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并非不知轻重,父亲在位之时,他言论稍有过失,不过引来几句痛骂,但此时……
曹植给了自己一巴掌,喝酒误事啊!
曹植一脸憔悴,披头散发的见到了曹丕。
“植,特来请罪!”
“我与汝情虽兄弟,但义则君臣,汝怎敢恃才傲上?”
兄弟两人四目相对,曹植败下阵来,头磕倒在地。
“近日外面谣言四起,国事糜张,你不思上报国家,反附以谣言,酗酒乱事,此非不忠不孝乎?”
曹丕说完这话,华歆等人便纷纷站出指责曹植的过失。
曹植不敢再辩,只做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
“昔日先生在世,你常以文章夸耀世人,我深疑有他人代笔,今天,我限你于殿内七步成诗一首,若成,则免汝一死,如若不成,则从重治罪。”
“能否?”
“请命题!”
紧接着,在华歆等人的环伺之中,曹植一步一句,吐出了千古留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句一出,曹丕心中突然一痛,在场之人亦为之动容。
就在曹丕即将说话的时候,他身旁的一个小内侍提醒道:“大王,我听说昔日逆贼张谦于襄阳祭月典礼上曾以兄弟为名戏耍蔡氏兄弟,公子曹植向来仰慕逆贼张谦,此诗怕不是早就做过。”
小内侍侍奉曹丕久矣,他以为曹丕早已存了杀曹植之念,因此有意卖弄自身。
哪知曹丕一听,勃然大怒,“此乃国家论政之处,焉有你开口的地方?左右,与我拖出去,乱棍打死!”
“大王,不要啊,大王,小的知道错了!”
曹丕毫不纵容,起身大喝道:“自即日起,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官阶不得超过诸署令,如有违者,国法不佑。”
众人一听,连忙称赞。
紧接着,曹丕又以先王敛丧期间,曹植饮酒习乐为由将曹植贬谪他处。至于他的宾客丁氏兄弟等人则是纷纷下狱。
看着离去的曹植,曹丕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嫉妒。
“父王虽然把王位传给了我,但是却把爱留给了诸弟。”
“父王啊,你临死前说的那些我不是不懂啊!你说王没有回头路,所以你把回头的机会留给了四弟,也把保存曹家火种的机会留给了他。但是父王,我会用行动告诉你,你这一手你错误的,是多余的,我会继承你,超越你,我曹丕不需要回头路。”
这一刻,曹丕的眼神中十分的坚定,再不似曹操面前之时的唯唯诺诺。
曹植的身影完全消失之后,曹丕才重新落座。
“诸位爱卿,今我初登大位,有意效仿历代贤君圣主,选贤举能,兴盛大魏,不知诸位可有良策?”
……
不久之后,九品中正制横空出世,朝野议论纷纷。
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大中正由州郡推选,必须是在朝官员且德才兼备者;小中正则由大中正任命。
之后,各地大小中正根据朝廷下发的人才调查表,评判各地知名人士,无论出仕与否。
表内详记年籍各项,分别品第(共分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并加评语。
朝廷在根据这份调查表,对官员进行升迁贬谪,对人才予以聘请录用。
刘备得到这个消息后,自然又要找众人前来商议。
张谦此时还沉浸在七步诗当中,他甚至坏坏的想,若是自己在襄阳之时,就提前把七步诗写出来,那曹植又该如何是好?
不过没点故事,诗词又怎么能流传千古呢?
张谦可不想因为自己抄的太多而埋没了许多好诗词。
绝对不是因为见过曹植,不好意思在当事人活着的时候抄!
至于曹植的遭遇,张谦倒不怎么在乎,也不可怜。想比这位在曹丕称帝时公然哭泣汉献帝,时常给曹丕上眼药的大才子,某位为曹操出身入死,却因为舍不得借一点小钱而入罪的骠骑将军可就可怜太多了。
张谦见到刘备的时候,法正正在给刘备推荐许靖。
“重用许靖,以眩远近”的许靖。
《三国志》记载,法正对刘备说:“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因为许靖与堂弟许邵曾一起搞月旦评,名声大震。
董卓专权时,以周毖为吏部尚书,与许靖共同商议,举贬升降天下的官员,韩馥的冀州牧,刘岱的兖州刺史,张咨的南阳太守,孔伷的豫州刺史,张邈的陈留太守等等都是许靖提拔的。
结果周毖与许靖提拔的官员一上任就开始反过来指责董卓,这导致周毖被董卓怒杀,许靖开始流亡各地,辗转到了刘璋处。
因为许靖曾与法正有恩,所有法正充分发挥了一饭之恩必偿的精神,让刘备把许靖当一块“马骨”,用来招揽四方贤才。
“既然是孝直倾力举荐,那我有什么不准的呢?”刘备并不喜欢夸夸其谈之辈,但是秦昭襄王都知道给范雎一个面子,他又有何不能的呢?况且许靖可比郑安平,王稽好太多了,最多只是能力差了一点。
“谢主公!”刘备这么说,法正也可以放心的给许靖回信了。
谈论完许靖的事,刘备见张谦也已到来,就询问道:“我听人说,曹魏那边兴起了一句话,叫做‘定品寻良骥,中正探人杰’,不知道诸位对于九品官人制如何看待呢?”
张谦的历史,仅陷入中学水平,对于九品中正制,只知道这个制度把人才分成了三六九等,后世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也是从此诞生出来的。
张谦真正了解这个制度,也是和刘备一样,从曹丕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理出来的。
不过张谦也不是光靠史书吃饭的,多了两千多年的见识,又知道未来的发展。
张谦自然能对这个制度评头论足一番。
而刘备问这些,其实也是在询问日后他治国的人才选拔制度。
毕竟,先前的察举制已经被玩烂了!
……
第488章 众人唾九品 张谦言科举
“主公,这九品中正制实乃祸国殃民之举。”法正先把基调定下,然后接着说道,“此策看似与原先的察举制度不同,但本质并无区别,曹丕采纳此策,目的在于将一部分选拔人才的权力放到世家大族手中,以此来换取他们的支持,虽然短时间内颇有成效,但时日一长,中正之职为世家大族长期霸占,便可形成官职垄断,朝廷也会丧失人才选拔之权。”
虽然从张谦了解到九品中正制来说,并没有法正说的那么不堪。
事实上,在九品中正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先前就有参考状(评语)一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许劭给曹操的状。曹丕实行这一制度,相当于把民间的一些评论家给招安 了。
而且九品中正制最一开始手中品行,其次看家世,只不过时日一久,中正一职逐渐被人垄断,加上司马家得位不正,为此更加需要笼络人心,于是九品中正制才完成了门阀化的转变。
新兴的盘踞朝廷的世家官僚──门阀士族,由此诞生。
当然,此时作为曹丕的敌人,张谦自然不会去认可对方的举措,哪怕是真的好东西,也得评判一番然后换个名字自己用。
“孝直兄说的对,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曹丕对于世家的一种妥协,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张谦坚定的说道。
“那依子让和孝直的意思,国家该如何选拔人才呢?”简雍问了出来,因为简雍担任采风的工作,经常深入民间,因此对于百姓所需要的官吏,也很在意。
“子让,你先说说吧,这一路走来,子让为我举荐了不少的人才,而且每一个都是才德兼备,若论慧眼识人,这天下恐怕没有人可以超过子让了。”刘备十分欣慰的说道。
刘备可是清楚,法正、庞统、阎圃、王连、赵昂这些人可都是张谦挖掘出来的;魏延、黄忠、马良、石韬等辈虽然最一开始不是张谦举荐的,可是其能力也是张谦发挥出来的。
刘备很好奇,为啥张谦看人一看一个准!
张谦呆住!
什么举孝廉,什么九品中正,什么科举,全都弱爆了。
实践制才是最牛的!
只要牛到上了史书,就没有不是大才的!
可是,他要怎么解释?
这时,法正说道:“主公,你这最后一句说的不对,若论慧眼识人,子让只能排第二。”
“哦,还有谁能把子让给比下去?”刘备好奇道。
“嘿嘿,这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自然是主公您了。子让慧眼识才,可是主公慧眼识子让啊!”
众人都对着法正拱手,又连连称赞刘备。
简雍附和道,“孝直所言极是,主公以仁义聚天下英才,这是曹操孙权等人都学不到的本领。”
张谦看着情商都这么高的一众人,有些无语。
说好的能力强的都不会拍马屁呢?这诸葛亮情商高也就算了,你个恩怨分明的法正为啥也这么舔?
还好自己是靠本事吃饭,张谦最是看不起这种邀媚献宠的行为。
一抬头,张谦就对着刘备说道:“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输给主公,我是心服口服啊!”
刘备听不下去了,对着身边人说道:“近来巴地朐忍等县又送了橘子过来,大家都一起尝尝。”
片刻后,皇叔掰了两瓣橘子,说道:“当初子让两次试探于我,我却没有看穿,实在是惭愧。”
“主公虽未看穿,却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决定,说起来,还是我心中多疑,有些多此一举了。”张谦感叹道。
趁着这个工夫,张谦也思考好了先前的问题。
“主公,在下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识人之明,在下一直认为,天下有才能之人犹如过江之鲫,所欠缺的不过是大展身手的机会,所以遇到合适的人才就给与足够的信任,而他们也不负期望,在做事之中能力就不断提升了。主公与我亦是如此,谦本凡夫俗子,不过有些口舌之能,可是主公委以重任,又不吝谆谆教诲,才有谦之今日。”
张谦十分谦虚的说道。
“子让谦虚了,子让的高瞻远瞩,临机应变,可不是区区‘信任’二字可以说尽的。”刘备表示道。
“主公说的对,若是子让自比凡夫俗子,那愚兄可真是无地自容了。”法正接着刘备的话说道,众人都很赞同,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太凡尔赛了。
“不过子让有一言,我觉得甚为有理,这能力是在做事中不断提升的。昔日高祖麾下三杰,除了留侯乃是公卿之后,酂侯萧何仅是小吏出身,韩信更只是淮阴匹夫,高祖用之,一举推翻秦王暴政,此何异于开天辟地之功?萧相国留下的律令,至今仍由不少还在沿用,其才天生如此乎,不过是日复一日,皆有所进罢了。”
许多道理只要被点破,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法正此时就差来一句“活到老,学到老”了。
刘备连连点头,说道:“我听子让先前有句诗,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来便是如此了。”
说到这,刘备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道:“不过,子让和孝直说的这更多是用人之法,至于这举(荐)人之法,又该如何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简雍则是提醒道:“刚才主公提起初见子让之事,我也听主公提起过子让曾说道‘科举’一事,这科举应该就是举人之法了吧?不知是如何个举法呢?”
张谦回应道:“主公,这所谓的举人之法,其核心不过是将人才分层,才高者重用,才低者浅用,才寡者勿用。”
众人点头,这就和九品中正制把人分成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一样。
“只是这人才分层该如何裁定,由谁举,由谁定?要让百姓心悦诚服,就必须做到公平公正,而要公平公正,莫过于考试,由上位之人拟定试题,可以是经史百家,可以是天文术数,亦可以是山川地理,更可以是农工巧技,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以分数分高下,则其优者予以任用。此可谓科举。”
……
第489章 科举的本义 张谦谈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