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俘开始的王国风云 第59节

  大体上来说他拿了哈罗德的剧本担任守方,而哈罗德则拿了征服者威廉的剧本担任攻方。

  征服者威廉在和哈罗德对阵的时候,左翼的布列塔尼军队同样出现了溃退,但是盎格鲁-撒克逊军队没有那么好的服从性。

  他们无视命令,脱离阵型去追杀布列塔尼军队,没了队形掩护,他们直面诺曼人的骑兵冲击。

  这是欧洲中世纪早中期最具威胁力的骑兵之一,对上没有阵型的步兵,结果不言而明。

第一百八十三章 搏杀

  历史上哈罗德部队的轻率直接导致了战役失败,奥维尔既然知道这事情,那自然会多留个心眼。

  说不好威廉的那次溃败是钓鱼执法还是意外情况,总之他就先当做对方深思熟虑有意为之了,多疑对于一位统帅来说应该是一种美德而非缺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除了那些顶端局,打仗更多时候是拼谁犯的错误更少而不是谁的决策更亮眼。

  他反复对士兵们强调,不要擅离职守,这有可能是敌人的计谋,听从百夫长、大队长们的指令按部就班作战即可。士兵们无论如何也还是比较服从命令的,三令五申强调之后没有多少人擅离职守,阵型仍然稳如泰山。

  由于罗马人这边有完善的准备工作,现在日耳曼人这边的局面就相当被动,哈罗德为了不让崩溃的趋势扩大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派出自己的预备队顶上去,要么让法兰克人的骑兵先冲一轮。

  最后他选择将骑兵当做杀手锏,先让步兵部队顶上去,他自己的亲卫队和一部分维京人的部队被派上战场,本来左翼的军事力量就比较薄弱,派出预备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哈罗德没想到这么早部队就崩溃了,提前许多派出来这些预备队。

  罗马人这边的情况也是不好过,他们没有什么休整的时间,刚来得及喘口气就不得不再次面对气势如虹的日耳曼人精锐军队,这些人的质量也都很高,加上体力保存非常不错,一时间罗马人的部队就陷入了苦战。

  奥维尔在山坡上观察情况,也是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日耳曼人的这些小动作,他对罗洛下令道:“带着你的士兵们顶上去吧,按照原有计划来,这一仗决定我们的前程命运,祝你好运。”

  罗洛并不善于言辞,只是沉默的点头同意,然后便行礼退场,前去召集自己的士兵们。

  他和他手下的前维京人们倒是对同类相残这事情没有抵触情绪,死亡和杀戮对他们来说是司空见惯,以前也没少和别的维京人起冲突。

  五百名维京战士在罗洛的号令下加入战场,他们和自己的同行们有显著的差别——装备水平更好几个档次,完全不像是海盗,俨然一副精兵的派头。

  有些作品里将维京人描绘的装备精良,随便一个战士都能凑出来锁甲、铁头盔、长剑、盾牌、斧头、匕首、标枪等等一個套装的武器,实际想想也知道这不可能。

  北地虽说有还不错的冶金水平,但物产肯定算不上丰富,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出城出海做海盗土匪了,正是因为物产匮乏,才有很多人不得不靠劫掠为生。

  大部分维京人虽说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好勇斗狠,但装备普遍不怎么好,皮甲、盾牌和一件单手武器是标准配置,能配得起铁甲和头盔的多少也算是个小头目,至于影视剧级别的全套装备那是只要少数人才能置办得起的体面东西,大多数人就是凑活差事,能不耽误砍人就行。

  相对比之下,奥维尔给自己的雇佣兵们准备了很豪华的“签约大礼包”,罗洛选人走的是精兵质量路线,带过来的人素质还都不错,奥维尔很大方的给他们所有人都装备了盔甲,拿他们当亲卫队和尖刀部队使用。

  这肯定让罗马人和辅助兵们有些心里不平衡,不过一直以来罗洛的表现都很出色,他们有不满也顶多就是发发牢骚,奥维尔和他们之间是私人雇佣关系,钱是奥维尔自己出的,又没有挪用军团经费,军团也不能说什么。

  现在,罗洛等人即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入了战场,并且稍微做了个机动,绕到树林中,从侧面进攻日耳曼人的军队,这支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力量让他们有点始料未及,不过他们的反应也不算慢,迅速反应过来让几支部队分出去应付这些维京人。

  生力军的加入鼓舞了奥维尔这边的士气,并且也实实在在的减轻了一些正面战线的压力,让正面的罗马军团和长枪兵抗住了这一波攻势。

  盾牌的撞击声、金铁交鸣的碰撞声、人怒吼时候的声响、人将死之前的哀嚎....战场上混杂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双方都憋着一口气,咬牙开始坚持作战。第一波拼的是勇气和爆发力,后面是耐力和毅力,不论罗马人还是日耳曼人都知道这场仗事关重大,谁都在拼命坚持着,希望对方率先撑不住开始崩溃。

  奥维尔后来又往军队的右翼派了几支预备队,稳稳地顶住战线,对方也逐渐收拢溃兵,长官们和督战队怒吼着命令士兵们重新组织阵型,鼓起勇气参与战争,甚至拔刀杀死了几个不听从命令丧失作战意志的逃兵,好歹算是弹压下来恐慌情绪,稳定住了局势。

  肉搏战是一件漫长而又显得低效率的事情,往往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双方精疲力尽有一方支撑不住之前都会一直进行下去。

  其实打到中午的时候,日耳曼人已经有点萌生退意,想要撤下去休整一下再打下半场,但罗马人这边虽然一样也是体力不支,但仍旧死死咬住这些日耳曼人不肯松口。

  前线指挥的日耳曼军官发现对方根本就不给自己机会撤出战场,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一口气打下去,这时候不能露怯,双方继续进行惨烈的肉搏战。

  罗马人日积月累的训练这时候发挥用处,军队的韧性和服从度相当高,打这种折磨双方的消耗战很占便宜。

  到后来,日耳曼人的左翼、右翼军阵和中军都有些支撑不住,眼见着就有崩盘被罗马人打穿的风险,一旦阵线被打穿,等待着日耳曼人的就只有溃败这一个结果。

  哈罗德也是没了别的后手,无奈之下只能让法兰克人的骑兵出动,这时候三方也顾不得扯皮,打输了对谁都没好处,在骑兵指挥官的号令下,上千名法兰克人骑兵分作两个骑兵翼,集中到阵线的右侧,准备硬冲过树林对罗马人军队的侧翼进行侧袭。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失败主义谋士

  在这种地形被限制的情况下,留给双方的发挥空间其实也不是特别多,不论奥维尔还是哈罗德都不算是那种想象瑰丽,有天马行空创造力的军事天才,双方都是按套路按章法打仗,拼的更多是战士和基层军官的基本素养。

  现在哈罗德这边江郎才尽,能用的招数只剩下骑兵冲锋决胜,奥维尔大体上也能猜到几分,为此他也做好了准备工作。

  他也命令自己的骑兵出动,和对方正面对峙──相比较法兰克人统一整编的骑兵部队,这次奥维尔的部队反而是散装拼凑出来的。

  罗马人把资源投入到了军团步兵身上,不是那么重视骑兵建设,加上罗马或者意大利这片土地确实也不适合养马,他们的骑兵一直以来数量少不说,战斗力也就是平均线水平,不能说弱,但说多强也是不客观的。

  奥维尔又不是禁卫军团的司令官,自然没有全本土骑兵部队这种超豪华待遇,最开始他的骑兵班底就是帕尔菲希律王带过来的那些轻骑兵,战斗力普普通通,数量上也不算多。

  后来他在高卢地区吸收了一部分骑兵,然后攻打威赛克斯人的时候又整编了一些当地贵族让他们成为骑兵随军作战,两方从数量上来说确实是没有什么显著的差距,但质量和统一度相对来说就差很多。

  哪怕以罗马人自视甚高又很挑剔的标准来说,其实法兰克人应该也不算是单纯的蛮族了,他们已经到达了封建早期的文明程度,和历史上的法兰克人相比较之下,差的似乎就只有高桥马鞍和马镫这种骑具,据奥维尔所知他们似乎已经琢磨出来高桥马鞍了,再研究一下说不定就会整出来革命性的马镫,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思路比工艺值钱多了,想到了工匠们基本都能做出来。

  面对这种水平的对手,奥维尔也不敢托大,给自己骑兵部队定下来的目标就只是拖住敌人这么简单的事情而已。

  进入冲锋状态的骑兵部队速度很快,地中海北岸的世界目前还不存在重装冲击骑兵,轻骑兵一样也能跑出来让人侧目的速度,甚至还略胜一筹。

  双方迅速互相接近然后撞在一起,开始了非常惨烈的肉搏战。

  先是一轮投矛,冲锋陷阵在最前端的士兵们大半挂彩,双方的骑兵撞在一起,不少人被直接撞下马,还有不少人连着人仰马翻,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总体上来说日耳曼人驾驭马匹的能力强很多,他们有更多人保持住了平衡停在马上,然后从容不迫地抽出兵刃同周围敌人近身肉搏。

  这个时代所限,骑兵的定位更多是灵活机动的骑马步兵和负责近战缠斗的近战骑兵,冲击骑兵尚且是个雏形,对方军官使用骑兵的方式显然也比较保守,双方进行贴身作战,许多人被打下马之后,拍拍屁股抄起身旁武器继续加入战局。

  只要按部就班即可,日耳曼人其实也不用出奇制胜,他们硬实力占优势,需要用各种技巧的是罗马人这边。

  哈罗德之所以没让骑兵冲入森林就是担心对方的凯尔特人轻步兵,现在这种担心仍旧成了现实,双方战斗逐渐白热化,日耳曼人开始逐步占优势之后,大群的凯尔特人从森林深处冲出,对着骑马的日耳曼人进行围殴。

  他们事先经过大量的演练,对如何应对骑兵已经是驾轻就熟——四个人一组,一人用短矛刺杀骑兵的坐骑,另外两人趁势将骑兵按倒在地,最后还有一人用斧头或者长剑杀死被控制住的落单骑兵。

  这个组合简单高效,凯尔特人加入战场让战争的天平再次出现了倾斜——骑兵虽然昂贵而又强力,但一旦被拖住陷入拉锯战,那其实也没比步兵强多少,更别说日耳曼人这边面对的是比自己数量更多的敌人。

  凯尔特人悍不畏死地袭击法兰克骑兵的侧翼,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现在留给法兰克人指挥官的选择只有两個——要么咬牙猛冲突破对方的防线,直奔敌人后方侧翼的薄弱位置而去,不考虑自己的退路与生还机会,要么就知难而退选择撤出这片树林,回到起始位置。

  如果法兰克人现在是在为自己的国王而效命,那他们的作战热情估计会高几个档次,说不定这位年轻的骑兵军官会选择拼死一搏,为了自己国家和君主的前途牺牲自己,但现在他们是在为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作战。

  虽说不至于擅离职守抗命,但古典时代大部分人确实都不能理解战略环境或者长远规划之类的东西,他们往往在守土保卫家乡的时候才能爆发出足够的觉悟和作战意志,在这个陌生的岛国,他们当然做不到义无反顾地付出生命。

  权衡一二之后,这名年轻的骑兵军官选择了吹响撤退的号角,让自己麾下的骑兵撤出森林。

  在丢下了一二百人的尸体之后,这些骑兵终于从森林中脱身出来,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战果,相反还多了不少损失,死里逃生之后,骑兵们的士气被严重打击。

  在后方观战的伊瓦尔目睹了这一切,默默叹了口气,同时低声命令起自己的手下士兵:“你去准备让战士们撤回来,这仗差不多打输了,不要让战士们有太多损失,我们后面还有更进一步的计划,船都准备好了吗?”

  对方回答道:“当然都准备好了,就停在黑斯廷斯附近,随时都可以离开,只等我们上船,所有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

  伊瓦尔略微点头,算是表达自己对此很满意,这位副官见状也是继续去忙自己的事情,他招来维京人自己的轻骑兵,让他们去给各个战线上的维京人指挥官通风报信,几十个人顷刻间便散干净,各忙各的事情去了。

  伊瓦尔沉默的看着自己的战士们远去,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

第一百八十五章 树倒猢狲散

  法兰克人的骑兵撤回来之后,短时间内也是不敢再发动冲击,奥维尔则是趁着这个时间开始了行动,他命令隐藏在树林中的凯尔特人冲出树林,从侧翼对日耳曼人联军发动攻势。

  进攻的矛头是库丘林为代表的爱尔兰凯尔特人,这支部队真正的目的是将库丘林这个实力强劲但发起疯来敌我不分的强大天赋者送入敌人阵地中心。

  离敌人阵地还有三五十米的时候,库丘林再次发动了自己的狂化能力。

  随着身体不自然的扭曲与膨胀,库丘林进入狂化状态,身高膨胀到两米多将近三米,双目赤红而又肌肉虬结,宛如神话中的魔兽重临人间。

  他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红着眼睛冲向敌人阵地,日耳曼人也没想到罗马人会在这个时候丢天赋者出来,猝不及防之下完全没有像样的防备,只不过几分钟的功夫,交战区域内的日耳曼人损失惨重。

  这条战线上的指挥官是一位盎格鲁人天赋者,他试图制止库丘林的行为,在士兵们的掩护下试图杀死或者重创库丘林,但是很显然,双方的战斗力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只不过十几個回合,他就被死死地压制住,在库丘林的高压攻势下险象环生,眼看着就要被重创甚至当场杀死。

  周围战线上的日耳曼人天赋者倒是想要集中火力制止住对方的行为,但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奥维尔这边就又有了新的行动。

  他很清楚自己有个显著优势——天赋者数量众多,就算有些人是来凑数的,那也无妨,只要天赋者出现在战场上,就必定会打击对方普通士兵的士气,让敌人的天赋者不敢擅离职守。

  库丘林出战之后,奥维尔命令自己所有能命令的天赋者全部投身于战场一线。

  布狄卡带着剩下的凯尔特人从战场的另外一侧进行攻击,扰乱敌人的防线。

  贝利萨留和斯提里科带着奥维尔最珍视的精锐部队投入战场带队发动攻势,试图从正面捅穿日耳曼人逐渐薄弱起来的阵型。

  吉尔.德雷斯带着高卢骑兵冲出森林准备迎战人心浮动的法兰克骑兵、阿尔弗雷德带着一部分亲卫队象征性地参与战役,他和威塞克斯红龙旗帜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当地人的士气,毕竟威塞克斯才是诸国之中最强大的那个,现在连他们的国王都投入罗马人麾下,为罗马人作战,容不得这些士兵不消沉沮丧。

  此外还要算上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罗洛,奥维尔甚至破例让战斗力并不强大的让娜也加入战场,领着一支高卢人部队投入一线。

  原本就显得有点摇摇欲坠的日耳曼人阵线此时此刻显得格外风雨飘摇,似乎只差临门一脚就即将被攻破。

  哈罗德知道罗马人这次是豁出去了,决定要在这次攻势之间解决本场战役,他高举起自己的佩剑,对自己最信赖的卫士们做最后的动员。

  “勇士们!也许这会是我们的最后一次战斗,但绝对不会是我们最为耻辱的战斗,让这些自诩文明人的屠夫看看,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懦夫那样对他们俯首称臣!!”

  说罢他就一马当先带着亲卫们投入战场一线,日耳曼人所有剩下仍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也悉数投入战场。

  战争进行到这个程度,双方都已经是筋疲力尽,不过罗马人终究是有更强大的耐力和忍耐性,奥维尔命令所有天赋者投身于战争的行为也极大鼓舞了前线士兵们的士气。

  他还是比较注重宣传的,一直以来都在有意识地向士兵们宣传如下信息:他们在天赋者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绝对优势,也许在战争时候会一时间处于下风,但在天赋者们加入战场之后,战局就会被改变。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相信了奥维尔的宣传,现在天赋者真带着援军奔赴战场,无疑是对所有罗马士兵的精神激励。

  他们感觉精神大振,爆发出一股力量对日耳曼人的阵线发动又一轮新的攻势。

  相比之下,日耳曼人这边的增援就显得有些寒酸:就是一些重新收拢起来的溃兵和预备役士兵,最重头戏的就是哈罗德.葛温森自己的亲卫队,这些亲卫虽然战斗力不错,但毕竟就只会有那么两三百人,放到战场上属于不痛不痒。

  除了哈罗德自己之外,虽说法兰克人和维京人的指挥官都是天赋者,但他们这次没有选择同哈罗德一起流血奋战。

  法兰克人那边还算好,只不过稍微有点出工不出力的意思,明明指挥官的作战能力不弱,却跟明显比自己弱一头的吉尔.德雷斯打得有来有回,法兰克人的骑兵也是一样,一直在和更加弱小的高卢骑兵缠斗,双方交战的位置在战场的边缘。

  只要法兰克人发现局势不妙想撤退,除非这些高卢骑兵豁出性命来拖住他们,否则是肯定能从容离开的。

  至于那些原本就跟哈罗德非常不对付的维京人,他们做的就更绝了,各个战线上的维京士兵都在逐渐撤离战线,伊瓦尔认定这一仗会输之后非常爱惜羽毛,立马命令维京战士们撤离战场。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战线不稳行将崩溃,原本兵力和士气就都有些捉襟见肘,这样一来就更是如此了。

  伊瓦尔丝毫没有管当地人死活的意思,反正他的士兵上了船就能溜,罗马人忙着占领当地到时候也不会太为难他,大可以直接溜之大吉。

  联军的弊端在这一时刻彰显无疑,一旦对战争的信心出现动摇,那么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人人都想要保全自己的势力而会想着先于友军撤退,一来二去就产生了这种连锁反应,所有人都对战争胜利这一结果没有了最基本的信心。

  最后就只有哈罗德自己在拼死咬牙支撑,但有些事情最终也不会随着个人意志而改变。

  伴随着贝利萨留的军士正面冲破日耳曼人的阵线,整场战斗正式宣布进入了收尾阶段

第一百八十六章 尘埃落定

  有了一道破口,很快就出现了第二、第三道,日耳曼人的阵型迅速被冲击的千疮百孔。

  随着战线一起被冲垮的还有日耳曼人的抵抗意志,阵型被打穿之后大部分人都失去了作战的信心,有人选择发动自杀式袭击、有人选择原地投降,不过更多的人还是选择溃逃跑路。

  他们多是当地的昂格鲁—撒克逊人,在当地找个地方躲藏一下对他们来说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仍旧冷静作战的士兵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几乎是只剩下哈罗德和他的亲卫队们。

  他的抵抗意志十分值得尊敬,直到这时候仍旧没有考虑过撤退,依旧留在第一线指挥部队,并试图约束逃兵回到战场。

  奥维尔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稍微有了点惜才的感觉,他还是尊重骨头硬的人的,不过也就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因为看这情况,哈罗德·葛温森应该是非死不可。

  首先罗马人在不列颠的作战肯定得有个背锅的靶子,奥维尔不会把威赛克斯的阿尔弗雷德推出来背锅。位置合适的人也就只有哈罗德自己。其次哈罗德是造成老图拉真死亡的罪魁祸首,奥维尔跟老图拉真有交情,老图拉真也是维斯帕的亲信和朋友,这事情奥维尔必须得给维斯帕和老图拉真的家人们一个完整的交代。

  他的养父维斯帕是一方面,老图拉真的儿子则是另外一方面,那毕竟是五贤帝之一的图拉真,在奥维尔心里的重要性要远胜于一个哈罗德。

  最终在士兵们的围攻下,难以为继的哈罗德在指挥部队的时候被一轮箭雨射中了眼睛,这個世界的天赋者虽说战斗力强一些,但肉体却是比普通人没强出来太多。

  被射中要害的哈罗德挣扎几下之后就当场毙命,含恨而终,指挥官阵亡的日耳曼联军这下彻底失去了抵抗意志。

  后面的一切事情就都顺理成章,还留在战场上没有投降的日耳曼人军队现在大半原地投降,极少数抵抗意志坚决的士兵最后进行了一次自杀式袭击,但仍旧是杯水车薪,战争到这一步宣告结束。

  由于自己这边的损失也很大,士兵们的状态普遍不太好,奥维尔没有命令士兵们追击逃跑的士兵,他们对地形也不熟悉,冒进很容易吃亏。

  -------------------------------------

  让辅助兵打扫战场,奥维尔带着大部分士兵大摇大摆地回到了已经被占领的伦敦城。

  他堂而皇之地给居民们展示自己俘虏的战士、旗帜与各式战利品,冷冰冰的事实浇灭了大部分人的抵抗热情。

  奥维尔穿着礼仪性的华丽黄铜盔甲,打扮得宛如雕塑中的英雄人物们,他骑着高头大马,器宇轩昂的走在军队打头位置。

  来到城市中央的小广场,这里现在聚满了围观的平民,贝利萨留担心里面混杂有刺客所以想疏散群众,但提案被奥维尔自己拒绝。他站在广场最中心的平台上,居高临下环视周围的平民。

  他们的表情大多非常复杂:有恐惧、有愤怒、有悲伤...当然最多的还是惴惴不安和对未来的迷惘,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会何去何从。

首节 上一节 59/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