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390节

  以前在秦王府的时候,地方小,她们俩还能经常与杨铭见面,但眼下偌大的东宫,杨铭来一趟也不容易,行房次数更是少的可怜,以至于直到现在,两人都没有孩子。

  “你们啊,已经够可怜了,高玥姐姐更可怜,一个人守在秦王府,孤苦无依,”冯玉致不住叹息:

  “这就是民间百姓说的那句话,宁做穷人妻,不做富人妾。”

  韦纤惠解释道:“其实并非殿下冷落,实在是国事繁重,亲王和太子,是不一样的,殿下自打来了东宫,一刻不得闲,我每次见到他,也是很心疼。”

  “你心疼人家,人家可没心疼你,”冯玉致听到门外传来的动静,故意放大声音道。

  “闲谈莫论人非,瞧瞧,被我听见了吧?”杨铭笑呵呵的跨进门坎,朝冯玉致道:“我心疼不心疼,你知道?”

  冯玉致阴阳怪气道:“你要是真心疼啊,就应该让她们俩早点怀上你的孩子,现可倒好,给你做女人这么久,肚子都是瘪的,难道你不知道,妇人以大肚子为荣光吗?”

  杨铭在燕小棠的服侍下换上薄衫,脱掉靴子坐在桌前,道:

  “我的家事你也要管啊?”

  “我这是打抱不平,”冯玉致又看了燕小棠和韦纤惠一眼,道:“我看着她俩这副模样,我都心疼。”

  杨铭笑了笑,将手放在身旁燕小棠的大腿上,道:

  “好了,今天朝会上我已经跟观王打了招呼,接下来的每日议事,改在尚书省,由他主持,我带着你们出去散散心。”

  燕小棠和韦纤惠大为兴奋,忙不迭的追问要去哪里。

  还能去哪里?杨铭是不敢跑远的,也不能走的太久,那就只能是终南山了,打猎去呗。

  三女颇为高兴,冯玉致也比较喜欢游猎,扬言必须带上高玥,否则她不去。

  于是当天晚上,杨铭就带着她们以及独孤凤儿回到了秦王府,第二天晚上又去了晋阳楼欣赏歌舞。

  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终南山狩猎去了。

  .......

  李靖在洛阳的事情,也都安顿的差不多了,做为先锋军,他需要及早上路,驰道已经修好,百万民夫并没有离开,而是开始运送粮草物资。

  洛阳三大仓,彻底开运,一走水路,一走陆路北上,进入驰道再往涿郡。

  关中精锐大军,都在准备,皇帝已经发布诏令,明年三月份,二十四路大军于涿郡会合,大隋皇帝亲征高句丽。

  杨广的讨高句丽诏,还没有对外公布,但是大军的行军序列,公布了。

  与一开始的计划,有少许出入。

  杨广为行军大元帅,直辖六个兵团:外军、内军、左军、右军、后军、前军。

  宇文述为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于仲文为十一路先锋军总管。

  二十四路大军由骑兵团、步兵团、辎重团、鼓吹队,铙骑队,弓矢队与殿后部队组成。

  其中鼓吹队、铙骑队,属于是军乐队,铙,是一种军中打击乐器,形似铃铛。

  东突厥这边,杨广也发出了邀请,不是邀请你们参战,而是邀请你们观战,让你们见识一下,我隋军之威武。

  其实还是装逼,为的是震慑东突厥,让他们没有胆子冒犯大隋。

  河东炼场日夜不停赶工,一批又一批的军械出炉之后,立即便会押运离开。

  关中大军正在换装,换下来的兵械,会交付给那些不算精锐的军队,反正好东西,肯定是先紧着关中子弟,谁让人家是打前锋呢。

  眼下的大隋,正在紧锣密鼓的做着最后的准备。

  没有意外,宇文恺过世之后,修桥的任务果然落在了何稠身上。

  何稠接到旨意后,已经带着自己手下的一班人和李春的一班人,提前一步去了涿郡,派出密探先一步过辽西走廊,测量辽河宽度。

  杨铭跟他打了招呼,着重提醒了浮桥的长度,所以何稠不敢怠慢。

  至于杨铭举荐给他的李春,他早已知道此人之名,而且非常欣赏对方,算是英雄惜英雄吧。

  “辽河水急且宽,架设浮桥颇为不易,桥轻,容易被水冲走,桥重则难以负重,”涿郡首府蓟县的一座府邸内,李春正在与何稠商议着关于浮桥的事宜。

  何稠点头道:“辽河不在我控制范围,想要以小船铺设木板来搭设浮桥,需要提前造船,这是很耽误工夫的。”

  李春道:“这个简单,船不要造,而是借,我们现在就上奏朝廷,请求拨小船一百艘,于涿郡拆卸掉,将来再以牛车运往前线,届时重新装起来,以绳索拦之,可大大缩短时间。”

  何稠叹息一声:“你这个法子,我是赞成的,但是有两个问题,拆下的船体,不好运输,再者,拆掉以后,将来组装不易啊。”

  其实在华夏古代,军队制作浮桥,都是制式浮桥,也就是说,它是有一个完整的工序和流程的,各个零件装配一样都不少,做出的浮桥非常之稳固。

  但是,制式浮桥,出现在宋朝以后,大隋没有这玩意,一向都是因地制宜,临时搭建。

  正如何稠的顾虑一样,船拆了容易,你想要原原本本的复原,可就不容易了,而且船体不小,牛马骡车运输起来,也不容易,主要原因是河西走廊路况太差,深一脚浅一脚的,就是一片沼泽地嘛。

  别说河西走廊了,就是涿郡,也是沼泽颇多,因为涿郡就是天津,跟辽西走廊是一条沿海线,古时有九河下梢、北方泽国之称。

  从涿郡往高句丽,大隋会走两条道,从北平郡的卢龙县出发,经滦河到奚国,也就是河北承德一带,横跨奚国之后,再顺着大凌河进入柳城郡,这叫卢龙道。

  还有就是辽西走廊,这叫傍海道。

  至于杨广分的二十四道总管,不要听他怎么说,其实就走两条道,听起来是二十四道,分二十四个方向,好像是铺天盖地一样压向高句丽,实际上只有这两条道好走,那二十四道,更多像是番号。

  修桥部队,那肯定是走傍海道,因为卢龙道又有水路又有陆路,太折腾了。

  既然船拆了不好运,那么李春就要想办法了,他琢磨出了一套粗浅的制式浮桥结构。

  将船只彻底分解,每一个部位做好记号,切割成易于运输的小件,等到运抵目的地,再组装起来。

  何稠对于这个建议,是非常赞成的,两人说干就干,毕竟渡河是头等大事,他们不敢怠慢。

  眼下涿郡边关的负责人韦云起,已经广派游骑,进入河西走廊,过辽东,探查敌情。

  情形不容乐观,高句丽已经准备好了。

  “高句丽已经在辽河一线囤积重兵,渡河一战,恐怕不易啊,陛下真不该这么早颁布行军诏令,这不是让人家早点做准备吗?”新任涿郡太守,滑国公韦保峦皱眉道。

  韦云起也是叹息一声:“算了,这事不是你我能劝的,朝堂那帮人都没劝住,我们就不要再说了。”

  “太子怎么也没劝啊?”韦保峦道:“兵者,诡道也,咱们时间、路线,总管名单,都告诉人家了,这怎么打吗?我看呐,辽河恐怕会死很多人啊。”

  韦云起摇了摇头道:

  “那倒未必,听说渡河的先锋军是李靖,这个人我在京师跟他打过交道,其人正直,不擅作伪,本以为若无太子提携,此人难有成就,直到我与他私下探讨兵书之后,方才知晓,此人实为越公之后,我大隋第一将才,太子还是厉害啊,李靖这个人放在别的地方,真不行,唯独放在军中,乃龙入大海、虎归山林。”

  “有你捧的这么厉害吗?”韦保峦不屑道。

  韦云起深沉一笑,继续看向几案上的地图:

  “且静观。”

第487章 (先锋开拔

  李靖返回京师,已经是十一月份了,他在见过杨铭之后,便直接去了右骁卫。

  走驰道往涿郡,行军至少需要两个半月,所以他现在就要早早动身了。

  不过在动身之前,他需要半个月时间,来布置麾下大军的作战序列。

  他麾下六万七千人,算上河东军,也只有一万七千人的骑兵,五千为重骑,一万二为轻骑,全都是精炼铠甲兵器。

  来往于右骁卫和右武卫的这些天,李靖正在紧锣密鼓的做着最后的准备。

  麦铁杖是跟着他回来的,不回来不行啊,他不在,李靖怎么安排?

  右骁卫大营,近百名大小将领在李靖的主持下,召开议会,史万岁和韩僧寿做为战略顾问,也参与了这场军情议事。

  骑兵当中,划出了两千重骑,四千轻骑,由李靖直接统领。

  “杨元庆、裴行俨,各领一千具装甲骑,为军将,萧世廉领四千轻骑,为亚将,韩孝基(韩僧寿儿子)为副将,随我左右!”

  李靖用韩孝基,是知道自己这个表哥的能耐,正所谓门里出身自会三分,韩僧寿的儿子不懂领兵,说出去也没人信。

  当然,还有一层就是用人唯亲了。

  话音一落,四人同时起身,从李靖手里接过令牌。

  李靖继续道:“辛世雄为卑奢道总管,领步一甲,三千人,军将史万寿;步二甲,三千五百人,军将令狐长;步三甲,四千五百人,军将杨万石;轻骑二,五千人,军将郭嗣本(郭衍儿子),副将李成孝;重骑二,两千人,军将庞犇;弓矢一,三千人,军将庞韬;弓矢二,两千人,军将赵崑;辎一,两千三百人,亚将陈庄;辎二,两千八百人,亚将周仲安;鼓吹一,三百人,军将周擎;铙骑一,两百人,军将周田;总计两万八千六百人,归辛将军节制,待到攻下辽东城后,率军西进,包围辽东半岛。”

  “末将领命!”辛世雄带着一干将领过来接令。

  李靖发下令牌之后,看向辛世雄道:

  “破城只在其次,务必将贼军压制于半岛,使其与乌骨城不能呼应。”

  辛世雄正色道:“总管放心,必当拼死构筑防线,以求主力顺利南下。”

  李靖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诸将:“尔等皆归辛老将军节度,有违军令者,立斩不饶。”

  “是!”众将齐声领命。

  接下来,李靖将关于辛世雄部的安排文书,交给了慰抚使杨綝,慰抚使有督军之责,人家这里会留存档案,汇报给皇帝。

  杨綝是杨雄次子,大隋宗室,原本在淮南郡做太守,干了好些年被调任回京,就职司隶别驾。

  这个人不用杨铭打招呼,他都知道该怎么做,毕竟他爹杨雄,是太子太傅,大哥杨恭仁,又是西南行台左仆射,跟太子的关系都很近。

  李靖又拿起一份卷宗展开,道:

  “麦铁杖为乌骨道总管,领步一乙,三千人,军将周绍范;步二乙,三千五百人,军将麦孟才;步三乙,三千五百人,军将麦仲才;轻骑三,三千人,军将麦季才,副将斛律舂;重骑三,一千人,军将吐万颌;弓矢三,两千人,军将段瑞;弓矢四,三千人,军将裴农;辎三,两千五百人,亚将裴敏之;辎四两千五百人,亚将裴少颍;鼓吹二,两百人,军将崔原;铙骑二,两百人,军将窦三宝;另外,薛祚领八千步甲,为渡河先锋,总计三万两千四百人,归麦将军节度。”

  说罢,李靖起身交令。

  麦铁杖这一部,麦孟才,麦仲才,麦季才,这都是麦铁杖的亲儿子,真可谓是上阵父子兵了,历史上麦铁杖主动请缨为渡河先锋,出发之前,曾对自己的几个儿子说:吾荷国恩,今为死日,我得良杀,汝当富贵。

  历来的渡河之战,都不好打,那可真是用人命堆出来的,麦铁杖也知道自己此去九死一生,但是他这个人,对杨广是死忠,觉得这种关头,他承恩多年,正是报效之时,结果挂了。

  这不是他的错,是宇文恺的错,幸运的是,这一次宇文恺先挂了。

  他这三个儿子,也是杨广的死忠,其中老大麦孟才,在杨广被杀之后,密谋刺杀宇文化及,事泄被杀。

  但是他们家,这是铁血忠臣,所以到了唐朝非常受待见,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的人呢?

  所以历史上姓麦的,就属麦铁杖这一支最是牛比,广东如果有姓麦的,那你的祖上很可能就是麦铁杖,人家是岭南人。

  所以麦铁杖有一个曾孙女,嫁给了冯盎的孙子,生下了高力士,也就是冯元一。

  至于周绍范,这是周法尚的儿子,段瑞,是段文振的侄子,吐万颌,是吐万绪的儿子,两个姓裴的一个姓薛的,这都是河东人。

  大隋军中,但凡能当个领导,都有出身可寻。

  安排完这一切,卷宗照例要交给宇文静礼和高以贤这两位慰抚使。

  “药师太过冒险啊,你带六千人为主力侧翼,没有粮草辎重,一旦军粮耗尽,难以行军,只怕回还艰难,何逞掩护中军主力?”韩僧寿建议道:“再要五千马,负重粮草方为上策。”

  李靖点头道:“我不是没有这么想过,但是粮马拖延行军,不利于我游击之策,一人照看两马,实为负担。”

  “不错,要什么马?照我看啊,打到哪吃到哪,”史万岁道:“这又不是在我大隋,不便抢掠民间,高句丽非我族内,想怎么抢就怎么抢。”

  李靖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为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像李靖这样主打游击的骑军部队,贵在神出鬼没,如果携带过多粮草,势必延缓行军,早早暴露行踪。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沿路抢劫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吃喝有了,你还抓不到我。

  历史上,针对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有对策的,就是提前将民间百姓的粮食全部征收走,只留下一些糊口的,免得落入敌手。

  但是老百姓也有对策,那就是将粮食藏起来。

  还有往水源地投毒的,但是水这玩意,想毒死人也不容易,流水不腐嘛。

  所以大隋一旦攻入高句丽境内,民间存粮是非常少的,李靖抢,也抢不了多少,但他肯定会抢。

首节 上一节 390/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