中暗暗点头,陈纯简推举的这个人不错,没有因为自己位高权重就眼高于顶,对自己不足之处他也勇于承认,并且不耻下问。
傅元早就想好了对策,他对杨一清道:“番子已经渗入了鞑靼部落,我们在鞑靼部落那边也有靠得住的向导。”
“杨大人想要直捣黄龙,这不难……但下官不禁要问,真要骑兵对上蒙古人的骑兵,杨大人有多少胜算?”九边的轻骑兵方阵杨一清见识过,又看到陈策发明的燧发枪后,他信心大增。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道:“七成。”
傅元点点头,道:“那就还有三成不确定性,如果战败当如何?杨大人考虑过吗?”
杨一清沉默一会儿,喝了一口茶,才道:“这次战争本就是冒险之举。”
傅元打断他,道:“那就是没考虑过。”
“九边有红衣大炮,我建议杨大人先推兵在漠南,故意让小王子看到你主力的动向。”
“这一支部队不是去打仗的,是保证突袭的骑兵一旦失败,折返回来有人接应。”
“大明的红衣大炮在倭岛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虽然机动性很弱,但防守能力很强,这足以给突袭的轻骑上了一道保险。”
“如此双管齐下,让轻骑去偷袭,无论成功失败,最起码不会让大明的轻骑损失惨烈。”
“不知杨大人意见如何?”
傅元长舒一口气,认真的看了一眼傅元,不禁开口道:“傅大人见识比老夫强,智慧比老夫高,在内厂委实屈才了。”
“如果傅大人愿意,本官手下还缺人,汝可来本官麾下做事,本官不会亏待你。”
傅元笑了笑,摇摇头道:“不了,我之所以在内厂,是受人所托,如若不然,我兴许都不会在大明为官。”
“我答应他要帮他平定辽东和北疆,辽东女真人已经尘埃落定,若是蒙古人对大明没有威胁,本官也就不在朝廷为官了。”
杨一清问道:“泰安侯陈策?”
傅元也没有隐瞒,点头道:“嗯,是陈纯简,是他让我来的。”
嘶!
能降住这么妖孽的任务,那个陈策究竟该多么厉害?
居然能让如此骄傲自大的人心服口服的帮他做事?
杨一清对陈策越来越好奇,不过现在也无暇想那么多,他点头道:“人各有志,本官就不强求了,先不说这个,那就按照伱的计划来,本官现在就去布控!”
“对了,还有个不情之请,这段时间你可否就在大同府坐镇?本官毕竟才来三边没多久,需要处理的事还有很多。”
“这一场战争靠本官一个人,恐怕不行,在三边本官也还没有信任的人。”
傅元道:“你信任我?我是陈纯简的人,你当时可是为了刘大夏弹劾过他。”
杨一清一脸无奈的苦笑,道:“老夫当初被蒙蔽了眼,误会了陈策,本官能升到如此的位置,都是陈策向朝廷的建议。”
“我又有什么理由不信任陈策呢?”
傅元道:“好!这段时间我会待在大同,陪大人一同打赢这场战争!”
傅元早就想对鞑靼部落打开战争,一直没机会,现在他自己能亲自指挥,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这不是他正是他一直在谋划的事吗?
第596章 皇权交锋
大同那边的军事布控已经被安排出去,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京师这边却暗流涌动。
在京的文官们都知晓了朱厚照打算创建报刊司的想法,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不需要高层们去提醒他们,他们也清楚朱厚照的打算。
以给事中马奇为首的逼宫事件发生后,文官们便陷入了深深的担忧。
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舆论话语权,现在已经不在他们手中了。
随著报刊被朝廷收购后,报刊上发表什么内容,完全被皇权掌控。
当初陈策建设顺天报业,如今已经过去四五年的时间,报刊已经发展到了全国各地,影响力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谁掌握了报刊话语权,谁就掌控了舆论的权力。
十一月初的这场朔日大朝会,显得格外重要。
今日一早,文官们便摩拳擦掌的在午门外等候,今日朱厚照要宣布创建报刊司,文官们势必不能让报刊司创建。
随著内宫太监的高呼,午门打开,百官有序进入奉天殿,文武百官左右站定,十一月初的大朝会正式开始!
……
内阁六部汇事完毕后,已经快到了午时,谁都知道今天的重头戏不在内阁六部汇报的政事。
终于,朱厚照开口了。
“孤打算增设大明报刊司,报刊上刊登的内容现在杂乱无序,需要朝廷给予斧正,不知诸卿有何看法?”
朱厚照的话刚说完,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钟便开口道:“臣附议,如今报刊上刊登内容多有不实之言,更有一些无用且杂乱之言,是需要朝廷牵头给予规范管理。”
费宏沉默片刻,也出列开口道:“臣附议洪大人言。”
这些都是朱厚照培养出来的人,自然都是向著朱厚照。
不过很快礼科给事中陈玉便出列反驳道:“启奏殿下!报刊乃民间商业行为,朝廷怎可剥夺民间话语权?”
“若是朝廷将报刊司建成衙署,那岂非与民争利,民间还敢投稿给报业?还有什么新闻可言?”
“臣恳请殿下三思,非但不增设报刊司,还应将报业的权限下放出去,让更多的商人可以涌入进来,如此才能百家齐放百花争艳。”
礼科给事中说完后,立刻便有一群文官出列附议陈玉的建议。
朱厚照看了一眼费宏,费宏出列,温和的道:“诸位兴许理解错了太子殿下的意思。”
“增设报刊司并非是这一衙署主导报刊内容,而是设立一则监督的机构。”
“就如诸位说的那样,报刊上的内容杂乱无章,有些甚至开始暗喻朝廷得失,若是没有监察机构,那报业的发展只会无序增长,对大明来说并非一件好事。”
“许多虚假、浮夸、博人眼球的新闻此起彼伏,不免有误导民众之嫌。”
“增设报刊司的目的就是为了抑制这种行为!”
洪钟等官吏出列力挺费宏。
不过陈玉又开始反驳起来,他认为朝廷若是介入报刊司,无疑会滋生腐败等情况。
洪钟反问道:“按照陈大人所言,大明朝廷,两京十三省各有司都四海靖平,就没有腐败的情况了吗?”
陈玉道:“固然是有的,但不是有你都察院在监督?”
“我都察院也可以监督报刊司。”“我看你是想弄权!”
“一派胡言!”
双方顿时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文官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增设报刊司法,但朱厚照的这群代理人势必要替朱厚照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朱厚照就坐在龙位上静静地看著双方争吵不休。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出言喝止双方。
“住口!这里是奉天殿!不是盗匪的议事厅,瞧瞧你们都成什么样子了?”
“增设报刊司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管理报刊,此司衙门的职责就是为了监督报刊新闻,谈不上什么与民争利。”
“至于陈大人说的让民间更多的商人涌入进来,这也是孤想说的。”
“如此多的民间商人涌入进来,势必会让一些有心人胡乱发布新闻消息,所以孤才打算设报刊司监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