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玄都门规,未成金丹的弟子,当敬金丹修士为长。
眼前之人,乃是本宗真传出身,上品金丹修士,应阐先唤一句师叔自然无错。
随后,他才认真应道:“若真得蒙师叔青眼,弟子自是愿意拜师。”
但是娄神箫闻言,却只摇头一笑。
“可惜。”他悠悠道:“你说的虽不错,但是终究少些魄力。”
“我的缘法,你却是错过了。”
应阐其实已有预料,只是坦然一拱手道:“确是弟子无缘,难入师叔法眼。”
娄神箫见状,反而有些意外,奇道:“瞧你模样,半点也不觉得失望?”
应阐道:“弟子自然失望。”
他知道,自己确实错过了一大机缘。
“但是弟子细细想来,今日一字一句,无一不是发乎本心。”
应阐认真道:“想来,若有机会再来,弟子恐怕依然会如此选。既是注定无缘,又何必再挂怀呢?”
“哈。”娄神箫摸了摸下巴,眼中闪过丝许讶异:“是我看错你了。”
“你小子,要比任何自诩率性洒脱之辈,都更爽利得多。”
“可惜……”
娄神箫思量片刻,还是没有改口,再收应阐为徒。
以他的性子,自然不是抹不开面,只是想来今日一行,本是十拿九稳的事,忽然起了这考校之念,反倒生出这番周折。
莫非是真没有师徒之缘?
第135章 满岫烟霞藏造化,一点清虚涵玄机
“缘法,缘法……”
“果然是说不清、道不明之事。”
想到此处,娄神箫洒然摇了摇头,不再纠结此事。
他朝应阐瞧了一眼,这小子确实颇合他的心意,或许当下看来,两人并无师徒之缘,但也不妨提点一二。
娄神箫略一思忖,正要开口。
不过恰在此时,天际倏地有道紫光飞掣而来,只是两个闪烁,便已到了眼前。
应阐留意到这动静,抬首望去,便见紫光一停,原是一头翼展逾三四丈的雷鸟,乍一看,颇有几分遮天蔽日的气势。
其根根翎羽如剑,闪烁电芒,端的神骏非凡,气机更是强横。
应阐恐怕这头雷鸟,至少也有凝聚内丹的修为。
异类修行,先开灵慧,再炼横骨。
炼开横骨,便如玄光修士一般,可以大量吞吐天地灵机,法力修为也会迎来飞涨,直到凝聚内丹。此内丹非彼内丹,不是神兽、凶兽血脉所孕育的神异之物,而是一身妖力之精华。
凝聚了内丹的妖兽,单论法力修为,已与罡煞有成的道家修士相当,若是能将内丹修炼到一定境界,化作‘妖丹’,凭借一颗妖丹,便能随心变化,改换形体……
那便是堪比道家金丹,可称‘大妖’的存在了。
当今道门治世,如此厉害的妖物,其实并不多见。
不过,应阐观这雷鸟气机菁纯,料想定是仙家灵兽,倒未太过讶异。
果然,雷鸟飞至近处,张开了喙,便清脆地唤道:“老爷!”
这气势非凡,更有比拟罡煞修为的雷鸟,竟是女童般的声音,颇是令人愕然。
而它所唤者,自是娄神箫了。
娄神箫闻声一笑,问道:“何事?”
那雷鸟道:“清源真人来信,请您喝酒去呢!”
“哦,清源子请我饮酒?”
娄神箫来了兴致,正欲动身,忽然想起应阐还在一旁,略一思索,竟是唤道:“小子,你随我同去。”
应阐微微一怔,不知娄神箫究竟何意,只好恭敬应是。
娄神箫哈哈一笑,身形一闪便到了雷鸟背上,见应阐没有动作,这才问道:“还等什么?”
应阐回过神来,朝那雷鸟拱了拱手,道声失礼,这才飞身上了雷鸟背部。
才刚站定,雷鸟便一振翼。
应阐只觉身形一晃,险些被抛飞出去,连忙运转法力,稳定身形,这才发觉下方峰峦,正往后方疾掠而去。
本来此间雷霆已熄,雨势随之渐小,但还没有开霁。
但这雷雀只是一个振翼,便已飞离雨云,闯入晴空之中,而且遁速犹在不断提升。
应阐不敢再分神,只是尽力维稳身形。
这时,才闻娄神箫道:“你可知道清源子?”
应阐答道:“弟子不知。”
娄神箫并不意外,只是说道:“不知道也无妨。”
“那老道在本宗也挂了个长老的虚名,你见了他,唤师叔或长老便是。”
应阐口中应是,心中却有些好奇。
本宗长老,非金丹真人不能担当,当然娄神箫这等身份,能与他相交者,会是金丹真人也再正常不过。
只是娄神箫此言听来,这位清源真人,似乎不是本宗之人?
而且从雷鸟的飞遁方向看来,也不是往仙府回返。
应阐记得本宗并无客卿一说,更遑论由外人担任长老了。
他心中琢磨,倒也品出了些味来,只是没有多问。
很快,雷鸟已经飞上云霄,又从云中降下高度,一座山岭跃然眼前。
这座山岭,延绵耸峙,望之如屏,又有渺渺烟霭缭绕,除此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卓殊之处。
不过随着雷鸟穿云而过,进入山中,应阐顿时精神一振。
这山中的灵机,竟是无比活跃、充沛,甚而超过了玄都仙府的许多地界。
应阐讶异之余,也有所悟。
其实若只观察此山之势,是孕育不出这么充沛的灵机的,虽然应阐没有学过风水之道、堪舆之术,但他博识广阅,亦能看得出来。
但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若有道家高修,常居山中,调理阴阳,滋养地气……久而久之,自能造就一方福地,或许来日陵谷沧桑,山势也会随之而变,渐渐化作真正的雄奇灵山。
不想也知,此山能有如此充沛的灵机,定是那位清源真人所造化了。
应阐倏忽之间,深深体会到了何为‘金丹真人’。
实与玄光、罡煞修士之间,有着不仅限于法力修为的区别。
无怪都说金丹真人,已是能够撑起一方宗派的人物,在某些仙道不昌的地界,甚至可称一方巨擘。
应阐思索时,雷鸟已经降下,只闻叮咚泉流,簌簌竹曳,一座洞府出现在那山水之间。
应阐望去,发觉上题‘守静居’三字。
两侧则是书有楹联:满岫烟霞藏造化,一点清虚涵玄机。
应阐莫名觉得这一笔一画之中,真有什么玄机,正自品味,洞府大门已倏然打开。
他回过神来一看,只见缕缕青烟散去,从中行出一道人影。
娄神箫露出笑意,唤道:“清源子!”
他称清源子为‘老道’。
但实际上,清源子瞧起来不过是四、五旬模样,仙风道骨,清气盎然,见了娄神箫,也只淡淡一笑,说道:“道友来了。”
他身后一步一趋,跟着一名小道。
“既然道友已至。”清源子与娄神箫打过招呼,便朝小道吩咐道:“去,带猿儿们准备一番。”
小道应声一礼,便快步往山中去了。
这时清源子的目光才转到应阐身上,问道:“这莫非是道友近来收的徒儿?”
娄神箫摆了摆手:“算是门中后进,却非徒儿。”
“原来如此……”
这时,应阐才上前半步,行礼唤道:“弟子应阐,见过清源真人。”
“应阐?”
清源子含笑点了点头:“阐幽抉奥,不错。”
应阐没有多言,见过了礼,便退回了娄神箫身后静立。
清源子则与娄神箫笑道:“好予道友知晓,贫道可是备了珍酿以待,滋味不在你那琼浆之下……”
“哈。”娄神箫道:“老道莫吹牛皮,快快带路就是。”
应阐在旁听着,则又有种新的体会。
原来金丹真人说起话来,倒也不是玄而又玄,虚无飘渺。
第136章 山中逢旧友,醺然百花间
进入守静居,于洞府之中穿行。
几个折转,便又回到天光之下,原是一处山间平台。
平台下方,应是山中谷地,一片嫣红姹紫,原是百花吐蕊、争奇斗艳,看去仿佛彩霞汇聚一般,上望又有云朗天青,惠风和畅,实在好生适意。
清源子朝着谷中彩霞一指,笑道:“今日便就此景而饮,道友以为如何?”
娄神箫合掌赞道:“善。”
应阐自是默默跟着,登上平台,见此间已设了玉案、蒲团,还有许多猿儿来来去去,由小道士指点着,在案上摆置着瓜果、糕点等物。
娄神箫见状奇道:“你这山中,何时多了这么一群猿儿?”
“呵呵……”清源子抚着短须,笑道:“缘法所致,不请自来。”
“它们本是游荡在万山中的猿群,误打误撞,闯入了贫道山中。”
“我见它们还算聪慧,也不怎么顽劣,索性便收下来,做些搭理花草,送水端茶的杂事。”
“原来如此。”娄神箫点了点头,便在一张玉案之前潇洒落座。
这时,那小道士也走近前,朝应阐拱手道:“这位道兄,也请入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