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待在“濮阳”的子期很忙,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赎回楚君中,往往不会有任何的成果,甚至连见智瑶一面都难,别提去见楚君中一面了。
原国这边并没有态度鲜明地拒绝放归楚君中,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拖着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绝对明白原国想搞什么,子期无数的努力中大部分是想让楚君中为了楚国选择自裁。
可惜的是楚君中不是关押在其它什么地方,他被安置在“濮阳”的宫城之内,待遇方面并不糟糕,只是遭到了全面的监视,自由度方面所剩无几。
某一天,楚君中得到通知,说是即将动身前往“楚丘”参与会盟。
成为俘虏的楚君中知道的事情并不多,哪怕得知要前往“楚丘”举行会盟,仍旧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会盟。
在楚君中的认知里面,能想到的就是原国利用自己大肆敲诈楚国,迫使楚国割让土地,赔偿财帛以及人口。这一套楚国玩得很溜,很多诸侯国就是这么被楚国玩得虚弱不堪,直至轻而易举就被楚军攻灭了。
智瑶虽然将楚君中安排在宫城内居住,两人从始至终也就见过两次面而已。
一直到临出发前,楚君中可算第三次见到智瑶,迫不及待地问道:“寡人何时归国?”
智瑶答曰:“恐难归国矣。”
一句话让楚君中呆愣住,有那么一小会才问道:“原君欲杀寡人?”
“非也。”智瑶先否认,再继续说道:“数月之间,楚国庙堂派出七波刺客欲杀你;如今,楚新君燕已然即位。”
这个消息让楚君中变得一脸呆滞。
主要是楚君中的消息太过闭塞,完全不知道短短几个月到底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燕?何人啊???”楚君中并非不认识有谁名叫燕,只是不敢确信是不是自己想的那个人。
智瑶说道:“楚平公(王)之孙,太子建嫡次子。”
熊中在脑子里想道:“还真是他!”
那样的话,楚国的新君就是白公胜的胞弟熊燕。
“怎么能是他!?”熊中完全无法理解。
原国这边倒是很能理解为什么楚国那边会挑熊燕即位,一来太子建充满了悲剧色彩,某方面太子建也是咎由自取,硬要说有其它什么因素,只能说昭固选择熊燕才能被封君接受,同时熊燕即位又是那么名不正言不顺了。
充满矛盾的选择中,最为重要的是楚国的封君能够接受和熊燕即位无法名正言顺这一点,十分容易找到毛病,便于作为一名过渡角色。
说白了就是,昭固想自己上位,或是迎回熊中,操作起来会比较简单一些。
智瑶看着一再变幻脸色的熊中,就实说道:“楚国纷乱,着实远超寡人估计。”
真的!
原国这边还以为会是昭固直接上位,没想到会拉出这么一个人上位。
楚国的一系列事态之表明一件事情,非公族的封君一再损失兵力,楚国内部的政治格局依旧无比混乱。
“既如此,原君为何带上寡人前往会盟?”熊中现在脑子有些乱糟糟的。
对于要不要带熊中去“楚丘”会盟这一点,原国高层不是没有重新进行过讨论,结果是带上熊中,要不要搞点什么再根据实际情况下决定。
太子建是楚平王的儿子,后面得国继位的人却是几个儿子中最年幼的楚昭王熊轸,足见楚平王时期是有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的。
而太子建这一系的势力早就再郑国丧尽,哪怕后面白公胜再当过楚国的令尹,白公胜只是在任短短三五年的时间,恐怕很难经营出什么势力来。
这位太子建被迫逃亡到郑国,后面却是想利用晋国谋夺郑国,败露才被郑国杀死,连带跟着出奔的家臣也大多死在郑国,白公胜带着一些人先逃去吴国,后面才被迎归楚国。
要说白公胜有什么成绩的话?大约就是拉拢了非公族的贵族,使得这些人从很普通的贵族,摇身一变变成地方实权很大的封君。
了解到上述那些情况,一下子能够看懂白公胜就任楚国令尹之后的操作,要不然之前白公胜的所作所为看上去简直太莫名其妙了。
当然,白公胜估计没有料到天下局势的变化会在短短几年内那么大,一系列操作与部署的眼光仅是限制在楚国内部。
以马后炮的话来说,白公胜想要拉拢贵族帮助自己向郑国复仇的操作,显然极大危害到了楚国,目前得利的成了原国。
前往“楚丘”的路上,智瑶开始很频繁邀请熊中一块吃饭,多次接触下来,主要是想了解熊中的心态,再来就是灌输一些思想了。
等待时机成熟时,智瑶才再一次见面中提问道:“若可得归,欲将如何行事?”
熊中却是给了话题之外的答复,说道:“郑国亡矣。”
大家都不是傻子,扯来扯去没有必要,不管原国为什么愿意放走,肯定是有图谋在里面,并且对楚国绝对是恶意的。
熊中现在还不知道楚国的情况,比如丢失了多少的疆土,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唯一笃定的就是原国有灭亡楚国的心思。
“如此,终身客居原国?”智瑶问道。
熊中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话却是没有讲半句。
近期,熊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于自己到底要不要自杀。
如果是为了楚国好,熊中死了才不会给楚国造成任何麻烦,还能借此减缓楚国的内部矛盾。
人都有一个本能,也就是活着。
人与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面临有需要的时刻,有些人可以选择从容赴死。
他们走了半个月,抵达“楚丘”时,宋国君臣已经在等候。
又是过了一个月,越国君臣先到,最后赶来的是楚国君臣。
这一次,智瑶带了一个军团来到“楚丘”这边,后方却是准备了三个军团,其中的两个驻扎在距离“楚丘”百里之外的北部卫地之内,另一个军团驻扎在靠近宋国的郑地。
宋国在本土,他们的选择是三军齐出,同时在“楚丘”南部的几个地方集结五万部队待命。
勾践带来了七万大军,进入“楚丘”地界的兵力约是两万,其余驻扎在“楚丘”的西边沿途。
楚国来了八万大军,其中的五万直接进入“楚丘”地界,剩下的三万驻扎在宋国都城“商丘”附近。
看看与会者动用的兵力,无不说明压根就没有什么互信,几乎是带着随时开打的心理准备。
地是宋国的地盘,邀请会盟的是原国,会盟台理该由原国来负责筑起。
大家都到了地方,免不了需要吃吃喝喝,只是绝非在对方的营盘设宴,全部都是选择在大家都能接受的某处,各自再做好安保。
一次轮到原国负责安排时,熊中向智瑶请求露面,说的是有些话想跟昭固说一说。
智瑶本来就想用熊中在楚国做一些文章,再有这一段时间熊中越来越愿意做一些配合,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下来。
各自入场之余,等待熊中出现,气氛一下子冷场了。
熊中步入帐篷,一出现就径直走向楚君燕的位置,迈步速度之快看似不善。
接下来,气势汹汹而上的熊中却是操起了摆在案几上用来割肉的刀具,喊了一句:“原国为大害,智瑶有‘一天下’之志,诸君无合力扛原之精诚,寡人不过先行一步!”
大家还以为熊中是想杀楚君燕,反应过来之后,熊中已经自戕并倒在血泊之中了。
第487章 原王瑶
智瑶必须承认这是着实没有想到的事情。
若是有事先预料到,哪怕只有极小的可能性,说甚么也不会让熊中出现。
事情发生之后,智瑶只能无奈地想道:“这很楚国!”
不管楚国是怎么亡的,他们的历代国君之中确实没有孬种,哪怕是被骂极度愚蠢的楚怀王被骗被抓,事后依旧表现出足够硬气的一面。
然后,事情已经发生了,接下来会怎么样?
楚君燕霍地站起来,想说点什么,嘴唇动了动没有出声,用发抖的手指着熊中的尸体,再做出掩面的手势。
能说什么呢?
天下态势发展到现如今,谁不知道原君瑶有兼并诸侯达成“一天下”的野心。
列国朝堂心知肚明的事情,偏偏不能传得举国皆知,要不然事态的发展会变得更糟糕。
现实就是楚国被打残了,哪怕楚国、越国和宋国依旧结盟,短时间内该打不过原国还是打不过。
熊中的自戕一定会让楚国人更加痛恨原国,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只是当前胳膊掰不过大腿。
列国君臣现在最想要的是拖时间,无论是期盼原国发生内乱或其它什么噩事,最重要的是争取发展或恢复实力的时间,总之他们现在真的没有信心能够战胜原国。
越君勾践目光在打量楚君燕,琢磨着楚君燕现在应该是又悲又喜的心态?
只要熊中一天没死,打从实际上楚君燕的即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楚君燕坐得越加尴尬。
私人方面不谈,仅仅熊中一直在原国手中对楚国来说就是一种耻辱,少不得还会被楚国内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出来做文章,一定会够楚国纷乱的。
几位国君中,要说最惊诧的人当属宋君栾了。
原国跟宋国没有深仇大恨,双反哪怕进入敌对状态,该有的交流还是没有断绝,乃至于因为局势的需要让两国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根据原国这边透露给宋国的态度,原国并不会一直羁押熊中,时机合适的时候还是会送回楚国的。
宋国当然知道原国想拿熊中拿捏楚国,无论从宋国人的私人感情还是国家需要,他们未必希望楚国多么糟糕,可是也不想楚国好过。
宋君栾现在最怕的是熊中的自戕引发新一场大战,视线在楚君燕和原君瑶身上来回扫,脑子里快速构思劝解方案。
在安静约几十个呼吸之后,智瑶率先打破现场的安静,脸带悲色地说道:“国之相争,勿祸国君,楚君误谬矣!”
哪怕凶残如楚国,他们兼并数十个诸侯国,一样没干过俘虏哪位国君再杀害的事情。
原国从建立到现在,兼并了数个国家,同样没有在肉体上伤害过一国之君。
今天的事件当然对原国有影响,应该说所有一国之君此后都要悠着点,胜败不止关乎国家形式,败的一方国君安全要失去保证了。
智瑶不给任何人开口说话的机会,又说道:“今日饮宴作罢。”
本来大家就是维持古典时代的作风在逢场作戏,不会达成什么合作项目,也不会在饮宴上发生实际冲突。
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属于国君的“防护罩”被打碎,能够肯定古典时代的作风将一去不复返了。
越军勾践最先离场。
随后是宋君栾。
智瑶故意留到最后。
“今日之事,绝非寡人本意。寡人亦无会盟期间送归楚先君之念。”智瑶说道。
楚国令尹已经和一帮楚国贵族过来。听到智瑶那一句话,他们什么表情都有。
“若楚国恨我,还望相告,你我择时相邀会猎。”智瑶看着楚君燕,表情相当诚恳。
这是做什么?
还用得着多说的吗?楚国肯定恨原国啊!
然而,楚君燕被智瑶一下子给整得不会了。
屡次遭受打击的楚国现在只想休养生息,报仇的事完全可以慢慢来。
现在立刻跟原国再次爆发大战?且不提楚国到底能不能打赢,得利的国家或许也不会是原国,越国和宋国则必然得利。
昭固及时迈前一步,说道:“原国勿用派来悼唁使节。明岁今日……,你我战场相见。”
说完,昭固上前扯了扯楚君燕的袖子,示意可以走了。
智瑶站在原地看着楚国君臣离去,视线扫了一眼地摊上的血迹,对众臣说道:“大原既定目标不变。”
刚才昭固连色厉内荏都不算,充其量就是在挽尊。
大战?楚国相反极度害怕原国大军南下,要不然措词方面绝对会异常激烈,怎么可能是那么不痛不痒。
至于昭固拒绝原国派出悼唁的使节团,只能说是应有之意了。
事实上,原国派出悼唁的使节,到了楚国那边少不得会发生一些事情,极大概率会让两国的大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