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815节

  自然,都是皇家太医的买卖。

  像是给赵官家们服务了三代人的孙奇,就在马行街有着足足三间大药铺。

  虽然坐堂的医生,不是孙奇,只是他的徒弟、子孙。

  但这三间大药铺,日进斗金不为过。

  京城的奢遮人家,想请他开个方子,非千贯不可!

  此外,赵煦身边的太医钱乙,现在也在汴京城开了一个‘钱家医官药铺’。

  听说也是赚的盘满钵满。

  赵煦即位后,局面进一步瓦解。

  在他的指示下,御厨们,也踏出了创业的道路——由赵煦指令冯景,安排内侍省出资资助御厨们,并由这些御厨的妻子/丈夫等(北宋御厨男女都有),在外按照宫中法子,开设各种吃食店,而内侍省只是少少的分一半利润就可以了。

  那個叫张纲的御厨,想必就是创业大军的一员。

  而接下来,等到汴京学府的蒙学、小学开学。

  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性,也将在孔方兄面前瓦解。

  这种温水煮青蛙,潜移默化的法子,在大宋这样的社会中,效果极佳。

  恐怕,只有等一切都无可挽回的时候,道学家们才会猛然惊醒,田园牧歌,已是过去。

  新的世界,一切都将看钱说话。

  “这样啊,很不错呢!”赵煦说着,就端着茶盏,就着点心吃了起来。

  他的饮食习惯,一向很好。

  总会将食物吃光,不会有半点浪费。

  这次也是一样,向太后给他的茶水、点心,他很快就吃的干干净净。

  然后就拍拍肚皮,舒服的说道:“好饱!”

  “母后的手艺就是好!”

  “再这样下去,儿又要长胖几斤了!”

  向太后看着,很是高兴。

  那些点心、茶汤,确实都是她带着文熏娘和狄蔷在宫中亲手做的。

  “六哥喜欢就好。”向太后说道:“等六哥长大了,母后就在宫中,天天给六哥准备吃食。”

  “好!”赵煦乖巧的说道。

  太皇太后在旁边听着,多少有些吃味。

  便道:“官家,明日就要开经筵了,老身命人给官家,制了几套新衣裳,等会官家试一试,看看合不合身。”

  “多谢太母。”赵煦连忙谢道,然后他问道:“孙臣听说,太母想要考较孙臣功课?”

  太皇太后于是坐直了身体,严肃起来,道:“确有此事。”

  “老身听说,官家暑休期间,一直有在看书,不知都在看些什么书?”

  赵煦掰着手指头,数了起来:“回禀太母,孙臣这两月,除了出幸开封府外,一直在宫中看史书。”

  “已看了史记、汉书。”

  两宫自然对此早有耳闻,但还是第一次听到赵煦亲口承认他在看史书。

  这可不得了!

  须知,天子成年的标志之一,就是能看懂史书。

  特别是国史!

  看了国史后的皇帝,普遍都会被认为,已经具备了发号施令的能力。

  于是,太皇太后问道:“官家都能看懂?”

  赵煦点点头,道:“孙臣还写了不少备注呢!”

  上上辈子,曾经主政天下的他,自然知道,史书的重要性。

  在儒家文明的社会,史书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载体。

  也是政治说明书。

  看懂了史书,也就看懂了历朝历代的政治。

  若再能从文字里,推敲出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相的话。

  那么,这个皇帝也就能够合格了。

  是故,历代明君,无不读史,而且会很自律的每天都看一段史书。

  “真是祖宗保佑!”向太后笑着对太皇太后道:“六哥如此聪俊,定可兴我赵氏。”

  太皇太后点点头:“太后所言甚是。”

  于是,她便公式化的考较了一下,一些史记、汉书的内容。

  而赵煦对答如流。

  听完赵煦的回答,这位太皇太后的内心,多少有些落寞。

  因为她清楚,照这样下去,她能听政掌权的世间,比她预计的可能要少的多。

  恐怕等不到官家大婚,朝臣们就会不耐烦。

  那时候恐怕就不怎么体面了。

  想要体面,就得提前交权!

  对她来说,值得安慰的是,这个孙子是孝顺的,而且对高家无话可说,可以说事事都替高家着想,能给的恩典,全部都是拉满。

  以至于,高家人甚至更亲近这个孙子,而不是她。

  高遵惠和高公纪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两个家伙在外面的事情,现在居然是先报告福宁殿,再来庆寿宫请示!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也是在心中叹了口气:“官家,是有天命的圣主。”

  “老身给他操持两三年,就该退了……”

  连高家人都更亲近、拥戴这个孙子。

  其他人还用想吗?

  这样想着,太皇太后就给向太后使了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对赵煦道:“听说六哥近来曾下了手诏,命开封府考较在京寺庙主持、僧首们的佛法?”

  赵煦点点头,道:“确有此事!”

  他知道,太皇太后和向太后,都是虔诚的佛教信众。

  两宫都在宫中,供奉着佛像。

  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吃斋念佛。

  遇到英庙、先帝生辰、忌日,更是会遣人去太平兴国寺、护国寺以及开宝寺烧香祈福。

  便解释道:“儿这是依祖宗故事而为。”

  “祖宗有‘保明行止’,约束僧人,严肃清规戒律之制。”

  “奈何近来,僧人多不修法,出家人六根不净之事频发。”

  “开封府司录司更报,有御赐紫衣的僧人,在汴京浴室司中聚众淫乐,还美其名曰:在欲行禅,面对他人指责,更是自言‘我自调心,干汝何事’!”

  “佛门清静地,腌臜如此,儿岂能容?”

  两宫听着,对赵煦的话,自很赞同。

  她们其实也很讨厌如今市面上的那些大和尚的做派。

  和尚们不念经,反而经商。

  出家人不出家,反而厮混勾栏,甚至和妓女同居,和官员往来,追逐名利的比比皆是。

  几乎所有名臣士大夫,都有那么几个和尚朋友。

  太皇太后颔首道:“官家要严肃佛门清规,自是好的。”

  “只是,当代僧人多不习佛经,若有司以佛经考较,恐怕很多人无法过关……”

  和尚不懂佛经。

  这在其他时代,可能会是个笑话。

  偏在大宋,是社会现实。

  因为大宋佛教的主流是禅宗,禅宗唯心,不怎么修佛经,讲的就是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于是,这些大和尚,个个能言善道,嘴巴一张就是天花乱坠。

  但要他们念经?却是抓瞎。

  尤其是这汴京的大和尚们,处在汴京这样物欲横流之地。

  又有禅宗思想,推波助澜。

  大和尚们打着‘在欲行禅’的旗号,做着种种勾当。

  遇到外人责问,就是‘我在修心,你懂什么?’。

  赵煦本也懒得管。

  奈何这些大和尚手中把持着质库这个聚宝盆。

  他实在是眼热的紧。

  偏那些大和尚,既不肯乖乖合作,也不肯交出质库。

  这就让他很为难了。

  没办法,只好给他们上上强度,抓住他们的弱点,狠狠的修理一番。

  赵煦于是问道:“太母,考较僧人,不考佛经,还能考什么?”

  “这就好比士大夫们,不考经义,难道考歌舞?”

  太皇太后听着,顿时哑然,只好拉了一下向太后的衣袖。

  向太后无奈,只能柔声说道:“六哥,如今天下寺庙,皆是历代敕建。”

  “汴京尤其如此!”

  “若是敕建寺庙主持、僧首,传出主持、僧首佛法修持不深……”

  “这天下人如何看?”

  这倒是真的。

  依照大宋祖制,天下新建寺庙,必须皇室敕建,方允存在,否则就是非法,可视同淫祀,有司应当毁之。

  大宋祖制,对天下寺庙道观,还有‘保明行止’的规定。

首节 上一节 815/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