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281节

  一个国家会缺人才吗?

  除开国时期外,

  不缺!

  至少,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这种模式能选拔上来的人才,永远不缺。

  无论是刘邦集团还是朱元璋集团,都告诉我们,一个县城出来的人才,已经足以治理整个天下了。

  那在如此的情况下,人才选拔的意义何在?

  在于得民心。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

  如果国家权柄仅握在某些人手中,那么剩下的人就会走到这些人的对立面。

  所以察举制度,至少要让流离在权力之外的人看到挤进这个圈子的机会,至少明面上要有。

  察举制到了末期,新兴的地方豪强看不到机会,就参与了太平道,鼓动了黄巾起义;

  科举制一开始仅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黄巢不中后,颂扬了一下菊花,饶你五姓七望百年积累,一样杀个片甲不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自我认知的加深,对权力也会更加的向往。

  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在实行愚民政策,目的就在于压制百姓的权力上升欲。

  而天下一旦太平,人才的积累是非常快的。

  权力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科举制度也不能解决所有人的晋升欲望,但是相对而言,它是最为公平公正,所以也是最为长久的。

  刘备在思考张谦的提议。

  事实上,在顺帝(刘保,东汉第八位皇帝)时,尚书令左雄就曾进行过考试。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阳嘉元年,太学新成,诏试明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京师及郡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郎、舍人、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

  不过当时考试的对象是孝廉。

  因为孝廉的数量太多,所以左雄建议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而被察举的人要先去公府,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如果成绩太差,那么举荐此人的人也要受到处罚,此法一出,举荐孝廉的数量一下子降了下来。

  “子让觉得此法可行乎?”刘备问询道。

  “在下初见主公之时,此法不过是可能之举。如今之计,主公已有了试行此策的土壤。再过百年,随着纸张印刷的普及,识字之人的增加,这科举之法,将成为必然。”

  “此法与九品中正制度、以及先前的察举制度相比,有何优势?”

  “此法与另外两者相比,其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公平公正,人之才智,相差仅在毫厘,而且,自古文人相轻,彼此未必服气,但成绩一出,高下便可立判。除经史子集这种客观问题之外,凡是考察文章论述,其杰出者,必先展于人前。”

  “其二,之前的察举制度只决定于一时,但科举一事,可从童生开始,童试,乡试,县试,殿试,优中选优,凡能立于朝堂之人皆是身经百战,其才或不能比拟管仲乐毅,但绝不会出现酒囊饭袋之徒。”

  虽然感觉很残酷,但是张谦说这话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快感,这种快感就好像是渡过了独木桥之后,站在另一头看别人抢的头破血流一样。

  “至于第三吗,这科举之法可以安置大量的人才,而且笔墨纸砚束脩等,亦可以用作征税。”

  知识是越卷越贵的。

  多少人舍不得买件新衣服,可是几万块的辅导班说报就报!

  张谦如此想到,他当初可是靠着给中小学生补课赚钱,穷游了不少地方。

  说到最后一点,大伙都笑了。

  “我总算是知道子让为何能想到设置钱庄,铸造新钱之法了,子让连在思考传道授业之事时都在想着金银之物,佩服佩服!”法正调侃道。

  “客气客气!”张谦毫不介意,墙皮厚的跟脸一样,怕这些?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让若是真爱黄白之物,便是范朱在世,恐怕也比不过子让!”刘备笑着说道。

  “是极是极!”简雍附和道:“子让真要赚钱,恐怕单单一个酒字,就要赚取我不少!”

  张谦惶恐的说道:“主公,你可不要和宪和一唱一和,就把我爱财这事给抹去了,将来您中兴汉室,那赏钱可是一分也不能少啊!”

  “今日之前,我还真以为子让超然物外,不为世俗名利所动呢!这下子,我终于知道子让也非完人了,这让性格狭隘,恩仇必报的我好受了不少。”法正大笑道。

  刘备则是表示:“孝直快意恩仇,怎么能说是狭隘呢?不过孝直将来位居公堂之上,那些与凡夫俗子的陈年旧怨就不要放在心上了,否则,岂不是墮了公卿的威名?”

  刘备的话语既是对法正的一种肯定,也是提醒他点到为止,同时也给出了将来的承诺,“三公九卿”之一。

  法正当然不会顶撞刘备,连连称是。

  “至于子让,既然爱财,那将来子让便替我掌管天下财物好了!”

  中行行长?

  张谦内心“哐当”一下,他喜欢的是真金白银,不是账本上的数字啊!更不想找活干啊!

  要不转投曹丕吧?

  这时,刘备又问道:“子让只说了科举之利,不知这科举可有其弊?”

  “自然有!首先这天下掌握话语权的还是世家大族,读得起书的也是世家大族。世家之人桀骜已久,认为朝廷选才非他们不可,而且还得三征四辟。如果变成了科举制度,那便是士子争相入仕。两者关系更易,世家之人难以接受落差,必然极力反对。”

  世家之人怎么涨名望最快?

  推官不就!

  只要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隐藏人口,当不当官,对于他们,影响真不大。

  而只要有了足够的名望,当地官府就不敢欺压到他们头上。

  “其二嘛,科举能够选拔人才,可过滤不了奸佞。才和德之间并未一致,若是采用保人制度,乡试之后必须由当地有名望的人提供担保,又未免落入乡选里举的俗套之中。”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品行这种东西谁也说不准,孝廉就真的孝,真的廉吗?

  只要朝廷里的不是傻子,选上来的人至少明面上不会是大奸大恶之人。

  在刘备看来,这点倒不是问题。

  “至于第三嘛,一旦实行科举制,这原先的‘孝廉’们,一个个可都要恨不得掐死我了!”

  ……

第490章 科举的土壤 孙权的心思

  “那子让觉得我们现在是否要推行科举呢?”

  “主公,这有的变革需要雷厉风行,但有的变革需要水到渠成。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降低知识的门槛,提高黎民百姓的识字率,当有足够多的百姓有上升的欲望之时,科举考试自然就可以随之诞生,至于现阶段,当主公需要某些方面的人才,也可以通过考试进行筛选,不过暂时不要把科举当成唯一的上升渠道。”

  这是张谦的答复。

  其实无论是两汉的察举制,还是后来的科举,选得都是有名望的人。

  只不过现在,有名望的多是世家大族出身;

  而后世,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者都不缺乏名望。

  许多时候,被人认可是做成事情很大的一个基础。

  如果现在就选出一批考试考出来的人才,然后放到地方郡县,此时的县城大多在几户大姓手中,朝廷派出的人才是不被认可的。他们认可的是自己人,东县的子弟去西县,西县的子弟去南县,南县的子弟去东县,互相配合,彼此都能把耕种,收税给做好。

  你一个人书读的再好,分考的再高,真当县令的时候,县里的人都不配合?你总不能一个人把所有工作做好吧?

  朝廷又不可能给每个县令配五千大军。

  科举需要土壤,读书人多了,互相有了认可,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到了郡县自然就有人配合。

  后世,要是哪个当朝宰相不是科举出身的,那基本就是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主公,圣贤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子让所言水到渠成之事,已经深有其中之妙了。”简雍赞叹道。

  法正也谏言道:“主公,子让之言甚为有理,科举之法不急在一时。曹魏治下,世家林立,加上先前曹操唯才是举,权欲杀戮过甚,所以曹丕迫切与世家改善关系;但关中之地,人口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初,主公与百姓之间并无隔阂,以主公仁义之名,大可缓缓为之。”

  刘备点点头,如果真要实行科举之法,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学堂普及开来,然后降低基础教育的费用,让更多孩子能够参与进来。

  刘备这样想着,突然发现,荆州好像已经在干这些事情了。

  刘备看了眼张谦,又想了想诸葛亮,脸上不由得呵呵一笑,自己真是瞎操心,吃橘子就完事了!

  ……

  江东。

  刘备等人外,同样捧着九品中正制在研究的还有孙权。

  论对人才的需求,现在的孙权还要大于刘备。

  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因为周瑜的过世,孙权已经将军权逐渐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此时,即便周瑜已经松手,但是孙权在发布命令的时候,许多人还是希望周瑜来领导。

  这就好像刘备要找诸葛亮办事,结果诸葛亮一直说,要不你去找找子让?他比较能行。

  想要先前曹冲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孙权内心久久难安。

  不过想到周瑜对江东的忠心,还有多年对自己的照拂,孙权始终不能狠下心。

  他决定去找周瑜好好谈一谈,或许让他暂时性的离开江东也可以。

  这时,吕壹突然来报。

  “主公,周瑜离开柴桑参加了乔国公的寿宴,并且还特意见了公子孙绍,席间对其多有称赞。”

  乔国老的寿宴孙权是知道的,在母亲的吩咐下,孙权还派人送来贺礼。

  只是一直在柴桑养病的周瑜突然离开是干什么?

  还有吕蒙,为什么此时没有来报?

  对于君王身边的人才,才能只是排在第二位的,排在首位的永远是忠心。

  论忠心,首先当然是要靠自家人。

  可是曲沃代翼告诉世人,自家人很多时候更危险。

  东汉外戚那么猖獗,可是皇帝还是喜欢重用外戚,为什么?

  因为兄终弟及的观念,兄弟才是最大的危险,外戚即便跋扈了一些,但篡权却是难上加难。

  孙绍作为孙策的长子,如果不是身逢乱世,他才是孙策最合适的继承人,只是当时的情况,孙策知道,立一个幼主,很可能孙家基业不保,所以才选择了孙权。

  孙权知道周瑜不会造反,真要造反,也未必能说服江东上下。

  但是周瑜加孙绍,这就不一样了,孙权一下子警惕了起来。

  “马上去查清楚,周瑜和孙绍说了些什么,还见了哪些人,另外,凡是周瑜见过的人,都要给我盯紧了。”孙权面色严肃的说道。

  吕壹连忙答应,然后又愁眉苦脸的说道:“主公,可是这样一来,这钱和人手都不够啊!”

  “你只要给我办好事就行了,钱我会拨给你的,但是你要是把事情给我办砸了,你知道现在外面有多少人想要你的小命的!”

  “是是,小的一心为主公办事,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吕壹离开后,孙权找来了步骘,因为娶了步练师的原因,所以步骘也算是孙权可以信任的人。

  加上先前派步骘震慑住了士爕,拿下了交趾,所以现在的步骘也算是江东举足轻重的大臣。

首节 上一节 281/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