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群魔杀散……”
李玄英望着那滚滚浊云,喃喃道:“这可实非易事。”
“不过师兄既有此念,想来是有成算在胸了?”
应阐闻言,不禁一笑。
凭他之力,杀散魔群?或许落在谁人耳中,都会觉得他是大话炎炎。
不过李玄英便敢相信,应阐成算在胸。
“不可说是成算在胸,但有些许把握,便已值得一试。”
“但是无论成败,我都可能耗尽法力,因而需有同门为我护法——”
应阐合掌笑道:“此人若为玄英,我自然再信赖不过。”
李玄英大为振奋:“定不敢叫师兄失望!”
“如此——”
应阐点了点头,倒持乾坤弓的左掌一转,便将弓身执于身前。
“乾坤弓么……”
李玄英目光一闪。
以二人的交情,他自是听闻过乾坤弓的名号,虽不知晓这件法器的详细,却再清楚不过此弓神威。
李玄英想了想,说道:“师兄且慢。”
不等应阐讶异,他已取出一个小小玉瓶,轻轻一倾,掌中便多出了丹丸一枚,薄薄丹气,缭而不散。
“此丹,师兄服下,周天搬运丹力,少顷便能恢复大量法力。”
“当能助师兄一臂之力。”
“哦?”应阐瞧了一眼,并不犹豫:“如此,多谢玄英。”
说罢,他便接过丹丸服下,依法施为,果然不过片刻,法力便恢复了三四成,而丹力犹未耗尽。
应阐顿时精神一振。
他与魔形接连厮杀,自然消耗法力甚重。
不过玄光修士的法力,不是无源之水,又有法钱可以稍稍弥补,应阐自忖强榨一榨,当能全力开乾坤弓两次,这才稍有把握杀散群魔。
如今得了李玄英的丹药之助,成算便更多了一分。
“好丹药。”应阐轻轻舒了口气,喝道:“师弟且瞧我的手段。”
语毕,他也不往前遁去,便在此间凌空站定,挽弓而射——
霎时风声呜啸,十道飞虹仿佛连珠串就一线,划空而过,射入滚滚浊云。
十箭连发,自非全力开弓,不过杀力却也不浅。箭芒所至,浊云如布帛般被撕裂犁开,显出十道清晰而短暂的‘沟壑’。
虽只一转瞬间,这些沟壑便已弥合,但是应阐本来也未寄望,轻松重创群魔。
不过引蛇出洞而已。
果然,浊云受此一击,顿时翻涌如沸。
只是应阐本料,其中会有成群的魔形,如那龙兽一般飞出。
然则那浊云翻涌了一阵,却忽然间有道狂澜涌起,化作一只六指魔爪,遥遥朝着应阐抓来。
远远望去,仿佛有尊魔神端坐在那浊云之中,遥空探臂出爪一般。
“又是这般模样……”
应阐望着那魔爪掌心中,仿佛千百邪眼的纹路,微微眯了眯眼:“莫非不是幻化,而是另有来历?”
但转瞬间,他把杂念抛去,却是不惊反喜。
事到如今,应阐已对天外魔形十分了解,知道这些邪物汇聚的数量越多,破坏力便越强悍。
这魔爪与浊云相连,威力自是惊人。
李玄英见此一幕,也不由得神色一紧。
然则应阐却是一声大笑,喝道:“来得正好。”
旋即,奋力开弓,箭出弗如光电掣空,瞬间洞穿大气,贯入魔爪,霎时那魔爪便似脆弱的琉璃一般,寸寸皲裂、片片粉碎。
而那箭光去势不减。
锋芒所过之处,丛丛浊气破散,由掌心至小臂,至关节,至浊云深处,摧枯拉朽!
轰隆隆犹如闷雷之声,不断传至,整片浊云竟是剧烈震荡起来。
“嘶……”
李玄英虽然知晓乾坤弓不凡,也不由得惊叹:“真真洞彻乾坤,贯穿阴阳之神威也。”
应阐眉锋一扬。
这一箭造成的战果,无疑出乎了他的预料。
虽有天外魔形主动‘配合’之由,但是这不妨碍应阐乘胜追击。
他换了口气,就要再次开弓,但也正在此时,那浊云中的震荡竟是愈演愈烈。
旋即,便见一道明光‘刺’出浊云,由下而上划过一周,竟如利刃裁纸一般,剖开浊云!
“是先前那一位?”
应阐心中一动,立即反应过来,是在自己之前赶到此间的那名同门。
此人也实本领非凡,强行闯入浊云之中,竟然完好无损,此时抓住时机,便又突出重围,更是瞬间又于魔群重创。
旋即,又有七八道遁光从浊云中飞驰而出、各显神通,一时青黄赤紫,诸色法光闪烁不休。
不过片刻,便已战成一团。
李玄英身形微微一晃,剑未动,意已先行。
只是想到护法之责,他并没有急着动作。
不过,应阐又岂不知变通,见状喝了一声玄英,便已朝前疾遁而去,同时弓开如月。
李玄英闻声一声长啸,化作剑光飞起,竟是后发先至。
杀入战团之中,但见剑气纵横、二气衍灭,所过之处魔形尽灭。
倏而,又是一道长虹贯至,涤荡浊云。
第131章 长进
虚空的幽暗恒久不变。
天幕下的鏖战,却历经了数个时辰,方才接近尾声。
应阐信手弹出剑气,斩灭了眼前的最后一道浊流,目光扫去,但见气朗风清。
空中唯余寥寥魔影,皆已不成气候。
原来不知不觉中,此间魔形几乎已被扫清,而不知道从何时起,也再不见有魔形汇聚而来。
已是魔氛散尽。
应阐长舒一气,收了法决,凌虚站定不再出手。
未久,一道剑光飞驰而来,李玄英现出身形,法力气息虽下降了不少,周身锐气却是更盛几分。
看来不只应阐在厮杀中,磨炼了自己一身法术,李玄英也获益匪浅。
难怪区区魔形之扰,竟能惊动都务院发出法旨。
此中恐怕亦有几分磨砺弟子之意。
“师兄。”
李玄英取出葫芦法器,问道:“你可摄足浊气?”
应阐点了点头。
其实厮杀到激烈时,他早顾不得再留手,太曜真火一出,什么魔形都已焚灭成空,自也没有半分闲暇,能去收摄浊气。
不过随着形势渐渐明朗,他也空出手来,收摄了不少残存逸散的浊气。
只是那葫芦法器,似乎容量有限。
应阐本来就战果不菲,经此一役之后,法器更是满载,已装不下哪怕一丝一缕了。
“看来,果然是有限量。”
李玄英颇是可惜:“也不知道将法器装满,都务院会奖以多少道功?够不够我洗炼飞剑……”
两人闲聊了片刻,忽然又有两道遁光飞至。
说来也巧,其中一人,正是与应阐二人一同来到此间的那青年道人,另外一人倒是面生,想来不是与他们同一批受法旨相召的弟子。
青年道人飞到近处,便一拱手:“两位道友,又见面了。”
李玄英瞧着他,没有来地总是想起,应阐一剑将其斩成两段的模样,恐怕自己忍俊不禁,因此只是点了点头示意。
应阐见状,便略上前一步,回礼道:“见过道友,还未请教?”
“朱谨,谨能胜祸之谨。”
朱谨与二人互通了名姓,便朝应阐道:“应道友,先前两次重创群魔的那惊人虹光,想是你的手笔?”
虽然众人忙于反攻魔形,未来得及与应阐二人交流。
不过两人的手段,他们倒是看在眼中。
李玄英与魔形争斗之时,飞转来去,迅似飞星,出手即是剑气纵横,显然是精于剑术的修士。
倒是应阐,手段虽然多变,但是动用乾坤弓时,仍可见得几分威赫。
因此朱谨不难猜到,正是应阐相助他们脱困。
应阐自不推托,微微颔首应道:“正是。”
朱谨面容一肃,便躬身道:“多谢道友出手相助。”
那名面生的道人,亦是一礼。
应阐闻言一摆手:“皆是同门,应尽之事。”
“话虽如此。”
朱谨说道:“若非道友出手,我们恐怕已经生生困死在那重围之中,除了那位道友……”
应阐循目看去,只见一道素影,独自立于风中,眺望着远方。
他也没有料到,那道彪悍非常的明光,竟然就是道场与他同在昭光山的女子。
听朱谨说,此女名唤邓裳华。
几人正说话间,邓裳华身形微动,竟是化作一道明光,倏然遁去,甚至未与众人招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