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灵宝铸长生 第98节

  “咳……”

  朱谨收回目光,说道:“邓道友法术高强,又有宝物护体,不惧魔形侵袭,能够来去自如。”

  “但是我等只能依仗阵法据守,恐怕难以久支。”

  “蒙道友之助,才能突出重围,此情定然铭记于心。”

  应阐其实并不认为,在宗门的掌控之中,会酿成严重的苦果。

  但对朱谨的谢意,他也没有过多谦辞,只是应道:“如此,我便受了道友之礼。”

  朱谨闻言,又道:“当下身在天外,只能空口言谢。”

  “待到回返仙府,我与诸位同门,定有薄礼献上。”

  应阐这便不愿领受了,推托了几句,朱谨却只转过话题,说道:“两位道友可要回返仙府?”

  应阐料想此间方圆,所有的魔形,恐怕都已在这一战之中扫清。

  虽然放眼整座星辰,恐怕还有许多魔形辄待斩杀,或许也有一些激战正在发生。

  但是他们经此一战,皆是精疲神乏、法力损耗不轻,确实是不宜再战了。

  应阐道:“确有此意。”

  李玄英也颔首应下。

  朱谨喜道:“如此,正可同行一道。”

  两人自然没有推拒的理由。

  除朱谨二人外,此间还有四名同门,由朱谨引介相识之后,他们又纷纷向应阐行礼致谢。

  应阐不敢托大,一一回礼,言称愧受。

  随后,众人又收拾了一番,才齐齐把遁光驾起,寻往一座值守山峰,经由太虚法坛接引回到仙府。

  再次出现在都务院中,很快便有道人相迎,收走了众人的葫芦法器,又简单地询问了些情况,便将众人送出都务院去。

  众人皆是精疲神乏,并无久聚之意,很快各自道别。

  应阐不得已,又与众人一一话别,最后和李玄英二人之间,倒是言浅,只约定了来日再论剑术,便各自动身回返道场。

  回到涵虚道场之中,应阐换了一身净衣,却未急着进入静室。

  他在书房坐下,将今日磨炼法术的心得,一一梳理于纸墨间,直到夜阑更深。

  “善。”

  望着满纸墨痕,应阐隐隐只见,感到自己对于法术的领悟,比之日间,已又有了长进。

  道法,果然不仅在修、在炼。

  再次对此一言,有所明悟,应阐嘴角不由露出丝许笑意。

  他把眼前这满载了自己修炼心得的册子合起,收入书架之中,这才徐步回返静室,施施然于塌上坐定。

  依法入静,持神养精,吞吐灵机,周天运转。

  倏而之间,昭光山的沛然灵机,竟是汹涌汇聚而来。

  短短数个时辰之内,应阐的气机便由杳杳微伏之状,恢复圆满,而且犹未止歇,升腾之势愈盛!

  恍若玄光一道,腾腾而起,直欲冲破天灵,贯穿云霄。

  如此,忽忽日月几转。

第132章 《玄都一炁雷珩书》

  是日东方欲晓。

  应阐从静定之中退转,睁开双眼,露出丝许感慨。

  旋即,一道湛湛玄光倏然透体而出,在周身流动不断,时聚时散,汇为龙虎,化作飞鸟……灵动非常。

  正是法力凝炼,变化随心之象。

  他心念微动,体外那道玄光兀地一凝,当空缩为一枚宝珠,晃晃明堂,仿佛昼光,悠悠飞上了静室顶部,悬于洞壁之上,竟是动也不动了。

  以他如今的法力,这枚‘宝珠’,二十年内光明不会减弱半分,二十五年以后方有散去之虞。

  修《万法玄象宝箓》者,习法便是修行。

  他的法术逐渐精深,映照在万法宝箓之上,对其修为也大有裨益。

  从那太初石星回返之后,应阐凝炼法力的进度,便节节飞涨、一日千里。

  当然,此非常态,否则恐怕玄功大成亦不远矣。

  应阐摇了摇头,起身出了静室,便见道场的禁制中,拘着符书一道。

  他唤来了符书一看,心中便已了然。

  原来这符书正是都务院所发。

  这几日里,应领法旨者络绎不绝,已将太初石星上的天外魔形剿灭殆尽,而都务院的奖赏也已兑现。

  应阐斩除魔形、收摄浊气,装满了都务院的葫芦法器,都务院依例奖以道功一百。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符书中还提及,应阐救援同门有功,对扫清魔形一事亦贡献不小,因此都务院又另外奖勉了他一笔道功。

  “看来,当日太初石星上的形势,果然都在都务院的监察之中?”

  应阐若有所思。

  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欣喜之事。

  这一大笔道功在他手中,能派上的用场可实在不少。

  应阐收起符书,便直奔天都巨岳,沧溟洞天。

  如今他已轻车熟路,出示了弟子凭证,便往‘震’一字的书架区域而去。

  他的《小五行雷罡诀要》便是在这区域寻来,此行则是为了再寻一门雷法。

  《小五行雷罡诀要》是以五行为基,虽是高深法术,但并不算上乘雷法,应阐最初会有此选,是因为他以往不曾接触雷法,借此易而得窥门径。

  而在入门之后,便可以精研上乘雷法了。

  应阐早有考量,也有几部心仪之选,不过他并没有急着直奔目的,而是在‘震’一字的书架间,悠然走着,偶尔看到感兴趣的法术、经书,也会拿下来翻上一翻。

  “所谓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

  雷霆精气,在这世间十分独特。

  其十分常见,凡有雷云酝酿之时,自然便有大量雷霆精气滋生,其又十分罕见,除非情况十分特殊,或有修行人截取,雷霆精气通常不会久留于世。

  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

  散于天地,生发万物,因此又有雷霆孕育生机之说。

  而大多数雷法,修行入门的第一步,便是截取雷霆精气炼化。

  应阐修炼的《小五行雷罡诀要》是取五行之气模拟雷霆,倒是省却了这一步,但也失了几分雷法真意。

  这也是应阐另择雷法的原因之一。

  当然,《小五行雷罡诀要》他也不会落下,或许等他臻至高深境界之后,便能真正合炼五行雷霆呢?

  应阐转了几圈,取下《紫霄神应经》、《雷霆玉枢经》等几本典籍,又找到已选定的《玄都一炁雷珩书》,以道功兑取之后,才去往研读、抄录道书的区域,寻了一条长桌坐下。

  几部典籍,都需要以道功兑取,但与《玄都一炁雷珩书》比较起来,便不足为道了。

  这部雷法,价值一百二十八点道功,是应阐在沧溟洞天之中,见过价值最高的道书之一。

  自然,可以见得,这部雷法的内容之繁浩,奥妙之高深。

  其中不仅包含了十数种截取、采撷雷霆精气的法门,数种搬运、炼化之法,数种声名显赫的神雷炼法,各种雷法的运用诀要、关窍……

  除此之外,更有借雷霆精气锤炼体魄之法,借雷霆精气凝炼法力之法等等,本身亦是一部深奥的道经、典籍。

  可以说,如此一部《玄都一炁雷珩书》,若能参研透彻,便能成就一名造诣高深的雷法修士。

  应阐在长桌上,把《玄都一炁雷珩书》摊开,先是仔细抄录了一本,也算前后通读了一遍,随后才从头开始品读,对照着《紫霄神应经》、《雷霆玉枢经》等几本典籍,一一推敲其中精义……

  不知不觉,竟是沉浸其中。

  直到开静的钟声,再一次在他耳畔响起,应阐回过神来,惊觉玉走金飞,自己已在沧溟洞天之中,呆了足足两个日夜。

  为防门中弟子荒废道业,沧溟洞天之中,有不可停留超过三日的规矩。

  应阐若再不离洞天,恐怕就有当值道人前来提点了。

  他摇了摇头,把桌面收拾一番,将手中的典籍道书各归原位,这才带上自己抄录的副本,向外行去。

  一面走,一面忖道:“无论我是想炼就高深雷法也好,想借雷霆精气锤炼体魄、凝炼法力也好。”

  “都要先从天地之间,攫得雷霆精气入体。”

  “但是雷霆精气,只在雷云酝酿之时滋生……”

  应阐目露思索。

  算来,方今夏阳未退、秋阴初盛,正是秋雷时节,山中雷雨交作乃是常景。

  他想寻那雷霆精气,倒是不难,择日离开仙府,去往大万山中等候即是。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得做足准备。

  要知道,雷霆精气刚猛狂暴,虽有孕育生机之造化,更有毁灭万物之威涛。

  想要将之降服,并非易事,别到时候出了疏漏,引得雷霆精气入体,却又降服不住,反而被其所伤。

  他回想着这两日,来回翻读《玄都一炁雷珩书》所得,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需往琳琅院、丹霞院走一趟……”

  “除此之外,截取、炼化雷霆之法,亦得再三推敲才是……”

  思定,应阐不再耽搁,快步出了沧溟洞天,又在天都巨岳之上周来转去,直至午后时分,才驾起了焰光,携着满载收获,回往涵虚道场而去。

第133章 天雷

  夏阳未退,秋阴初盛,阴阳相薄,雷雨时兴。

  是日,玄都外山望东千里之外,一道薄薄赤光正于云下疾行。

  赤光之中,是名宽袍大袖、衣袂飞扬的青年道人,周身焰火隐现,起伏翻涌之间,飞云掣电。

  正是应阐。

  几日前他做足了准备,便从仙府离开,来到万重山中等待雷雨。

  当然,以他的修为,还不足以遥隔千里,感应到雷雨发生。只是修行人知天象、晓阴阳,通过观察天地之气流动,便不难以推算一二。

  何况应阐还有演天珠,外演万象机变之助。

  今日晨初,他算到这个方向可能正在酝酿雷云,便朝此处紧赶而来。

  飞遁了许久,遥眺天际,终于望见一抹浓浓铅色,应阐顿时精神一振:“果然是有雷雨发生。”

首节 上一节 98/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