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213节

  当即。

  刘备令使者快马返回冀县,召诸葛乔来南郑。

  出了行宫。

  法正叹气:“丞相,伯松平定凉州太快,让我等始料不及。”

  “你不是说那论持久战是伯松提出来的吗?怎么一点都不持久!”

  诸葛亮亦是忧心忡忡:“我也没想到,伯松会在凉州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我本以为,只是让陇右的汉羌民心依附,至少都得一年的时间。”

  “再驱逐张既,平定金城、武威等郡,怎么也得花个半年时间。”

  “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伯松就让陇右的汉羌民心依附,还顺手将榆中的张既给灭了。”

  “刚灭了张既,又恰好在榆中城中遇到了西域小国的使者,预售了大量的提花绫锦。”

  “陇右的豪族巨室,更是主动提供钱粮,希望能分一杯羹;金城、武威等郡亦是传檄而定。”

  “这天时人和,全都让伯松给占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即便伯松来南郑,恐怕也劝不住陛下了!”

  法正亦是面有忧虑:“劝不住陛下还是其次,我更担心的是成都文武的反应。”

  “陛下原本只是来南郑坐镇,结果现在又要亲征,不知多少文武会来信反对。”

  “这益州的钱粮在短时间内征募太多,也会令豪族世家离心的。”

  诸葛亮轻叹:“等伯松来了南郑,再从长计议吧。”

  诸葛乔来得很快。

  似乎是早有所料,诸葛乔将凉州的军政委托给姜维和王连后,就带上霍弋和五十近卫骑兵前往南郑。

  刚抵达南郑,刘备就匆匆召见了诸葛乔,诸葛亮和法正也联袂而来。

  “伯松,你在凉州干得好事,可知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诸葛乔刚到,诸葛亮就引用【论语.子路】中的话轻责诸葛乔,又连连给诸葛乔眼神示意。

  用意很明显,诸葛亮希望诸葛乔能在刘备面前诉诉苦、哭哭穷,这样刘备就会打消亲征的念头。

  刘备轻咳两声:“丞相啊,伯松已经加冠,又是大汉的凉州刺史,应当有自己的主见。”

  “你看朕,让阿斗监国后,朕未曾干涉过阿斗的政令。”

  “这年轻人,要有朝气,偶尔有些急躁也是正常的。”

  “遥想当年,朕亦曾亲手鞭督邮,念头通达,何等的意气。”

  诸葛亮顿时无语。

  刘备这是看穿了自己的意图,在提点诸葛乔要坦诚,要念头通达。

  “伯松啊,朕听说陇右羌人对你敬畏如神,你一声令下,万千羌人都得箪食壶浆相迎。”刘备右手捋髯,满脸的欣赏。

  诸葛乔拱手肃容:“陛下错了。”

  “不是陇右羌人对我敬畏如神,而是陇右羌人对大汉的凉州刺史敬畏如神。”

  “万千羌人会箪食壶浆迎,不是因为我的命令而是煌煌大汉的天威、陛下的仁德,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崇拜和仰慕。”

  刘备大笑:“伯松,伱这是与朕生疏了啊!”

  “朕又不是曹操,岂会因为你的名声太大而心存忌惮。”

  诸葛乔笑道:“陛下器量弘雅,我心甚敬。唯怕刀笔吏,斥责我无礼失仪。”

  “行了,别文绉绉的了。”刘备问及正事:“这次让伯松来南郑,是想听听伯松的想法。”

  刘备顿了顿,虎目微凛,直视诸葛乔:“朕想亲征关中,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然,丞相和孝直皆劝朕不可亲征。”

  “伯松以为,朕是应该亲征还是不应该亲征?”

  诸葛乔不假思索,拱手慨然:“陛下要亲征,何须旁人同意?”

  “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我愿引无当飞军为先锋,替陛下陷阵先登,斩将夺旗。”

  “纵万死也在所不惜!”

  诸葛乔声音洪亮,语气果敢而坚毅。

  这一通宣誓般的支持,不仅诸葛亮和法正愣住,连刘备都有些惊诧。

  “伯松,你不劝朕?”刘备倒吸了一口气。

  在问诸葛乔的时候,刘备就已经考虑过诸葛乔可能会有的劝谏方式,已经做好了十足准备要说服诸葛乔支持亲征。

  结果,万千理由尚未出口,诸葛乔直接大力支持,连想都不带想的!

  诸葛乔眼有黠色,故作惊诧:“陛下亲征,乃是为了兴复汉室,又不是去关中巡游。”

  “我为何要劝?”

  刘备紧紧的盯着诸葛乔:“朕若亲征,恐会引起朝中不稳,钱粮征募太多也可能令世家豪族寒心,亦可能令曹丕惊惧而调大军入关中。”

  诸葛乔笑道:“陛下多虑了。”

  “陛下乃是大汉的皇帝,是大汉的最高决策者。决策者考虑的,不是能不能,而是该不该。”

  “我等是大汉的臣子,是大汉具体的施政者。施政者考虑的,不是该不该,而是能不能。”

  “作为臣子,我的职责是发现、分析、解决、实施、总结。”

  “以实践出真知,而非遇到困难就反驳陛下的决策。”

  刘备的眼神多了兴奋,附掌而笑:“伯松言之有理!”

  “丞相,孝直,朕就一个决策:亲征。”

  “亲征会遇到的阻碍或风险,就由丞相和孝直,替朕发现、分析、解决、实施、总结。”

  刘备现学现用。

  反正朕必须亲征,有问题你们来发现和解决!

  诸葛亮和法正看向诸葛乔的目光,纷纷多了几分幽怨。

  诸葛乔说了一大堆的空话套话,迎合了刘备的心意;这解决难题的重任却落到了诸葛亮和法正身上。

  “丞相,以前我挺羡慕你有个智勇兼备的儿子,现在我不羡慕了。”法正调侃道。

  诸葛亮板着脸:“伯松,你不能光说不做。说说你具体的想法吧。”

  见诸葛亮眼神变得严肃,诸葛乔讪讪一笑。

  不拿出具体的措施,今日这门就出不去了。

  “丞相,江东可有消息传回?”诸葛乔不答反问。

  诸葛亮略微思了片刻,道:“去年孙权本想趁着我北伐陇右的时候去打合肥,却因曹丕派曹仁坐镇,又打消了这个想法。”

  诸葛乔不由笑道:“孙权还真是胆怯,曹丕派个曹仁就不敢打了。”

  “我以为,孙权如今是大汉的吴王,陛下要亲征关中,孙权又岂能不引兵相助?”

  “如今曹丕的重兵几乎都在关中、洛阳和南阳一带,淮南部署的兵力很少。”

  “若陛下亲征关中,曹丕必会惊惧而无心淮南,这是孙权取淮南的最后机会。”

  “他若不取,今后再无机会了。”

  “可让陛下带孙贵人去长沙,请孙权赴家宴,趁机游说孙权进兵淮南。”

  “我亦有把握,让孙权拿出二十万石粮米来资助陛下北伐关中。”

  诸葛亮吓了一跳:“二十万石粮米?这怎么可能!伯松,不可妄言!”

  刘备和法正也是吓了一跳。

  二十万石粮米,足以让十万人吃上三个月了!

  孙权虽然是盟友,但也不傻。

  拿出二十万石资助刘备,那不就等于真心在当“大汉吴王”了吗?

  刘备亦是肃容:“伯松,若益州钱粮不够,可走荆州再运钱粮来南郑。”

  法正虽然没有开口,但看向诸葛乔的眼神也多了好奇。

  有什么方式,能让孙权甘心拿出二十万石粮食?

  难道就凭诸葛瑾在东吴?

  诸葛乔笃信而笑,自怀中取出图纸递给诸葛亮:“马钧最近研究了新式的犁具,尤为适合江东的地形。”

  “这种犁具跟常见的直辕犁不同,我称其为曲辕犁。”

  “曲辕犁比之直辕犁,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

  “江东又多有蛮荒之地,垦荒困难。”

  “可有了这曲辕犁,孙权不仅可以再开垦十万亩良田,也能以此为交易,获得江东豪族的支持。”

  “如此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只是二十万石粮米,我其实都觉得亏了。”

  “考虑到孙权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若不给足了好处,孙权极容易受到曹丕的蛊惑再取荆州。”

  “孙权屡屡拿不下合肥,除了他那不堪的统率外,也是因为江东的豪族认为打了淮南得不到好处。”

  “可若江东能大批量的生产曲辕犁,江东豪族的人力和畜力就必然会有冗余。”

  “这个时候,淮南那肥沃的田地,就是令江东豪族们眼红的肥肉。”

  “不用孙权去费口舌,江东的豪族就会支持孙权去取淮南。”

  “取了淮南,孙权和江东豪族们必定膨胀。”

  “曹操尚且得陇望蜀,孙权得了淮南,又岂会不念着徐州富饶之地?”

  “孙权北伐心越盛,曹丕在东线部署的兵力就会越多,被平分了兵力的曹丕,又如何能在西线抵挡陛下的亲征大军?”

  “综合来看,二十万石粮米虽然吃了点亏,但陛下却是赚足了好处。”

  刘备、诸葛亮和法正皆是神情一肃,凑近一观图纸。

  只是这图纸看起来颇为复杂,一时间也难明其理。

  诸葛乔见状,又自怀中取出曲辕犁的模型,呈现给刘备三人。

  模型加图纸一对比,刘备三人就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

  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法正,都是亲自耕种过的,自然能看得出曲辕犁的先进。

  “二十万石粮米虽然有些亏,可为了兴复汉室,这点亏朕也能接受。”刘备的眼神再次变得兴奋。

  法正则是提出了心中的担忧:“伯松,曲辕犁若是给了孙权,江东必会变得越来越富庶。”

首节 上一节 213/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