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灵宝铸长生 第54节

  应阐回到卧室,在床榻上坐定,返视内天地中,便见三十三个玄玄若存的窍穴,烁烁生光。

  这段时日,应阐一改往日平稳,勇猛精进,奋发冲关。

  为此,他还将积攒下来的所有道功,都换成了一味玄元固本丹,用以修行。

  玄元固本丹有助修士稳固玄窍之能,正是炼气修士辅以冲关的上品灵丹。

  应阐得此丹之助,无异扶摇乘风,所以才能在短短时间内,接连冲开三个玄窍。

  不过,玄元固本丹毕竟价值不菲。

  应阐巡弋得来的道功,已经十分丰厚,换成玄元固本丹,却只区区九枚。

  随着这段时日奋发冲关,玄元固本丹早已消耗殆尽。

  而且玄元固本丹,毕竟只是稳固玄窍之用,并不能直接使玄窍壮大。

  所以,应阐新开辟的几个玄窍,都未经过如何温养,法力也未积蓄圆满,再想接着冲关,便有些后继无力了。

  是以接下来,应阐想要再有长进,无非两个办法。

  一则,静下心来积累一段时间,待以法力将玄窍温养壮大,自然能够接着勇猛精进。

  只是,应阐既有心一鼓作气冲击圆满,自然不可能作此选。

  如此一来,便唯有一个选择了。

  “明日入关,服用石乳。”

  应阐不再内视,收摄杂念,缓缓进入了静定中。

  转瞬一夜。

  次日,应阐未往峰顶采气,只待开静之后,便一拂袖起身,出了院门大步行去。

  晨间的长堤,烟笼雾绕,三三两两的道院弟子穿梭其中。

  应阐随着人流走过云中,便独自向南,沿着石板铺就的大道,青石叠砌的长阶,直到一座洞府大门之前。

  洞府无匾,但是走入其中,迎面便可见有一面石壁,上刻‘守静笃’三字。

  这便是道院中的闭关之处,静笃洞了。

  应阐有两位友人,炼气圆满之后,都曾此处闭关,也都修成了玄光,拜入本宗之中。

第71章 入关

  刻有‘守静笃’的石壁下,设有一张木案。

  案后,只有个小道童,正埋头啃着道书,他坐的不是主座,但主座上无人,却不知晓何处去了。

  应阐没有轻视,走近前去便一拱手,唤道:“见过童子。”

  “嗯……嗯?”

  道童猛地抬起头,见到果然有人,连忙放下道书,还礼道:“见过师兄。”

  应阐点了点头,说道:“我想借间静室闭关。”

  “师兄把弟子凭证予我即可。”

  应阐把木符递上,童子便把道书挪走,打开一本厚厚册子开始登记。

  随后,他又在案后一阵翻找,找出了个拳头大小的三足铜炉,还有一柱线香。

  “师兄的静室在乾位第三间。”

  童子说道:“进入静室后,把铜炉归位,即可启开禁制。”

  “这一柱凝神香,送予师兄,预助师兄闭关有成。”

  “谢童子。”

  应阐把铜炉和线香接在手中,行了个简礼,这才绕过石壁。

  石壁之后,是条漫长的甬道,似乎已经完全深入山体,不过并不潮湿。

  一路上,时不时有岔道分出,朝里望去,两侧便是一间间洞室,互相隔着有段距离。

  应阐很快寻到乾位的第三间洞室。

  走入其中,十分空阔,除了一方石榻,只有一排空荡荡的书架,或许是为弟子闭关之时,也能读读道书所设。

  不过,他这一次并未带上道书,自然也用不上书架。

  应阐走近石榻,发觉石榻边缘有三个孔洞,对照铜炉瞧了一眼,顿时了然。

  他把铜炉的三足对准孔洞按下,便闻轰隆隆一声传来。

  回首一望,却见洞室的门户,竟已完全闭合,毫无缝隙,仿佛本来就是浑然一体。

  旋即,上方又有一道光线降下,抬眼看去,原来是穹顶上,有个小小孔洞,放入了一线天光。

  这一线天光,并不亮堂,只是恰好使这一间洞室,不至于完全陷入黑暗之中。

  应阐环视一眼,不由点了点头,只觉心满意足。

  便一拂袖,坐到了石榻上,又把凝神香点燃,很快便有薄薄烟气一缕飞出,并不四处飘荡,只缭绕于石榻周近,嗅之心宁神清。

  应阐微微点了点头,便把装有石乳的瓷瓶取出,拔开瓶塞,朝着口中一倾。

  石乳如珠,轻轻滚入口中。

  应阐立即便感到有一股奇香,自他口中弥漫开来,很快便已充斥了鼻腔,头颅,又渗往胸腹。

  他定了定神,强忍着没将石乳咽下,而是含于舌下,便开始入静。

  修行人欲入定,先入静,入静无杂念,却非除杂念,只需任其来去,如云过青天,水映万物,不迎不拒。

  如此,心自澄明,静在其中。

  应阐入静的功夫,已有十分火候,很快种种杂念自然逝去,神台一清。

  这时,他才开始尝试炼化石乳。

  于是,浓郁到其难以想象的灵机,霎时爆发出来,仿佛无数暖流,沿行经脉,外及体肤,内入骨髓。

  应阐开始感到惊人的灼热。

  但奇异的是,这种灼热,并不伤害他的身躯,反而灼去了他体内的浊气,杂气……

  这便是石乳的伐经洗髓之能,竟仿佛‘炼形’一般。

  应阐若有所悟,但又无暇多加体会。

  这段时日,他查阅了许多丹经药书,也向李拙等交好的师兄请教过,已将石乳的妙用研究得十分清楚。

  此物能伐经洗髓,若为浊气缠身,经脉堵塞之人所用,可谓重塑造化,若为常人所用,也能提高资质。

  但对天资本就优异者而言,这点提升就微乎其微了。

  这也是为什么,石乳还算不上是逆夺造化的神物,圣物。

  应阐也可算是天资上乘,伐经洗髓于他有用,但是聊胜于无。

  所以对他而言,更紧要的,是借其为自己温养、壮大玄窍。

  应阐凝神御气,尽量引导着石乳的灵机,涌入那一个个那一个个玄玄若存的窍穴之中。

  果然不出所料,吸收了这种百千年造化而成的特殊灵机,他新开辟的几个玄窍,便开始缓缓壮大。

  应阐忙把《一元炼炁经》的法门运起,参与到玄窍的壮大之中,也维持着玄窍的稳固。

  这个过程,说来漫长,但是比之自己慢慢温养,已是风驰电掣一般。

  若说应阐靠自己慢慢温养玄窍,或许能在两三个月内,完成积累。

  那有石乳灵机之助,这个过程,便可缩减到十日,五日,乃至三日之内!

  这或许不是云泥之别,却也绝不可以同日而语。

  更何况,完成新开辟这几个玄窍的温养壮大,也不过是应阐此次闭关,要做的第一步而已……

  凝神香的袅袅烟气中,应阐巍坐不动,仿佛一幅静止的画。

  但时间仍于这幅画中无声流逝。

  如此,过了三日,应阐终于完成了玄窍的温养,也将法力积蓄圆满,当即汇起一道洪流,自那内天地中,寻得新的关窍所在,汹然贯入其中!

  轰隆——!

  应阐仗着对法力掌控入微,每每冲关之时,都是奋尽全力。

  因此这如闷雷般的动静,他也已经不能再熟悉了。

  应阐法力汹然运转,心境却如止水,冲开了第三十四个玄窍,只是略作巩固,便又再次汇起洪流,朝着第三十五个玄窍冲击而去。

  轰隆——!

  天地之内,又是一摇,法力倒卷而回,竟是无功而返。

  这还是应阐首次冲击玄窍失败。

  不过他亦有所预料,玄窍开辟,先易后难,毕竟不是虚言。

  何况应阐炼开三十四窍,未经分毫积累,便又开始冲关,会受挫也再正常不过。

  而且对于正常炼气修士而言,冲击玄窍,本就不是一气呵成的易事。

  应阐冲击不成,稍微平复气机,便毫不犹豫地再次汇起法力,朝着第三十五个玄窍冲击而去。

  轰隆——!

  轰隆——!

  一次,两次,不过是第三次冲击,第三十五个玄窍便豁然洞开。

  法力涌入其中,立即依照《一元炼炁经》的法门运转,散入整个玄窍之中,使其迅速稳固下来。

  “呼……”

  应阐于心中,浅浅出了口气,知道炼气圆满的关隘,已经到了眼前。

第72章 今我见天地(一)

  炼气境界的修行,其实归根究底,不过就是开辟玄窍,积蓄法力,周而复始。

  如此,炼开三十六个玄窍,便算圆满。

  说来虽是简单,但实际上,对于许多修士而言,已是一条颇为漫长的路。

  即使是在道院之中,亦有过半弟子,无法在十年期内,炼开三十六窍,而纵然能得炼气圆满,能否贯通天地脉亦是一关。

  可见修行之难。

  应阐入道院以来,虽是一路顺遂,但在此前又何尝不曾历经艰辛。

  因此,来到炼气圆满的关隘之前,他仍有些感慨,同时亦有一股冲动油然而生,直欲一鼓作气冲过此关。

  不过很快他便清醒过来。

首节 上一节 54/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