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跑碎兵王梦,班长我是读书人 第175节

  方辰宇的脸上,那因第一阶段严酷训练留下的黝黑尚未褪去,但新添的疲惫之下,是日益凝聚的锐利和一种对“一击必杀”这门技艺的纯粹渴望。

第284章 集训队结业!

  时间在这两片同样严苛的土地上无声流淌。

  高原驻训的新一连战士们,脸庞在高寒风霜与烈日的双重雕琢下愈发粗粝,班组间配合如同高原盘羊般稳健默契,对地域特性的理解也深植骨髓。

  而在狙击手集训队,“一百三十二天的炼狱”终于结束。

  隆重的结业仪式在集训队营地举行,连旅长都亲自到场,脸上洋溢着与三个多月前听闻敌后破袭成功时相似的欣慰与赞赏。

  庄严的队列中,方辰宇挺拔的身姿尤为醒目。

  作为整个集训队队列里唯一的一名列兵,他那张依旧黝黑但轮廓已见坚毅的脸上,唯有那双眼睛,明亮得如同高原夜空中最执着的星子,目光炯炯地锁定着前方旅长和各级领导的方向。

  更令人瞩目的是,凭借过硬的技术指标和在极度困难条件下的稳定表现,方辰宇被推举为优秀学员代表。

  在旅长及众多高级军官的注视下,他稳步走上主席台。

  没有华丽的辞藻,他用清晰、坚定、带着一线狙击手冷静特质的声音,进行了这次集训的最后一次“汇报”:

  一份凝结着汗水、伤痛与蜕变的实战化训练总结。

  他的发言简洁、务实,却字字千钧,道出了狙击手在战场上作为“沉默利刃”的责任与价值。

  汇报结束,在全场掌声中,旅长亲自走上前来。

  那充满归属感的大手,此刻郑重地将一枚象征着最高荣誉的“优秀学员奖章”别在了方辰宇的胸前迷彩服上。

  金质的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其重量远不止物理上的质感,更是沉甸甸的认可与期许。

  仪式落幕,喧嚣渐息。

  方辰宇带着早已收拾妥当、被迷彩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行囊,走向营地的出口。

  目光,不由自主地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他的教员班长,山河同。

  山河同叼着未点燃的烟卷,双手插在作训服口袋里,站在一辆猛士车旁,脸上的风霜似乎比初识时更深了些。

  他定定地看着方辰宇一步步走近,那眼神不再是训练场上刀锋般的审视,也褪去了视频里调侃陆晨的轻松,只剩下深邃的感慨与一丝……近乎骄傲的柔和。

  他没有说话,只是那么静静地看着这个当初黑瘦如煤、如今眼神锐利如鹰的列兵。

  方辰宇在离山河同两步远的地方站定。

  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却觉得任何言语在此刻都显得苍白。他只是猛地挺直了脊背,抬起手臂,对着眼前这位亦师亦兄、以极限训练方式淬炼了他四个多月的班长,行了一个最标准的军礼!

  动作标准到发丝不动,无声胜有声。

  山河同看着这无声却充满力量的敬礼,嘴角微微动了动,像是想扯出一个他惯有的、粗砺的笑容,最终却只化作了喉结的微微滚动。

  他什么都没说,只是同样抬起手,重重地回了一个同样标准的军礼。

  那一刻,高原的风似乎也识趣地放缓了脚步。

  方辰宇放下手臂,眼神中充满坚定,对着山河同用力地点了点头,随即毅然转身,登上了返程的车辆。

  他胸前的优秀学员奖章冰冷地紧贴心口,里面却仿佛燃烧着新一连的篝火、山河同的眼神,以及一柄真正淬炼成型的“沉默利刃”的全部决心。

  他知道,班里的兄弟、连长周东明,还有那个带他走上这条路的班长陆晨,都在等着一个全新的列兵狙击手归建。

  越野车卷起的烟尘在集训队营门口缓缓落下。

  方辰宇靠在大巴车略硬的椅背上,目光穿过蒙着薄灰的车窗,凝视着道路两旁飞快掠向身后的风景。

  几个月前,这条路通向的是炼狱般的高强度训练和不近人情的考验。如今,它正将他带回新一连的怀抱。

  车窗外,萧索的冬意已悄然爬上树梢,枯枝在寒风中倔强地指向灰蒙的天空,田野蛰伏着,透出冬日的寂静与等待。

  风物早已不同,一种巨大的时间流逝感油然而生。

  他下意识地摩挲着胸前那枚带着冰凉触感的“优秀学员奖章”,微微偏过头,看向坐在身边的羊勇——这位一期士官,从最初食堂门口那带着审视的目光,到如今一路并肩熬过集训、共同蜕变的兄弟。

  “羊哥。”

  方辰宇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车厢内轻微的引擎轰鸣和颠簸。

  他的语气里浸染着一种沉甸甸的感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

  “听说他们大部队驻训也快回来了,已经坐在火车上面了……”

  他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窗景,看到了西北高原上正踏上归途的新一连兄弟们,看到了篝火晚会上苏宇泽惊喜的脸庞,更看到了视频通话里班长陆晨那沉甸甸的肯定——“我看到你这段时间的努力了”。

  这四个多月的画面瞬间在脑海中翻腾:

  那能累得让人灵魂出窍的极限匍匐,彻骨寒风中纹丝不动的据枪潜伏,高烧时咬着牙硬拼最后一点意志完成科目,还有山河同班长那粗糙却精准的点拨……

  每一帧都充满了汗与泪,痛与咬牙的坚持。

  脸上的风霜尚未褪去,眼底的锐利却更加深邃。

  当初那个面对老兵审视会不自觉地落后半步、手心出汗的列兵,早已在靶场上、在泥泞中、在无数次自我突破里,被锤炼得脱胎换骨。

  “……这日子过得真快啊!”

  他收回思绪,带着一丝喟叹继续说道,嘴角勾起一个朴实却比出发前沉稳太多的微笑,是对漫长跋涉的回首,更是对蜕变成果的确认。

  “一眨眼我们都已经从狙击手集训队毕业了。”

  “是啊!没想到小方你居然完完整整坚持下来了,甚至还获得了一个优秀学员的称号。”

  “在刚到集训队的时候,我还担心你会被淘汰呢。”

  羊勇笑着点了点头,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对方辰宇很轻视。

  但是这四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方辰宇那优秀的表现,他全都看在眼里的。

  得到了集训队上下几乎所有人的认可。

第285章 回到旅里了!

  方辰宇坐在颠簸的大巴车硬椅上,窗外萧索的冬日风景飞快掠过。

  他听见羊勇的话——那句“没想到小方你居然完完整整坚持下来了,甚至还获得了一个优秀学员的称号。

  在刚到集训队的时候,我还担心你会被淘汰呢”——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谦逊的笑容。

  这笑容映在他那张黝黑瘦削的脸上,让深陷的眼窝透出一股淳朴的诚恳。他不由自主地摩挲着胸前冰冷的优秀学员奖章,冰凉的触感仿佛在提醒他,这四个多月的磨炼有多么不易。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车厢引擎的低鸣,带着一种历经淬炼的沉稳与反省:

  “我也以为我会扛不住,不过现在想想的话,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面,我也学了不少东西。”

  他顿了顿,眼神中掠过集训队那些地狱般的场景:

  高烧时硬撑着完成科目、山河同班长那刀锋般的指导,还有无数次在泥泞中据枪匍匐。

  语气变得坚定起来,像一枚打磨过的子弹,充满了蜕变的力量:

  “比四个月之前来到这里,更脱胎换骨了一点。”

  就在这时,方辰宇话锋一转,自然地岔开了话题。

  他侧过头,目光直视着羊勇,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洞察感——这种变化是他从一个懵懂列兵身份的缓慢觉醒而来。

  在狙击手集训队与山河同和老兵们朝夕相处久了后,他的心态已悄然接近上等兵的成熟度。

  不再是那个容易被老兵轻视的新兵蛋子,而是一名能将目光投向更远格局的精兵。

  语气的微妙变化体现在声音的微提中,透着点类似指挥层级的老练,像是在讨论一个理所当然的规划:

  “对了羊哥,在集训队的时候,听说现在三月份也招兵了?现在是不是有一批新兵都已经开始在接受新兵连的训练了?”

  羊勇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愣了下,但很快恢复了往日的随和。

  他作为一期士官,对方辰宇的蜕变早已心服口服,此刻闻言便笑着点头,确认了新兵训练的情况。

  他抬手在胸前作势翻了翻,仿佛在回忆一篇公众号文章:

  “嗯,还是在你们之前的新训旅那边,接受训练,我看公众号上面的话,已经是发了的。”

  语气里带着点过来人的感叹,既为新兵们庆幸,也对方辰宇的成长感到欣慰:

  “你们算是赶了个好日子啊,不用等待一整年,就有新兵来接班。”

  但随即,他眉头微皱,扳着指头粗算起时间:

  “嘶!不对啊,等新兵下连的时候,那你们也要上等兵呢。时间还早。”

  他心算了下新兵连的六个月周期,语气笃定地补充道:

  “新兵连都是六个月的时间,这批新兵下来的时候,方辰宇你们这批已经成为上等兵了。”

  “上等兵啊,羊哥你不说我差点忘了,我现在才是一个列兵。”

  方辰宇目光望向了自己的肩膀军衔处,代表着列兵身份的一拐,是这么地扎眼。

  “要是能快点到上等兵就好了。”

  他在心里这样想着。

  这四个月多的点滴,从高烧咬牙坚持到山河同班长最后那个无言的敬礼,都在眼前清晰回放。

  身体的疲惫如潮水般无声上涌,眼皮越来越沉,窗外的光影渐渐模糊、消散,最终他靠在椅背上,头微微偏向窗边,在发动机持续的嗡鸣中,沉入了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车身一次明显的减速将他从不算深的睡眠中唤醒。方辰宇有些迷茫地眨了眨眼,适应着光线。

  抬眼望去,大巴车的速度已明显放缓,前方不远处,那熟悉而威严的特种作战旅大门已然清晰可见。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瞬间冲散了残余的睡意——他回来了!

  车子驶入营区,一种异样的感觉随之而来。

  印象中人流穿梭、装备轰鸣的旅区此刻显得格外空旷和安静。

  宽阔的道路上,只有零星几个穿着作训服的身影在匆匆走动,脚步声在寂静中清晰可闻。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高原驻训点那股热烈硝烟气息的清冷感。

  正如之前所知,大部队还满载着高原风霜与荣光,跋涉在归途的列车上。

  方辰宇和羊勇属于提前结业返回的那一小批。

  大巴车最终在营区内缓行,每到一处熟悉的营房门口便短暂停靠。

  和同车在集训队结识的几个战友点头道别后,方辰宇提着自己的行囊下了车,站在了那面写着“新兵连”或者说现在应称为“新一连某排”的营房前。

  深吸了一口属于部队、却又此刻显得格外清冽的空气,方辰宇轻车熟路地穿过熟悉的连队小道,踏上台阶,走进了一班那扇再熟悉不过的房门。

  门内,迎接他的是一片意料之中的空寂。

  原本该热闹拥挤的宿舍此刻显得空旷冷清。

  光秃秃的绿色床板整齐地排列着,铺位上、储物柜上都空空如也,所有的被褥、个人装具都被打包带走,随大部队一起驻训去了。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人去楼空”特有的灰尘味道,混杂着一种深植于这房间木质和金属结构中的、熟悉的汗味与硝烟未散尽的淡淡气息。

  四周的墙壁似乎也暂时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温度。

  房间里唯一的“声音”是窗外透进来的光线里,细微的尘埃在无声地悬浮、舞动。

首节 上一节 175/2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