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的时候,风车地的众人还以为是拉金家的大小姐闲着没事干,搞出这么一个小册子来玩一玩。
小册子上除了刊登转载一些《真理报》的文章外,就是帝国内诸侯的各项新闻,和几位学者师兄的约稿以及刊登一些酸诗和小笑话。
前几期的《艺林》虽然发行频繁,但一直不温不火,反倒是那些“教会笑话”为它争取来一批期期必买的拥趸。
最后为了清库存腾地方,露菲尔不得不将这些《艺林》白送。
她的大哥佛拉芒坐船坐了五天到了水坝城,和露菲尔说了一句“快出下一期吧,家里厕所又没纸了。”便坐船离开。
露菲尔气得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硬生生饿瘦了四五斤,甚至都开始自我怀疑这个报社是不是办得太蠢?
但这个情况,却在黑蛇湾战争爆发后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由于黑蛇湾战争关乎相当重要的香料贸易,所以风车地的船主和市民们都对战争进程相当心焦。
而在诸多满天飞的流言中,《艺林》是对黑蛇湾战争报道最准确最及时的,这为它吸引了一批数量不少的读者。
毕竟《艺林》在千河谷有独家消息渠道——露菲尔的几个高级僧侣好友,包括弗采娃、阿尔芒、莱昂纳多等人。
同时,从这份《艺林》报纸与黑蛇湾战争,霍恩和圣联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风车地的城镇中,学者们开始研究《千河谷自由宪章》,骑士们则是纷纷高价收购废弃圣铳和发条炮,而市民们最关注的却是香料价格。
这条逻辑链很简单:战争由农民叛军发起,所以必定带来破坏,破坏必然导致减产,香料和糖都要减产,那么提前囤积就能卖上高价。
于是大批市民开始疯狂囤积香料和黑糖,甚至有人借钱去囤积,那些银行家和商业贵族们高呼“香料秋季必涨价”推波助澜。
唯有《艺林》在报纸刊登了匿名报道,不仅准确地告知了战争情况和黑蛇湾现状,并呼吁众多市民不要囤积,圣联并不是那种愚昧的叛军。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九月份香料船如期驶入港口,市场上的香料不仅没少反而多了。
那些囤积香料的市民赔得裤子都没了。
反而是那些购买了《艺林》的市民们什么事都没有,甚至还有人靠着做空赚了一笔。
经此一役,《艺林》名声大噪,那些拿来垫桌脚的小册子再次登上桌面,成为了市民们的必读物。
这一读不得了,新奇的口语化文章,有趣的教会笑话,激动人心的千河谷神学大辩论,先进的《千河谷宪章》和城建……
在这个谣言流言和不靠谱消息满天飞的时代,《艺林》学习自《真理报》的先进理念,顿时让其变成了时下最准确、时效性最强的消息来源。
著名大学者大法官奎瓦林更是亲自点评这份报纸“理性、中立、客观”,当然奎瓦林大师点评这份报纸是偶然间看到的,和某主编是他的学生没有任何关系。
那几天《艺林》都卖疯了,每天都在加印,印一批卖一批,露菲尔甚至都把前期亏空给平了。
随着《艺林》的风靡,学者们更是发现《艺林》上发一篇文章效果比街头演讲十次都好,某些艺术点评家在报纸上一句话就能让一位新画家作品卖脱销。
商人们惊奇地发现,《艺林》上搜集和分析出来的信息比他们重金购买的都优质,更别提打广告的商家和船主带来的收益了。
原先在老家百般催婚的父亲更是给露菲尔亲笔写了一封信,简单来说,就是“你做得对,极对!”
《艺林》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份报纸一样简单,其背后还隐藏着舆论喉舌的潜力,这才是拉金家族看中的。
只不过她现在同样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大量仿冒报纸的出现。
毕竟印刷报纸又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却可以牢牢控制舆论风向,自然被大量市民和商业贵族盯上。
这些小报虽然不如《艺林》,但却胜在便宜和敢于胡编乱造。
由于《艺林》发表了太多“千河谷神话”,导致他们一直在攻讦露菲尔是千河谷间谍。
外加一些风车地本地城市寡头的针对,就连露菲尔是拉金家族的大小姐都有些左支右绌。
她刚刚整理完一个关于黑蛇湾战争的特稿,正准备稍作休息时,茶餐厅的门突然被推开。
就在露菲尔继续审稿的时候,一个穿着简朴但神色急促的年轻学生走了进来,他扫视四周,见到露菲尔后,便迅速走来。
“露菲尔小姐……”那报社雇员压低了声音,“是新一期的《真理报》和圣联那边派来的使者。”
露菲尔的眉头微微一皱,她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稿件递给这雇员:“好,我明白了。”
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衣襟,走出了茶餐厅,穿过拥挤的木质楼梯,她来到了茶餐厅对面报社二楼的会议室。
门外站着一名身着深色衣袍的男子,手腕藏在斗篷里,一双倒三角眼眨都不眨地瞪视着周围。
露菲尔礼貌地向他点了点头,推开了门。
“阿尔芒?!”
第702章 风车地的重逢
“阿尔芒?!”
露菲尔在看清屋子内的人后,不由得有些脱口而出,但她又立刻捂住了嘴。
弥漫着陈旧的木香的会议室内,墙上挂着几幅精美的画作,每一幅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正中央的木桌上散乱着几份稿件和刚刚完成的《艺林》印刷样本,纸张的边缘已经被翻动得有些卷曲。
桌旁,一盏熏香点燃的香炉缓缓地冒着烟雾,弯曲的线条在空气中游走,站在这烟线旁,身穿一袭黑色长袍的便是笑意晏晏的阿尔芒。
“好久不见啊……”
门“咔嚓”一声关上,露菲尔根本没去理阿尔芒,反倒急急忙忙小跑到窗户边,合上了外层玻璃窗与百叶窗,只留几缕冬日的阳光照射在屋子内。
然后她又打开门,对着外面的人低声道:“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要打搅我。”
随着房门重新关上,光线昏暗的房间内仿佛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壁炉中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露菲尔的呼吸声在微弱的光线下回荡,她深吸了一口气,眼神紧锁着阿尔芒:“你为什么自己跑到风车地来了?你难道不知道,你是北方教会通缉令上的重犯吗?”
“多少钱?”阿尔芒立刻兴致勃勃地问道。
“2000金镑!这是多少钱的问题吗?你要是没事,就赶紧回去吧。”露菲尔既欣喜又气急地瞪着他。
“谁说我没事了?我是带着任务来的。”阿尔芒没有丝毫惊慌,甚至翘起了二郎腿,喝了一口露菲尔的高档红茶才缓缓说道,“第一是要发展风车地拜圣父会,第二是作为千河谷白糖贸易战的主持推广者。”
“你到风车地来,发展拜圣父会?”
在黑蛇湾战争结束以及千河谷百户区化完成后,在七月的御前枢机会议上,主持百户区化归来的阿尔芒就提出了传教计划。
准确来说,阿尔芒认为面对莱亚人的入侵,应该打出去掌握主动权而不是缩在千河谷等着人家来。
神圣轴心的理念,天然就能吸引各地激进的市民阶层和知识分子,如果能把他们组织起来,不管是在情报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能带来不小的益处。
由于莱亚内战与教会南北分裂,导致了莱亚王国国内控制力下降,正好借着圣道派传教的契机,在王国基层把拜圣父会组建起来。
不需要达到百户区化的程度,就算是做到当初胡安诺派在卡夏郡的那种程度,都足以带来不可估量的优势。
“所以,我们在仙石甸、黎明岛、河上屿以及风车地这四个主要方向上都派出了传教士和调查人员。”阿尔芒望着墙上的帝国地图,“这四个地方靠近瑙安河,方便转移和运输宣传材料,等基本的拜圣父会组织完成后,《真理报》和各种神学小册子都会通过这些拜圣父会组织传播。”
《艺林》在被攻讦是“圣道派报纸”后,近来已经减少了圣道派神学文章的刊登。
但先前的《艺林》已然吸引了数量不少的一批市民,毕竟如果认可这种神学叙事方式,他们就不用再恐惧上不了天国或者遭受指摘了。
圣道派修复的大量传统派神学漏洞,更是让不少修士将其奉为圭臬,阿尔芒在风车地组织拜圣父会自有信民基础。
露菲尔听着阿尔芒的叙述,不解之余依旧感到一阵愤懑:“那为什么非得你来?你在这里太危险了!”
“风车地是重要的商贸中心,而且从形态和思想上与圣道派极为接近,是此次战略活动的主要目标。”阿尔芒翻动着桌子上的文稿,“再说了,高层不上,底层谁愿意上呢?”
望着露菲尔那皱起的颦眉,阿尔芒站起身,走近到露菲尔身前:“难道在风车地,偌大一个拉金家族还护不住我一个弱小且卑微的小教士吗?”
露菲尔愣住了,面上忽然下意识地摆出了一副狐疑的神色,但很快她便意识到这个表情不妥,她立刻想装成大义凛然的表情,但怎么都装不出来。
看着面部肌肉失控露出颜艺般表情的露菲尔,阿尔芒伸手在她脸上戳了戳:“你脸抽筋了?”
露菲尔啪一声打掉了阿尔芒的手,瞪着眼睛:“你再碰我脸一下试试呢?”
阿尔芒赶紧举起双手:“呜哦呜哦,开个玩笑开个玩笑,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已经到这个程度了,你要是不乐意,我道歉,下次我不碰你。”
“谁稀罕啊。”露菲尔忽然生气地转过身,快走两步到桌前,拿起新一期的《真理报》遮住了自己的脸。
报纸的内容有些杂乱,但很快便吸引了她的注意。
报纸头条上,基本就是三个内容,首先是千河谷百户区化彻底完成,胡安诺遗作揭露教会黑暗史,以及制糖工坊的再次扩张。
最后的内容尽管简短,但还是一下子就吸引了露菲尔的注意力。
“……目前制糖工坊数量达到30座,并已经在红叶丘筹集到足够资金,预计将在明年开春将制糖工坊数量扩增到45座……”
“……7日下午,伟大的领袖圣孙神圣轴心太阳教皇大牧首霍恩冕下参观制糖工坊,工业区负责人告诉圣孙冕下月产量达到300吨,冕下做出重要指导,糖池里必须有糖……”
“300吨,300吨。”安定下心神,露菲尔放下报纸,不满地对着阿尔芒质问道,“你们的白糖到底什么时候能运来呢?我替你们说了三个月白糖降价了,现在迟迟不降,人家天天骂我,我的《艺林》可信度都下降了。”
露出神秘的笑容,阿尔芒压低嗓门:“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那你说个日期。”露菲尔毫不客气地打断道。
阿尔芒尴尬地咳嗽了一声:“再等等,凯瑟琳阁下还在和那些艾尔银行家和寡头们商量,这件事得办得密不透风才行。”
露菲尔瘪着嘴:“希望在此之前,我的《艺林》不会倒闭吧……算了,你住哪儿?”
“码头旅馆。”
露菲尔立刻露出嫌弃的表情:“我在城郊运河边有一套花园别墅,你住进去吧,码头旅馆人多眼杂,从运河逃跑不会比码头慢的。”
“不愧是拉金家的大小姐啊。”阿尔芒假模假样地给露菲尔行了一个抚胸鞠躬礼,“那就我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703章 风车地的隐秘火种
作为钦定的神圣轴心文官接班人的阿尔芒,进驻水坝城已经两周了,却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劳工们仍然在搬运木箱,将麦秸垫着的骨瓷运入船舱,再将船舱内的丝绸搬到码头。
牵着驴的卖报人将一份份报纸塞入一户户房间的门缝或窗前,茶餐厅和酒馆里仍然坐满了无所事事的市民与投机客。
寡头们仍在攻讦《艺林》报社,《艺林》主编仍在呼吁大家不要囤积白糖。
但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一切却在暗暗发生变化。
在码头附近的一处荒凉街道上,三个身穿粗布僧侣袍子的男人缓步前行,偶尔他们还要停下假装整理衣服,却是偷偷转头四面张望。
三人停在了一处废弃的绿墙小教堂旁,他们敲了敲布满铜锈钉子的大门,差不多十几秒后,门缝中的空隙露出了一只眼睛。
在确定了只有他们三人后,门内的干瘦老教士才打开了门,指了指身后:“快进去吧,就等你们了。”
这间布满藤蔓与爬山虎的教堂外表荒凉,内里却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听到大门打开的声音,正在讲道的僧侣立刻抬头,右手则向下握住了讲道台下的硬弩。
直到看见眼前的三人,他才松开了握住硬弩的手:“原来是奥莱治家的三兄弟,你们今天可迟到了。”
“该死的魔鬼主教,我们不把烟囱打扫干净,他们就不让我们走。”年纪最大的奥莱治伸出双手,让众人看了看他指甲中的烟灰,“可烟囱根本就不在我的负责范围内,我还因此错过了晚餐。”
教堂里的几十个低级僧侣和帮工都齐齐发出了声讨的骂声。
他们捋起袖子,露出被汗粘在手臂上的体毛,几乎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去谩骂他们的修道院长或者工坊主。
虽然生活在被其他地方嫉妒富庶的风车地,可这些普通人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
来自教会和封建的残余仍然牢牢地压在低级僧侣和劳工们头上,让他们连抬头看一眼天空的时间都没有。
风车地虽然是半自治的状态,但内部仍然有大量心向教会与莱亚王国的宗教地主和封建贵族。
市民与工匠们虽然厌恶他们,却也不得不依赖于他们生活,因为只有这些高级神职人员和贵族才有足够的消费力。
“好了,好了,抱怨的话回头再说。”那名僧侣敲了敲桌子,“我们讲到哪儿了……哦对,先前我们说过了,圣父赐予了人类生来就有自由权,并且以自己的形象赋予了人类智慧与理性,所以你做出来的自由选择,就是圣父期盼你去做的……”
找到一排座椅坐下,一名奥莱治掏出了笔记本,并举起了手:“但这样的话,是否就是说教会不需要存在了?那既然如此,神圣轴心何必要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