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程1995 第186节

  实验室经过几轮招聘,现在一共有两位博士和四位硕士,还有三位本科生,这里不包括宋致远。

  之前来的那两位硕士颜辉见过,这两位是新来的。颜辉喊着这俩人,去大饭店好好吃了顿饭,给“洗了洗脑”,打了打鸡血,发现这俩小伙子还算不错。

  喝完酒,颜辉回到工地的临时建筑,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他强忍着醉意沟通了几个电话,记了一些笔记,这才躺床上睡了过去。

  早上,不到六点,颜辉就起床了,看了看昨天晚上写下的东西,他直接穿好衣服,简单地对付了一口,就开着自己的面包车出去了。

  创业的苦,外人是不会有人能理解的,也就陈剑、周平等人能体会到一些,但是他们都太需要颜辉了。颜辉回来之后,他们可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颜辉一走,他们就疯了。

  不过,这些事情,对颜辉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再累,他也是有钱的、有未来的!

  就这样过去了大概一个月,颜辉简单地搭建好了现在的团队。

  第一件事,就是颜辉成立了胶合板的公司,由王拥军担任公司的法人代表。颜辉直接大手一挥,给了王拥军15%的公司股份,他自己占股85%。也就是说,现在公司一个月15万的利润,王拥军可以分红两万两千五。除此之外,王拥军还照常领着50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只是不再领提成。

  老王这是彻底熬出头了,在2006年,拿到了差不多3万的月收入,而且还有很强的自主权,以后他搞报销什么的,都会非常方便。

  当王拥军听到颜辉的这一安排后,整个人都惊呆了,差点就抱着颜辉哭了。最关键的是,从这个月起,胶合板业务,不需要给化工厂输血了!

  从王拥军那里,颜辉又要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王拥军的亲戚,跟着王拥军干了两年多,算是很有能力的一个小伙子,被颜辉挖到化工厂当车间组长。

  第二件事,就是颜辉公司内部的调整。

  现在公司里已经搭建了几个临时建筑,虽然看着不好看,而且在后世也被称为“违章建筑”,但是在工地建设时期,这种建筑是被允许的,只是不能打地基罢了。在这些简易的建筑里,颜辉新增了一些宿舍、食堂、办公室。

  车间的工人一共40人,目前有两个车间副主任。第一个叫侯天雷,是一位机械专业的本科生,已经毕业五年了;第二个是一位初中生,叫孙浩,是个很踏实的青年,今年35岁,也是最早期跟着颜辉盖房子的技术工人,会开车。

  实验室这边,陈剑的团队一共有9个人,还是之前说的两位博士、四位硕士、三位本科的配置。

第344章 发展大客户

  颜辉一步步按照计划做事,如他和周平规划的一般,他把过来主动要求当代理的人挖来了一部分。有些人本就是老板,这也没办法,剩下的有的是别的公司的业务员,听说颜辉这边招人,都抢着要过来。

  这些人,有不少本身就是做硅酮胶业务的,他们是行业内最懂聚氨酯胶水的一批人,很清楚恒辉化工的未来发展,当然愿意来。

  这样一来,颜辉的业务团队就简单地搭建了起来,负责人是宋致远。

  财务团队的负责人是周平,现在除了周平之外,还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都是刚刚招聘的。

  至于办公室,现在还没有合适的办公室人选,因为公司老板只有一辆面包车,颜辉就让李鹏飞这个司机暂代办公室的工作,天天跑前跑后。

  还有刘建磊,颜辉为他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安全部。

  安全部主要负责两个工作,为主的任务是巡查生产安全方面的问题,做好防火防盗和安全生产工作,次要的工作就是整个公司的安保。

  为了让公司看着像样,颜辉虽然还没舍得花钱搞围墙,但是好歹把公司给围了起来,用的材料就是一些废弃的胶合板。对于颜辉来说,这几乎没什么成本。

  整个工厂,现在只有门口到车间这条路是硬化的,大型车辆也只能走这条路,其他的区域大部分还是泥土,外人可能看不出来什么,但是颜辉很清楚,公司

  蒸蒸日上。

  恒辉化工现在已经具备了每个月7万支聚氨酯的产能,也就是5万L,这些东西,如果用火车来拉,一个车皮就够了,但是货值可是实打实地达到了450万以上。

  这远远不是产能的极限,颜辉已经和陈剑沟通了,前期的利润主要得用于采购设备,直到这个车间的12组反应釜全部安装好。

  至于新建车间,这个暂时不太现实,当前的聚氨酯生产,高度依赖陈剑这个小团队,能盯下来这一个车间就不错了。起码两年之内,颜辉不会考虑扩建车间的事情。

  2007年1月,颜辉的工厂完成了12组反应釜的安装,工厂的产能持续爬升,根据陈剑的估算,工厂的产能可以扩充到一个月15万升。

  每个反应釜600升,如果24小时加班,一天反应四次,理论上可以做出来2400L产物,12个反应釜,一个月理论上可以做到864000L的产能。这是理论产能,不具有实际价值,陈剑提到的15万升才是公司的正常产能。

  15万升,可以罐装大概20万支聚氨酯,物料成本900万,全部卖出可以卖到1360万,单月毛利润460万。

  现在,颜辉已经拿下了大概每月8万支的订单,公司的专利也得到了授权,他必须去拿下一下大型工厂的订单了。只要拿下大型工厂的授权,后面的订单就会源源不断。

  这是行业内的第一个专利授权,颜辉拿着这个,带上宋致远等人,在过年之前,去了一趟渝城。

  这里有一家全国著名的玻璃公司和一家著名的汽车厂商,如果能谈下这两家订单,颜辉后面的工作就非常好开展了。

  这样的头部企业,颜辉想直接找到领导也是不现实的,他找了不少圈内的朋友,请客送礼,也是终于见到了他们想要见到的人——公司实验室负责人。

  这家公司的实验室负责人叫余东,学历应该是硕士,还是90年代就毕业的硕士,在这里已经快十年了。

  “余总,实在是感谢你们能给我们这个机会。”颜辉把余总请到了约好的饭店,把余总一行人接到了屋里,主动上前握手。

  “这位就是我跟您提到的颜总,”颜辉找到的中间人立刻站了出来,给二人互相引荐。

  “老实说,我实在是不太敢相信,能做成聚氨酯的化工厂老板这么年轻,”余总和颜辉握了握手,有些惊讶,他有点不敢信。

  “您也是一样啊,特别年轻,”颜辉立刻说道,“坐、坐,致远、姚鑫,抓紧招呼一下。”

  “先不急,”余东进了屋就知道今天的接待标准不低,他并不想糊里糊涂地吃这顿饭,立刻往旁边的沙发这一侧指了指,“虽然今天是白总帮忙介绍的,但是还是把事情放在前面说比较好。”

  “那是应该的。”颜辉立刻给宋致远使了个眼色。

  宋致远一看,立刻把相关的东西都摆在了沙发前面的茶几上。

  这个茶几很大,宋致远立刻把箱子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相关的授权文件、证明文件专门放了一个盒子,专利授权书是独立的,摆在盒子上面。

  这个盒子的右侧,是聚氨酯生产的相关资料,除了核心的配方没有标注,其他的包括轻度涉密的内容,颜辉都准备好了。

  除此之外,宋致远还把一台惠普笔记本电脑摆在了桌上,里面有工厂生产的相关照片和视频文件。

  颜辉看到宋致远摆好了东西,他拿出一管聚氨酯,给余总等人看:“我们是国内第一家生产可以用于汽车行业的环保聚氨酯企业,也是第一个拿到专利授权的公司。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有20多家长期客户,这里面不乏一些年产能几万台汽车的工厂。”

  “据我所知,聚氨酯黏贴胶水,可不是只有黏贴性能,我们的标准比较高,绝对不能有气泡和颗粒。”余总坐到了沙发上,仔细看了看材料,自己看完的材料,就递给了跟着自己的来自的其他实验室人员。

  “不瞒您说,光是为了解决气泡问题,我们就忙了大概一年的时间。至于颗粒,我们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有机硅类消泡剂,所以也就不会产生颗粒。”颜辉解释道。

  “嗯”余总拿过颜辉手里的聚氨酯胶水,往一张纸上挤压,挤出来之后,他又拿筷子仔细地压了压,观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颜总,我不能保证什么结果。”

  “您能给一个实验的机会就行了。”颜辉对自己的产品是有信心的。

  “那肯定的,无论怎么说,有这个东西,我们还是要看一看的。”余总拍了拍专利授权材料。

第345章 愿景

  颜辉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给自己一个实验机会。

  对于大型车企来说,他们不会随便听信颜辉的话,这样的订单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拍板的。

  涉及到企业品牌和后续发展,对于车用胶水的使用当然是慎之又慎。

  颜辉所谓的68元一支的价格,在面对这样的企业时,也可以再谈。总之,拿下一个这样的订单,就是示范作用,可以对外宣传“某某某合作伙伴”,有了这样的背书,就有了核心信任。

  拿下这个实验的机会,实验室就会对相关的样品进行实验,实验通过后,就会自动推给采购部门。

  汽车公司的实验室对整个公司的采购负责,他们认证合格的产品被推给采购之后,采购会沟通上级领导,最终就能定下这个事情。

  “颜总,恕我直言,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即便采购你们的产品,也不会一下子采购很多,因为大公司都是复合采购,往往会同时使用多家供应商的产品,这里面还是比较复杂的。”吃饭吃到一半,余总像是担心什么,再次点了一句。

  “我们对我们产品的性价比非常有信心,”颜辉笑道,“余总您不用想那么多,我们要的只是一个实验机会。而且我们也希望您做实验务必实事求是,最终给领导的报告也如实写就行了。价格方面,我们一定能给出一个惊喜的报价的。”

  “看样子,颜总的成本要比西卡低三分之一以上了。”

  “嗯,低四成以上。”颜辉如实说道。

  “一半左右?”余总愣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那确实是很有竞争力了。”

  前文也提过,聚氨酯弹性体是个很大的概念。我们现在快递运输里,有时候为了运输一些易损易碎的瓷器,会使用一种膨化固定包,扯开后这个包会像发泡胶一样膨胀,充斥满除了瓷器之外的整个箱子,这里面的成分就是一种聚氨酯。而这种聚氨酯,和颜辉的这种并不一样。

  聚氨酯产品里,每一个细类,都能造就一些行业翘楚。

  一顿饭吃完,颜辉心里大概有了底,这里的第一步算是走出去了。

  第二天,颜辉如法炮制,接着找了那家大型玻璃公司的实验室,同样进行了前期的沟通。

  忙完这一切,颜辉把宋致远留在了渝城。

  这两家实验室做实验,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把宋致远留下刚刚好,他可以配合做实验。这里的实验并不是生产聚氨酯的实验,只是化验聚氨酯的成本和测试聚氨酯的效果的,这些方面宋致远已经算专家了,留在这里刚刚好。

  颜辉准备带着姚鑫回去,临走之前,颜辉去了宋致远住的酒店,嘱咐了很多事。

  大家出门在外,现在为了省钱,住的都是很普通的地方,宋致远住的这个地方甚至没有厕所。

  颜辉进了屋,坐在了一把椅子上,和宋致远说道:“小宋,等过完年以后,公司的一切即将进入正轨,你们出差的住宿标准,我都会给你们提。”

  “颜总,你还不知道我?这对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我以前睡桥洞子的。”宋致远是一点不觉得有啥。

  “嗯,我也不说别的了,好好干,今年年底,我让你能在泉城买房。”颜辉没有说什么废话,他拍了拍宋致远的肩膀,“这两单,谈下来,都算你的提成里面。”

  “颜总,这次是您过来谈的啊。”

  “算你一部分。”颜辉笑道,“跟着我的人,我都不会让他吃亏的。”

  没有沟通什么商业技巧,颜辉知道宋致远是个真诚的人,所以不用太多废话。

  我们的产品好,敲门进去之后,对方自然会选择我们的产品,就这么简单。

  告别了宋致远,颜辉带着姚鑫,坐飞机回了泉城。

  今年是2月17号过年,距离过年还很遥远,颜辉已经决定了,只要接下来的订单顺利,所有人过年前都会分到一大笔钱。

  睡了一觉,下了飞机,李鹏飞开着面包车来接颜辉。

  看到这台破车,颜辉直想笑:“当年我跟你说,让你来给我当司机,但是不会开这台车,现在你这开得还挺好。”

  “这车真的挺好,反正我开习惯了。”李鹏飞一点没觉得有啥。

  “行,先上车,车上聊。”

  上了车,颜辉和李鹏飞沟通起司机班的事情。

  公司这边现在没有运输车辆,目前省外运输都是找了泉城规模比较大的运输公司在做,但是这不代表公司就不需要车子。

  “司机这里,过完年之后,我准备搞个司机班,再招两位司机,由你来负责。你要是有靠谱的人选,也可以给我推荐。”颜辉说道。

  “颜总的意思,是公司要买车了?”李鹏飞一喜。

  “嗯,年后要买一台宝马和一台奥迪,具体时间还没定,到时候看资金情况。我这边一台车,给陈总也配一台。除此之外,公司还得买一台厢式货车,蓝牌那种小型车就行,以后一些常见的材料,不用别人来送,我们自己去也方便。”颜辉制定了计划。

  “宝马!奥迪!”李鹏飞听得都要哭了,可算是熬出头了!

  “这些,以后都会是我们的合作方,提前买台车,以后合作的时候还可以提一提,当个话头挺好。”颜辉笑道。

  这几个月时间,颜辉虽然非常忙碌,但是他心里一点都不累。

  公司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器械采购的情况下,依然有了大概200万的利润,而且随着业务继续开展,以后每个月的利润都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也就是说,明年这个时候,公司不仅能把所有的投资全部收回来,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盈余。

  “那我还给您当司机,我开宝马!”李鹏飞激动地深踩了一脚油门。

  “你不是说这车挺好吗?激动啥?”颜辉哈哈笑道。

  颜辉一笑,姚鑫和李鹏飞也跟着笑,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兴奋,大家都看到了公司美好的未来。

  笑着笑着,颜辉倚靠在破面包车的椅背上,又睡着了。

第346章 陈剑的喜事

  2月初,颜辉又跑了一趟渝城,成功签下了渝城的两个大单子,每个月的订单直接增加了2万支,这还只是开始。

  如果换算成这种“支”,这些企业单月的用量实际上超过5万,但是正如余总所说,大企业的采购都是比较小心的,前期以考察使用为主,后期会逐渐增加需求量。

首节 上一节 186/2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