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430节

王学新给总部发了封电报做了解释:

首先,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我军没能建立起防线无法挡住鬼子进攻,于是鬼子想进攻哪里就进攻哪里,我军只能躲躲藏藏的。现在我军防线保障了后方的安全,就应该考虑效率。

其次,将工厂集中在一处有利于节约时间和成本。

如果工厂分散到各地,我军就需要针对多地修建多条公路才能实现运输,如果集中在三家店就只需要针对三家店修建一套公路就能达到要求。

再次,集中一处有利于机器的维护和人才培养。

比如机器坏了需要零件,需要发电机,需要熟练的技工……各个工厂部件有可能互通,技工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首长看到王学新的电报就点了点头,赞道:“这个小东北,不只是会打仗会发明,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嘛!”

这方面王学新倒还真不敢托大,他只是记得一些高中地理的知识而已,什么工业的聚落啥的,虽然学得不精,但也知道工业聚集在一起会有许多好处,其中一个就是可以共享基础设施。

比如现代建设工厂,如果这里一座那里一座,是不是说电线就要牵来牵去那处都是?是不是要为每个工厂都通一条公路甚至铁路?是不是要为每个工厂都建设上相关配套,比如医疗、教育、购物、饮食。

但如果许多工厂聚在一起,这些东西就全都只需要一套就够了,多几套就能形成良性竞争关系,比如餐饮业。

再比如纺织机器又会带动当地的染布业、还有制衣业、服装买卖、运输等等。

因此,工厂能带来的就业和利益远不只是工厂能生产出的产品本身,它是带起与工人生活、教育、交通、购物等一系列的就业和利益。

这些方面就不是王学新需要考虑的,首长自然知道怎么安排。

三家店因为新设了工厂需要人手,而顽军那边又转移来了许多难民……正好安排他们去三家店做工嘛!

于是,原本只是坐吃山空的格局:难民被送到根据地,无论如何八路军也得给他们一口饭吃,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然而因为难民基数太大,八路军虽说有许多存粮,但坐吃山空用不了多久就会陷入危机。

但如果是安排难民工作生产出商品,比如罐头、压缩饼干、布匹、服装,然后再把这些商品卖出换来粮食及其它生活必需品,就把这死棋给盘活了,就不再是坐吃山空了。

王学新有些担心,史上河南灾情仅仅只是饿死的人就有150万。

正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果河南百姓知道八路军能给他们一口饭吃甚至过上好生活,那涌过来的人就不应该以150万计……甚至不只是河南,还有其它省份的百姓也会涌入,到时根据地是否能承受?

后来王学新才发现自己想多了。

顽军发现八路军有能力将这些灾民转化为生产力,又哪里会那么大方的放灾民过来成为八路军的一份子。

第206章 原型机

工业生产和难民的安排方面就不需要王学新操心了,这些自有总部派人去调度解决,然后就是生产和销售的问题。

在这方面王学新还是很有信心的,虽说八路军在市场经济和工业生产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但重点是灾民肯干,于是劳动力成本极为廉价,另一方面就是八路军从鬼子那缴来的机器以及投降来的技工对顽军又有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于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能碾压顽军自产的。

这会产生什么结果就不用说了,至少在现阶段以及未来几年时间内,或者说只要华夏对外公路不开放顽军还有能源危机,顽军都不太可能在这方面超过八路军。

于是,生产不会有什么问题,销售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八路军的路就越走越宽,工业也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大了。

运城这边的战斗告一段落,王学新就急匆匆的往完县机场赶了。

李云龙还打算留王学新几天,他对王学新说:“我说小东北,现在完县机场已经走上正轨了,没你指挥也一样打得好好的不是?迟几天回去没啥问题,在这多享几天福!”

王学新回答:“团长,我这不瞒您,那头还有急事等着呢!”

说着附了上去跟李云龙耳语几句,李云龙“哦”了一声就点了点头,说:“快去快去,改天得空就回来看看!”

王学新没有跟李云龙说实话。

因为“高精度火箭弹”这玩意还是高度机密,轻易不能说。

王学新对李云龙说的是:“团长,我要是不坐镇完县,那飞机指不准就要去增援哪里,还能成天盯着咱们运城吗?咱们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每个团都要求空中支援,凭啥就只增援咱独立团啊?”

李云龙这一听就着急了,这话说的对啊,独立团这坦克部队不都派了丁伟的新二团来抢了吗?说什么……要让战术扩散出去。

既然坦克都抢,飞机还能不抢?

这可不成!

飞机要是丢喽,那坦克也就保不住啦!

于是二话不说,赶忙就叫来汽车再为王学新等人备上点干粮,就催他们马上回去了。

王学新现在的指挥部可是有些人数了,两个参谋再加一个通讯排,另外还有一个警卫排一个炊事班,全部加起来都有近百人,汽车都要三部才坐得下。

这要是在以前就是个大问题了,三辆汽车在公路上跑肯定会引起鬼子侦察机的注意,白天在公路上跑几乎跟找死没区别。

现在,白天几乎已经看不到鬼子侦察机的影子,反而时不时的看到几架八路军的霍克81在空中巡逻……这证明了一点,八路军已初步在运城一带取得了有限的制空权。

鬼子的“零战”虽说还是这一带战斗力最强的战机,但一来它数量少无法常态巡航,二来霍克81在有了新战术后,对“零战”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于是“零战”反而不敢到运城上空“如入无人之境”了。

汽车摇摇晃晃的开到了完县机场,在经过重重检查后总算回到了指挥部。

王学新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苏教授那看“高精度火箭弹”的情况。

进度超乎寻常的快,苏教授等人甚至已经制出了两架原型机,不过见苏教授等人脸上并无喜色,王学新就意识到他们碰到困难了。

果然,正在摆弄原型机的苏教授见王学新走进仓库,就上前解释道:“营长,有图纸又有鹰酱维修飞机的设备和材料,另外还有许多现成的零件,制作原型机就不困难了。洋人还笑我们呢,说咱们是在做模型飞机玩!”

王学新一看那两架原型机,还真有些像飞机模型,只不过比飞机模型更大一些。

“同时我们也成功将陀螺仪与飞机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和志民一边擦试着手里的机油一边说:“我们经过初步测试后证明,它的确有可能像营长说的那样工作!”

和志民不愧是从鹰酱那留学回来的,而且读的是飞机制造,他在求学时就有不少实操经验,现在就把技工的活一并干了。

据说与鹰酱后勤人员设计、制作等方面都是和志民操刀……从鹰酱那留学回来的他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跟鹰酱飞行员交流毫无障碍。

“困难是什么?”王学新直接问。

苏教授没说什么,把王学新带到机身部位将没有封死的蒙皮打开,说:“这是以陀螺仪为中心的控制系统,当机身发生某种偏转时,陀螺仪会第一时间感知到并通过控制系统做出反应以保持机身稳定。然而……经过测试后我们发现很难掌握做出反应的量。”

听到这王学新就明白了。

这说的其实就是王学新之前所说的“数据”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陀螺仪虽然会做出反应,但机器毕竟是机器,它不会像人一样依靠感觉进行微调,然后逐步将机身调整稳定。

因此,如果想让原型机顺利起飞并稳定方向飞向目标位置,原则上机身出现每一种特定的状况都需要通过实验模拟,然后记录下应对的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控制系统应有的反应。

这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是一个海量的工作量,尤其获得数据还需要通过真人试驾。

汉斯就是用这种方法,但前后一共用了几年的时间才获得成功,由此可知其中的难度。

苏教授接着又把王学新带到一个控制台前,说道:“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控制台模拟出原型机飞行的状况,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没有风洞,无法模拟出原型机实际飞行的状态……”

“用真人试驾!”王学新说:“以此获得数据进行修正!”

“营长!”苏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真人试驾……先不说危险的问题,就算飞行员愿意这么干,只怕也不是短时间能搜集到所有我们需要的数据……”

王学新没有回答,只是反问了声:“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苏教授与和志民对望了一声,然后默默的摇了摇头。

23shu8br/>

第207章 试飞

也难怪苏教授与和志民都没办法,飞机研发……v1导弹的研发过程实际上就是小型飞机的研发,原则上说甚至比飞机研发更困难,因为它确切的说是无人驾驶飞机,比飞机研发多了“无人驾驶”的过程。

当然,这么比较也不太客观。

因为飞机是需要长时间使用的,需要考虑机体结构强度、机动性、防弹等性能和指标。

但v1导弹是一次性的,只要能飞到目的地就大功告成了,于是这些方面都不需要考虑,这也是苏教授等人能这么快就造出两架原型机的原因。

v1导弹的难度就是无人驾驶。

而这方面,即便是以汉斯的科技都需要飞行员真人试飞然后得出数据,而且这数据还不准确……这直接导致v1导弹在攻击日不落本岛时精度感人,偏离目标十几公里都是常态。

轮到王学新研发,以华夏现有的条件以及技术水平,想要在实验室里就能把各种数据都整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找飞行员试飞就是绕不开的一个课题,而且可以预想,这还必须有长期的危险的试飞过程。

苏教授想了想,就提议道:“营长,这飞行员……须要飞行技术过关才行,否则……”

王学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这主要是原型机的问题。

这原型机根本就没试飞过也没验证过,发动机也是十分廉价的火箭发动机,这东西就连推力都时强时弱不太稳定,这要是让技术不过关的飞行员来飞……只怕一上来就是机毁人亡了。

这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研发团队不只得不到试飞数据牺牲了飞行员,还把原型机给搭进去需要重新生产。

王学新迟疑了下,就说道:“这事交给我了!”

说着起身就往飞行员营地走。

路上王学新心里就分析着筛选条件:

首先这飞行员得是华夏飞行员,让鹰酱飞行员来试飞……先不说他们答不答应,鹰酱飞行员是属于保命型的,他们在执行任务前通常要自我判断一番这任务是否危险,自己是否值得为这任务冒险。

这些还是其次,如果让鹰酱飞行员试飞,试验结束后王学新估计就要杀人灭口了,否则这所谓的“高精度火箭弹”对鹰酱就不是秘密。

其次这飞行员往后就要从飞行团队中剥离出来了。

这是从装备的保密方面考虑,如果再让他们回到飞行团队中去,就很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探出口风。

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往后这些试飞员就专用于为各型导弹提供飞行方面的建议就解决了。

再次,就是技术要过关,这可是关乎性命和试验能否成功的大事。

王学新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月英,这家伙虽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但飞行技术却是一流的。

只可惜……

她是鹰酱那边增援来的人,国籍也是鹰酱籍,鹰酱那边必要时还能把她调回国,到时八路军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王学新只能无奈的把她筛选掉。

那飞行技术过硬的……

正想着,王学新已走进了飞行员营地。

飞行员正在操场上训练,道格少校自制了一些训练器材,就是类似旋转木马之类的东西,不过转速快得多,飞行员往上一坐就在上面转圈圈……这是为了让飞行员适应这种天旋地转的感觉,否则在空中开着飞机转几圈就不知道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地面了。

所以说当一名飞行员还真不容易,这要是让王学新坐上去转几圈,只怕连昨晚的隔夜饭都得吐出来了。

几名飞行员一见王学新进来,就热情的打着招呼:

“营长!”

“营长回来了?”

在训练场另一头对着飞行员一阵嘶吼的道格少校远远瞥见王学新,就举手朝王学新挥了挥算是打招呼,接着又对飞行员吼叫起来。

周元凯抽了个空就跑了上来,在王学新身边羡慕的说道:“营长,听说你这几天去运城打个转,又打了场大胜仗了?还缴了不少东西?怎么样?有没有带回来一些?”

“去去!”王学新不耐烦的扬了扬头:“带回来也没你的份!”

周元凯呵呵笑着正要归队,却被王学新叫住了。

“周中队!”王学新说:“把李中队叫来,咱们找找你们队长!”

“好勒!”周元凯眼睛一亮,心道:这一口气就叫了两个中队长,肯定有大仗要打,于是兴冲冲的就叫上了李东成。

几个人找到武国智的办公室,正在签文件的武国智赶忙起身向王学新敬礼,然后迎了上来说道:“营长,什么时候回来的?也不说一声!”

首节 上一节 430/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