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咱也不想上位你做天子,而咱与上位你现在还未刀兵相见,只是因为章先生建立了大同社,所以咱不可能不忠于大同社,但是咱还是有个疑问,那就是用大同理念治国,则我汉人将来真的能人人富贵?”
“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大同社治下的官民皆富足不少,民已不知饥馑,士亦不愁无才可展,可将来真能让我中华之民人人富贵吗?真不会有穷困之人?”
冯国用这时也问起来。
章诚颔首:“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朱元璋这时则道:“咱也想过这个,但以咱看来,大同理念即便不能实现,也不能放弃!”
接着。
朱元璋就又道:“因为他是保持天下长治久安的唯一正确道路!若放弃就还会开历史的倒车,还会饿死人!”
“那样的话,不管你现在粮食多么高产,技艺多么高超,也架不住大同理念一放弃,人心就会跟着坏,进而贪婪卑鄙的人还是会大量出现,然后将大量钱粮挥霍以满足私欲,使民虽勤虽俭但所得仍然很少,仍不能果腹不能安稳过日子。”
随后。
朱元璋干脆站起身来,声情并茂地看着众人:“诸公,咱朱元璋还是那句话,这大同理念是唯一的大道,如果我们不守此道,则只能说明我们汉人我们中华不配拥有大同理念,虽自诩中华,但其实是夷狄!”
朱元璋这么说,让章诚很诧异。
尽管,他知道朱元璋现在有这样的觉悟可能跟他个人于家族利益已经和各大官营工业挂钩有关,但在章诚看来,朱元璋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他是真的接受了大同理念。
于是。
章诚便跟着附和说:“上位说的是,如果我们汉人抛弃大同社,便是真的自轻自贱,是宁愿世代为异族奴,宁愿世代连蛮夷之人的地位都不如也要奴役自己同胞的卑鄙者和不可救药者!”
“诸公!”
接着,章诚也看向了其他资政大夫:
“大同理念他的正义就在于,他因为要富民,所以就要求执政者重视增天下之利和使天下之利得到更加公平的分配,如此就不会为了人伦大礼而宁肯抑制生产力,乃至斥百工之技为奇技淫巧,甚至为让人才安于现状而不惜使人才蹉跎于道德文章!”
“这就是,上位为何要说,中华要真的为中华,就不能没有大同之理念的原因!”
(本章完)
第248章 天下真的要大变了,蒸汽列车给士大夫带来的感受
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便一脸感动地看了章诚一眼。
在朱元璋看来,章诚是真的明白他所追求之事的人,也是他真正的知己,让他因而不觉得孤单,不觉得这天底下是他自己一个人在奋斗。
而彼时。
郭天叙在章诚这么说后,也频频颔首。
他现在也听懂了朱元璋和章诚话里的意思,知道大同理念不管能不能实现,要想中华一直强盛,就不能放弃大同理念,就需要让执政者有这么个增加天下之利和分好天下之利的责任。
而也因此,郭天叙不由得更加确认,朱元璋和章诚都是跟他不一样的人。
在他看来,朱元璋和章诚是真的志在让中华永远强盛汉人永葆富贵安宁的大公无私之人。
这让郭天叙既对二人油然而生出敬意,也对未来的走向感到无可奈何。
他唯一还能庆幸的是,即便没有大同理念出现,天下依旧只推崇儒教,以他的实力和个人能力也成为不了天下之主。
这样就使得他怎么不反感朱元璋和章诚这样做,甚至愿意看见朱元璋和章诚这样做。
毕竟这样的话,他这个合伙人就不至于因为儒教对内部稳定要求太高而必须被除掉。
要不然,郭天叙觉得自己若是实力在朱元璋和章诚之上,则是万万不会接受大同理念的。
那样的话,他宁肯消灭朱元璋和章诚!
而且,哪怕他会因此损失了自己内部实力,到最后不得不接受元廷招安,他也要消灭大同理念!
但现在的事实是,朱元璋和章诚的实力在他之上,所以,他知道他最好是推崇大同理念,乃至最好是看见朱元璋是真心支持大同理念。
所以,郭天叙也就在这时跟着说道:“上位和章先生这么说后,咱也算是明白了,看来这大同理念才应该是恢复中华的根本!谁背弃大同,就是背弃中华,咱们都应该将之视为仇敌!”
“正是这個意思。”
“郭枢密能如此想,咱很欣慰。”
朱元璋这时点头说了起来。
而冯国用这时也微微一笑。
在加入义军以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世界上,会有人致力于让庶民都富贵,且以庶民皆富贵为一生奋斗的抱负。
他本以为,人最大的公心,也不过是使天下有序、让天下长治久安、无饿殍载道而已。
但谁曾想,有一天,他会遇到起义是为了让中华之庶民皆富贵皆活得更好的人!
而这样的人就是朱元璋和章诚!
尽管,冯国用知道,他们追求的只是让中华的庶民富贵起来,但在冯国用看来,这已经很让人匪夷所思了!
须知,连圣人孟子对“民生改善”的美好期望都只是说五十者才可以衣帛,七十者才可以食肉。
而让冯国用更加暗自惊叹的是,眼下随着粮食高产和纺织技术的大进步,章诚的确让大同社治下的庶民在改善,也真的让许多庶民在五十岁之前就开始衣帛。
这也就使得,冯国用刚才问大同社是不是真的能让汉人皆富贵时,都不是很有底气。
现在朱元璋和章诚这么一说,冯国用也同郭天叙一样,彻底明白为何朱元璋和章诚要坚持大同理念。
冯国用也因此对朱元璋和章诚理想之宏大而感到佩服。
但同时,冯国用也因此油然而生出一种隐退的想法。
因为他不得不承认,要按照大同理念为官做事,会让官当的很辛苦,也会一点也不轻松。
不过,冯国用现在也只是心里想想,他知道眼下天下未大定,而他冯家还没有别的人可以代替他做冯家在权力场上的利息代言人,所以他还没有理由隐退。
其实不只冯国用,李善长等资政大夫现在都开始有自己退居幕后的想法。
毕竟,如果掌权做事不是为自己家族谋私利,而是为天下大同,那对很多人而言,掌权做事的意义就不大,如此,还不如让自己信得过的人为自己做事,而自己只分红得好处,且享受生活。
毕竟他们也不是真的喜欢卷。
真正喜欢卷的只有朱元璋一人。
而这也就使得冯国用和李善长这些人现在都没那么贪权。
正因此,冯国用还在廷议结束后,而与李善长闲谈时,不禁感慨起来说:“本以为我们这些人能够影响的章先生体会到维护礼教的妙处,却没想到章先生反而影响得我们开始也跟着不得不推崇大同理念。”
“是啊!”
“若非亲历,怎敢相信。”
“有时候老夫也不得不开始想,是不是以人伦纲常治国那一套真的不合时宜,只配被大同理念消灭?”
“要不然,也不至于大同社一出现,吏治澄清不说,连内斗倾轧都少了许多,关键是真的出现了人人得温饱的情况。”
“饶是要结束乱世竟也不用大肆杀人屠人。”
李善长感叹了一声,就说起自己的心里话来。
冯国用则在这时笑着说:“幸好当年郭大帅排挤上位时,你我没有选择背叛上位,还在最窘迫的时候,采纳了章先生的提议,主动回乡分田募集乡勇起兵,不然如今只怕也没有现在在大同社的地位。”
李善长点了点头:“可以说,你我从认识他章先生的那一刻开始,这一生的境遇就会同这天下一样,跟着大变了!”
……
“这天下真的要大变了!”
“饶是鄙人还算是见多识广的人,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坐这种吃石炭的铁车走长途,也会有车居然不用人畜就能行进。”
张士诚派来与章诚接洽从集庆到淮安之间的铁路建造事宜的平章政事李伯升,在坐大同社新造机车从镇江来集庆的铁道上,就因坐了蒸汽列车而对接待他的大同社使者陶成感叹起来。
陶成笑着对李伯升说:“天下自然是要变的,而且会变的越来越好。”
李伯升点了点头:“鄙人愿意相信公说的这话,毕竟车都不用牛马了,那说明,牛马可以更多的用在别的地方,则人也就不用再为牛马了。”
“公这个说的极是!”
“蒸汽动力的出现,很多辛苦的活计都不再需要人去做,只是需要人读书的地方倒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更需要把人当人,需要让更多的人都能自由的去治学去研究各种新技艺,发展自己的兴趣。”
陶成继续跟着说道。
李伯升听后神色更加凝重,而沉思了一会儿后说:“所以,你们大同社现在能工巧匠特别多,制造出的新技艺新器械也特别多!”
“鄙人也没想到,让更多人可以醉心于奇技淫巧的研制后,会如此造福于民,比花心力让人明人伦知道德要有用的多啊!”
李伯升说着就看向了车窗外面。
车窗外,乡村集镇上来来往往的平民百姓吸引了他的注意。
因为他发现这大同治下的平民百姓竟都穿的很好,没有补丁,脸上都无菜色,不少平民女子甚至也戴有银制首饰。
更让李伯升称奇的是,在这么一个小镇上,竟有两个学校,读书声朗朗不绝,他在车上都能隐约听到,乃至也能看见有庶民百姓还在道旁相遇时也互相拱手致礼!
“我本以为我大周治下的百姓就已算安宁的了,没想到这大同社治下的百姓还更加安宁,甚至也更加富足殷实!”
“或许这天下就应该由大同社统一!”
“无论如何,大同社会治下的百姓的确更富足安宁也更得教化,还更知礼。”
李伯升因此内心颇为感慨地腹诽起来。
他不由得后悔当年接受张士诚征辟的决定,而觉得自己当时应该多等一会儿,等到大同社据有江南,来江南投大同社也不迟。
对于李伯升而言,他本就很在乎百姓的生活状况。
这与他父亲在元廷本就是一名清官有关,耳濡目染之下,他也跟着很在乎民众,乃至加入张士诚的队伍做官,也是为了让天下尽快一统,而让百姓获得安宁的生活。
但现在,李伯升在看见大同社治下的百姓生活情况后,也就不得不承认,大同社如果得了这天下只会让天下百姓过的更好。
因为李伯升由衷觉得大同社对百姓的确很仁德,所以,他在见到章诚后,就主动向章诚作揖行了一大礼:“不来贵地不知道,章先生江南诸民变得如此富足!”
章诚见李伯升如此谦恭,倒也很是诧异,同时也颇为高兴,他是乐于听到有士大夫愿意根据客观事实承认大同社的价值的,毕竟这也等于承认了他的价值。
(本章完)
第249章 比陈友谅还顽固,朱元璋亲征!
章诚在李伯升这么说后,就笑着对李伯升说道:“只要你们也推行大同理念,你们也能让百姓变得这么富足。”
李伯升没有反驳,只是露出为难之色。
他觉得,像章诚这种把从胡元贵族官僚手里夺来的私田分给百姓的义举,不是所有掌权者都能做得到的义举。
所以,李伯升只回道:“治国当以何为纲,鄙人位卑言轻,不好置喙!但鄙人知道,大同社并非邪说,是利国利民的,亦愿看见大同社在我大周助我国建造铁路,以利民生。”
“如此甚好。”
章诚也因此点了点头,现在大同社主要精力是放在用兵福建方面,他也就不好强逼张士诚的人接受大同理念。
不过,那些还是把百姓还是放在心上,也真的把儒家以民为本当成毕生信条的士大夫们,对大同社的确没那么反感。
毕竟真正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信徒只是不重视科技,不是真的反对科技发展,甚至也有不少儒家信徒本身也喜欢研究科技。
只不过,他们研究科技只是一种个人兴趣或者将其作为一种辅助他们以道德治国安民的手段而已。
无论如何,当一些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信徒,在看见技术革新到蒸汽工业阶段所带来的变化后,也不得不对自然科学与尊重民众个性产生了新的认识。
就像李伯升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