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816节

  也就是,各大寺庙的主持、僧首,必须对本寺僧尼的品行担保。

  若有作奸犯科事,则连坐追究责任,一般罪责与犯错僧尼同担。

  其次,还规范了僧人来源。

  出家僧人,必须得到其在世祖父母、父母(若无,则由最亲近长辈)同意,出具文书,同时寺庙主持、僧首,必须查验出家僧人的身体,确认没有纹身,方许出家。

  这是为了防止罪犯、逃兵,遁入佛门。

  所以,几乎所有寺庙,特别是汴京城的寺庙,只要是开国后出现的,都是皇室敕建。

  包括,向家、高家的祖庙,也是如此。

  而一旦,敕建寺庙的主持、僧首,却通不过有司考较。

  皇家确实会丢脸。

  也会严重影响官方寺庙的声誉——官方寺庙一旦不受认可,就会让野和尚们崛起。

  野和尚们,可不像这些官方的大和尚这么好控制、好听话。

  其中混杂的信仰、流派,更是五花八门。

  搞不好,就是弥勒教甚至食菜魔教的人。

  那就不好玩了。

  但赵煦,依旧坚持己见,当然,他态度多少有些松动了,道:“母后,儿自知晓的。”

  “所以,命僧录司出具的考题,也都是很简单的佛理。”

  “主要也都是楞严经、金刚经的内容。”

  “若彼辈连这个都不通……”

  向太后听着低下头去。

  楞严经、金刚经,这是连她也会的。

  但问题是……

  “六哥……”向太后只好提醒赵煦:“可能有所不知,大宋不免寺庙、道观之税。”

  “各寺主持、僧首,便只能为全寺生计忙碌……”

  这是事实!

  去年,韩绛主持役法检讨,决定免除五等户以下的免役钱,同时对三等户以下减半。

  但减免的税收,并未消失,而是转嫁给了僧户、女户、单丁户以及赘婿。

  这四种人,也是大宋官府历次加税的首选。

  说起来,僧人也要交税,这是周世宗灭佛的成果。

  包括,赵煦嘴里的祖制也是周世宗的政策归纳总结的结果。

  于是,在大宋,高僧从来不在寺庙主持、僧首里出现。

  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僧。

  譬如金总持的传法院、译经院,召集的僧人,就没有一个是主持、僧首的。

  主持、僧首们,在大宋像商贾,远胜过僧人。

  一个个打算盘,都很熟练,就是不会念经。

  好多人,可能就记得念一句‘阿弥陀佛’了。

  所以,赵煦的诏书,就是瞄着这些人的七寸去的。

  就是故意要卡住他们的脖子。

  当然了,其实赵煦也只是在做做样子。

  诚如向太后所言——大和尚们是赵官家的宗教政策执行人。

  打掉了他们,可能就会让官方寺庙声誉大减,属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特别是这汴京城里的大和尚,几乎全部都属于体制内的一员。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和赵官家,其实是在一条船上。

  这也是大和尚们,能做质库生意的缘故。

  所以,赵煦其实在玩胆小鬼游戏,做极限施压的手段。

  就是要逼着大和尚们让步、妥协。

  向太后哪晓得这些,只抓着赵煦的手,柔声道:“六哥还是要考量这些,酌情优免、宽恕则个。”

  赵煦自是要给两宫面子。

  当然,这也早在他算计中,在一开始,他就已经想好了底线。

  便道:“既然太母、母后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再考量考量……”

  “想个办法,两全其美!”

  “既能严肃一番佛门清规,将一小撮败坏佛祖清誉,不守戒律的无道僧人清理出去,同时也不伤真正诚心礼佛之人。”

  皇帝都下诏了。

  要是没有祭旗的,那皇帝面子往那里搁?

  自是要抓几个典型出来祭旗!

  同时也是杀鸡给猴看,让大和尚们知道一点厉害。

  当然了,这个事情,其实就和西游记的故事一样的。

  有背景有靠山的。

  自有佛祖、道祖求情。

  没有跟脚的,则只能怪自己命歹,去金箍棒下走一遭了。

  两宫听到赵煦的表态,顿时都笑起来。

  说到底,她们其实也不太在乎大和尚们的事情。

  她们之所以插手这个事情,既有着她们嘴里的理由。

  同时也是碍于面子。

  别人都求上门来了,只好帮忙说说话。

  毕竟,那几个寺庙,和高家、向家,是有着几十年的渊源。加上他们确实说的有道理,这才选择帮忙。

第579章 茶香四溢

  元祐元年八月丙戌(初一)。

  休息了两个月的集英殿,再次开放。

  殿上,帷幕已经放下,两宫端坐其中。

  殿中,元老、宰执,坐于两侧,皆穿朝服,以示郑重。

  伴读们,则都穿着白色的圆领袍衫,这是如今很受欢迎的流行服装。

  赵煦则被伴读们簇拥于中心,他今天穿着一件素白的绛纱袍,戴着一顶小巧的折角幞头,腰间系着一条玉带。

  吕公著身为宰相兼侍读,自是今天经筵的主持人。

  他拿着一册书册,抑扬顿挫的念着其上的内容。

  赵煦临襟正坐,听得无比仔细、认真。

  整个集英殿,更是鸦雀无声,连帷幕内的两宫,都没有议论。

  因为,吕公著现在在读的内容,是吕公著奉旨,召集包括所有经筵官在内,以及秘书省、崇文院的官员,一起修撰的《三朝宝训》的序言部分。

  作为专门给赵煦一个人修的教科书。

  这部《三朝宝训》在修撰过程中,自是不知道闹出过多少幺蛾子。

  新党、旧党的大臣,经常会为了一个情节的走向,甚至是一個字的用与不用,而吵得不可开交。

  好在,如今的朝堂上,拗相公和司马牛都不在。

  脾气火爆的章惇和最喜欢在这样的事情上耍花样的蔡确,也已经出知地方。

  旧党里的刘彘、王觌,也都被流放了。

  加上还有文彦博、韩绛坐镇。

  所以,新党、旧党,吵归吵,闹归闹,但红过脸后,还是会坐下来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所以,这部《三朝宝训》,可以说既有新党喜欢的东西,也有旧党爱的东西。

  如何理解,就纯看解释的人,也看它的人了。

  而作为重中之重的序言,自是吕公著亲自操刀。

  其中内容,虽然晦涩,但有许多的政治隐喻。

  赵煦听着,一直保持着微笑,等到吕公著读完,他才起身,以弟子之礼,带着伴读们拱手:“右相说仁讲义,述祖宗三圣之德,朕谨受教!”

  吕公著连忙还礼,拜道:“愿皇帝陛下,躬行祖宗德政,如此,臣等感激涕零,当百死报之。”

  “善!”赵煦颔首:“武王有乱臣十人,成王有周公、召公辅佐。”

  “今朕上有两宫慈圣保佑拥护,下得卿等辅佐,虽武王、成王,不过如此。”

  于是,便命冯景,赐给吕公著御茶,并请其落座。

  吕公著后,其他经筵官,自是按照身份官职高低逐一亮相。

  先是侍读、执政李清臣登场,讲了先帝的一件小事,然后阐发出先帝大仁大德的高尚秉性。

  赵煦听着,眼含热泪,当即表示,必须继承皇考圣德,认真学习,三省其身。

  李清臣之后,则是集英殿侍讲、御史中丞傅尧俞。

  傅尧俞讲的,自是英庙的故事。

  说了当年英庙在位,拔擢贤臣,贬斥贪官的事情。

  赵煦自也表示,自己还年少,难以辨别忠奸贤愚,还请宰执大臣,多多匡正。

  时间就这样在经筵官们的宣讲中,一点一滴过去。

  很快,随着最后一个经筵官,集英殿说书程颐登场,举了真庙时,秋决死囚后回宫,道遇御厨宰羊羔,于心不忍,下诏赦免了那只被宰杀的羊羔,并诏宫中从此不宰羔羊的故事。

  说完此事,程颐就长身而拜:“此虽小善,然推是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真庙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十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其源盖出于此!”

  “愿陛下明察之。”

  赵煦颔首,表示受教,并命人赐茶、赐座。

首节 上一节 816/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