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431节

王学新开门见山的说道:“我来向你要两个人。”

说着就朝身后的周元凯和李东成扬了扬头。

这一下不仅是武国智懵了,就连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都不明白王学新要做什么……八路军的飞机全在完县机场,王学新把人要去了有啥用?

武国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八路军之前缴获的两架运输机,莫不是要用运输机运人运货?

多半是,这两架运输机原本就是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开的。

于是武国智就赔着笑说道:“营长,您也忒小瞧咱们航空大队了,现在开运输机哪还用得着他们俩?我给您安排几个合适的……”

“不是!”王学新严肃的说:“这是军事机密我不能说太多,而且事关重大!”

武国智见王学新不像是开玩笑,虽说一口气被王学新要去两个优秀的中队长有些肉痛,但也没办法,只能一挺身回答:“是,服从命令!”

于是人选就这么定下来了。

之所以选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是因为他们飞行经验丰富而且还飞过不少机型……之前在顽军那边就飞过几款机型,又飞过运输机,现在又在这飞过霍克81接受过正规的飞行训练,算是见过世面了。

只不过……

当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被带到仓库,看着那两架像玩具模型似的原型机时,还是吃惊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

第208章 胡闹

“营长!”周元凯看了看原型机,又看了看王学新,满脸不信的问:“您就让咱们……飞这玩意?”

王学新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问:“有问题吗?”

“没……没问题!”周元凯笑着回答:“保证没问题!”

但周元凯的眼神和表情却出卖了他,他分明是认为这问题大了,甚至都怀疑这玩意能不能飞……

李东成探着头看了看原型机,问:“营长,它没椅子,咱们坐哪啊?”

苏教授解释道:“哦,不好意思,空间太小放不下椅子,你们必须得趴在里头驾驶!”

“趴……趴着驾驶?”李东成看了看周元凯,周元凯又把目光转向王学新。

王学新又问:“有问题吗?”

周元凯咕噜一声吞了下口水,牵强的笑着回答:“没,没问题!”

但其它他额头已经冒出一些冷汗了。

这他娘的能没问题吗?有什么飞机能让人趴着驾驶的!

但更夸张的还在后头。

李东成又问了声:“可是……这飞机,它没窗啊?”

和志民解释道:“我们考虑了一下,尽量还是不要开窗,开窗会影响风阻,测起来就不准了。如果强行加上玻璃窗的话,只怕会更危险……”

李东成疑惑的问:“那咱们看不见外面,怎么驾驶?”

苏教授说:“我们会给你们配一个电台在外面与你们联系,适时告诉你们飞机的高度和方向,至于操控,你们只能凭感觉了!”

“凭……感觉!”李东成艰难的说,再次将目光转向周元凯,周元凯又将目光转向王学新。

王学新还是那句话:“有问题吗?”

周元凯咬了咬牙,几乎是带着哭腔回答:“没,没问题!保证没问题!”

“很好!”王学新说:“你们跟苏教授、和教授讨论讨论细节,明天开始试飞!”

“是!”周元凯和李东成两人不约而同的挺身应着。

苏教授跟两人讨论了一会儿,然后就折返回来说道:“营长,我看咱们……还是多准备几架原型机和飞行员吧,我估计……”

王学新知道苏教授这话的意思。

用这么简陋的设备这么苛刻的条件让飞行员试飞,几乎就是跟自杀没什么区别,因此才需要更多的原型机更多的飞行员。

但王学新却并不这么认为。

这不是王学新对自己或者对周元凯和李东成有信心。

事实上,周元凯和李东成虽然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但试飞从未上过天的“玩具模型”依旧危险重重。

王学新是对系统有信心。

他给出的图纸,是v1导弹最后成型的模样。

也就是说,苏教授等人以为这两架原型机没有试飞过,于是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实际上……这两架原型机却是经过无数次试飞最终才得以量产的成品。

因此,飞行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不仅不存在问题,它还相当稳定。

因为这玩意能从法国沿岸发射横跨英吉利海峡飞到英国……其最远航程达240公里,由此可知它的飞行性能。

但困难还是有的。

王学新探头看了看这原型机的驾驶舱……

确切的说那其实不是驾驶舱,而是用来放置烈性炸药的机头。

不过试飞时当然不需要装炸药,于是就可以刚好塞进去一个人,前方再勉强加一部电台,另外还有一些连杆用于直接控制操作原型机。

只不过这个人得趴在里头,而且操作起来还必须使劲,因为苏教授在这些连杆上连接了一些机械记录仪,它可以记录飞行员的所有操控动作。

王学新没有在这方面发表意见,他只是对苏教授说:“今晚就转移原型机,明天试飞!”

苏教授无奈的点了点头。

王学新这行为在他看来简直就是胡闹,这么干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机毁人亡然后试验毫无进展。

苏教授甚至还对和志民发起了牢骚:“我知道战场不等人,但就算军情紧急,也不能这样急功近利不是?他完全不明白这其中有多少危险多少困难!”

和志民却不像苏教授这么悲观,他看了看原型机劝着苏教授:“老苏,我看这事还不一定!”

一听这话苏教授就不答应了:“我说老和,你一直都是抱着安全第一的态度,怎么今天跟这个疯子站一块了?他那是啥都不懂以为什么都简单,真出事的时候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和志民摇了摇头解释道:“我不是跟王营长站一块,而是……”

说着和志民又看了看原型机,说:“我最近一直在想找这原型机的破绽,可愣是没找着!它不像是原型机,就像是已经生产出来的飞机,已经解决了飞行方面的问题……”

“这不可能!”苏教授打断了和志民的话:“我们没有任何人听说过这款飞机,更何况谁会把飞机造成这样?说它像飞机,它又是炸弹,说它像炸弹它又是飞机!”

“这也是我感到奇怪的地方!”和志民说:“所以,咱们不妨试试再说!”

“试试!”苏教授皱起了眉头:“这代价,很可能就是人命啊!”

“我知道!”和志民回答:“但是……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于是苏教授就没话说了。

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除非是造出更多的原型机,用它们先做一些发射试验。

但现在时间又不允许。

然而,苏教授对这个计划却始终抱着悲观的态度。

因为,即便原型机能飞起来,即便能保证飞行员的安全,这试飞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事,这少说也要几个月才能得到最终定型所需要的数据……事实上“几个月”的估计都是往少里说了,因为每一个数据都需要不断纠正调整,最终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此实际需要的是“几年”。

但是,苏教授不知道的,王学新当然也考虑过这一点。

王学新当然不会让他们经过“几年”时间才得到最理想的数据,在他手上,顶多就是一个月……

因为,王学新打算亲自负责整理和记录数据。

第209章 高人

为什么要换地方试飞就不用说了。

造出原型机可以对鹰酱飞行员说是研究和学习飞机飞行原理,鹰酱飞行员也很于把它们当作是模型玩具。

但这玩意真要飞起来而且还有飞行员在里头驾驶……一次两次或许鹰酱飞行员不会生疑,时间一久就难免会想搞清楚王学新这是在做什么了。

再加上往后王学新还会把这东西用于战场,到时鹰酱飞行员很快就猜出这种“高精度火箭弹”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导弹这玩意肯定是不能让鹰酱先知道的,否则王学新计划的那什么“弯道超车”、“不对称竞争”啥啥的,就全泡汤了。

试飞地设在距离机场十公里外的一处试验场。

这里曾经有顽军留下的一个废弃的小机场……在抗战打响之前,顽军还是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小机场的,不过这些小机场基本就是那些达官贵人的游乐场,或者是军阀哄女人开心和惊叫的猎艳场。

抗战打响后,这些小机场首当其冲的就成为鬼子航空兵轰炸的目标,于是没过多久就被顽军抛弃了。

此时这机场已是杂草丛生,机场上还留有许多鬼子炸弹炸出的弹坑,还有几架老式飞机的残骸,不过已是隐约可见……值钱的铁或零件早就被百姓拆了换钱,只剩下不值钱的碎片丢了一地。

王学新等人一下车,苏教授马上就指挥警卫将汽车上的轨道搬下来接着在地面上拼装起来。

确切的说,应该称这轨道为发射架。

就像火箭弹有发射架一样,“高精度火箭弹”当然也有发射架。

别看这发射架简单,就是两根铁轨似的东西再带个倾角指向天空,但它其实大有学问……

首先这可以增加“高精度火箭弹”的射程。

“高精度火箭弹”自带的动力就只有机尾上一个加长的火箭发动机……如果研究成功,王学新打算把这火箭发射器增加到两个、三个甚至四个,这样就可以增加它的射程。

这火箭发动机的推力不足以推动原型机升空……飞机起飞时往往需要很大的推力也是最耗油,因为这过程要求在短距离升空,也就是从静止状态短时间达到飞行速度,于是整个过程都要开加力。

以波音747为例,其一次起飞就要消耗5吨燃油,而这个油量都够它在空中飞行半小时了。

同样的道理用在“高精度火箭弹”的原型机身上,如果完全依靠它自身携带的火箭发动机……只怕全部燃料也只够让它升空。

这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就要加上这发射架,全长48米的发射架,然后像航母将飞机弹射到空中一样把原型机弹射出去。

苏教授对这个还没什么感觉,因为他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机械,对这方面属于外行。

但和志民却明白这发射架的意义,他看着图纸时就不由感叹:“这简直就是个天才的设计,把飞机弹射到空中……就是用陆地的力量助推以尽可能的减少原型机的燃料消耗,另外还可以减轻原型机要携带更多燃料的重量,这就实现了最少燃料打出越远射程的结果!”

接着和志民就面带狐疑的对苏教授说:“老苏,我不认为这是鹰酱技术员能设计出来的东西,我在鹰酱学习多年,从未见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这种技术!”

苏教授笑了起来:“老和,你没见过没听过,不代表鹰酱没有,他们只是没让你知道而已!”

和志民想了想,就摇头说道:“不,不可能!你不知道鹰酱的行事风格,他们如果有这么好的设计,早就生产出来并用在战场上了!”

苏教授一愣,也觉得和志民说得对,鹰酱不管做什么都雷厉风行,生产速度快得让人吃惊。

在这方面苏教授与和志民是对的。

此时的鹰酱与现代的鹰酱不同。

现代的鹰酱那是长期处在优越的生活下养尊处优的被养成懒人了,不管做什么都没效率或者效率极低。

此时的鹰酱,那是在工业大暴发时代,而且百姓勤劳兢业肯吃苦,二战时甚至创下平均每周下水一艘航母的纪录。

这情况下,谁又会相信鹰酱有这种技术却在太平洋战场上被鬼子欺负得节节败退还不用?

要知道这种“高精度火箭弹”在军舰上也很有价值,那妥妥是远程打击武器。

苏教授皱着眉头说:“那,如果不是鹰酱技术员设计的,就是……”

首节 上一节 431/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