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舍我其谁?
“吾皇万岁!”
群臣高呼。
“陛下万胜!”
士卒呐喊。
“天子万福!”
百姓相和。
郑均站在高台之上,见此山呼,不由轻笑了起来。
“朕绍膺天命,统御万方,念前朝景隆皇帝李钺,恭俭仁厚,禅位以安社稷,其德可嘉,其心可悯。稽古圣王之制,存亡继绝,礼遇先代,乃彰新朝之仁厚,亦慰天下臣民之望。”
“今特册封李钺为宣乐公,赐第宣陵,岁给禄米,永享尊荣。其宗庙祭祀,仍依故礼,有司以时供备。子孙承袭,世世勿绝!”
而听到了此诏之后,景隆皇帝……宣乐公李钺当即松了口气,激动不已。
没成想,还有郡公之爵可受!
他还以为,自己最高也就是个县侯呢!
“吾皇万岁。”
李钺当即长拜。
而见此情况,郑均不由轻笑了一声。
对李钺,郑均倒是没有曹丕那么大度,让他在封地能够以天子之礼继续生活。
能继续宗庙祭祀就差不多得了。
也没帮上什么忙。
做完这一切后,郑均又道:“朕承昊天之眷命,登临大宝,统御万方。内治之重,莫先于正位中宫,以彰坤仪;妃嫔之选,亦当显德而序尊卑。今稽古典礼,特颁册命,以定六宫之制。”
“册封蔡氏为皇后,赐金册金宝。皇后秉性端淑,温恭娴雅,辅朕于潜邸,克勤克俭,德配宸极。今正位椒房,母仪天下,统摄六宫,协理内政!”
“册封李氏、杨氏、卢氏为贵妃,赐金册。贵妃性行温良,才德兼备,侍朕多年,勤谨无怠。今晋位贵妃,以彰其贤。”
“皇后宜率六宫,导扬内则;诸贵妃当恪守礼法,辅佐中宫。内外命妇,皆当敬奉,以成雍穆之化。”
册封完皇后之后,登基仪式也差不多结束了。
而郑均却没有第一时间走下祭坛,而是站在高台之上,极目东方。
来自异乡的皇帝在神京登基,大汉君临天下,席卷而来。
光是看纸面实力,已是天下第一。
如今的大汉,已横跨博州、宣州、岚州、关中、陇州,赫然成了北方第一强国,但郑均非常清楚,这其中有多虚。
虽已登基,但自己的大敌还在东方。
中原之地,必须拿下!
只不过现在,郑均需要消化一下当前战果。
顺便将那四枚从大周府库里得到的四枚元丹境妖王内丹吸收,同时也要着手创造出一门,属于自己的神通。
第233章 诸王反应,闭关修行
大汉皇帝登基,天地震动。
郑均称帝的消息可以说是很快便席卷了整个天下。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给震惊到了。
虽然南国也有两人称帝,但大周对南方的掌控能力不强,被萧銮、陆孟两位顶级门阀世家的元丹武圣称帝,也是正常。
但北国,向来是李氏自留地。
这位郑均以布衣之身,在神京称帝,这可是震惊天下的大事!
更是让李氏诸侯王震怒!
而距离郑均最近楚州,楚王在郑均登基后第三日便收到了消息,登时大惊失色,召集群臣议事。
楚王宫内,群情激愤!
“王上,郑贼欺我周室无人乎?”
一个看起来颇为虎背熊腰的通窍大将脸气得发红,一瞬间倒是有了几分关公的模样,接着便厉声道:“大王,末将愿为先锋,杀入神京,为您生擒此贼耳!”
“是极,是极!”
一旁一个白面小生也在叫嚷着,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此贼利令智昏,大王发兵,伐无道、诛贼郑,届时于神京登基,岂不美哉美哉?”
而一个老将也在一旁深思熟虑道:“南梁不可抗衡,北汉或许能战。”
“……”
楚州的十数位通窍各自发表意见,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沉默不语的。
因为他们已经略微察觉到有些问题了。
而坐在王位上的李宏脸色涨红不已,望着这些人,可以说是有些无可奈何了。
“寡人叫你们来,不是让你们添乱的!”
楚王李宏深吸一口气后,张口喝骂道:“那梁贼萧銮有四尊元丹,汉贼郑均难道没有吗?你们的脑子被狗吃了?!出的什么馊主意?!如今天下陨落的三尊元丹,可都葬送自郑均手中!”
听到了楚王李宏的喝骂声,大家这才尴尬不已。
他们以为,楚王殿下之所以会唤他们过来,也是为了群情激奋,怒喷郑均一下。
毕竟楚王殿下可是神武皇帝的血脉后裔,虽然只是神武皇帝的庶子,但才干不同凡响,定然大有作为。
他们以为,此番郑均篡位,楚王殿下要有大事去做,直接恢复周朝统治,拒绝承认‘景隆’伪帝,兄终弟及,直接成为大周第三代皇帝,复兴大周。
至于那死而复生,在胶东郡登陆的永昌皇帝?
不熟,铁冒充。
毕竟永昌皇帝的政治生命已经在今州大梁城下葬送了,别说那胶东郡的家伙分不清真真假假,就算是真的,他在天下诸侯眼中,也是个死人了。
齐、魏、韩、越四王不会容忍他的存在,而蔡家投资郑均大获成功,蔡家嫡女已然成为大汉皇后,能够继续效忠永昌皇帝的,或许只有屯兵在彭州的岳国公舒卫渊残部。
楚王也是很清楚这种处境的。
如此情况,自己的这位皇兄已经和天下寻常小诸侯没有什么区别了,而且他的处境更加可悲,比起在益州的张本功还要差一些。
毕竟他要面对的,可是四位亲王七尊元丹武圣的联合绞杀。
属下们都觉得自己是有机会成为大周皇帝,让他们更进一步的,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没有比自己那位皇兄好到哪儿去。
南有萧梁,北有郑汉。
自己夹在中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
南方的萧梁政权,大梁皇帝萧銮、丞相王茂弘、大将军王处仲、大都督谢度安,皆为元丹武圣。
北方的郑汉政权,大汉皇帝郑均、安王卢正林、宁王蔡抗、庆王赵炜,也皆为元丹武圣。
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是真的符合君臣之礼,内部或许也有斗争。
但无论如何,面对外敌,他们一定是团结一致的。
这他妈的。
自己轻则对付四个元丹武圣,如果一旦出了问题,引得前后夹击,自己可是要一口气对付八个元丹武圣!
这可比胶东郡的永昌皇帝要难受多了!
永昌皇帝也只需要对付齐王、魏王、韩王、越王、杨氏二老祖、虢国公魏搏虎这七个元丹武圣罢了。
反正楚王李宏是看明白了。
定鼎天下者,就在郑均、萧銮、齐王李淑、燕王李篙、魏王李放和永昌皇帝这六人之中产生。
至于什么狗屁的张本功、自己、凉州的李诨和那占据东南沿海的大吴皇帝陆孟,都只是割据一时的小诸侯罢了,成不了气候,暂时称王称霸而已。
而对于这六人,楚王李宏其实更看好自己的兄长齐王和弟弟燕王。
郑均、萧銮,元丹众多,但利益不均,可能会出现背刺行为。
魏王,和韩王合作,或许会对至尊之位有间隙,而杨氏二老也不是吃干饭的。
他们这几个,虽然元丹多,但不是一条心的。
齐王、燕王,虽然元丹数量不多,但好在众志成城,上下一心。
齐王有魏搏虎,燕王有王成栋。
此皆忠臣。
齐王拥兵六十余万,占据天下富庶之地。
燕王虽然只有三十万兵马,但常年与北戎、东夷征战,乃天下一等一的精锐。
而且最关键的是,燕王甚至还在坐山观虎斗,这些年来除了派兵以‘叛乱’的名义占据了博州五光郡之外,也再无行动的意思,一直在蓄力,足以见得其雄浑的野心了。
这几点,就足以让郑均、萧銮和李放去学了。
楚王李宏深吸一口气后,望向左右群臣,张口问道:“本王叫你们来,不是商讨该打萧梁还是郑汉,而是……”
“本王欲为藩属附庸,你们觉得本王遣使寻谁,会更好一些?”
妈的,皇位没我份,灭族算我的。
狗屁的大周,本王不管了。
关上门来醉生梦死得了。
听到楚王李宏的话语,楚州群臣面面相觑。
啊?
大王,您未战先怯?
已经开始考虑投谁了吗?
你可是神武皇帝的儿子!怎能如此啊?
“与汉帝结盟吧,我等与汉帝未有恩怨,先前还送去珠宝交好,未动干戈。”
“不可!汉帝篡周,大王乃神武皇帝血裔,若是与汉缔盟,为汉附庸藩属,天下人该如何看待大王?还是与梁皇谋平,方为正道!”
“你这老匹夫,果真是蠢彘一只!汉帝篡周,那梁皇难道就不是反贼?我军与梁军大战数次,甚至大胜一场,令梁皇损兵折将,梁皇岂能罢休?况且梁皇与东吴结盟,如今扩张方向除了我等之外,也就只有刘氏罢了,刘氏与其尚未结怨,梁皇岂会如此?”
“为何不能?平州刘氏乃当年夏祖后裔,如今乱世至,他们自然也有恢复祖制之心,梁皇未必不会征讨……”
“夏祖后裔?都三千年了,谁还记得这个?况且平州刘乃是当年夏祖族弟后裔,并非夏祖本人后裔!况且与数千年前的夏祖相比,王上乃是神武皇帝子嗣,比起刘氏而言,我们难道不更是大敌吗?”
“……”
楚州群臣又吵了起来,叽叽喳喳,如同麻雀一般,吵得楚王李宏脑袋疼。
而就在此时,忽然有一清瘦谋士站出身来,对着楚王李宏先是拱了拱手,然后对在场众人道:“我有一言,还请诸位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