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灵宝铸长生 第90节

  换而言之,唯有炼就上三等的罡煞,才能值得如此称道。

  这世间总有天罡三十六种,地煞七十二种,天罡地煞之间或有常见罕见之别,却并没有等第之分。

  但是道法有别。

  修行不同的道法,需要采摄的罡煞,与凝炼的法门皆有分别,甚至同一门道法中,可能都有数种凝煞炼罡的秘法,最终得到的成就亦有高下之分。

  如修炼火法者,想要炼就上等罡煞,有可能需要采集数种火属罡煞合炼,亦有可能是取某一种火属罡煞,不断凝炼,历经九转十转百千转而成。

  此中诀要繁复非常,以应阐如今的修为,还没有如何接触过,只是模糊有个概念。

  总而言之,罡煞分为九等,唯有炼就三等以上的罡煞,才有可能修成上品金丹,因此又称上三等。

  自然,想在有此成就,玄光之时便要打好基础,否则纵使法门罡煞齐全,也有可能熔炼不成……这就勿须再赘言了。

  “算了,莫要好高骛远。”

  应阐摇了摇头:“当前我之要务,还在修炼法术,凝炼法力一关。”

  “来日玄光大成,座师自会传我凝煞炼罡之法。”

  他把杂念扫净,便又投入书中,一边比照经书,揣摩剑术,一边还祭起了万法宝箓,开始凝炼法力。

  这是应阐近来领悟的诀窍,虽是心分二用,凝炼法力的效率不比潜心修行之时,但日积月累下来,成效定是不容小觑。

  不知不觉,一日流去。

  止静后,应阐还往仙囿山跑了一趟,瞧过彩雀儿的状况安稳,才回到了涵虚道场之中。

  本来以为,又是一日如常。

  未想修炼到了夜深,月落参横之时,神堂却忽一跳!

  应阐霍然睁开双眼,目光闪烁:“这是……”

  这种感受,应阐生来也只经历过区区两次,但却使他记忆犹新,绝无差错。

  “灵宝道种!”

  道种之中,又有灵宝凝聚成形?

  应阐掐了个算决,既惊又喜:“这一次,竟是两载不到……”

  莫非道种汲取寰宇宝气的速度,是与他的修为相关?

  但是演天珠凝聚成形之时,应阐尚且没有开始炼气,当是不能成立……

  莫非是随时间推移,逐渐加快?

  又或者诸多灵宝,其实皆在同时凝聚,只是互相间有快慢之分?

  应阐念头转动,却找不出缘由所在,只好暂时抛之脑后。

  他重新将双眼阖起,很快再入定境,寻到身、神、思、心、识的最深之处,进入灵宝道种。

  霎时,万千光华晕开,点点繁星现于‘眼前’。

  其中三者神彩显耀,除了乾坤弓与演天珠外,果然再添一物。

  应阐以心念一召,那道神彩顿时便从漫天星斗之中,脱颖而出。

  但见一挂不见头尾的天河,浩浩汤汤流淌而出。

  其宽广无垠,应阐心念所及,唯有水光接天,仿佛将天地都囊括其中,内里似有星月沉浮,不见来处,不见去处,浩浩乎如万古渊长,无穷时,无尽时。

  伟力浩瀚!

  ……

第121章 水法

  暮来朝去,时节如流。

  晃一晃,便是数月光景。

  仙府中有一山,峰峦麓谷之间水脉丰沛,碧色错落,大湖连着小湖,深潭接着浅沼,溪涧潆洄,故名连碧。

  这日连碧山中,一座大湖之畔。

  李玄英负剑而立,眺望湖心。

  湖中水气袅袅,雾笼如纱,景象看不真切,唯见半空有道潋潋长流,回转于水雾之中,仿佛玉龙起舞,搅得湖波起伏如浪。

  哗哗作响。

  李玄英见状,不由扬起双眉:“师兄这水法,果然又大有进境。”

  正想着,玉龙倏而高举,又以飞瀑倾泻之势直冲湖面。

  轰隆——

  霎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飞沫万千,浪若崩云,朝着四面八方排荡开来。

  李玄英眼看一道数丈高的水幕席卷而来,似乎马上就要登上湖畔,冲入山林,却未动身躲闪。

  果然,那水幕看着来势汹汹,但是每近一步,浪头便矮一分,最终竟在临登岸前,化作了一道涟漪。

  只转眼间,湖中又已归于平静。

  随后,才有一名青年道人揭开水雾,出现在李玄英面前。

  “师兄。”李玄英一拱手,笑道:“几日不见,你这水法,怎么已有出神入化之兆?”

  这道人正是应阐。

  应阐闻言微微一笑,只道:“勤修苦练之得。”

  “哦?”李玄英却道:“每隔一段时间,便是一番不同气象,谁人只靠勤修苦练,能有这般长进?”

  应阐摆了摆手,不再多言。

  他这勤修苦练四字,自然无虚,不过归根究底,还是因由那一挂‘天河’。

  当日,灵宝道种之中,天河显现。

  应阐便倏而意识到,这件新凝聚成形的灵宝,可能与他乾坤弓、演天珠都截然不同。

  这一挂天河有形而无体,不是他所认识的任何一种‘器物’,应阐以往参悟乾坤弓、演天珠神纹的方法,无疑也不再适用。

  他只能尝试着,将心神沉浸在那一挂天河之中,感受着那浩瀚天河的意韵与神妙……

  渐而渐之,应阐居然领悟了许多御水之精要,水法造诣也随之突飞猛进。

  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不仅如此,随着他的水法造诣提高,他的修为竟也因此受益。

  应阐修炼五行法术的进境,其实是有参差的。非要细究起来,本以火法最为精湛,金、水稍次,木法最末。

  这与法术的等第,用功的时间,个人的感悟……等等因素都有关联。

  不过五行相生互补,只要互相之间不是差距太大,便不会有弊端,反而会在《万法玄象宝箓》的统御下,渐渐趋于平衡。

  以往应阐的火法最为精湛,便对其它几行有生助之功,如今水法倏而奋起直追,甚有后来居上之势,同样能够带动五行滋长。

  甚而,因为水火相济之故,还另有番玄妙。

  应阐近来修为进境颇快,法力运转时,亦有刚时更强,柔时更韧之象。

  不过此中种种,应阐自知,却不足为外人道了。

  因此他把话锋转过,便道:“玄英这是特地来寻我的?”

  “正是。”李玄英道:“我到涵虚道场,却见师兄不在,料想是又在此炼法,于是便寻了过来。”

  这连碧山与昭光山相距不远,山中没有同门道场,却有丰沛水脉。

  应阐偶然寻得此地后,便常往来演炼水法,李玄英与他交情甚笃,也随他来过连碧山几次,自是不难猜到。

  应阐点了点头,问道:“可有要事?”

  “只是来寻师兄,同去云衢而已。”

  “玄英今晚也到澹月台去?”

  应阐道:“不过,我今日的功课还未做完,应当要晚些过去。”

  “还有功课未做?”李玄英吃惊道:“师兄是否绷得太紧了?”

  应阐哈哈一笑,说道:“我每日炼法之后,皆会梳理所得,此外再练会儿剑术,便算了了。”

  “哦?”李玄英听到剑术,当即精神一振:“师兄近来剑术进境如何?”

  “既然玄英好奇,稍后便叫你领教……”

  两人说说笑笑,便联袂往昭光山遁去。

  ……

  是夜,风清月白。

  澹月台上,雅宴已开。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辩难谈玄,各有所得,觥筹交错,言谈侃侃,笑语风生。

  悬月下,席间的几张矮案连在了一处,应阐曾见过的姚道人,姚子青正口若悬河:“当日,乔师兄与那长空子斗法,竟是搅得风云激荡,雷鸣雨落……”

  一旁有人笑道:“姚兄何时学会的说书?倒是颇有几分架势。”

  “去去去,别来作怪。”

  姚子青不满道:“还听不听了?”

  那人撇撇嘴:“乔师兄斗法长空子么,早已遍传万山之事,还需要你讲述?”

  “欸,龙师弟,你不想听,我还想听呢。”

  这时,另外一人笑道:“子青这说书的架势,听起来实有另外一番滋味……”

  姚子青闻言,顿时大怒。

  众人正笑闹间,澹月台下忽然又走上了两人,一青一少,各有气度。

  青年丰神俊朗,只着寻常道衣,便有几分道气玄玄,少年则是英气尽显,身体挺直,如剑一般。

  “哦?”龙道人笑道:“应师弟和玄英来了。”

  姚子青闻言一抬首,果然望见应阐与李玄英二人,当即起身唤道:“应师弟,玄英,这里来。”

  “姚师兄,龙道人。”

  应阐带着李玄英穿过席间,拱了拱手,笑道:“来晚一步,万勿见怪。”

  龙道人闻言,当即便取来一个空盏,斟起酒水,口中说道:“如此,当罚一杯……”

  “滚滚滚!”姚子青将他推开,分出两个空位,“两位师弟快入座吧。”

  应阐和众人已十分熟络,知道姚子青和龙道人是欢喜冤家,见怪不怪。

  他与李玄英落座下来,姚子青便又道:“师弟上次托我找的道书,我已给你带来,师弟可要瞧瞧。”

  “哦?”

首节 上一节 90/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