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帝师 第181节

  郭天叙沉声道:“还不是被那些豪绅大户气的!”

  “因为我们大同社要以民为本,结果现在,他们就用各种办法把流民往我们这里干,甚至还主动解放婢仆出府来集庆,为的就是耗光我们的粮食,顺便再让我们这里发生瘟疫!一个个居心叵测!”

  郭天叙回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那你找咱是为什么?”

  “自然是找你这位上位商量军粮的事!”

  “现在内阁天天把养军的粮拿出来用在赈济百姓身上,还组织他们营田种土豆,底下不少官校担心粮饷会不会因此不足。”

  郭天叙回答后就问向了朱元璋:“你说我们要不要阻止一下,至少不能得留足够的粮食养军。”

  “现在还不必阻止。”

  “内阁章先生现在设了政策研究室,专门让一批精通算学的人,在他的引导下,算了一下我们现在可以接受的流民做大临界值,只要没到临界值,就先不为保军粮而强制勒令大户交粮。”

  朱元璋回道。

  “政策研究室,算学?”

  郭天叙听后颇为惊讶。

  朱元璋颔首:“章先生早就猜到他们会这么做,所以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公不必太担心,何况眼下这土豆一旦两个月后大丰收,到时候就更加不用担心人太多。”

  接着,朱元璋还主动拍了拍郭天叙的肩膀说:“公且来,咱给你看看,这土豆有多高产。”

  郭天叙便跟着朱元璋来了朱元璋的后院,然后就看见朱元璋拿起锄头,来到一形似大缸的一堆种有土豆的土堆前,挖了起来。

  “这是咱找章先生要的一缸土豆,咱准备种在自己后院里。”

  朱元璋说着就先挥起一锄头挖起一大块土来,然后又用锄头背砸散开土,弯腰从里面掏出土豆来。

  郭天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

  起初他只是对朱元璋这挖地的利索本事而感到惊诧,而说道:“咱算明白你这個上位为何常常议事时衣着简陋甚至裤腿带泥了。”

  接着。

  郭天叙就因为朱元璋挖出许多土豆而惊讶起来,大张着嘴:“这一缸土能结这么大土豆?”

  “当然!”

  朱元璋笑了笑。

  郭天叙则越看越瞠目结舌,而道:“看来实现天下大同是真的有希望!”

  “我来挖一锄!”

  郭天叙说着就走了过来。

  朱元璋倒把锄头给了他。

  郭天叙则拿起锄头装模作样地往地上挖去,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自己的脚。

  “哎哟!”

  郭天叙当即丢掉了锄头,摸起靴子里的脚掌来:“娘的,上位,这锄头没刀好使,不怎么听使唤!”

  (本章完)

第207章 朱元璋教郭天叙种田,章诚谈消费刺激经济

  朱元璋是很愿意看见郭天叙这些人体验一下农耕之事的,见此也就颇为开心地笑了笑,然后走过来,拿起锄头对郭天叙说:

  “咱来教你怎么挖!”

  “好!”

  郭天叙点了点头。

  于是。

  朱元璋便认认真真地教起郭天叙来,教他怎么握把,怎么使力,怎么砸土。

  郭天叙也很认真地跟着照做了起来。

  只是,郭天叙学了没一会儿,就觉得腰快要闪架,而摸着腰背说:

  “娘的,这干农活可真不容易!咱算是明白,咱家里那些佃户为啥一到雨天就捶背了!”

  “再想想,以前佃租分谷,十分利要让七分利做租子,的确很不划算,难怪章先生倡导减租减息,力气再怎么不要钱,也不应该累成这样,也换不了一顿饱饭。”

  朱元璋听郭天叙感叹农民不容易,心里越发欣喜,也就笑着说:

  “公能想到庄户不易,说明也并非铁石心肠之人,倒也没白被天下民众推为贵族。”

  郭天叙接下来则因为看见朱元璋挖出了许多土豆,而颇为艳羡,便对朱元璋说:

  “上位,你能不能也给咱一些土豆,教咱怎么种?”

  “行啊。”

  于是。

  朱元璋便向郭天叙传授起种土豆的技艺来。

  郭天叙也似乎真的觉醒了身上继承的汉人喜好耕种的基因,所以学的很认真。

  朱元璋也教的很认真。

  两人也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状态。

  种地这事,对于自身基因里已承载了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汉人而言,一旦决定上手种,就会上瘾的。

  郭天叙也是一样,他因为看见一缸土里能够挖出那么多土豆,而产生了种土豆收土豆的渴望,也就在接下来,真的让人将自己所住西院的月季园、蔷薇圃全铲了,种上了土豆。

  “他朱元璋怎么又开辟出这么多地块?”

  郭天叙甚至还因为一日早上来找朱元璋询问施农家肥的事,而看见朱元璋又开辟了几块地,便颇觉不快,也就于次日天不亮就起了床,就在自己院内也继续挖地垦荒,准备也多开辟几块地种土豆,为的是争取在种土豆的规模上超过朱元璋。

  虽然郭天叙知道比这个没有什么意义,他和朱元璋现在都不会是缺土豆吃的人,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在种地这上面和朱元璋继续比比,而且也越来越觉得种地是真有意思,要是一天没种,就心痒像猫在抓一样,看见有地空置着也心里不踏实。

  好在元文宗的这座府邸够大,东、西院都占地极广,所以,朱元璋和郭天叙都能开辟出不少地来。

  只是元朝的皇帝要是知道,他们的皇家宅邸,被朱元璋和郭天叙用来种土豆,只怕心情会很不爽。

  章诚倒是没有像朱元璋和郭天叙两人一样热衷种地,他现在正利用大量人口向集庆城集中,而加快着工业化的进程。

  因为营田吸纳不了所有的流民,所以章诚还扩建着冶炼厂、船坞,甚至还真的让人把王桢发明的水力大纺车制造了出来,于集庆城内疯狂纺纱。

  同时,章诚还将黄道婆发明的轧棉机也推广开来,组织起大量流民在在官营作坊里轧棉纺纱。

  军械厂更不用说,章诚已开始组织技术成熟且已加入大同社的忠实工匠研制燧发枪与抬枪。

  燧发枪不必说,比火绳枪更先进。

  抬枪则是在原来的斑鸠大鸟铳基础上进一步增重增长的重型火绳枪。

  抬枪射程和威力比斑鸠铳还要大,机动性则比大炮强,仅靠人力就可以实现机动运输的目的。

  章诚研制这些火器自然是要加速工业化,且通过实现抬枪、燧发枪的量产而可以开始对外出售最初制造的鸟铳等火器,增加工业收入。

  除此之外,章诚还开始带着一些会造马车的工匠与一些纯熟铁匠开始讨论建造铁路,实现马拉车可以在铁轨上跑的设想。

  而章诚在相关技术人员研制出抬枪和燧发枪,乃至也开始试着在集庆和太平之间铺设铁道时,来了枢密院。

  他希望朱元璋和郭天叙等能够同意内阁名下的军械行出售鸟铳等旧火器给张士诚、陈友谅这些军阀,实现通过出售鸟铳等即将被中华军淘汰的旧火器赚取大量利益的目的。

  但当章诚来枢密院时,却发现郭天叙也开始和朱元璋一样着一身带土布衣来见他。

  章诚见此不禁问郭天叙:“郭枢密也开始种地了?”

  郭天叙笑着回答说:“没错,章先生有所不知,这种地是真容易上瘾,现在咱满心思都在咱后院那些土地上面,是雨天担心下雨太久,晴天担心晴太久。”

  “等你收获的时候,你会更开心的!”

  “吃上自己种的菜,自己种的粮食,比吃什么山珍海味都香!”

  朱元璋也跟着笑着对郭天叙说了起来。

  郭天叙听后笑了笑,心里油然而生出一丝期待,同时问着章诚:“章先生来见我们是为什么事?”

  章诚听后不禁微微一笑。

  他没想到,他在集庆城内大兴工业经济商品经济,意图减少自然经济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结果这朱元璋和郭天叙却在自己后院大肆复辟起自然经济来。

  可见自然经济在中华大地上的顽固性!

  为此。

  章诚便特地叹息了一下说:“诸公知道现在工业司所生产出的工业品等着多少人去消费吗,还有大面积播种的土豆,将来在大面积收获后,等着多少人去买吗?结果,上位与郭枢密,你们俩现在却在自家院里做自给自足的事。”

  “咱和郭枢密种地有错?”

  朱元璋问了一句。

  郭天叙也百思不得其解:“应该没错吧?”

  “没说你们有错!”

  “只是鄙人觉得二位除了种地外,应该多买些商货回来为好,尤其是那些钟表、肥皂、弹簧床、四轮马车还有玻璃、琉璃、瓷器、绣品这些,别让他们滞销!”

  “因为现在很多百姓全靠参与这些商货的做工而活着,我们也全靠这些商货的贸易而实现着财帑的稳定有序,一旦滞销严重,商货过剩,就算我们为了维持百姓生计,不能大量裁汰工匠,但也会因为一直供大于求而拖累整个大同社财帑之稳定的。”

  “毕竟你们现在食俸和岁入分红都不少。”

  章诚说道。

  朱元璋听后颔首,讪笑了笑说:“这不是习惯了自给自足嘛!就算咱知道现在许多百姓靠很多商货的生产与出售活着,但真要让咱习惯性地花钱过日子,还真是一时间转变不过来。”

  接着。

  朱元璋又笑着说:“关键咱从小饿怕了,看见地就想种,收到钱就想存着,怕将来没法度饥荒。”

  “咱也一样。”

  “虽然咱郭家比上位家要好太多,但说实在的,这农事上的事谁说的准,今年丰收,说不定明年就歉收,也说不定后年就有贪官兵匪过境而大肆敛财,所以也习惯了没事就把收的钱粮存起来,能省就省,看见地闲着也不舒服,就像是骨子里就带着这种感受一样。”

  郭天叙跟着回答了起来。

  章诚拱了拱手:“但还是请二位尽量多消费,你们不买买买,百姓怎么买买买,百姓不买买买,则我大同社与中华军怎么买买买?”

  “放心!”

  “等咱妹子和咱标儿一来,咱就带着咱妹子和标儿上街买东西。”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

  郭天叙也笑着说:“咱也一样,等咱娘和咱妻子来了集庆,咱也带她们上街买东西去。”

  “这样不错。”

  章诚知道,朱元璋和郭天叙现在还不怎么挥霍,与现在大同社和中华军用人机制有关。

  因为非大同社社员不能进入中华军核心圈层的缘故,所以那些传统官僚士绅也就很难出现在朱元璋和郭天叙身边影响他们,使得他们还不知道使用大量奴婢的妙处,也还不知道酒池肉林的舒服。

  毕竟现在他们接触最多的文士是章诚,而章诚给他们带来的既不是淫词艳曲,也不是尊卑礼教,而是新作物、新器械、新制度。

  于是,朱元璋继续发扬起自己种田的祖传本领不说,连郭天叙也沉迷起种地这样的事来。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已于上个月在太平诞下一子。

首节 上一节 181/2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