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180节

至于顾瞬漳的那些亲信,为了防止他们泄密乃至出卖同志,案发的第二天,伍翔宇就专门派人将他们监控了起来,同时将剩下的那些,还未与其脱离关系或者曾经有过接触的人员,全部转移了出去,导致申城中央机关又空虚了不少。

后续的扫尾一直持续到了三月中旬,整件事才算是告一段落,消息也被严格封锁在了组织内部,外头的敌人,无论是国党还是日本,暂时都对此一无所知。

不过对土共而言,这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并不是谭-顾一案,无论是淞沪战场上与19路军的暗中合作,还是租界内和日本特务的你来我往,都比这个要重要得多。

前者主要是上回提过的伤病医院一事,明面上这是宋庆林与牛氏兄弟,联合申城医界开展的救助行动,但实际上土共也有大量人员参与,并提供了不少药品和耗材。

当然,这些物资都是伍翔宇从去年开始,就暗中通过多重身份从各大工厂、洋行订购的,因为程刚经常支援的关系,至少伍翔宇手中的经费并不怎么紧张。

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毕竟苏区使用的药物、耗材都带有很明显的特征,尤其是程刚从后世带来的物资,几十年的技术加成,使得这些东西上面,容易被认出的细节实在是太多了,若是不加区分,那么只可能忙还没帮上,就已经被人找上门来了。

同时这也使得知道有土共参与此事的人员并没有多少,除了宋庆林等少数知情人外,就只有蒋光鼎、蔡廷锴等19路军的高层将领对此有所猜测,但他们并没有主动去确认过,双方就这么默契地维持着现状。

从短期来看,这件事从未造成多大的声势,就连国党那边,都没有多少人知道土共正在参与伤兵救助,唯一知道的那几个,还是地下党。

不过土共也不算太亏,利用这次机会,派过去的同志对19路军上上下下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摸底,甚至还发展了一批表现不错的党员,只是为了避免刺激到蒋、蔡等人,这些活动都相当克制。

所以从长远来看,伍翔宇其实也是在摸索与其他势力的交往模式,未来几年红军的敌人,当然是以常凯申为首的遭殃军嫡系,但除此之外的军阀部队,到底应该如何对待,结合后世的资料,伍翔宇就在尝试着全新的道路。

要怎么做才能“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跟个愣子似的四处树敌,并且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土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和日本人之间的斗争,则要追溯到出云号事件之后土共的宣传攻势了。

二十日傍晚,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甚至都传到了申城市区,但是除了当时正在江边的少数群众外,几乎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吴淞口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即便是亲眼看到日本军舰沉没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或许这是日本鬼子操作不慎导致弹药殉爆,所以除了幸灾乐祸之外,并没有太深的感受。

甚至包括日本人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最先见证到出云号被炸成两截的,是周围那几艘护卫在侧的驱逐舰,自家那么大一艘旗舰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就这么没了,再训练有素的水兵也得懵逼,隔了好长一会才反应过来。

但反应过来之后也不顶用,因为舰队司令部都在出云号上,炸得太快以至于连电报都没来得及发出来,而所有将领事先都没有预料到会发生此事,因此整个指挥系统全都乱套了。

后来等那些舰长好不容易把自己船上的纪律维持住,再上前救人的时候,出云号的整个船体,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还好吴淞口的水不算太深,船沉下去的时候,引发的漩涡范围并不大,所以一些反应比较快的水兵,还是侥幸逃脱了出来。

只不过,因为程刚当初设计方案的时候,很认真地搞到了出云号的图纸,并就炸药的安放位置咨询了好几位船舶专家,最终的成果不仅科学简练,而且还切实可行。

然后参与行动的人员又一丝不苟地完美完成了任务,所以舰队司令部所在的舱室,肯定是仅次于龙骨的重点照顾对象,但凡当时在场的海军将领,能不能留个全尸都得看运气。

损失是如此的惨重,以至于久未经历大战的日本海军,从将官到士兵都沉浸在莫名的震惊和悲痛之中,更加不可能,也不愿相信这是中国人做的手脚。

其次收到消息的是日本陆军,其中的最高领导是第九师团的植田谦吉中将,此人是二月上旬海军陆战队在战场上失利之后,方才被调来参战的,刚一上岸就接过了野村的统帅职务。

本来日本海陆矛盾就根深蒂固,而这回陆军的救场又是一个十足的话题,自第九师团出阵之后,双方之间扯的皮,估摸着比他们和国党说的话都要多。

因此看到海军马鹿吃了这么一个大瘪,同样认为是出云号弹药殉爆的陆军,心里头的那份幸灾乐祸,甚至比中国人还要强烈几分。

当然,明面上大家还是地装出一副悲痛的模样,顶多和同僚说上一句:‘那群马鹿肯定是大米饭吃得太多了,脑子不太清醒了吧’,然后大家相视一笑,该干嘛干嘛。

对了,肯定也不会忘了给大本营那边发去电报,顺带在电文中再损上那么几句,更有甚者,居然一本正经地询问海军方面是否需要援助,那副嘴脸要是让随便哪个海军将领看到了,估计都会毫不犹豫地把炮弹射到自家的阵地上。

只不过,这一切都在20号夜里发生了改变。

日本人的疏于防范本来就在预料之中,历史上王亚樵搭建起来的草头班子都能把出云号炸伤,更何况隐蔽到几乎没有任何痕迹的蛙人部队出马,所以行动之前,土共这边负责整个计划的伍翔宇和程刚,就已经将后续流程商量好了。

无非就是两条路,要么不作声张,让日本人直接吃个哑巴亏,或许事后他们也会调查清楚,发现是有人从水下埋伏炸弹故意造成此事。

但那个时候,以日本人的尿性肯定不会声张出来,对外的说辞八成还是殉爆,至于其他人信不信,反正他们自己是信了,顶多私底下调查一番。

不过这么做的话,或许只有等土共完成革命之后,才可能把所有的真相告白天下,因为一旦错过最初的那个时期,不管是谁站出来认领,都显得证据不足,尤其是在宣传力量尚且薄弱的时候,而这又与土共目前迫切的抗日期望有所违背。

在王冥一众势弱的当下,土共的政策当然要显得正常很多,没有了那些幺蛾子之后,目前中央已经开始准备,走向以抗日为旗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并非是指放弃土改政策,而是根据国内国外的政治形势,进行统筹规划。

具体要如何实施,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但不管怎样,抗日宣传总得走在前面。

而在这块土共因为核心地盘深处内陆,所以又有天然的劣势,除去目前正在组织和参与的东北抗日联军外,红军暂时还没有与日军正面交锋的机会。

这也是李润石和伍翔宇最后为何会拍板此次行动的原因,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可能是近两年里唯一一次有希望的战果了,如果不做,那么在后续与国党的交锋之中,即便喊出了一致对外的口号,也难免会居于下风。

当然,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考虑,内里的细节肯定要比这个复杂得多,总而言之,不管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土共都需要抓住这个宣传机会。

否则整场行动也没必要把王亚樵拉来,作为地头蛇,他的保密工作可能没法做到位,但凭借斧头帮对申城街面的熟悉,传播消息、扩大声势还是可以做得不错的。

当时看到火光之后,李强一行先是赶紧前去接应撤到预定位置的队员们,然后从他们的反馈中确定了爆炸效果,虽然爆炸时后者早已经离得老远,但安放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差错,他们还是清楚的。

随即大家一边将设备全部销毁干净并分开掩埋,另一边则由李强用电台通知了在印刷点等候多时的伍翔宇。

于是不过两三个小时的功夫,第一批宣传资料便传到了19路军的阵地上,随即又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大街小巷。

也就是说,大部分在申城的中国人,其实都是从土共的宣传中,才真正得知了事件的全貌,随后日本人那边也知晓了此事,显然,这个消息无疑是狠狠地扇了鬼子一个巴掌。

先前海陆之间的矛盾被暂时放下,在申城的土共势力成了日本特务机关的眼中钉,但面对严阵以待的伍翔宇,日本人也没能占下多少便宜。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顾瞬漳这个红队队长居然还有闲心出去喝酒,最后甚至喝醉了又跑到日本人的哨卡那里,也难怪谭忠于那夜会如此紧张。

同理,土共在事后的处理与眼下的局面同样脱不了关系,即便不看那夜的事情,顾瞬漳近期的表现也确实难看,对他心生不满的同志大有人在。

再加上这大半个月里,面对日本、国党两方面的围堵,哪怕早有准备,组织碰上的麻烦也小不到哪里去,所以即便伍翔宇在其间的处理方式不是特别完美,大家也都并没有多作计较。

第三百五十六章+ 第五卷 卷尾语(及自我批评)

不知不觉中,小说已经完成了第五卷,字数也正式迈入了百万关卡,同时,到达这个规模之后,作者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将与之前大不相同,尤其对于我这个新手而言。

一些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当故事发展到这里,内容方面的问题便开始层出不穷,趁着这次卷尾语的机会,我就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件事。

从本章说以及评论区中,我和大家都能看到不少读者提出的意见,我想可能还有很多人早已心生不满,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未直说出来,所以希望在这个免费章中,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共同交流一番。

关于大家的意见,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有一部分是由读者口味不同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这点就只能依照作者的判断进行取舍,而不能完全听从读者的安排,否则若是朝令夕改,那么只会把结果弄得一团糟。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读者都认为写得不好,写得不到位,那么就需要作者悉心听取意见,然后努力改正过来,这也是应有之理,是对读者的充分尊重。

只不过要如何分清楚这两方面的异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如我之前经常提到的,站在历史的下游当然可以对前人事迹肆意评价,但若是失去了上帝视角,大家都是当局者,这就很难说了。

我就时常苦恼于这点,尤其是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意见相违背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实在是让人难以确定。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来一场足够充分的讨论。

虽说写小说与革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我认为像这本书的类型,读者的参与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者顶多只是占个主导作用。

能够愿意追到现在的读者,肯定都是希望小说能够越写越好的,但是大家都希望其他人能够听从自己的想法,而小说的情节就只有这么一条线,所以就必须采用民主集中的模式了。

毕竟光看现有发言的话,我想大概率还不够充分,因为更多的读者还是沉默的大多数,并未说出自己的想法,若是忽略了他们,那么这所谓的民主就做不得数了。

而若是全部依赖于读者的意见,小说的整体主旨又很容易变得凌乱,因此同样需要作者的参与,对那些异同之处进行统一加工。

那么作为话题的发起人,我先来做一个自我批评:

(1)情节设计不够合理,内容又快又慢,总体上进度还是过于缓慢了,使得原本紧张的气氛被拖沓的情节搞得索然无味。

或许这是作者为了表现更多的细节而进行的尝试,但很明显因为笔力原因,作者实际并没有驾驭日常的能力,而那些想一出是一出的群像,则让人看得头花眼胀,不知所谓。

与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来个大纲流,不然该详写的不写,不该详写的更写不好,这样还让人怎么看。

(2)部分内容水得过分,论述性的段落太多,给人一种凑字数的嫌疑,大段大段对于情节推进并无多少帮助的内容,充斥在本就不多的更新当中,毫无疑问就是个鸡肋。

小说毕竟是小说,即便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应该以情节为主,若是确实需要的话,那就把私货隐藏在内容当中,而不是直愣愣地全部写出来,让人看着直皱眉头。

但考虑到作者笔力捉急,不如干脆老老实实闭嘴,把故事讲好就行了,评论什么的留给本章说的大佬们吧。

要是连故事都没法写丰满,一天一更的量都得挤个半天,甚至还经常性的断更,那么不如先去回炉重造,这点水平出来写小说,未免太过寒碜了。

(3)爽点把握不到位,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两三句话就那么一笔带过,不该水的时候来个水漫金山,该水的时候龙王爷就下班了,差点没把人给憋死。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进阶内容,以作者目前的水平,怕是还到不了这个层次,不过考虑到批评的完整性,这里就一并放了进来,作为一名网文作者,若是连读者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都没点逼数,还是再练练基本功吧。

实在不行,多去问问本章说的大佬们也好啊。

(4)大佬们自由发挥吧:

以上,这些大多是我从大家的意见中总结出来,然后又加上了我个人的思考与反省,其中肯定有夸张的部分,当然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总之就事论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虽然每天看评论区和本章说的时候,我其实很不想看到那些批评,发展到后面,当我一打开后台,点击相应页面,甚至会有种心惊胆战的感觉,比当年查期末成绩的时候还要紧张。

但是我也知道,不管是批评的还是赞誉的,积极的还是沉默的,大多数读者都是希望小说能够越写越好,大家的想法或许并不统一,但大致的目标还是比较一致的。

在这方面,我确实让不少读者失望了,这里有能力的问题,也有态度的问题。

对于前者,短期内可能没办法立即改善,所以可以预料,上头提到的几点后面八成还会出现,在这里先给大家道个歉。

对于后者,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肯定需要想办法改正过来,否则光认错又有什么作用,首先需要悉心听取大家的建议,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并努力向确定的方向作出改变。

或许在改变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还有邯郸学步的隐患,但只要肯去做、不怕错,总还是有希望能够成功的,至少比坐在原地吃老本更靠谱一些。

大话就说到这里,以我对自己的理解,不出意外的话,可能后面挨的骂还是不会少。

但无论如何,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陪伴,也感谢大家的批评与意见,希望这本书能够顺利地写下去,大家能够看到一个满意的结局。

最后,今天先请个假,看完大家讨论的初步结果后,我再尝试做一点调整。

番外 落日行动1

(有点卡文,先更个番外,明天再加更,12点10看)

97年的申城街头,没有香江回归之类的大事发生,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若是硬要说的话,也许就前不久上映的爱情特效大片,稍微值得那么一提吧。

电影院的门口,一对情侣正急急忙忙地赶来,男生似乎对这次观影相当感兴趣,拉着妹子的手兴冲冲地催道:

“快快快,电影马上就要上映了,听说这可是难得的历史大片,特效直接给拉满了,号称要和《泰坦尼克号》相提并论呢,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

“那能一样么。”女生则要显得不耐烦一些,“人家那是爱情电影,你这《落日行动》是军事片,打打杀杀的有什么意思。”

对于男友那钢铁直男般的表现,女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只能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哪有出来约会看这个的。

再说了,这部电影的内容,无非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玩意,平时在书上、电视上都听说过不知道多少回了,就算加上特效,又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哎呀,你不懂。”男生很明显对战争军事一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乐此不疲地跟女友介绍起来,“这可是我们击沉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对,很有纪念意义,我都知道,虽然后面又击沉了不少,但总归是不同的,你都说过多少遍了。”

女生赶紧使劲点头,制止了男友的继续唠叨,然后看着对方憋得不行的模样,又噗嗤地笑了一声,“行吧,这回就陪你一会,下不为例啊。”

“嗯嗯,走吧,我们快去买票。”看着女友一副宠溺的模样,男生的心里也忍不住涌出了一阵暖流,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后,便赶紧牵着手走进了电影院。

从这时的眼光看来,所谓的“落日行动”确实打下了土共抗日的第一步。

按照官方的说法,从九一八开始,夏日两国就彻底进入了战争状态。

后来的土共一边统一全国,一边对付日本,两手操作之下,不到十年就完成了这一史诗难度的任务,其中发生的故事当然值得津津乐道。

这些年来,专门以此为题材拍摄的电影数不胜数,这次上映的《落日行动》,除了其象征意义外,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

至于和《泰坦尼克号》的撞车,就只能说是巧合罢了,夏美的电影事业恰好都发展到了这个层次。

美国的好莱坞可能稍稍快上那么一点,但在中国的举国体制下,双方还是半斤八两,都进入了大特效时代。

虽说在这之前,美国也推出了如《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之类叫好叫座的商业电影,但公认的集大成者,还得是前不久刚刚下映的那艘大船了。

特效电影就这么一个好处,给人的观感与冲击要远大于一般影片,一经上映,就能引发广泛的讨论。

正好中国新出的电影也是关于一艘船的故事,虽然一个是自然灾害,一个是两国对战,但大家还是不免将其放到了一起进行比较。

言归正传,看来宣传确实到位,当情侣两人买好票入座之后,发现不算太小的影厅内,已经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甚至还能看到几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同样兴奋地坐在那里,等待最终的上映。

熟悉的龙标之后,首先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就是之前海报上的那艘庞大的日本军舰,所有观众的都知道,这是今天的“主角”“出云号”。

在镜头的刻意调配下,那种钢铁巨兽的威势即便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到震撼。

之前看过《泰塔尼克号》的观众在心中默默地做了一个对比,却发现根本分不出上下,硬要说的话,只能是二者风格不同,一个邮轮,一个军舰,确实不好比较。

首节 上一节 180/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