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帝师 第180节

  章诚继续说了起来。

  朱元璋听后不禁皱眉:“那还怎么教化百姓,开民智?”

  章诚这时则说道:“首先是中央培养专门从事教学的学官,然后直接派学官下乡,在农闲的时候召集学童读书识字,汉朝时就已经这么做过,效果很好;其次,在通衢之地设中学,让社学和由学官在乡下教的学童们可以自愿来中学参考入学;最后,中学毕业者就选入各大学堂。”

  “这只怕要需要不少学官。”

  朱元璋回道。

  章诚点首:“没错,欲强教育,需先广培教师,但直接由中央朝廷花钱来养学官,总比让地方官借设社学之名敛财为好,素来要做事就没有不需要钱的,只是这个钱要么来自于朝廷,要么来自于民,但来自于朝廷总比来自于民好,这样至少能让朝廷知道开辟财源的重要性。”

  朱元璋点了点头,同意了章诚这么做。

  章诚接下来则组织起相干官员确定了基本的学官制度。

  朱元璋也火速批准了一批入社积极分子的学子加入大同社。

  而这些人则在接下来大部分被直接任命为学官,安排去地方巡教,广泛开展识字、普及数学、历史的教育活动。

  本是江宁人的读书人侯元景,现在也因为在滁州时就进了章诚办的滁州州学读书,如今又因为主动申请加入大同社,而成为了一名学官。

  侯元景对此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总算是有为民做事的机会了,也成为一名前景光明的官了。

  为此,侯元景在离开集庆,去新设学政司给他安排的巡教都社之前,来到了自己一向爱慕的弹琴名媛柳幼柔这里,而特地来向柳幼柔告别,说他将要去巡教乡野。

  “训教?”

  柳幼柔本只因侯元景在她未有名之前相识过,才决定见一见侯元景。

  但她没想到昔日因说不满元廷现状要去滁州看看的书生侯元景竟早就成了中华军的官,还要去巡教乡野。

  而更令柳幼柔惊讶的是,这中华军在拿下集庆后,居然会想着去重视教育,去开启民智,而且不惜出钱派学官去乡野。

  这让素来聪慧的柳幼柔敏锐地感觉到,这新入城的中华军的确如《中华报》上说的那样,志在为天下百姓谋富贵,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柳幼柔也出身底层,只是后来被卖到了风月场所。

  但她因为在学琴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所以被重点培养成了名妓,也被教授了不少知识。

  现在的柳幼柔虽然已是名妓,但因为出身底层,也就对执政者对百姓的态度非常关注。

  因而,她也就对侯元景提到的“下乡训教”一事产生了兴趣。

  “是的,为的就是天下百姓都能觉醒过来,不再愚昧而随意为人哄骗。”

  侯元景笑着回后就向柳幼柔拱手说:“如今鄙人特来向柳姑娘告辞,柳姑娘有机会可以多出去看看,到时候会看到我大同社统治的集庆会不一样的。”

  “侯公请放心!”

  柳幼柔莞尔一笑地行了一礼,且送别了侯元景后,她就真的在接下来坐着马车出了自己的院落,放下对中华军的芥蒂,观察起市井来。

  蓦然,柳幼柔就注意到一水门外的棚屋边,一女孩正被其父亲拔去头上的草。

  “爹爹不卖我了?”

  这女孩问了一句。

  柳幼柔也听到了这女孩问向自己父亲的话。

  而这女孩父亲则笑着说:“不用卖了!他们给了爹爹挖河泥的活,每月有五斗米,还包吃。”

  “真的吗?”

  “那可太好了!”

  柳幼柔看着这小女孩在自己父亲面前赤脚跳跃的样子,不觉得想到了自己在这么大时,父亲跪在牙子面前,求着把自己卖给人牙子,还逼着自己也跪下磕头求买了自己的场景。

  这让柳幼柔不禁为这女孩喜极而泣,同时对这女孩生出艳羡之意来。

  虽然,她现在很幸运地因为那次被卖,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她还是多么希望那一天她没有被逼着卖给人牙子。

  因为那种被父母逼着放弃尊严所带来的痛苦简直是刻骨铭心。

  “为什么他们会比原来胡元的官僚们要更愿意救济百姓?”

  “难道他们是真的要为民谋福祉?”

  “难道《中华报》写的是真的?”

  柳幼柔在心里如此想了起来。

  于是,柳幼柔再次让人买来了一份《中华报》。

  当她看见《中华报》上,名士宋濂亲笔撰写的关于大同社欲建立君权民授的国家,在见到所谓的内阁首辅章诚在报纸上明确表示会分胡元权贵官僚的私田于民,且蠲免集庆一年田税和对货值十两以下的商贩免税后,她不禁对眼前统治集庆城的中华军更加有好感。

  所以,柳幼柔在又通过《中华报》得知,新设集庆府养济院在报纸上募捐的告示后,专门让人把自己历年的积蓄都送了来。

  受刘伯温指派而来的刘琏也在来到武进时,通过《中华报》得知了现在集庆的情况,而因此对自己的仆人说:

  “你们现在去买些米来,在外面设粥棚施粥,且对那些来领粥的流氓说,让他们喝完粥,就去集庆,那里有救他们命的大恩人,就说我们买的米不多,只能够他们吃一旬,要想不饿死,就去集庆,集庆新来的中华军是要志在让天下百姓富贵的,包括他们这些流氓!”

  仆人拱手称是。

  而刘琏则淡淡一笑,把手背着后面,对自己在武进的好友阮进荣感叹说:

  “没想到那位章先生是真的要匡济天下黎民!为让更多的流氓不成饿殍,我们当出力出钱引导这些流氓去集庆!”

  “想来章先生应该也会因此很高兴,在看见更多流氓纷纷来投,而将靠他得以活下来后。”

  “是啊,章先生想必会欣悦不已。”

  “鄙人也立即派人回去,让家人放粮施粥,乃至派船送本乡流氓去集庆受赈!”

  阮进荣说着就往集庆方向一拜:“以成章先生大德!”

  说着,阮进荣就和刘琏相视一笑。

  (本章完)

第206章 开始营田,郭天叙也开始挖土豆

  许多豪绅大户都以响应章诚济民的名义,开始大规模赈济流民,同时出力帮助流民往集庆城迁徙。

  一时间,集庆城内外就出现了很多流民。

  章诚知道这是豪绅大户别有用心地想通过这种方式逼他放弃以民为本的基本政策。

  毕竟无论如何,眼下已是冬十月,就算明年开始在集庆路一带大规模春耕,也得到夏秋才能收获许多粮食来养军养民。

  而现在,来多少流民,就会白白消耗多少粮食。

  中华军的粮食的确也有限,既要供应十多万的大军,还要供应数十万工匠与脱产官僚,如果流民再不断增加,只能加大财政支出,拿从胡元权贵官僚手里没收到的财产去购买粮食。

  只是这必然意味着粮价会高涨。

  存有大量粮食的豪绅大户会大赚一笔不说,关键人家愿不愿意把藏在地窖里的粮食拿出来卖都是个问题。

  但好在章诚现在培育出了土豆。

  他不用担心明年春荒的问题。

  只是章诚现在需要把大量流民组织起来,以营田的方式先将荒废的田地利用起来,种上土豆。

  江南气候温暖,一般而言,土豆可种两季。

  十月种下去,腊月底或者正月初就能收获。

  现在,章诚要做的就是赶紧让人将他培育的土豆和他囤积的土豆搬运到集庆来,作为接下来营田播种的种子。

  为此,章诚将汤和叫了来,让他专门率船队跟着舒安国一起回滁州运他囤积在滁州知州衙门的土豆。

  “那些胡元权贵官僚的私田先不要分,先统一划归为官田,眼下要紧的是把流民都组织起来,去营田垦荒种土豆,包括那些俘虏,皆组织起来去种土豆,统一编为营田军,从滁州兵学、滁州州学里抽调快毕业的学生,让他们提前毕业,去营田军担任官校,监管流民和俘虏们种土豆。”

  十月初三这日,章诚在内阁值房,对李善长、杨宪等内阁属僚做出了营田的具体安排。

  李善长等拱手称是。

  只是因为现在中华军刚刚据有集庆,而内政方面又要恢复生产又要开民智兴教育,所以很需要人才,使得章诚之前创建的滁州州学和兵学毕业生完全不够用,现在要设立营田军,就只能让这两学校的学生提前毕业。

  好在营田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事,就是组织流民和俘虏们,在荒废的土地上种土豆,然后到时候就收土豆,只是需要临时学习一下播种技术。

  缪大亨就被派作了营田军总兵官,负责在集庆路、太平路这些义军据有的地方组织流民和俘虏种土豆。

  李善长则担任了营田军总训导官,负责提高技术指导和监督营田过程。

  因为李善长被章诚教过怎么种土豆。

  “李阁老,这土豆真能高产,还收获得快?”

  缪大亨看了一眼正被组织起来,排成长龙一样,跟沿江大量荒地对战的百姓和俘虏们,问起来指导和监督营田军官校门的李善长来。

  眼下,章诚已开始对内阁阁臣以阁老相称,所以缪大亨等也就都跟着如此称呼起李善长等人来。

  李善长则回答说:“章先生岂会骗尔等,放心种吧!”

  李善长说着就继续往别处走去,一边走一边对缪大亨说:“章先生是真把这些庶民放在心上的,所以竟早就准备了这种新粮!”

  缪大亨点了点头:“那这么说,那些人想通过把大量饥民往集庆赶的方式耗光我义军的粮食的阴谋,是不可能行的通的?”

  “自然!”

  李善长回了一句,且特地嘱咐起缪大亨来:

  “但这事不能说出去,以免那些豪绅大户停止帮我们输送百姓。”

  “这些百姓留在这里,虽然现在浪费粮食,但只要等明年夏秋一过,就是义军壮大的根基!”

  缪大亨忙拱手:“明白!”

  李善长则在这时眯着眼看着前方大量被装上了土豆块茎的小坑,微微叹了一口气。

  他内心对章诚是佩服的,且不得不承认章诚是真的不愿意让天下百姓饿死,所以早就有意识地寻找起各种高产的新粮来。

  李善长自问自己是没有章诚这么伟大的。

  他虽然嘴上一直在说是为天下百姓而加入义军,但他自己清楚,他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富贵,为了掌握更大的权力。

  所以,他一直把心思都花在了如何捞权上面,乃至花在了如何让章诚和朱元璋这些在自己地位之上的人知道权力的妙处上面,但从没有真的想过如何让老百姓过的更好。

  而现在,通过土豆这事,李善长越发不得不承认,章诚和他不同,也比他更伟大。

  李善长因而不禁开始暗想,会不会因为有章诚这样的人,会让自己私心和公心都能得到满足,进而更加心安理得地享受富贵人生?

  一旦产生这样的期盼,李善长就越发值得自己唯章诚之命是从是对的。

  缪大亨则也很愿意相信章诚,相信这些土豆真的能高产,而且颇为敬佩章诚。

  因为缪大亨知道,一般而言,没谁会在乎这些被称作流氓的无地百姓,更不会管这些人的死活,甚至会因为害怕他们大量饿毙于野而导致疾病蔓延,影响军队战斗力,而成批地提前杀掉。

  但现在章诚真的在管这些百姓的死活,一边拿出部分养官养军养工匠的粮组织这些流民俘虏营田,一边还早就准备了高产的新粮,为的就是尽量多存活一些人。

  相比于满口仁义道德,做着施粥舍药的善举,实则不过是有意借着把大量流民往集庆路赶,好利用章诚的善心,消耗中华军的粮食,抬高粮价,为自己敛财却从不肯立即响应中华军政策降一降地租的豪绅大户们,缪大亨也打心眼里觉得章诚是真把天下百姓放心上的,是真正的圣贤,甚至让他们这支军队到现在都还没在刀枪上染上许多无辜百姓的血。

  而这在乱世里,是很难想象的,除了岳家军等少数军队,很少能够做到,完全不伤及乃至不屠戮无辜百姓。

  朱元璋在看见大量流民和俘虏在沿江营田开荒种土豆时,也不禁泪目,而叉腰一叹:“幸而章先生早就找到了新粮,不似别的劣绅奸商,把高产的粮种窝藏起来,宁高价卖于大户,也不做推广!”

  不过,郭天叙、张天佑、冯国用、邵荣四人还不清楚章诚对此早有准备,所以在集庆的流民越来越多,而内阁只将流民和俘虏组织起来去营田种土豆时,也就还是颇为担忧。

  郭天叙甚至还在朱元璋回枢密院时,亲自找到了他。

  朱元璋见他一脸怒色,便问:“郭枢密这是怎么了?”

首节 上一节 180/2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