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584节

  杨铭一愣,不得不在心中佩服此人的老谋深算。

  他在脑子里也猜想过,来护儿到底会举荐谁呢?也许是玄感兼任,也许是李靖调任,也许是裴矩裴蕴兼着,但来护儿竟然将自己心目中的人选给说出来了。

  牛逼啊,你特么能猜透我的心思?

  为什么史怀义最合适呢?裴杨之争已经露出苗头,这个位置既得是杨铭心腹,又不能是裴杨两家的人,史怀义无疑是惟一选择。

  左右翊卫,国公担任最合适,宇文化及袭了许国公,史怀义袭了鲁国公,两人还都在京师吊丧,守着军府大营,非常方便。

  “阿娘觉得如何?”杨铭现在与萧皇后的关系正在缓和,所以不叫什么母后了,显得生分。

  萧皇后凤眼一白:“荣公都说到你的心坎上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就这么安排吧。”

  接下来,三人又在大业殿聊了很久,都是些家长里短。

  朝会时间也快到了,所以来护儿没必要回去,杨铭令杨瑞亲自将来护儿送到兵部官署,以示敬重。

  这一天,也是萧皇后生平第一次,主持朝会。

  杨铭之所以愿意让他妈来,一来是萧皇后站在自己这边了,再者,萧皇后在场,对百官有着极大的安抚作用。

  毕竟很多杨广旧臣,如今一个个的提心吊胆,生怕太子收拾他们,而萧皇后是可以保护他们的。

  “荆州的事情,也结束了,萧铣一干旧部,死的死,降的降,荆州可以偃兵了,”裴矩道:“那么是丘和回来,还是杨玄奖回来?”

  杨铭看向自己老妈,让她先说。

  萧皇后虽然从未干政,但朝局人家是清楚的,自己弟弟萧瑀是个多舌怪,啥事都跟他说。

  但是这一次,她可不好选了。

  为啥呢?丘和以前一直是巴结宇文述的,但是后来杨铭跟宇文述不对付,他觉得宇文述靠不住了,于是开始巴结裴矩,也就是说,这个人眼下是裴矩的人。

  那么杨玄奖呢,又是杨玄感的人。

  于是萧皇后道:“吾儿自己决定吧。”

  我决定不了,就抛还给你。

  杨铭点了点头,朝裴矩道:“丘和老成持重,主政地方比玄奖经验丰富,如今荆州也需要休养生息,就让玄奖回来吧。”

  裴矩点了点头,安排尚书省发文召回杨玄奖。

  苏威不在的时候,就是他最大。

  “驸马年轻气盛,在岭南杀的有点狠,如今局势稳定,应派遣温和之人,主政岭南,”来护儿建议道。

  李世民确实太狠了,下了岭南之后,不听话的直接就杀,如今的岭南,差不多闻世民之名闻风丧胆,这不利于国家在那边推行政策。

  给你一拳,世民已经干了,给你甜枣,就得换个人了,恩威并济嘛。

  来护儿这话一出,觉得自己属于性格温和的,一个个都低下头,就怕杨铭点到他们,毕竟岭南那地方,谁也不想去。

  杨铭也是老奸巨猾,他点名,是得罪人,于是又抛给来护儿:

  “那么荣公举荐一个吧。”

  我了个擦,这事也让我推荐?真特么阴,来护儿先是试探道:

  “是封疆大吏,还是择选地方太守?”

  “如今的岭南,需要一言堂,还是封疆合适,不然各方意见不一,政策也不好推行,”杨铭笑道。

  来护儿一脸苦逼的开始埋头沉思起来,东宫谁性格比较稳重,可以就任封疆呢?

  李百药?这个人有点太温和了,温和的都有点软弱了,当不起这种差事,李纲又太老。

  不对,不能从东宫选,东宫的人事安排,恐怕太子心中已经有主意了。

  思考半晌,来护儿硬着头皮道:“臣以为,唐国公比较合适。”

  我擦,你可真阴险,趁着李渊不在,把人家扔岭南?杨铭笑道:

  “就这么定了。”

  如今天下大定,山西不需要太原留守,有裴寂这个太原太守就可以了,所有太守都直归朝廷管理,不能再有李渊这种大区总管了。

  朝堂上的李建成咬牙切齿,吗的,你是恨不得我们父子永远见不着是吧?

  杨玄感笑道:“荣公既然就任兵部,江都是否还要再派人镇抚?还有林士弘,是不是应该召回。”

  “江都不能再放人了,”杨秀沉声道:“南方除了岭南,不宜封疆,不然容易脱离朝廷控制,江都太守不是空下来了?补个太守就可以,至于那个林士弘,本是鄱阳人,让他来北方当官,属下将官全打散了,分往各地。”

  人家确实有大局观,不愧是杨坚的儿子。

  但是他本来是想举荐次子杨明去江都做太守的,结果还没开口,杨铭就已经定下人选了。

  谁呢?东宫家令寺陈叔达。

  老陈家在江南是有底蕴的,又是陈淑仪的家人,靠得住。

  杨秀一脸吃瘪,赶忙又道:“那么历阳太守,让杨明去吧?”

  “哪个杨明?”杨铭笑呵呵道。

  杨秀一愣,好小子,我儿子跟你同音,都得改名了是吧?

  “就是臣的次子,他这个名字臣起的不好,得改,”杨秀道。

  杨铭点了点头:“那就让他去,但是去了别乱来,不要以为是孤的兄弟,我就会纵容他为祸一方。”

  “一定不会乱来,臣的次子,是个老实人,”杨秀笑呵呵道。

  萧皇后忍俊不禁道:“老实人好啊,老实人做事有分寸,老四在洛阳还没有府邸吧?”

  杨秀赶忙道:“回皇后,暂时住在长子的蜀王府。”

  “儿子是蜀王,父亲却没爵位,是不是不太合适?”萧皇后看向杨铭。

  杨铭笑道:“那就给四叔再建个府邸,总不能将杨孝的爵位再给四叔,不合适的。”

  “确实不合适,”杨秀明白杨铭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要是敢开口要王爵,杨铭就不会再重用杨孝,你们父子俩只能有一个王,你自己选吧。

  接下来,尚书省又安排了一些政务,各部门都下去忙去了。

  这跟后世的开会性质差不多,主要是布置任务,然后各司其职,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曾说过:慢慢来才是最快的方法,所有人按照自己的角色去做自己的事情,最节省成本了,不会有作用力互相抵消,大家都会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往前走。

  朝堂就应该是这样,每个人的工作性质,要分的很清楚,干什么的就是干什么。

  但是眼下的大隋朝堂,有很多位置的人,手伸的太长,他们的权利超出了他们的职权范围。

  这种现象想要扭转,几乎不可能,要不然当年明月也不会有这样一番话,他是从历史无数失败的例子中总结出来的。

  总结经验,与落实践行,这是两码事。

  不过杨铭会尽力去改善,能改到什么地步算什么。

  这天晚上,杨铭来到了徽猷殿,昏暗的灯火下,坐在了老爹杨广的床榻旁的椅子上。

  杨广眼下睁着眼,但是说不出话来,因为给他下药了,不过他能听到。

  “父皇好好养伤,朝堂的事情有和我母后主持,你不必担心,”杨铭面无表情道。

  杨广急怒攻心,都快气死了,浑身颤抖着想要抬起手了,都做不到,内伤加外伤,惨的一批。

  杨铭见状,赶忙不吭声了,您别气死啊?这时候您可不能死,再挺一挺吧,等儿子将大隋彻底掌握在手中的时候,当大家都快忘记你的时候,您再死。

  为了避免刺激到杨广,杨铭只呆了一会,便赶紧离开了。

  负责伺候杨广的宦官和宫女,今生今世都出不了徽猷殿。

  杨广死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死期。

第751章 十五道

  大业十三年这场祸及全国的战乱,终于结束了,那么结束之后的善后工作是非常复杂的。

  这就好比一座房子塌了,你需要修葺,修房子比重新盖一座房子,还麻烦。

  全国各地一堆烂账,偏偏最会管账的崔仲方,已经快不行了。

  裴蕴现在是民部尚书,杨铭清楚对方的业务能力并不出众,裴蕴的长处是洞察秋毫的心智以及超强政治嗅觉,但是没办法啊,暂时换不了啊,容易刺激到老裴家。

  那么两个民部侍郎,封德彝和韦津就要多分担一些。

  正月初五的朝会上,杨铭率先道:

  “去年河南地区还算稳定,几座织造坊产的棉布,如今都囤积在府库当中卖不出去,毕竟百姓都没钱了,可是国库也没钱,你们民部想个法子,尽早将这些棉布卖出去。”

  裴蕴皱眉道:

  “民部一直尝试在民间售卖,可是效果有限,如今粮价仍处在高位,指望百姓拿买米之钱去买棉布,不切实际啊。”

  “那么没有办法将粮价压下来吗?”杨铭皱眉道。

  裴蕴点头道:“压不下来,物以稀为贵,如今各地都缺粮,所以造成了一种局面,百业俱衰,惟粮价居高不下。”

  “让武华去民部,担任仓部侍郎,粮食乃国本,价格绝对不能高,这关乎民生大事,”杨铭道:“将粮食的价格压下来,提高手工业货物的价格,三年内鼓励民间养殖牲畜,控制各地的宰杀数量,以缓解粮食短缺造成的各种问题。”

  在古代,牲畜还是以放牧喂养为主,没有饲料的,基本不会拿粮食喂养,包括猪,猪吃猪草,例如打碗花、蕺菜、人字果之类的。

  眼下大隋想要引进土豆、红薯这类高产农作物,不切实际,因为这两种作物都在美洲,如今的航海技术,支撑不起来。

  提高手工业产品的价格,也是为了大量货币回流到国家手中,方便操控市场。

  任何货物,都需要因形势需求,处在一个合理的价位,如今百姓没钱,首先解决了温饱,他们才会花钱买其它生活必需品。

  也就是说,这条政策是先保你的命,再用你多余的钱充盈国库,至于没有闲钱的,当然就无效了,促进内需,本来就是盯着那些有闲钱的人。

  华夏古代就是因为灾荒太多,所以老百姓养成了一个存钱的习惯,其实就是为了应对危机。

  怎么将百姓的闲钱拿出来,流入市场,需要创造需求。

  如今是冬天,需要保暖,那么主要货物就是煤炭、柴禾、冬衣。

  煤炭只有有钱人用得起,那么这个价格,就能给它飙起来,抽富人的血。

  柴禾,乡里的百姓是不缺的,自给自足,只有生活在县城里的人需要,那么这个价格也可以提一提,以保障乡里百姓的生计,他们可以将柴禾卖进城里,增加额外收入。

  至于冬衣棉服,武华进殿之后,提议卖给军府,以抵军饷。

  这个是行得通的,但多少有点强制的意思。

  所以杨铭道:“这个.......看个人心意,不能强迫,要自愿。”

  他其实心里也清楚,他口中的自愿到了下面,就成了被自愿了。

  没办法,谁让国库穷的一批呢,自己不能落这个坏名声,让下面人背锅吧。

  杨铭继续道:“国家用兵,重在军府,国家休养,要指望民部和工部,接下来的几年,你们的担子很重,工部屯田司议一个法子出来,以国家之力,查阅天下土地,宜开垦的地方,由朝廷制定政策,各地方认真落实,开垦之新田,授与百姓,谁敢中间给我偷吃,你就去当肥料吧。”

  裴矩点头道:“开荒屯田,国之大事,需要各部门协同,司隶台还是要盯紧一些,杨询恐怕无法胜任。”

  杨询就是杨约的弟弟,杨约死后,他接了司隶台。

  实事求是的说,这个人确实不行,但是裴矩针对的意味也太明显了一点。

  杨玄感顿时皱眉道:“句容公政务通熟,铁面无私,负责监管屯田一事,乃不二人选,监管嘛,盯紧一点,不徇私包庇,就可以了。”

  裴矩笑道:“地方太守多出自弘农杨,或是依附你们家,还是要避嫌为好。”

首节 上一节 584/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