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李玄英点头道:“这玄成道篆,每日都有许多同门前来参悟,更有甚者夜以继日,都苦守在玄成道篆之前……”
“这……恐怕有些强求了吧。”
应阐虽这么说,却也不难理解。
玄光境界的修行,概括起来其实十分简单,无非‘凝炼’二字。
所谓‘凝’,便是提高法力的量与质。
量自不必多说,修行人与贯通内外天地之后,体内能容纳的法力,是十倍数十倍的翻涨,想要积蓄圆满都非易事。
而质,更是重中之重。
道家将玄光一境,分为几个小的阶段,便是以法力的质作为衡量。
法力本无形色,就如灵机一般,肉眼难辨。
但是有些玄光修士,法力离体之时,却可见到晃晃光华,这便是法力凝实到了一定境界,以至于生出了‘玄光’。
这也是此境修士,又把法力直接称为‘玄光’的原因。
而将法力凝实到了肉眼可见的境界,便是玄光小成。
玄光大成亦有一个名目,唤做‘甲子不失’。
顾名思义,修为到了这个境界,法力玄光离体一甲子也不会散去。
至于‘炼’,无非就是将凝实浑厚的法力,炼得收放自如、运转随心。
毕竟光有凝实的法力,亦是无用。
若是一名玄光修士,将法力凝实到了‘甲子不失’的境界,搬运起来却如移山一般,沉重迟缓,又能派得上什么用场呢?
当然,若真有‘凝’而无‘炼’,早在行功之时,便会因为法力运转不灵走火就是。
由此可见,凝炼二字,贯穿玄光一境的修行始终。
玄成道篆既有使玄光凝炼之神妙,门中弟子锲而不舍也再正常不过。
应阐没在这话题上纠结,只是话锋一转:“玄英,你可知晓,我将离开道院之时,发生了什么?”
“什么?”
李玄英一头雾水:“恕小弟愚鲁,却猜不到。”
应阐微微一笑,只手在袖中一晃,却多出了两个硕大的果子。
“唔。”李玄英瞧那果子似桃似李,琢磨片刻,忽地反应过来:“这莫不是树师兄的果子?”
“正是。”
应阐将其中一个递过,笑道:“我临行前一晚,树师兄的果子还未见熟。”
“未想,次日将离之时,它竟垂下一枝,这两个果子便是枝上所结。”
“这……”
李玄英将果子握在手中,欣喜之余,不由一叹:“没想玩笑之言,竟真落在了树师兄心中。”
“它真赠我此果,我又岂舍得吃下呢?”
应阐想了想,却道:“果熟易腐,纵以法术强存,也已失了自然之意。”
“既然树师兄赠出此果,师弟还是莫推托了。”
“师兄说的不错。”
李玄英听着,不由点了点头,又将果子举起,笑道:“不可辜负树师兄之心意。”
说罢,便将果子送入口中。
应阐见状,也算松了口气,自觉不负树师兄所托,这才将属于自己的那一枚果子送入口中。
滋味酸甜,果然似乎桃李。
只是未料,紧随滋味之后,竟是一股纯净的灵机在体内化开,似乎成了千百道涓涓暖流,滋润着肌体经络,五脏六腑。
“这……”
李玄英与应阐对视一眼,忙道:“小弟要赶忙回到道场,炼化灵机,不可辜负树师兄之心意。”
“不知师兄现居何处,来日小弟再寻师兄相叙。”
应阐沉住气,道:“为兄现居昭光山,涵虚道场。”
李玄英记在心中,忙拱拱手,便纵起身一跃。
下一刻间,剑气横空,直入天云。
第82章 万法玄象,凝聚宝箓
夜间的昭光山,清辉朦胧,倍显清幽。
应阐回到涵虚道场之时,浓郁的灵气已于体内完全弥漫开来。
不得已,他只能暂时闭起浑身窍穴,以免灵气散逸。
天知晓这是树师兄积蓄、纯化了多少年月的灵机。
应阐初成玄光,正是最缺积累之时,这几日,吞吐多少灵气都只觉得意犹未尽,而今一时之间,却是有了饱涨之感。
因此他回到道场,便匆匆入了静室。
这静室中,布有禁制,应阐早在其中留下法力,入内之后念头一动,门户便已轰然闭起。
这时他才在榻上坐定,缓缓阖上了双眼,调息理气,开始搬运起体内灵机。
不过,应阐还未转换功诀,只得以《一元炼炁经》炼化灵机,效率却实有限。
昨日他修行时,也觉收效甚微,但既未得上法,便当寸积铢累,有丝许的长进也是好事。
但到此刻,体内灵机充盈,炼化起来却如蜗行牛步。
应阐立即便感受到了功诀的掣肘。
虽然照此下去,花上三五日,他亦能将体内灵机悉数炼化。
可是此时,应阐却不由得心念一动:“何不趁此机会,尝试修炼《万法玄象宝箓》?”
修习上乘道法,其实并非易事。
尤其《万法玄象宝箓》,还是位列玄都派‘三经五书’的上乘道法,更是繁复深奥。
通常而言,这等法门,没有一定天资,不下一定苦功,想要入门都难。
但是今日在闻道斋中,座师不仅传授了他《万法玄象宝箓》,还将其中许多关窍,都拆解了出来,一一说予应阐知晓。
应阐的悟性本就不俗。
昔日他尚没有学过道家正法,拜入道院不过旬月,便学会了云篆,通读诸经,得以踏上修行之路。
而且在这逾一载的光景里,应阐也从没有放弃读道书,习经藏。
所以他的积累,亦是十分不浅。
经过座师这一点拨,对于修炼《万法玄象宝箓》,应阐胸中已是隐隐有了成竹。
也正因此,当他感受到功诀的掣肘时,便禁不住,生出了尝试《万法玄象宝箓》之念。
应阐素来不是瞻前顾后之人,只是沉思片刻,便已做了决定。
当然,果决并不等于鲁莽。
应阐一面炼化灵机,一面已于心中,梳理起了《万法玄象宝箓》,将每一个诀要、关窍之处,都细细推敲一遍,直到一切确认无误。
“可矣。”
应阐心中自言一声,便果断开始尝试,凝聚‘万法宝箓’。
不错,想要修成这门道法,最为关键之处,便是凝聚一道宝箓。
万法宝箓即成,修行者便可将自己对各种道、法、术、理的感悟,烙印在宝箓之中,借之增厚自己的根基。
简而言之,修《万法玄象宝箓》者,修炼的法术愈多,对于各种道法的感悟愈深,根基便愈深厚,前景便愈不可限量。
不仅如此,万法宝箓亦有凝炼法力之用,而在修行者借万法宝箓,凝炼法力的过程中,其留在宝箓中印记,便会潜移默化的,为法力赋予种种特性。
如此修炼出来的‘玄象法力’,不仅具有种种异力,施展相应的法术时,也更轻松写意、威力惊人……
因此修炼《万法玄象宝箓》有成的修士,法力神通往往亦是无比强悍。
自然,此中之难,不想也知。
寻常修士,精于一道,或许已需穷尽毕生精力,谈何‘通万法以至玄象’?
虽然应阐不知晓,其它真传乃至上法,都有什么艰难险阻,但是想来定也修行不易。
无怪座师言说,本宗门人众多,但能修成上乘道法者,不足百千之一。
当然,想将《万法玄象宝箓》修炼有成虽难,但是应阐眼前,只需凝成万法宝箓,便可算正式入门了。
……
应阐定气澄神,专心致志,于空无中,观想出来一百零八枚‘玄象符文’。
这一百零八枚玄象符文,皆是繁复精巧,又各不同,观想之时,又不得有丝毫谬差,否则便要从头来过,十分耗费心神。
若不是应阐神魂稳固,念头凝实,又常年参悟道种,饱受灵宝神纹之繁复的熏陶,真未必能在首次尝试之时,便已竟功。
完成了这一步,又要为玄象符文添入法力,使之成形。
如此,一百零八枚各不相同的玄象符文,才算稳定下来。
但他仍然不能够松懈,立即便要将这些玄象符文合而为一。
在这过程之中,每一枚符文的顺序,及法力随之运转的步骤,都有不同的讲究。
这又是件极耗心神的事。
应阐小心翼翼,依照《万法玄象宝箓》中的法门而为,花了不知多久,终于将一百零八枚玄象符文合而为一。
万法宝箓终于凝聚成形。
应阐身躯微微一震,只觉内天地中,升起了一轮明光,普照十方,更统御十方!
“原来如此……”
应阐心中生出一丝明悟:“竟有如此妙用。”
这道宝箓,乃是他的精气神所凝成,自然不会脱离他的掌控。
同时,在其成形之时,应阐就已自然而然,知晓了这道宝箓的种种玄奇,以及运用之法。
“凝——!”
他念头一动,体内灵机便如海潮一般汇起,在万法宝箓的统御之下,依照《万法玄象宝箓》中的法门运转。
仅仅一时三刻,应阐原本炼化都来不及的充盈灵机,便已经被他炼化了大半,法力也比初入玄光时,增长了近二、三成。
应阐犹不满足,又以万法宝箓,吞吐起天地间的灵机,果然只一瞬间,虚空之中便有无数灵气暴动,蜂拥而至。
“这就是本宗真传,《万法玄象宝箓》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