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跑碎兵王梦,班长我是读书人 第78节

  这话,平静,却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蕴含着沉甸甸的分量。

  它不仅是对苏宇泽的回答,更像是对自己、对今晚经历的一切做出的庄重宣言。

  黑暗遮掩了他的表情,但苏宇泽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这个曾经被吓丢了魂的战友,从身到心都变得不一样了。

  那份恐惧被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认清了前路艰辛却又更加坚决的决心。

  “睡吧。”

  方辰宇低声补充道,然后便不再言语。

  他闭上眼睛,手臂规矩地搭在腹前,挺直的脊梁贴合着硬板床。

  窗外月华如水,窗内静谧安详。

  而在他胸膛深处,那颗曾被恐惧攫住的心脏,正比任何时候都更激烈、也更坚定地跳动着。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面,貌似上一次夜间跳伞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对他们所有新兵都没有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影响。

  在老兵的带领下,他们开始练一些大飞机跳伞时的离机动作。

  大飞机离机动作跟小飞机的离机动作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大飞机离机动作不需要你的腿往上蹦,而是只需要轻轻点出机舱门就好。

  同时这次他们马上要跳的大飞机,也是采取一个大机舱门进行两个队列的同时投放。

  这也就意味着,投放的效率会变高,不过空中同时飞的新兵也会变多,容易出现两伞相插的情况。

  出了夜间跳伞这档子的事情,那班长不出意外地上了军事法庭,后续具体的结果还没有下来,就连连队老兵也不知道对方最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只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隔壁新兵连二连的连长指导员,永远失去了晋升的机会,估计年底也就要安排转业什么的了。

  经过那次包库里直面灵魂的叩问与洗礼,方辰宇彻底褪去了新兵时期的青涩与躁动。

  在他的眼神里,少了几分茫然和亢奋,多了几分沉静和坚韧。

  这种改变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后续大飞机跳伞离机动作的训练中。

  每一次模拟离机,他都如同最精密的仪器。

  班长陆晨曾经指出的所有毛病:

  “肩膀歪”

  “动作僵硬”

  “出舱不干脆”

  在他身上消失殆尽。

  “五分,不要骄傲,就这样跳,大飞机这样跳没有任何问题的。”

  陆晨在一旁看着,那双锐利的鹰眼中,不易察觉地掠过一丝近乎满意的东西,不再有苛责的挑剔。

  这最后三次的大飞机跳伞,新兵们严格遵循训练要求,不再像小飞机那样需要奋力向上蹦出舱门,而是调整为大飞机特有的“轻盈点步离机”。

  在经历了夜间的生死考验后,白天的例行伞降对他们来说已是驾轻就熟。

  恐惧被镇静取代,空中操作更有条理,对特情处置的要点也更深刻地印在心中。

  着陆动作越来越稳,再难看到初期那种狼狈的“战术翻滚”或是啃泥巴的窘态。

  当第六次伞降的伞绳最后被利落地卷起归入伞包,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感如同四月温煦的风,悄然弥漫在整个新兵连。

  那道横亘在“新兵蛋子”与“合格伞兵”之间的天堑,已被他们实实在在地跨过。

  班长老兵们的脸上,线条也柔和了不少。

  训练场上,那些针对微末细节的厉声呵斥几乎绝迹。

  看着眼前这群皮肤黝黑、眼神坚毅、完成了六次“飞天哆嗦”的新兵,老兵们眼中涌动的更多是欣赏与期许。

  严格的训练要求并未消失,但那份曾经无处不在、时刻绷紧的“紧迫感”松弛了下来。

  他们心知肚明,残酷却也公平的分离时刻近在眼前。

  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这群由他们亲手打磨出来的兵,就将带着新兵连的烙印,走向各个不同的连队,开启军旅生涯的下一个篇章。

  夜幕尚未完全降临,一班的宿舍里却已提前弥漫开一股混杂着汗味和放松的气息。

  刚吃完晚饭,剩下的时间留给他们的只有休息,他们已经不用跟之前一样,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吹吹牛逼,等着吹熄灯哨就好。

  可以说现在的时光,是他们整个新兵连当中,最轻松的一段时间了。

  就在这时,楼下骤然响起一声短促尖利的哨音!

  “嘟——!”

  “全连!俱乐部!集合!!”

  值班员嘹亮的口令刺穿了楼内的每一丝空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如同条件反射,班内所有吹嘘和低语瞬间凝固!

  刚才还瘫软的身体像上紧了发条,瞬间绷直、弹起。

  所有人流水线般冲出宿舍门,脚步声密集而急促地在楼道里响起,新兵们脸色绷紧,眼神里带着一丝惯性的紧张。

  俱乐部里灯光明亮得晃眼。长条凳按连队划分排布有序,新兵们鱼贯而入,依照班排迅速就坐,脊背挺得笔直,连呼吸声都刻意放轻了。

  俱乐部前方原本空荡荡的位置,此刻站着连长、指导员,以及几位面孔刚毅的老兵。

  这其中也有他们的班长陆晨。

第122章 摩托化步兵,听上去是个很舒服的单位啊

  指导员环视一周,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紧绷的脸,沉声开口:

  “同志们!都到了。接下来,让来自各兄弟旅的同志们,给你们讲讲‘家’里是干什么的。大家认真听,仔细想!”

  “你们后天,将会明确自己即将分配的单位。”

  “这六个月配合也辛苦了,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规划吧。”

  连长接着说道:

  “新训即将结束,该想想去处了,我来给大家灌输一个最基础的概念,也就是先请27旅和28旅的老同志。”

  “来讲一讲分配27旅跟28旅之后,主要是干什么的,让你们对自己未来大体作战职位,有个基础的了解。”

  他侧身让开位置。

  站在连长左手边第一位,一位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的老兵上前一步,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声音洪亮:

  “我是来自第27旅摩托化步兵旅!”

  他挺直胸膛继续道:

  “我们旅的话,主打的就是一个轻装合成旅,其中我所在的一营,全称是摩托化步兵营。”

  “‘摩托化’,那就是靠轮子!野战输送、快速反应、占领要点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高原、平原、戈壁滩,只要有路能到的地方,我们就钻得进去,守得住!”

  “要的是能跑能打、吃苦耐劳的硬骨头!记住:铁脚板,车轮子,抢的就是战机!”

  他的话语直接、粗粝,透着一股铁打的风尘仆仆气息,描绘着机动与徒步相结合的热血图景。

  同时底下的新兵们也表现出来一阵阵的新奇跟惊讶声。

  “这27旅好像听上去很不错啊!摩托化步兵!下连就分摩托车的?”

  “刚好我还有摩托车的驾照,我感觉我非常适应这个旅!要是能给我分到这个旅就好了!”

  已经有新兵幻想着自己骑着摩托车,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尽情驰骋的画面了,那简直不要太帅气!

  第二位来自28旅的老兵紧随其后,气场相似但微有不同:

  “28旅一样!咱们都是兄弟!我们更强调冲击力!集结快,冲击猛!‘快打快收快转移’是家常便饭。”

  “脚底板要硬,在步战车里要稳!我们要的是敢打头阵、作风迅猛的好兵!”

  27旅和28旅都属于同一类型的单位,所以都是类似的职责,所以两个可以归为一类兵种。

  “摩托化步兵,你们有没有想去的?”

  熊力憋着笑望着自己手下的新兵。

  他手底下的新兵,还真有两个新兵举起了应了熊力,表示自己有点想去这里。

  因为他们从最前方老兵的描述来看,确实很美好。

  又是风沙又是戈壁滩,而且还有车轮子开,这对他们有驾驶证的新兵来说,算是非常友好的了。

  “你们还真想去啊!”

  “我看你们两个是把他们27旅跟28旅想的太好了一点。”

  “这个摩托化步兵,不是说你们人手一辆摩托车,真实的意思是让你们这些人,跑的跟个摩托车一样!”

  “这才是真的!”

  “啊?人跑的跟摩托车一样快?”

  刚刚那两个举手的新兵愣住了,大眼瞪小眼地望着熊力,似乎是在困惑人怎么能跑得过四个轮子的车子?

  “你们现在五公里跑的都费劲,到了27旅28旅之后,那日子我都不敢想。”

  “你们要是想舒服的话,最好能够祈祷自己能够分到作战支援旅去吧。”

  熊力丢下了一句话,重新将注意力放在最前方的讲台上。

  二班的新兵揣摩着熊力的话,对他口中的“作战支援旅”也多出了几分好奇。

  27和28旅的老兵讲完,30旅和31旅的老兵被指导员点了出来。

  一位身姿挺拔、臂膀厚实的老兵上前,他也是三班的班长,老连队是在30旅底下的,他的声音带着金属的铿锵:

  “我是第30旅,我们是中装合成旅!”

  “这几个字砸在地上,带着千钧的分量,“核心是什么?是坦克!是重火力!‘铁甲洪流’,说的就是我们!”

  “我们旅,讲的是集群突击,是在主攻方向上砸开缺口,碾碎敌阵!机械化推进,步坦协同,我们要的是脑子活、敢操作大家伙、协同意识过硬的好战士!在坦克里,你要学会和钢铁成为一体!”

  旁边一位同样眼神凌厉、带着锐气的31旅老兵接口道,语气更显锋芒:

  “31旅同属中装合成序列!我们的合成要素更全!坦克、步兵、炮兵、防空、侦察……合成一体!”

  “要打,就打出体系压制!战术配合精密到每一个环节。”

  “我们要的战士,不仅要力气大、技术精,更要有战术眼光,能看懂战场这盘大棋!在这里,你就是精密战争机器上一颗不可或缺的齿轮!”

  他的话语描绘着更为复杂、精密的力量画面。

  “有坦克可以开!”

  “班长,那你觉得30旅31旅怎么样啊?”

  二班的新兵目光望向自己的班长熊力,希望从他的口中了解一下30旅和31旅的大体情况。

  他们也不想自己被分到什么特别苦逼的单位,最好是稍微轻松一点的。

  “30旅跟31旅啊?大差不差吧,比27、28稍微好一点,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

首节 上一节 78/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