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阐点了点头,走入静室。
道童等其入内,便把门户轻轻掩起。
应阐头也不回,只是走近座师身前,恭敬一礼:“弟子见过座师。”
座师这才缓缓睁眼,说道:“且落座吧。”
“谢座师。”
应阐依言在蒲团上坐下,便闻座师说道:“应阐,入道院四百二十八日修成玄光,昨日拜入本宗?”
“正是。”
座师微一点头:“昨日,道籍司已将你的信息传讯予玄成山。”
“在道院中,修炼的是《一元炼炁经》?”
应阐自然应是。
“善。”座师闻言,又一颔首:“你能修成此经,可见悟性上佳,能于四百日内突破玄光,可见资质不俗。”
应阐忙道:“座师过誉了。”
“本座并非是赞誉你。”
座师淡淡道:“只是由此可见,你的天资足够,可以修行上乘道法。”
“且你修炼的《一元炼炁经》,乃是门中高修之智慧集成。以此经修成玄光,转习门中的许多高深法门,皆可一气呵就,而无碍难。”
“是。”应阐认真道:“还请座师指教。”
“好叫你先知晓。”
座师声容微肃:“我玄都派门中,传有‘三经五书’共八大真传,除此之外,还另传有上乘道法一十二门。”
“其中三部真经,过于高渺,非丹成上品者不可修习,不在考量之中。”
“此外五书并十二上法之中,合你修行的当有十四门之数。”
“三经五书,一十二门上法?”
应阐正自神往,听闻此处,心中不由一震:“弟子,可以得授上法乃至五书?”
“你以为,道院为何会有十年之期?”
座师道:“能在十年期内修成玄光,对于本宗而言,便是载道种子。”
“本宗传承道法,不传予载道种子修行,留着又有何用?”
“不过,你也莫要高兴太早。”
其话锋一转:“修习上乘道法,绝非易事,若是不得真意,对于道途而言,未必要比修习寻常功诀更佳。”
“本宗门人何其众?当中凡属根基上乘,天资可佳者,皆能得授上法乃至五书。”
“但能不畏险阻,修行有成者,不足百千之一,多是中途而废,转习其它功诀,求数百年的逍遥去了。”
应阐心中微凛。
“好了。”座师道:“可还有未了然之处?”
应阐忙道:“未有。”
“既如此,你待先闻真传,还是先闻上法?”
终于到了此时,应阐再是沉着,也仍难免热切。
他定了定神,使自己镇静下来,才郑重道:“弟子欲先闻真传。”
座师微不可见一笑,便娓娓道:“门中真传五书,足有四门合你修行,分别是:
《玄中长养伏元真诀》,
《玄中妙成大洞真诀》,
《大阴阳仙衍剑诀》,
《万法玄象宝箓》。”
“姑且再问一句,你可意许成为剑修。”
应阐答道:“弟子无意剑修。”
“既如此,当除去《大阴阳仙衍剑诀》。”
座师缓声道:“此外,《玄中长养伏元真诀》,讲究无为长养,修行之时,需得‘不求’。”
“你能在四百日内修成玄光,定未少了精进勇猛,这其实是与《玄中长养伏元真诀》相悖的。”
“故我以为,你亦不适合这门真诀。”
“是。”应阐略一思量,便道:“谨遵座师教诲。”
“如此,此四门真传,真正合你之选的,仅余《玄中妙成大洞真诀》与《万法玄象宝箓》。”
“其中《玄中妙成大洞真诀》,修阴阳大道,《万法玄象宝箓》,修万法归一……”
座师将两门真传的奥妙娓娓道来,应阐认真听着,顿时陷入沉思。
座师见状,却只淡淡一笑:“看来余下十门上法,是不必再赘述了?”
应阐闻言微微一怔。
应阐对余下十门,乃至本宗一十二门上法,其实都十分好奇,亦有求知之欲。
但他也能想的清楚,既能得到本宗真传,显然没有另作他选的理由。
更何况,只是听闻这两门真传,便已让他难以抉择,再把余下的上法听完,也不过是徒增纷扰而已。
因此,应阐思定便道:“是,弟子还是想从两门真传之中择一修行。”
座师点了点头,只道:“一者求简,一者求繁,如何作选,全在你意。”
应阐闭目沉思。
《玄中妙成大洞真诀》与《万法玄象宝箓》两者,一简一繁,各有妙处。
求简,自然不是简单浅易,而是删繁就简,从此专精于阴阳大道,一以贯之。
求繁,自也不是纷繁芜杂,而是通万法以至玄象,最终达到由繁入简,也即万法归一的境界。
从修行的角度而言,两门真传对于应阐,其实皆是上上之选。
但从本心而言,应阐还是渐渐偏向了《万法玄象宝箓》。
他自踏上修行之路,便有一念,想要穷极大道风光。
正因如此,他才无意成为一名剑修,此时也因如此,他更想要走上这条‘万法之路’,见识见识是何景象。
念及此处。
应阐于心中长长舒了口气,平去杂想,便果断道:“还请座师传我《万法玄象宝箓》。”
“哦?”
座师道:“万法归一,实是一条漫漫之路,你可笃定?”
应阐肃声道:“弟子笃定。”
“善。”
座师慰然道:“愿尔能够一往而前。”
第81章 玄成道篆,再晤玄英
应阐出得闻道斋时,已是夜深。
玄成山中业已止静,没了日间人来人往之景。
因此应阐只能独自踏着月色,沿原路回返。
未久,他回到来时的那一片平台,忽然见有一道人影,出现在了另一个方向的山道尽头。
应阐本来已要乘起清浊飞去,匆匆一瞥,却是不由驻足下来。
夜间固然幽暗,但在玄光修士眼中,却与白昼并无两样。
他放眼朝山道望去,便看清了那道人影模样。
应阐面上露出欢喜:“玄英?”
果然,随着人影从夜色浓处走出,少年人的轮廓便在月下完全显现。
不是李玄英又是谁人?
李玄英今岁十五,只是几月不见,样貌变化便已不小。
应阐初识李玄英时,他犹有些孩童稚气,但现如今,几乎已经完全褪去,面颊瘦了许多,眉眼自然显得俊秀,身量也如抽条一般,窜高了不少。
应阐不由恍然。
李玄英忽然听闻呼唤,亦有些许意外,抬首瞧了一眼,忽见应阐站在月下,不由又惊又喜。
“应师兄——”
他身形轻轻一晃,便落到了平台之上,似乎想与应阐拥抱,又有些放不开的模样。
应阐见状,顿时莞尔,玄英果然还是那个玄英。
他主动张开双臂,与李玄英轻抱了抱,松开过后,才含笑道:“没想到,竟会在此时相遇。”
“师兄的出现,才真出乎预料。”
李玄英道:“师兄何时拜入本宗的?”
“昨日才到仙府中。”应阐道:“我还在想,应去何处寻你,没想今日到玄成山学法,便已遇见玄英。”
“实在是缘分所致。”
李玄英闻言,不由连连点头。
玄成山虽是仙府中的一大枢纽,但是平日往来之人甚众,想要相遇实非易事。
何况是在这夜深时,山中都已一片静阒。
“对了。”
应阐道:“我是才从闻道斋出来,玄英又是为何?这么晚还在玄成山中。”
李玄英道:“我今日参悟玄成道篆,略有所悟,醒来便已是此时了。”
“玄成道箓?”
“哦,师兄初次到玄成山,还不知晓吧。”
李玄英朝他来的方向一指:“玄成山中,有一石刻,就在这个方向。”
“这石刻是以大道真篆所书,因此又被本宗门人,称为玄成道篆。”
“参悟这篇道篆,对玄光境界的修行有诸多好处,甚有直接凝炼玄光之神妙。师兄若有空了,也可前来一试。”
“哦?”应阐沉吟道,“如此说来,倒确实是不可不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